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100条饮食真相,误解了几十年,今天终于弄明白了!

白敛 2023-07-15 21:47:32

1.饭后不要立即喝酸奶

很多人认为酸奶助消化,所以饭后马上喝,但如果一餐吃得很饱,饭后来一杯只会增加肠道负担。饭后1~2小时喝酸奶较为合适。

2.母鸡汤补不了身体

不仅是鸡汤,还包括排骨汤、甲鱼汤等,就算把肉炖得稀巴烂,汤也仅仅拥有非常稀薄的氨基酸以及脂肪溶液,主要营养还是在于肉。

3.腐烂水果不烂部分也有毒

水果腐烂部分的有毒真菌,会"搭乘"果汁向不烂部分繁衍转移。所以去除水果腐烂部分再食用依然是在"服毒"。

4.祛除口中蒜味的三种方法

最高效:吃苹果,苹果是祛蒜味的无冕之王。最重口:喝牛奶,但必须在吃蒜的同时喝才有效。最完美:不吃大蒜就什么味道都没有了。5.喝姜汤暖胃是错觉,实际是在伤胃姜汤喝完有暖胃的感觉,但实际上姜对胃有刺激作用,不适合有胃炎、胃溃疡的患者食用。6.早晚吃水果没有区别不管什么时候吃水果,里面的各种成分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早上、晚上吃水果对身体的影响是一样的,只要不过量食用就不会有害处。7.香蕉不通便,小心便秘加重论有助于缓解便秘的膳食纤维含量,香蕉明显低于梨、火龙果等水果。如果食用没熟透的香蕉,其中的鞣酸反而会加重便秘。8.“趁热吃”小心致癌在接触到65℃以上的食物时,娇嫩的黏膜和食道就会有轻度灼伤,然后自我修复,如果这个过程持续发生,就可能出现变异细胞,久而久之,癌变也就发生了。9.喝酒暖身是假象酒后的热乎劲儿,其实是酒精使得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将体内的热量更快更多地通过皮肤散发到体表。由于体内热量被消耗掉了,隔一段时间后反而会觉得更冷。10.椰果不是椰子肉奶茶里常加的椰果并非是椰子肉,而是一种叫“细菌纤维素”的东西。它是用细菌在培养液中发酵、培养出来的,对人体却没有危害,甚至还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11.吃什么可以变白?决定皮肤颜色的物质是黑色素,主要受遗传、激素、紫外线影响,和吃啥没关系。想变得白一点,多防晒、多擦粉底才是正道。12.减肥把水果当主食,健康和身材都得不到水果中缺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水果替代主食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脱发、皮肤松弛、肤色暗淡等影响颜值的问题。况且大部分水果的含糖量比主食高,吃多了反而会增肥。13. 冬天吃冰的食物不会头痛不少人在夏天吃冰淇淋或喝冷饮时会突然头痛,这是因为口腔突然受到冷的刺激,为了缓解低温的刺激,头部和面部的血管收缩,血液冲击神经末梢,于是引发头痛。但冬天由于本来气温就低,因此不易出现这种情况。14.饭前喝水有助减肥饭前半小时喝两杯温水,可以显著提升饱腹感从而降低食欲,这样减肥就变得更容易了。另外,饭前喝杯水并不会稀释胃酸,不用怕影响消化。15.橘子吃多了皮肤暗黄橘子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一旦食用过量,胡萝卜素就无法全部分解成维生素A并沉积在皮肤角质层和黏膜部位,让你变成"小黄人"。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一段时间不吃橘子就能恢复。16.爱上了原来不爱吃的东西,可能是因为你变“老”了人的味蕾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当年纪增长后,因为味蕾的减少,人对味道的敏感度会下降,口味会变重,也可能会喜欢上原来不喜欢的食物。17.