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累」「困」「没劲儿」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口头禅。原来累了、困了睡一觉就又生龙活虎了,但现在情况好像有些不同,即使睡得够多了,还是觉得不解乏。
常常觉得很累,不仅全身乏力、腰膝软瘫、记忆力下降、还经常口疮、口干、易发怒?
在中医里面,这些其实是心肾不交的表现。
古人认为,心主火,肾主水,这两者的重要性就好比《尚书》所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说的是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是做饭的水及加热的火。
心火和肾水在人体活动中相互作用,彼此协调,身体中的津液、血液从属于水,肾火则代表着生命活动中产生及需要的阳气,共同组成生命之源。
肾水要上济心火,使得心火不会过于亢盛,心火要下行暖肾水,使得肾水不会过于寒凉,二者相互制约为用。如果二者之间的平衡打破,如心火过亢或心阴不足、肾水不足或肾阴虚等都会出现阳气浮越或阴气不足的症状,即我们所说的心肾不交的状态。
阳气浮越则有口疮、口干、易发怒、心烦、失眠、潮热、汗多、尿黄、便干等;而阴气不足则有四肢软瘫、腰膝酸软、乏力、下肢发冷的表现。
这些症状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这与西医所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基本相似,都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在各种彩超、心电图等现代检查手段中基本是没有异常,但是症状就很明显,成为现代上班族「专用病」,与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及多变的环境是相关的。
这三类人是容易中招的高危人群
1、激进型人(火行人)。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五脏五气,以五气划分,火行人先天内部比其他人火气更加旺盛,易上火,火旺会导致脾气急、易口腔溃疡、口干、常有胸口发热、烦躁、出汗、易失眠、难入睡的问题。
心尤其是五脏中的阳中之阳,是火脏的代表,因此这一类人更加容易出现心阳亢盛、阳亢制阴的状态,最终导致心肾不交。
2、偏好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的人。
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好转,大家对食物的选择性变多,有一部分人偏好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并且摄入量大,以满足口腹之欲,这会造成体内过热或过寒,从而导致阴阳失调,水火不济。
其实每一种食物都有相对的偏性,没有说哪一种体质人群不能吃,只能说是适量吃,人体自身也存在的自我平衡机能,在平衡能力范围之内,是可以保持正常运转的,因此「食之有度」「中庸之道」才能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否则「诸病伤心,则之伤肾」。
3、996下的打工人及年老体弱者。
上班族因为长期朝九晚五,可能还要熬夜加班,阳气耗伤,容易出现阴偏亢的症状,加之现在大家对于衣物的要求并非只有保暖,爱穿短裤短裙,又吹着冷气空凋,寒气较重,位于下部的阴气偏寒,导致肾水过寒,出现心肾不交状态。
而老年人年老体衰,脏腑功能下降,心神的功用也随之退化,稍有外邪侵袭或者饮食生活不摄,便出现脏腑功能障碍,会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肾不交的问题。
心肾不交的原因,看看中医是怎么解读
1、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思虑多导致阴阳失衡。
忧思伤阳,阳气耗伤,甚至耗散,阴阳失衡,阳气不能下行暖肾,致阴气偏盛开,肾水过寒,上济失调。
另外很多人长期长时间从事脑力活动,大量气血上冲,身体下部气血相对减少,造成上部过热,下部火力不足,阴寒沉积,长期以往导致心肾不交,这也是为什么多发人群中含有青壮年的原因之一。
2、挑食又偏爱生冷辛辣,导致中焦之气受阻。
人体阴阳之气的循行需要经过中焦脾胃,中焦是气血阴阳等物质中转之处,同时也是水火的分界。
「脾主升,胃主降」,如果上热下寒,通过气的推动作用脾胃能正常运转,是可以保持体内寒热平衡的;当中焦脾胃受到损害,枢纽功能受损,中焦阻滞时,那么随之气血阴阳循行受阻,寒热之平衡也被打乱,上部心火与下部肾水之间的平衡也不稳定了,就会出现心肾不交。
嗜使生冷辛辣刺激者,脾胃之气受损,功能受限,中焦受阻,水火之行受限,因此,心肾不交的人很多会伴有大便稀、胀气,伴随一些湿症的表现。
给心肾不交的人群几个自我调养法
1、一个动作:静立站桩,调节阴阳寒热。
站桩导引的是气,强调阴阳平衡,阳生阴长,寒热虚实平衡。人体之间顺应自然之道,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上下运行有道,保持体内阴阳寒热虚实平衡。
站桩通过立有形,站有姿,协调呼吸等作用,疏通全身经络道路,调和气血,使得阴阳相交。基于多数上班族都是坐着的状态,起到活络下部气血,流散下部阴寒的效果。
动作要领:双脚平八字站立,微微收腹,手心向内抱球(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周身放松,眼睛平视。
站桩以15-30分钟为宜,以全身放松为主要目的,不适即止,不必强求。
