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经常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喉咙里一直感觉不干净,有粘稠物,又吐不出来咽不下去的感觉
特别是在刷牙的时候,还会引起恶心。为了把痰咳出来,很多人用尽了各种办法,但都没有效果。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生”,痰的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成因是局部特别是咽喉部、肺部分泌物所产生的。
此外,喉咙局部出现轻微的炎症时,也会产生痰。
当人体产生痰以后,人的下意识地就会产生咳嗽。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喉咙里的痰液不会很多,也不会很浓,所以在咳嗽时,能够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咳出来。
但是,有的时候喉咙里面的痰无论怎么咳嗽,却总是咳不干净,人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异物感,感觉非常不舒服。
出现喉咙中的痰总是咳不出来的原因一般有两种。
一:咽喉有发炎的情况出现,包括鼻子、咽喉和支气管都可能出现炎症。在炎症的影响下,痰液与粘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痰液咳不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长期抽烟的人,会感觉更加明显。
长期抽烟的人,一般都会出现咽喉里的痰咳不出来,也吐不干净,而且咳嗽的频率要比不抽烟的人高很多。
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比较严重干咳。
今天和大家说说“天门冬”这味药。
天门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门冬的根,在四川、云南等地多产。天门冬是该药的最早名称,见于《神农本草经》。后来,人们逐渐称之为“天冬”。
与天门冬相似,还有一种麦门冬。两味药的作用非常相似,两者都能养阴清肺热,润燥生津。
但是天门冬的润燥生津的作用更强一些,其药理作用更偏向于肾,而麦门冬的药理作用更偏向于胃。
这种药能起什么作用?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挖痰”。
“挖痰”是什么意思?需要挖什么样的痰?
挖的是又热又粘的痰。它位于一些人的喉咙里。数量很小,但它总是存在的。
它不能咳嗽和吞咽。质地非常粘,喉咙相对干燥。
这种痰就像在喉咙里“扎根”,所以需要挖出来。
在这样的人,舌头通常是红色的,很少或没有覆盖或薄黄色覆盖。
如果是痰咳,质地薄,就容易简单,更不用说需要“挖”了。
你怎么得了这种痰?主要原因是肺内有燥火或阴虚热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火炉,把体液沸腾成痰。
痰在煮沸时变得粘乎乎的,就像汤越来越浓,最后变成粘乎乎的老痰。鲜红的舌苔和少量的脉搏都是人体热的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吸烟者等,以及一些40岁以后体质偏阴虚燥热的人,都很容易患上。
面对这样的局面,天门冬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它可以清除肺热。第二,能滋补肺阴。三是滋阴补肾。这三个是它挖痰的主要工具。
如果有肺火,天门冬会把火扑灭。如果肺阴不足,又有虚热,天门冬就会滋养肺阴。肺为肾之母,肾阴是全身阴之根,这时候应考虑肺阴不足。
天门冬滋补肾阴,从而解决了根本问题。
如果理论清楚,天门冬怎么用?
一:养阴润燥天门冬粥:天门冬15克,大米100克,冰糖一些;先煎天门冬,去渣取汁;用粳米煮粥并导入天门冬汁,粥熟后,放入冰糖少许稍煮即可。
这种粥最好空腹的时候服食,不仅能治咳嗽吐血,咽喉肿痛,还能治消渴便秘等不适。
二、天门冬萝卜排骨汤:天门冬15克,排骨150克,白萝卜300克;取天门冬用2碗水以中火煎,煎至1碗水时,去渣留汁备用。
将肉排骨先下锅煮,煮沸后即将萝卜丝放入,并将煮好的天门冬药汁加入,煮熟取出。这款汤能治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
比如说久咳痰少的人,可以用等量的天冬、麦冬、五味子,熬成膏,每次一匙,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
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用60克天冬、15克冰糖,加水炖熟,也是一天吃两次。
除了这些配伍,大家还可以根据情况和喜好自己加减。比如肺热燥咳,想清肺润燥的话,常跟麦冬、沙参或川贝一起用。
--THE END--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知母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知母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知母治什么病。
2、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3、知母的功效与作用4、每日中药——知母5、中药知母的功效6、中草药知母的功效和作用中药知母治什么病。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在我国中药名是比较好认的,很多中药的名字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中药知母的功效与作用,千万别错过了!