煲汤别超过2小时煲汤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18.骨折的人,别靠喝骨头汤补钙骨头汤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钙的含量却很低,骨折的人常喝骨头汤只会变胖。如果真想补钙,可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绿叶蔬菜。19.酱油不会让疤痕变黑食物中的色素不会进入人的皮肤,就算进入了皮肤也不能长时间沉积,因此身上有疤痕时不用担心吃酱油会让它变黑。20.手术后千万别乱吃人参中国人做完手术后喜欢吃人参补身体。但其实人参含有多种有抗凝血作用的皂苷,吃了容易造成术后出血。21.反复烧开的水,不影响健康反复烧开的水中含有亚硝酸盐,但是并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因为就算是反复烧开20次的水,亚硝酸盐剂量都远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根本不用担心中毒致癌的问题。22.喝果汁,真不如直接吃水果水果在榨成汁后,会损失大量的膳食纤维,同时一杯果汁的饱腹感远远低于水果,容易在不经意间摄入更多的热量。23.西瓜甜不是因为打了甜味剂西瓜那么甜,让人怀疑是注射了甜味剂。这并不现实,靠针头注射甜味剂,一是无法在瓜瓤中扩散,二是针孔容易让细菌进入西瓜导致变质。24.喝豆浆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男士喝豆浆也不会变娘豆浆中确实含有激素——大豆异黄酮,但这是植物雌激素,并不会让人变"娘",也不会危害身体。相反,大豆异黄酮还能帮助人体雌激素稳定,利于人体的健康。25.醋不能软化血管食物泡在醋中确实会被软化,但如果把醋吃下肚子,醋不会直接进入血管,只会被消化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26.食物相克并不存在人们印象中食物相克造成的身体不适,主要是由不洁饮食、食用方式不当或自身身体状况引起的,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吃什么都可能引起腹泻。27.不要吃太多柿子柿子中的鞣酸含量较高,会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胃中的食物残渣一起结成块,形成胃石,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柿子不宜空腹吃或吃太多。28.吃蛋不吃蛋黄,浪费!蛋黄中含有胆固醇,但是如今的研究表明,饮食摄入胆固醇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影响并不大,因此除胆囊炎患者外,每天吃1~2个蛋黄并没有问题。29.味精、鸡精不致癌味精、鸡精都不是人工合成的,他们主要的提鲜成分是谷氨酸钠,加热后到一定温度后会变成焦谷氨酸钠,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两种物质会致癌、对人体有害处。30.多喝普洱茶能养生普洱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成分,确实可以起到预防高血脂、高血糖、血栓的作用。但注意普洱茶终究是茶,效果有限,无法替代药物。31.服药期间,谨慎喝酒绝大多数药物,在酒前或者酒后吃,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典型的如吃完头孢后喝酒,会产生双硫仑反应,轻则呼吸困难、胸闷;重则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32.