注意: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练习,有效站桩30分钟内不宜洗浴,因有汗出,汗孔打开,防止外湿内渗,待体内气之流动为常态时更佳。
2、两个耳穴:耳穴压豆和按摩,缓慢补泻。
耳穴治疗疾病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对于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有详尽记载。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各个部位对应身体的各个脏腑区域,属于「全息疗法」范围。
心肾不交时,可选择指腹按摩心肾区域(内耳轮),此外还可以选择耳穴压豆方式,取穴神门、交感耳穴,采取长时间缓慢小量刺激,缓慢补泄,起到调整心肾,缓解症状的作用
3、一个食养方: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
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作为普通人群,其实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未病时注重预防,已病则遵嘱后配合治疗。对于心肾不交的人群,平素食疗也是调养的途径之一。
平时可以喝一喝党参莲子粥,调气和营,调和脏腑,并且粥品本身养胃,脾胃中焦得以养护,气血阴阳运行的道路更加通畅,能更好调整脏腑。
对于心肾不交者,平时点嚼莲子也是可以的,莲子走心、脾、肾经,对应行上中下三焦的道路,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对于脑力上班族及老年人,具有较好消补兼施作用。
常见的经络不通淤堵的症状
一、胃经堵塞
常见症状:咽喉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易堵点:?髀关穴?或?梁丘穴?。通了足三里才会有反应。胃有隐患时,?髀关穴?痛感明显,多数人?梁丘穴?痛感小于?髀关穴?。
丰隆穴形体偏胖者,体内痰湿较重
二、脾经堵塞
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肥;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易堵点: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或者?公孙穴?,
三、肝经堵塞
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易堵点:?阴包穴?。通了太冲穴?才会有反应。
四、胆经堵塞
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原因:胆经易堵是长期肝郁气滞,肝经没有完全的通道,只能依靠胆经道排毒释放,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汁瘀滞渐渐形成的通道堵塞现象。
易堵点:?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疏通胆经可以治疗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胆囊疾病,偏头痛等。每晚21-23点,一次3-5分钟,坚持一周。
现在人压力大,焦虑多,肝火旺,肝毒排泄比古人多多,但通道堵塞,身体的状况是:
1、油性头发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2、早生白发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
3、面部眼角位置长斑毒素堆积。
4、胆经沿线问题,偏头、肋下、腿、脚踝、脚疼或冷等。
5、胆囊问题结石,炎症等。
6、肝脏问题毒素无法顺利排泄,堆积形成,脂肪肝等。
足少阳胆经易堵点穴位按摩法
1、立正姿态,双手自然并拢置于大腿外侧,中指尖处必有一个堵点。正坐位,用同侧的拳头轻敲此处会产生强烈痛感,胆经容易郁气,受寒,所以疏理此处能理气、排寒。一般情况下3?5天痛感可消失。
2、疏理完?风市穴?,再用同侧的小指掌指关节,轻敲?悬钟穴?附近3分钟,有高血压、坐骨神经痛、寒气凝结之人,此穴反应会强烈。
3、耳鸣、偏头痛等胆经不通严重者,可食指立起来,轻轻点揉?临泣穴?即会痛不可摸,需按揉3、5次。
注意:出现打膈、放屁等排气现象,有人第二天大便会呈黑色,都为正常情况,过几日就没事了。
4、辅助调理疾患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胆囊疾患、偏头痛。疏通经络的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为晚9点~11点。穴位按摩法:先双手同时疏理风市穴5分钟,再疏理悬钟穴5分钟/侧、点揉临泣穴5分钟。
五、肺经堵塞
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易堵点: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孔最穴疏通后鱼际穴才有感觉。肘窝拍打,也是排毒方式。
孔最穴肺经堵塞者此处有明显痛感
六、大肠经堵塞
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易堵点:肘关节上四指宽的?手五里穴、手三里、合谷穴。
手三里?有肠道隐患的人此处有强烈痛感。
七、 肾经堵塞