知母的功效
中药属性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的药理作用
1、用于热病烦渴
该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该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
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用于骨蒸潮热
该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
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该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5、用于滋阴补肾
很多人的肾有问题,所以也就有了很大的痛苦,其实他们是不知道有知母这一良药,我们应该知晓它其实可以滋阴降火,如果我们经常出汗、心情烦躁,而这两者又与肾亏有关的话,那就可以去采集一下这种药草,再与黄柏一起使用,这样子就能够很好的补肾了。
植物文化
知母的传说
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
因她不钱财,把采来的药草都送给了有病的穷人,所以年老了却毫无积蓄。
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块心病就是自己的认药本事无人可传,想来想去,她决定沿街讨饭,希望能遇上个可靠的后生,认作干儿子,了却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讨饭来到一片村落,向围观的众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
一时间,讨饭老太要认干儿子传授采药本事的消息便传开了。
不久,有一个富家公子找到了她。
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盘:“学会了认药治病,岂不多条巴结官宦的路子。
”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
但过了十几天,却一直不见老太婆提药草之事,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声“妈”,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几年再说吧。
”这下子把公子气得暴跳如雷,他叫嚣起来:“白养你几年,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愠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公子的家门。
她又开始沿街讨饭。
没多久,又有个商人找到他,愿认她当干妈。
这商人心里盘算的是卖药材,赚大钱。
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谈传药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一晃两年过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讨,说着心事,竟被很多人当成疯子、骗子。
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
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
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里,嘘寒问暖,得知老人饿着肚子,急忙让妻子做了饭菜端上。
老人吃过饭就要走,两口子拦住了:“这大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人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
一天,老人试探着说:“老这样住你家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
”樵夫急了:“您老没儿女,我们又没了老人,咱们凑成一家子过日子,我们认您当妈,这不挺好吗?”老人落泪了,终于道出了详情。
而樵夫夫妇却没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啥报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
”
从此,樵夫夫妇忙着活计,很孝顺老人,老人就这样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到了80岁的高龄。
这年夏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
”樵夫不明就里,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
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终很开心。
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
”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
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去坑害百姓!”老太婆点了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
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后来,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许多种药草。
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药,但他一直牢记老人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知母也可称为连母、赤母、穿地龙,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去火,滋阴润肺的常见中草药材,在临床上广泛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热病,以下来详细了解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1
知母
别名:_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_母、芪母、提母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的基本介绍
知母,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味苦,性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
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1、治热病烦渴
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清泻肺火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
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滋肾阴
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