基因决定爱不爱吃香菜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人类1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OR6A2"会影响嗅觉,如果这个基因发生突变,人就容易讨厌吃香菜。所以爱不爱吃香菜可能是天生的。33.吃盐多,会伤胃盐会破坏我们的胃黏膜,胃黏膜被破坏了,胃也就失去了重要的保护,各种胃病、甚至是胃癌的发病风险都会大大增加。34.果糖容易诱发痛风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大量果糖,进入人体后不仅会直接产生尿酸,还会降低体内尿酸的排出。因此痛风患者一定注意不要摄入过多果糖。35.猪很可能比你瘦猪的平均体脂率为15%,而正常的成年人,男性平均体脂率为15%~18%,女性为20%~25%。36.如何切洋葱不流泪?首先把洋葱洗净一切为二,然后放进微波炉里用最大功率转30秒,这样的洋葱切起来就不会让人流泪了。37.有些水果不要放冰箱大部分水果都是需要低温保鲜的,但是芒果、香蕉、百香果、牛油果等部分热带水果放进冰箱反而容易变质。38.炒菜油烟导致女性肺癌高发中式的烹饪爱用煎、炸、炒等方式,这会产生大量油烟,大大增加了肺癌风险,所以家庭炒菜一定要注意开油烟机。39.苦的丝瓜不能吃少部分的丝瓜吃起来有苦味,这是由于其在特殊条件下生成了有毒物质"葫芦素",会让人食物中毒,相类似的还有瓠子、黄瓜、葫芦等蔬菜,发现有苦味都不要去吃。40.维生素C不能预防感冒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有帮助人体合成胶原蛋白、治疗坏血病、预防牙龈出血等作用,但是起不到预防或者治疗感冒的效果。41.西红柿生吃还是熟吃都可以生吃维生素C多,做熟后番茄红素好吸收。做熟当菜吃,生着当水果吃,都很OK。42.鸡蛋最好用冷水煮热水煮得快但蛋壳容易裂,冷热水对营养没影响。43.米饭用冷水煮不会损失营养虽说煮饭时间越长,营养流失越大,但煮饭水从冷变热的几分钟里,营养损失很少,不用在意。44.鱼刺卡了喉咙喝醋没用比较浅的刺,试着用力咳出来,或者找人帮忙用筷子夹出来;比较深的,马上去医院解决。喝醋、吃馒头都没用,反而有危险。45.冲泡水温对蜂蜜对营养没有影响冲泡的水温对蜂蜜的"营养"没有任何影响。就不说蜂蜜的营养本来就很有限了。46.菜心、菜帮、菜叶哪个更有营养?蔬菜的主要营养在外层菜叶及菜帮,而不是菜心。所以,不好吃的地方也许更有营养47.蘑菇是选干的还是选鲜的?如果是炒、涮,新鲜的好吃;如果是炖、煮,干蘑菇有一定优势。干蘑菇和鲜蘑菇在营养上没有太大差别。48. 香菇是提高免疫力的好帮手香菇中的香菇多糖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进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49.无论哪种贫血,吃阿胶、红枣、红糖都没用缺铁、缺乏叶酸、重金属(铅)、遗传……这些常见的贫血病因,靠吃是没法解决的。50.得糖尿病并不是因为糖吃多了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比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等,跟吃糖没有必然联系。但少糖少油的饮食,还是会降低发病的风险。51.先从食物中摄取钙我国成年人推荐每日钙摄入量是800~1000毫克。如果每天喝奶可以保证在300毫升以上,深绿色蔬菜能吃够1斤以上,再配合其他日常饮食,是可以达到推荐的量的,可以不用额外吃钙片。52.吃"发物"不影响伤口愈合真正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是:年龄、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吸烟……各种"忌口"、不吃东西,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更会妨碍伤口愈合。