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易堵点: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大钟穴有腰酸、咽痛等症状
水泉穴肾气弱,有尿频、尿急、脚凉。
照海穴八脉交会穴,只要咽喉有问题
八、膀胱经堵塞
常见症状: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易堵点:昆仑穴。
?承山穴走路时腿脚发沉或睡觉时易抽筋。
委中穴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可起到强腰健骨作用。
九、心经堵塞
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易堵点:?灵道、通里、阴郄、神门?、 ?少海穴?。
十、小肠经堵塞
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易堵点:后溪穴。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后溪穴?与督脉相通,所以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十一、心包经堵塞
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堵塞点:天泉穴。
心包经对女性的乳腺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它不仅能够解决胸闷 心慌或者憋痛的感觉,尤其对预防乳腺增生效果特别好。
心包经探查时间:晚上7到9点。 这个时间段是心包经气血最旺盛的时间。
十二、三焦经堵塞
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易堵点:四渎穴、消泺穴。
探查堵点方法:保持三焦经的畅通,其实是在间接地养元气,也就是有养肾的作用。 没做过经络梳理的人,三焦经基本没有通的。
掌心向下,前臂放松,自然下垂,然后向内侧曲45度。在手臂背面正中划一条线。用右手小指的掌指关节(手指和手掌连接的关节),手腕放松敲击。如果手腕不放松,用肩膀发力肩膀就酸了。从肘关节开始敲。找到了痛点,和心包经一样按揉都可以。痛点可能会红肿或者出痧。一次5-10分钟。
三焦经探查时间:晚上9-11点
十三、任脉堵塞
任脉是调节全身阴经气血的?统领?,它与妇女的一些特殊生理活动关系密切。中医指出,女性任脉不通易得病。
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经闭不孕,带下异常,胸腹胀满疼痛等;任脉虚衰可表现为胎动不安,甚或流产,月经后延或经闭,或月经淋漓不尽等;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易堵点:檀中穴、神阙穴。
任脉的调理方法:女性的日常保健,调理任脉是必不可少的,而膻中穴则更是首当其冲。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约2分钟;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在日常保健中,自我按摩膻中穴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理想的方法。
十四、督脉堵塞
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经络不通淤堵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一、身体内管道不通畅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8、身体内反复不愈的各类炎症,如胃炎、肠炎、妇科疾病等,除了与身体内气血不足有关以外,经络不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经络淤堵的最好解决方法
秘方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秘方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秘方四: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猜你感兴趣:
1. 背部经络不通的危害有哪些
2. 经络养生的方法
3. 冬季祛湿排毒的方法
4. 女人经络不通的症状与原因
5. 为什么经脉会堵塞
小儿推拿比较正规的机构当然是各个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里边的推拿专业。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最新的医学考证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护理,医师,中医,口腔,护师,以及贺银成,天天师兄,张博士,昭昭等名师资源,资源适合医学类的学生,也适合需要考证的人群;资料会同步更新,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最新医学考证学习资料?
链接:/s/1A68hTQDzcs93O2Eigz1dRA
?pwd=944A提取码:944A?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3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平时多吃点这些,清肺、养肺百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