“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中伏到,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常喝温水、姜枣茶,少喝冰镇一类的饮料和食物。
三伏天期间,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体内的凝寒之气则处于易解的状态,这时配合使用补虚助阳的药物带温里散寒的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在三伏天治疗“冬病”,不但可趁“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积的寒邪宿疾,还有助体质虚寒者调节和补充体内亏损的阳气,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在一年四季的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十大食方
说起冬病夏治,懂点养生的人都知道三伏贴,但是三伏贴要到医院去贴,其实除了三伏贴,我们自己在家可以通过食疗方进行冬病夏治,对于贴三伏贴的人来说,夏季进行适当药膳调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些对膏药过敏的人,单独用食疗也能明显减少冬病的复发,延缓病情发展。
其中有个代茶饮人人都可以用,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病症,把阳气通气来,可以帮助冬季少受风寒。它就是干姜红茶,用煮干姜的水来泡红茶喝即可。
绿茶煮蛋老慢支取绿茶15克,鸡蛋2只,加水1碗同煮,蛋煮熟后去壳再煮,至水煮干时食蛋。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阴虚型的人可以食用。
姜丝炒蛋慢性咳喘姜丝炒鸡蛋,花生油烧开,先加姜丝,再打入鸡蛋1~2个,炒至鲜嫩即可食用,每天早上一次。
适于慢性咳喘、慢性腹泻患者。
梨子川贝汤干咳少痰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
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二姜猪肚汤腹泻猪肚一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
板栗羊脊骨汤痛经、不孕板栗12枚、羊脊骨1根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罐,加入适量葱、姜煮2小时左右,熟烂即可。
食用时可放入适量食盐,空腹食用。
疗效:可治疗下元久虚(久治不愈的妇科问题),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症。
胡椒鲫鱼胃寒型胃痛鲜鲫鱼一尾(约250克)去鳃、鳞、内脏,20克生姜切片,与砂仁、胡椒粉同纳鱼腹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煨熟,用盐少许调味,当菜佐餐。
适于脾虚型、胃寒型胃痛。
白胡椒公鸡汤过敏性鼻炎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
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黄芪乌骨鸡固表防感冒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
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黄豆花椒汤散寒止痛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连汤带豆食用。
此方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
冻疮食物敷擦有一些食物也可以作为治疗冻疮的外用原料,大家可以根据取材的方便程度来选择。
1、选用成熟的紫皮独头蒜剥去外皮,捣碎成泥,在阳光下晒至温热,将蒜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冻伤的部位,每日涂3~5次连续5~7天即可,等着看冬季的效果吧~。
2、取鲜芝麻叶在生过冻疮的皮肤上搓擦20分钟,让叶汁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用水洗净每日数次连擦1周。
3、红花10克、桂枝15克、煎汁擦洗易冻伤部位,每日1次连用5天。孕妇不要用此方。
三伏天最怕一个字
营养专家刘纳介绍,传统中医认为春夏要养阳,要生发、发散,而寒凉食物有收缩作用,尤其是对肠胃和邻近的心脏和动脉有刺激,导致痉挛。
简单来说,三伏天最怕的一个字就是凉。入伏不吃凉,能够让人更有效发汗、排泄,不把汗毛孔缩下来,往内敛。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三伏天冬病夏治切忌贪寒凉食物,尤其是雪糕、冰水、冰西瓜等。
刘纳特别强调,夏天一定要保护好脾胃,一定要抓住机会把寒气排出。
一般人夏天清淡饮食,不宜吃太多羊肉等热性食物,但体质虚寒的人,夏天要喝羊肉汤,因为羊肉汤是阳气比较足的,还有喝羊肉汤肯定要出汗的,其实它顺带把你体内的寒气给排出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夏天用羊肉改善阳虚体质,应该以汤水为主,而不要去吃烧烤的羊肉,烧烤羊肉这种热食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还容易上火。
冬病夏治还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去坐一坐被太阳晒烫了的石凳,可以改善多种疾病。
比如好多人下身有湿热,经常犯前列腺炎,阴道炎等,用这个方法效果就挺好的;
还有很多人老动不动就拉肚子,俗称“五更泄”,早上一起床就要去厕所的,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体内的寒气排出去,不容易再反复拉肚子了。
冬病夏治十大食疗方,从现在起开吃,吃到出伏,错过就太亏了!
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然后再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三伏时节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所以,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间。
三伏灸适应症:
呼吸疾病:体虚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独特配方适应症:
颈椎病:颈背部肌肉酸痛、僵硬、手指麻木等
腰椎病:腰背部酸痛、坐骨神经痛、疼痛、发冷等
肩周炎:肩周疼痛、不能上举等功能受限
膝关节病:骨质增生、肿大、酸痛等
其它: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折术后后遗症疼痛人群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疗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夏季的高温,我们身体阳气充足,这个时候适合调理阴阳平衡,可以使一些属于性、寒性的疾病缓解或者是恢复,以阳克寒,可以标本兼治。
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阳气也最为旺盛,冬病夏治也正是利用这个时期来治疗。“冬病”也就是一些冬天的慢性疾病或者是顽疾,主要有一些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冻疮等等冬季疾病。而“夏治”呢,则就是说趁疾病的缓解期进行治疗。
通过这样的治疗,可以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让病情好转,可以控制冬病发作,或者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下面为大家介绍5种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
这种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进行,用中药制成的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这样的方法可以让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身体内部,到达经络和五脏六腑,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刮痧是很多人经常会用的一个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就是用刮痧板蘸刮痧刮动身体,让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这样的方法可以改善局部循环,能够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加快人体新陈代谢。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常用的中医方,操作简单,其原理跟刮痧差不多,就是刺激经络穴位,让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割治就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这个方法是针对是针对哮喘和消化道疾病的,有很好的疗效。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己操作。
艾灸这个方法很受欢迎,用艾叶为原料,做成艾条,然后燃烧艾条,在患病处或疼痛处,烧灼、温熨。此原理就是用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疏通经脉,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调理阴阳。但是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那么冬病夏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控制吃寒凉之物
冬天阳气不足,所以无力驱散阴寒,所以要夏天阳气充足的时候来治疗。如果夏天进食太多寒凉之物,会挫伤阳气升三的积极性。对本来就阳气不足的人来说,夏天还吃生冷、寒凉的东西,那么只会导致陈寒未去,新寒又生。
2、适当出汗
我们知道寒气是会聚集的,适当出汗可以让气血运行通畅,所以夏季适当出汗,有利于让体内寒湿之气散发出来。因此,夏天就算气温高,也不要总是呆在空调环境中,缺乏运动。
3、每天喝一杯热开水
喝一杯热开水,喝完有一点热烘烘,欲汗未汗的程度最为合适,能够减少体内伏阴之气,能帮助陈寒发散,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夏天适合静养
中医认为,心属火,应时节为夏,能够抵御外寒,也能清除内寒。所以夏季适合静养,静养的意思就是修心,学会吐纳冥想,养心修身。
综上所述,我们介绍了“冬病夏治”这个广为流传的 养生 方法,并根据其精神,大致提出了四点夏季 养生 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在此三伏天试一试,但希望大家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5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