53.吃再多胶原蛋白也不能美容胶原蛋白吃进去就成了氨基酸,并不能直接变成皮肤上的胶原蛋白。涂在脸上也没用,皮肤吸收不了这种大分子物质。54.苹果最好不要削皮吃苹果削皮的话,会去除掉它50%的纤维和30%的维生素C。55.芒果皮致敏,芒果肉没毒芒果皮中含有一种毒性物质叫做漆酚,是生漆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很多人会对芒果皮过敏,但是芒果肉是无毒的。56.吃荔枝会被查出酒驾荔枝的糖分高,在无氧呼吸的作用下会产生酒精,会在短时间内让口腔内的酒精浓度升高。57.芹菜叶子别扔掉其实芹菜叶的营养价值比芹菜茎更高。炒芹菜之前,先把芹菜焯水再切段,然后炒,很快调味出锅,可以保持爽脆,避免太老。58.你吃菠萝的时候,菠萝也在吃你菠萝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酶,会消耗人的蛋白质,就跟人在消化其他东西的时候是一样的。59.我们吃的草莓是"假果"草莓表皮上的籽其实是果实,里面藏有种子。我们吃的又大又红的部分是花托在传播花粉后变大的"假果"。60.吃木瓜不能丰胸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帮助消化,且木瓜糖分少,热量低,因此适合减肥时候吃。但木瓜没有丰胸的效果。61.香蕉挂起来能存放得更久香蕉会释放乙烯气体,加速自身变褐变熟。乙烯气体主要来自香蕉根茎部位,裹住香蕉根部,并把香蕉在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挂起来,乙烯气体散得快,能延长保存时间。62.冰糖心不是苹果品种冰糖心苹果并不是一种苹果品种,而是一种苹果病害。这种苹果是由于得了水心病出现糖分堆积的现象。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食用。63.柑橘类水果能预防便秘柑橘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预防便秘。64.西柚影响药物代谢西柚中含有呋喃香豆素,影响人体内一种代谢酶,导致人体对药物不能好好地被吸收和代谢,有的药物毒副作用会因此加大,疗效也会受到影响。65.吃槟榔会致癌长期食用槟榔,可能会导致口腔纤维化和口腔癌。66.葡萄上的白霜可以吃葡萄上的白霜是葡萄分泌的糖醇类物质,属于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质,对人体无害。67.牛油果的热量比肉高牛油果每100g的热量高达170大卡,是草莓的6倍。68.柠檬汁能洗铁锈铁锈主要是由三价铁造成的,柠檬汁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把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二价铁可以溶于水,就能洗掉铁锈了。69.香蕉皮或成未来"超级食物"香蕉皮含有镁、钾、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且含有丰富的纤维,说不定在未来会成为"超级食物"。70.西瓜热量比草莓低100克西瓜中93%都是水,热量仅为 26 大卡,比苹果、葡萄、桃子都低,甚至低过了草莓。71.苹果能预防"虫子牙"苹果能够预防蛀牙,因为苹果能够刺激口腔产生唾液。苹果也能够刺激牙龈,减少龋洞产生。72.香蕉能当助眠剂香蕉是一种天然的睡眠辅助剂,因为它含有褪黑素,所以它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改善睡眠。73.爆米花不是垃圾食品研究人员发现,跟其他零食和一些水果蔬菜相比,爆米花含有更多的抗氧化成分,当然这个研究仅限于传统爆米花,而不是黄油爆米花,黄油爆米花添加了太多的脂肪或者油,是名副其实的垃圾食品。