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熬夜太多时,会出现眼睛干涩,眼结膜发红;
饮食过于辛辣时,有时会出现口干,口腔溃疡,口中异味;
感冒时出现咽喉疼痛,扁桃体发炎;
天气炎热时,皮肤上会生疖肿,生疮;
吃了辣椒,有时小便也辣痛辣痛的,大便出血;
……
其实这都是上火的表现,是身体局部经络不通畅,不通则痛,不通则病。
可不可以找一个穴位解决它呢?还真有,这个穴位就是液门穴。
液门,顾名思义:液体之门。人身的血液,精液,津液,关节液,小便,包括痰液,唾液都是液体,液体属性为阴,液体在人身经络脉管之中循经而行,各行其道,液通气行,相安无事。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液门穴确实是疏通液体运行的一个关健穴位,消炎的效果确实不错,液门穴就是一个消炎的药库,如果我们能善用它,很多疾病能当下见效。
【取穴位置】
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定位
1.手握拳
2.找到无名指和小指指关节最高处
3.在靠近指缝的位置寻找一点和两个最高点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4.此点即为液门穴
【功能主治】
功能:降浊升清。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疟疾;手臂痛。
【穴位配伍】
配中渚、阳池,治手背痛;
配少商、鱼际,治喉痹;
配外关、听宫,治耳鸣、偏头痛。
【养生保健】
液门穴具有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有人称其随身携带的“牛黄解毒片”。如果您感冒或上火了,喉咙肿痛,液门穴可以帮您消除。古代的针灸歌诀《百症赋》有“喉痛兮,液门去疗”的说法,可见,此穴位是自古以来治疗咽喉痛的个要穴。按揉液门穴,穴里的清凉之气有如和煦的春风,让您的咽喉肿痛顿消。
出现头面烘热、头痛目赤、齿龈肿痛、耳鸣耳聋等上火症状时,按揉液门穴都非常管用。跟它所在的这条三焦经的性质有关,三焦经是排气的,人气了会上火,按揉液门穴可以祛除三焦经上的邪火,火气消了,上火症状自然就会无影无踪了。
气候干燥的时候,本来就阴虚的人,内热外热互相结合,对身体内的津液消耗较重,就会导致体内水火平衡失调。便没有过多的津液滋润皮肤,“灌溉”我们的身体,于是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和口干、眼干等症状了。干燥症虽不是什么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加重病情,也就是说阴虚内热的干燥症就会愈加严重,出现头昏目涩、口苦咽干、皮肤干裂、脸色晦暗、腰膝酸软等症状,此时就要及时找液门穴来解决,您可以每天早晚按揉液门穴3~5分钟。
液门穴还是帮助我们恢复体力的穴位,比如您劳累了,白天眼皮老觉得沉,腿也酸,浑身感到没劲,这时候您揉揉液门穴,精力会得到大大的恢复。
【按摩手法】
用指尖或者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酸胀的感觉,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侧穴位各掐按1次,每次掐按1~3分钟。
液门穴是我们身体自带的“牛黄解毒片”,消炎解毒效果非常好。平时容易上火或者秋冬容易上火的都可以经常揉按液门穴。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5 消气穴2劳宫穴
方法:快发火时,抠手心人在快要发火时,可轻握拳头,用中指抠自己的掌心处1~2分钟,能起到清心火的作用。
6 消气穴3百会穴
情绪激动,按头顶如果感觉自己情绪开始激动,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失眠等情况时,不妨坐下来按揉一下头顶,在“源头”上把“气”放掉。
方法:头顶有一个重要穴位即百会穴,用双手指按压7秒再松手,连续7次,可缓解症状,提神醒脑。
7 涌泉穴——排肾毒如果你下颌长痘,容易疲倦,都是因为肾脏体内积累毒素的表现。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
方法: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8 太冲穴——排肝毒肝脏毒素积累过多,会出现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
因为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领域,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并且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
方法:用拇指按揉太冲穴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手交替按压。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相信受过牙痛折磨的朋友都对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
中医认为,牙痛主要是由风热侵袭、胃炎上蒸、虚火上炎三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治疗时,只要弄清牙痛的病因,就可以对症治疗了。
(1)风热侵袭:风热侵袭,火郁牙龈,淤阻脉络,故牙齿疼痛。宜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临床表现: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选穴:前三齿上牙痛取迎香、人中,下牙痛取承浆;后五齿上牙痛取下关、颧突凹下处,下牙痛取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点、颊车、大迎。以指切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5~20分钟。
(2)胃炎上蒸:足阳明胃经循行到牙齿,由于胃火炽盛,循经上蒸到齿龈,“人身之火,唯胃最烈”,故牙齿痛,牙龈红肿比较严重。宜清胃泻热、凉血止痛。
临床表现: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
(3)虚火上炎:肾阴虚,虚火上炎,结于齿龈,故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因此午后疼痛较重。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临床表现: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选穴:每天刺激双侧合谷、手三里、太溪穴。其中,太溪宜在每天晚上泡脚后按揉,每次5分钟,合谷和手三里不定时地按揉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除穴位疗法外,牙痛患者平时还应注意饮食调节,饮食不宜过温、过冷,并宜食清淡食物,忌辛辣煎炒及过酸、过甜。要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刷牙,除去牙面和牙间隙中污垢及食物碎屑。保持牙齿洁净,是防治牙病的重要措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4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要的拉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