74.日本豆腐不是豆腐软嫩的日本豆腐虽然名字叫豆腐,却和大豆没什么关系。它其实是用鸡蛋做的,对鸡蛋过敏的人一定要当心呀。75.苹果比咖啡更提神苹果所具有的天然清香气味对于人体来说,有舒缓压力、提神醒脑的功效,而苹果中充足的矿物质硼,可以使困倦的大脑快速恢复到清醒状态。76.蜂蜜没有保质期纯蜂蜜不但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而且水分含量极少,细菌和酵母菌无法存活,储藏久了蜂蜜只会糖化。77.菠萝倒着放一晚更甜其实菠萝的果实是从下往上发育,所以头部是底座,而尾部是绿色叶子那里。先成熟的头部甜度较高,而且"站着"长的菠萝,糖份通常也都堆积在头部,建议买回家后倒放一段时间,吃起来甜度会更均匀。如果没办法倒着放,横着摆也可以。78.苹果籽里有毒?苹果籽中含有氰化物,不过含量很少,要吃上很多的苹果籽才可能对人产生危害。79.大姨妈期间不能吃芒果?芒果并没有止血的效果,不会影响大姨妈,如果你不过敏,想吃就吃。80.牛奶不能空腹喝?只要没有乳糖不耐,空腹喝牛奶不用担心。如果有乳糖不耐,那可以喝低乳糖奶或者喝酸奶。81.胡萝卜要多加油炒?一顿饭里只要有点油水,就能帮助胡萝卜素吸收,不用非得加很多油炒。82.长痘痘要少吃辣?长痘痘正确的忌口方式是少含糖、含油多的食品,牛奶也要小心,辣椒反而没那么大影响。83.盐水煮毛豆是特别健康的零食每100克毛豆大约含13克的蛋白质,和鸡蛋不相上下;每100克含有135毫克的钙,比牛奶还要高。另外,毛豆含有不少钾和其他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84.内脏类食物毒素多?关键看动物的健康状况。食用经过动物检验检疫的合格产品,一般不会发生中毒。建议每个月吃2~3次,每次25克就好。85.茼蒿为自己"带盐"茼蒿含较多钠(161毫克/100克),本身就带有咸味,烹调时要少放盐。血压高者要少吃。86.韭菜不壮阳,但通便效果好韭菜中含硫化合物、锌、维生素C等物质,虽然都对我们的身体都有益,但和壮阳没有丝毫关系。不过韭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于促进肠道蠕动,通便,改善便秘很有好处。87.溏心蛋更有营养?溏心蛋其实就是蛋黄没有完全固化的鸡蛋。溏心蛋不噎人,全熟蛋更安全,但两者在营养上并没有太大差别。88.豆浆喝了会中毒?不熟的豆浆确实会中毒,它在80℃时会产生很多泡泡,出现假沸,应该继续再煮几分钟。89.有"水碱"的水,喝了有害吗?产生水垢的水,通常是因为含有较多的钙、镁,形成了沉淀。口感不太好,但不会危害健康。90.O型血要少吃谷物,A型血要少吃肉?血型并不影响你应该吃什么,想吃就吃,注意点体重就行。91.土豆其实是主食除了土豆,像山药、芋头这些薯芋类蔬菜,淀粉含量都很高,差不多都能当作主食。92.辣不是味道,而是痛觉辣味是因为含有辣椒素,当辣椒素刺激到舌部的疼痛感受器时,会向大脑发射疼痛警报,从而产生"辣"的感觉。93.豆类食物吃多了,当心放屁豆类含有大量低聚糖,这种糖无法被人类消化吸收,进入肠道后,经过细菌分解产生难闻的硫和甲烷,被当作废气排出。94.蜂蜜不要放冰箱蜂蜜放冰箱后,会结晶析出葡萄糖,不仅影响口感,还会让人以为蜂蜜坏了,造成浪费。95.饭前吃巧克力能减肥如果在饭前吃小小的一块黑巧克力,吃饭时会更容易有饱腹感。96.茄子是减肥蔬菜茄子低脂低糖,适合减肥时吃,前提是烹饪的时候少放油。97.西兰花是胡萝卜素之王别看西兰花那么绿,胡萝卜素含量是是胡萝卜的两倍之多,蔬菜中当之无愧的胡萝卜素含量之王。98.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高大白菜可以说是健康全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99.荠菜是含钙之王荠菜的钙含量比牛奶还要高,是补钙首选的蔬菜。100.菠菜可以和豆腐一起吃

其实大豆在制成豆腐后,草酸已经所剩无几了;而菠菜,烹饪时焯水就可以去除大部分草酸,能够形成的草酸钙沉淀也不多,也不是结石产生的直接原因。

100条食物真相,

误解了好多年,

今天终于弄明白了!

发出去,让家人朋友也了解一下!

未来几十年的癌症患者人数会增加,这是和我们平常的饮食有关吗?

医学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病与膳食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病。

1.脂肪摄入过量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多种癌症发病率提高。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多,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造成人体胆固醇含量升高,长期如此,会增加癌症发病的风险。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尤其是果胶的作用更明显。

2.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研究表明,足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微量元素硒、锌等,可以起到抵消、中和、降低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

维生素C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水果,柑橘类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黄烷素等多种天然抗癌物质

如芹菜、菠菜、生菜、韭菜、油麦菜、白菜、丝瓜、黄瓜、冬瓜、苦瓜、茄子、豆角、西红柿。一般来说茄科类蔬菜的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水果中的枣、柑橘、橙子、山楂、草莓、猕猴桃、龙眼等水果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

番茄具有其他蔬菜所没有的?番茄红素?,这是一种使西红柿变红的天然色素,它能消灭某些促使癌细胞生成的自由基,因此具有抗癌作用。绿色蔬菜的颜色越是浓绿,其抗氧化剂含量也就越高,就越能有效地防癌、抗癌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抽闷烟、喝闷酒、生闷气,这也是导致肺癌高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过度工作和酗酒,导致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使其容易患肺癌和其他疾病。

4.烟熏、烧烤食物?不建立在量上谈某种物质有害,那就纯粹的耍流氓?。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往往想改善一下生活,偶然整一顿牛排、啤酒、小烧烤,这是非常合理的,不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若是天天都吃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物,那对人体的危害就严重了。

所以,再好吃的东西也要控制好摄入量

5.过量饮酒大量的饮酒会损害我们的肝脏,肝脏是乙醇的代谢场所,乙醇在肝脏中先经过乙醇脱氢酶变成乙醛,乙醛在通过乙醛脱氢酶变成乙酸,乙酸被人体中和。乙醇除了在肝脏中代谢,还有一部分在胃中代谢,所以过度饮酒既伤肝又伤胃

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影响我们肝脏,比如乙醇代谢后的乙醛就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若是人体缺乏乙醛脱氢酶,乙醛大量积累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危害较轻会出现肝酶从细胞内进入血液中,危害较重会出现肝硬化,往后可能发展成肝癌

据统计,有25%的肝癌患者与长期饮酒有关。因此,过度饮酒对肝脏的伤害真的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饮酒,做到适度饮酒不超量。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与酒精摄入量成正比,通俗地讲,就是喝的酒精越多,消耗的就越多,绝对不会出现剩余,也不会转化成其他物质(如脂肪或糖之类的)存留于体内。因此即使今天喝多了,明天(或许后天)会恢复如初(如果不算肝损害的话)。

6.霉菌及其毒素在日常生活中,花生、玉米、大米有些发霉,可是有点不舍得丢弃,便当做正常食物食用。但是,这些发霉的食物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可诱发肝癌的产生,若食物中污染严重甚至造成死亡

相关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我国肺癌发病率,食管癌、胃癌肠癌发病率也在上升,呼吸的空气有污染,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转基因食物因素,个人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生活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精神压力,用药不当。人们的体质状况大不如从前,癌症的内环境外环境致癌因素及遗传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吃辣椒会上火?关于辣椒的5个误解,你中了几个?

辣椒作为一种兼具蔬菜和调味特性的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辣椒或辣椒制品,不少人甚至到了「 ”无辣椒,不下箸”的地步。 有的人觉得,辣椒这么常见,我们一定对它很了解。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对辣椒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比如,我们食用辣椒的历史才只有短短的300年。比如辣味并不是味觉,而是痛觉。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其实并不是很能吃辣……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这本书可以告诉你答案。 《中国食辣史》的作者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曹雨,现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曹雨的研究领域为华侨华人研究和饮食人类学,尤其关注食物传播与烹饪口味和移民之间的联系。 这本书从中国食辣的起源、中国文化中的辣椒、辣椒与阶级三个部分,讲述了辣椒是怎样进入中国、融入中国饮食文化,并被中国文化赋予其他层次含义的。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和数据资料,为读者展现了辣椒在中国作为食物的演变,同时破除了我们关于辣椒的一些常见误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关于辣椒比较常见的5个误解以及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 1、辣椒400年前才传入我国,食用历史仅有300年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菜品种类繁多,光是最有代表性的流派就有八大菜系,更不用说其它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丰富的物产,加上各类香辛料以及各味可食用的中药材,让我们的先辈们烹制出了无数「 ”鲜、香、麻、辣”,口感丰富的菜肴。 俗话说「 ”众口难调”,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面对如此丰富的味道,不少人却在吃「 ”辣”这一点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内的食辣人口达到了5亿之多,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不少人以为,我们食辣人口这么多,辣椒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一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实际上,就在400年前,我们的先人还不知道辣椒是何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辣椒才得以从美洲传到我国和其他各地。 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中《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一篇首次出现了关于辣椒的记载,「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可见当时辣椒还只是被当作观赏植物。 直到300年前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才始见辣椒用于食用的记载。《思州府志》中这样描述,「 ”海椒,俗称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相比西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的姜、葱和花椒,明代才进入中国的辣椒简直就像一个「 ”毛头小子”。 但是,这个「 ”毛头小子”却凭借着热情活泼的「 ”个性”后来居上,一举成为调味料「 ”家族”中极其重要的一员。 如今,大大小小的餐馆里的桌子上,都会备着一小罐辣椒油或辣椒酱,辣椒的魅力可见一斑。 看来认识「 ”朋友”并不分来得早还是来得晚,性格好、能和大家「 ”打成一片”,才是最重要的。 2、中国人并不是很能吃辣 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吓一跳?什么?假的吧!农业部发布的资料不是说中国的辣椒产量世界第一吗? 等等,先别着急啊。农业部发布的资料确实没错,但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署的资料,中国辣椒产量排名世界第二,远少于印度的产量。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原来啊,农业部是把不含辣椒素的甜椒也算进去了。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辣椒产量中的90%为不含或者很少含辣椒素的蔬食品种。联合国粮农署却把作为蔬食用的辣椒和作为调味料用的干制辣椒分开了。 截止到2014年,中国国内的吃辣人口在5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在吃辣人口中,年人均干制辣椒消费量为580克,如果按13.75亿的总人口计算,人均才只有210克。 而印度的年人均干制辣椒消费量高达800克,泰国约为700克,墨西哥约为520克,他们在吃辣的浓度上要远远超过中国。 所以,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人们是吃辣比较普遍,吃辣人口上升比较快,但是总的来说,吃的并不是很辣。 其实,认为我们国家的人能吃辣的,并不是只有我们自己,不少外国人也会产生误解。 本书作者曹雨就举了他在加州访学时候的例子,他受朋友之邀,做主厨宴请当地人时,众人都很惊讶他准备的菜肴中没有辣椒,因为他们都以为辣味是中国菜的特征。 3、辣味不是味觉,而是痛觉 我们常说「 ”酸、甜、苦、辣、咸”,这是我们熟知的五味。但是《中国食辣史》却告诉我们,辣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痛觉。 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酸、甜、苦、咸这些味道,是因为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当这些调味料进入我们的口腔时,味觉细胞会受到 *** , *** 经由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而产生味觉。 但是辣「 ”味”却不是这样,当人们在摄入含有辣椒素的食物时,辣椒素会 *** 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再通过神经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切到了很辣的辣椒后,手会感觉到 *** 辣的,要用冷水冲洗片刻,才能得到缓解。 但是如果你是抓了一点盐或糖撒到锅里时,你的手指并不会感受到咸味或甜味。 想起来我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剧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位厨师,他被人陷害、失去了味觉,吃多少辣椒都感觉不到辣,为此差点放弃了做厨师。幸好他后来恢复了味觉,得以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 想不到就连编剧也有这么大的误解,那时候的自己也没有怀疑,还为男主角难过了很久。现在再想想,真是吃了「 ”没文化”的亏。 4、吃辣椒不一定会上火 很多人不吃辣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 ”吃辣会上火”。如果吃了辣椒,他们可能就会出现长痘、嘴角长泡或者咽喉肿痛之类的「 ”上火”症状。 吃辣椒到底会不会「 ”上火”,其实因每个人的体质、习惯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很多四川的姑娘都很爱吃辣,但是她们的皮肤仍然很好。 实际上,「 ”上火”只是一种民间说法,不管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没有这样的笼统的对病症的辨认和定义。中医理论认为,民间概念中的「 ”上火”泛指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出现的内热症。 本书的作者曹雨曾经在广州老城区做过一次调查,受调查者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居民。受调查的人中有103位都一致认为吃辣会导致上火,仅有剩余的3名医护人员,不认可这一说法。 另外,参与调查的广州本地人表示他们几乎完全不吃辣。因为他们觉得广东的「 ”地气”太热,如果再实用辣椒这种热性的食物,就会「 ”热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上火”。同时,他们也表示,如果是在北方的话,食辣就没有问题。 所以,作者认为,大家对辣椒会引起「 ”上火”的这种食疗认知,其实有着深刻的文化认同因素,也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自身饮食习惯的一种合理化解释——我们不过是想利用中医理论给自己的饮食偏好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罢了。 5、爱吃辣椒,原来是因为穷 不少人以为,辣椒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扩散开、并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纯粹是因为它好吃。 但是,最初开始吃辣椒的地区,其实是因为太穷、用不起盐,才拿辣椒来代替的。 前面说过的「 ”土苗用以代盐”,指的就是贵州当地的土民和苗民用辣椒代替盐食用。 我们国家的人们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在物资匮乏、粮食产量很低的年代,一般的民众为了饱腹,不得不将大部分田地都用来种植淀粉类的杂粮主食,很少种植蔬菜、水果等副食。 为了吃下粗粝的杂粮,他们需要重口味的副食,遮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才能「 ”下饭”。 当时的盐产量很低,加上官盐垄断、运输慢,贵州等地常年吃不到盐,盐的价格甚至高到「 ”一石米换一斤盐”的程度。于是当地人民开始用酸、辣代替咸味,制成酸辣的副食「 ”下饭”。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贵州独特的酸辣口味菜肴。 对于辣椒的「 ”重口味”,有人喜欢就有人嫌,因为它会破坏掉高级食材原有的味道,贵族世家的大厨们都很不屑使用辣椒。 关于贵族不吃辣,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时,下属官吏想了解他的饮食偏好,取悦曾国藩,便贿赂了他的伙夫。伙夫往曾国藩的碗里撒了些许辣椒粉,却遭到官吏的责备。 原来这名官吏误以为曾国藩的口味很高贵,不会使用辣椒这种廉价的调味料。 正是因为这种「 ”偏见”,曾国藩才「 ”偷偷”吃辣,不想让别人知道。 尽管辣椒进入中国才只有短短400年,但是作为蔬菜和调味料,辣椒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也成为我们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 《中国食辣史》这本书依据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和理论,将各地方志中「 ”物产志”以及稗官野史和文人的随笔中关于辣椒的部分链接成书,为读者展现出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帮助大家更系统、深刻地了解有关辣椒的历史,破除了我们对辣椒的许多误解,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科普读物。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吃了十几年的花生油,现在都讲究营养摄入要全面?

花生油营养非常全面,你可以放心吃。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贮藏特点
花生油在一般贮藏条件下,会发生自动氧化酸败的过程,其变化为:自动氧化过程与季节有关,如果开始贮藏在冬季,低温能有效地延缓解脂酶和氧的作风,随着季节的变动、温度的上升,温度在15-30℃时,一方面由于解脂酶 作用,使油脂水解,酸值增高,另一方面空气中氧的浸入,会促使 油脂氧化形成氢过氧化物。

进入夏季室温和库罐温度超过30℃,如果存放于露天油罐或、 露天堆场,每天受到阳光的曝晒,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因子会促 使油脂的氧化过程加速。 特别是在阳光中在紫外线或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当超过 50℃的辐射温度时,过氧化物和氢过氧化物,将进一步分解再经:分子重排成醛、酮,使贮藏的油脂酸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3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