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滋阴润燥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知母的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2
知母,寒,味微苦,甘,属清热利湿之品,知母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去火,滋阴润肺的中药,也可称为连母、赤母、穿地龙等,下边详述知母的药效及作用,具体用法如下:1.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燥渴不欲食,盗汗方的用法及禁忌。
知母的功效和功用
一知母治肺虚咳喘咳血。
知母具有治疗肺痹咳咳咳咳血的功效,可将知母与酒60克,炒黄柏混和,互研为粉,炼蜜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50粒,空腹服下。
知母热疟。
知母具有治热疟的功效,可与知母15克,白芍6克,熟石膏15克三味药混合煎服。
三知母治燥渴,不欲食。
知母对燥渴不欲食者有滋补作用,可与知母20克,熟石膏40克,山参15克,甘草12克等四味中药材调配,互相研为粗末,每次以水煎20克,趁热服食。
知母治盗汗。
盗汗者用知母3.3g炒黄柏3.3g,炙甘草1.5g,这三味中药材均可研成粗粉,放入开水200ml煎至100ml,分3次服。
知母的忌讳
当使用知母时,可单独使用知母,也可与熟石膏、黄柏、沙参、川贝、麦冬、天花粉、粉葛根、柴胡、地黄、五味子等中药搭配使用,也可将知母与脾胃虚弱人群搭配使用;便秘者禁服知母;肺中寒咳者、肾气不固者禁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3
1、清热解毒
知母味道很苦然后性寒,质地润泽。
苦寒之味可以帮助人们清热去火,而质润能够帮助人体润燥生津。
经常患外感风热的患者人群,可以服用定量的知母,辅助石膏一并使用,效果更佳。
2、润肺泻火
知母主要是治肺经的,能够滋润肺部,常用于治疗热咳,也就是喉咙里有黄痰的类型。
搭配川贝一同煎制药汁,效果更佳。
假如是配上杏仁,则可以治疗咳喘气急。
3、滋阴
知母还入肾经,帮助阴虚经常盗汗心烦的患者人群,经常配上黄柏与生地黄等药材食用,比如知柏地黄丸。
知母的功效是帮助滋阴润燥,经常搭配生地黄,玄参等。
4、抗菌效用
经过医学上的一些实验证明,知母煎剂对葡萄球菌等一些常见的细菌菌群,有较强的抑郁作用,而且知母中有一种水溶性皂甙,可以对结核杆菌,特别是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5、降血糖
在实验室给小兔子注射知母干浸膏后,发现对实验的兔子血糖毫无影响。
在临床上醇提取物会引起短暂性的高血糖,然而知母水浸提取物,能降低正常兔的血糖指数。
因此知母对降血糖有着辅助作用,血糖高的患者可以适量服用知母进行降血糖。
服用禁忌:
一、不宜多食
知母不可以过量摄入,服用过度就容易对消化系统造成困扰,有很大概率会出现腹泻的情况。
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肠胃受凉出现的拉肚子情况,这就得不偿失了。
二、肾虚寒底的人群不宜食用
两种病患人群尽量不服用知母:一是患者出现的咳嗽是干咳为主,没有痰液的困扰;二是肾虚的病患。
中医在把脉的时候如果发现患者的脉象较弱,则也不宜给他开带有知母的药方。
三、脾胃虚寒的患者不能食用
脾胃虚热的患者人群如果误用了知母,则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还会出现食欲降低,对饭食没有兴趣的情况。
这样反而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不能让脾胃虚寒的患者食用知母。
每日中药——知母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知母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春、秋二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
按加工方法的不同,知母分为毛知母、光知母和盐知母。
采挖后除去须根,晒干的为毛知母。
采挖时趁鲜除去外皮,晒干的为光知母。
用盐水炙的为盐知母。
知母味苦甘,性寒,质润,入肺、胃经。
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主要用于治疗肺胃热盛即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高热、烦渴。
知母苦泄甘润,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常与润肺化痰的贝母同用,以加强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
知母苦寒坚阴,甘以补阴,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肝肾阴亏所致的骨蒸潮热,心烦盗汗。
知母味苦兼甘,质润不燥,故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治疗肺胃燥热,津伤口渴及内热消渴。
此外,因知母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肠燥便秘证。
若看重知母清热泻火的功效,宜使用生知母。
因咸者入肾,知母入肾经,肾属于下焦,所以盐知母善于清下焦虚热。
由于知母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所以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不能用。
中药知母的功效中药知母的功效
中药知母的功效,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闪亮的一点,但是药三分毒,食物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有迹可循的,不适量食用药材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我带你了解中药知母的功效到底是什么。
中药知母的功效1
1、止渴除烦
它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效果,若配合天花粉、五味子一起食用可加强疗效,对口渴、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热泻火
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特别适合热病或肺热人群食用。
3、清肺化痰
它有泻火润肺之效,若配上贝母一同食用则可以清肺、化痰、止咳,因此,特别适合肺热咳嗽、阴虚燥咳的朋友食用。
4、滋阴补肾
它有滋阴降火之效,若同黄柏相须一同食用,则可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心烦等症。
中药知母的功效2
止渴除烦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清热泻火
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清肺化痰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滋阴补肾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通便润燥
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
知母的食用方法
牡蛎知母莲子汤
配料:生牡砺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砺、知母倒入小瓦罐内,加冷水1碗半。
小火煎半小时,滤汁,弃渣。
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
将药汁、莲子连浸液一起倒入小锅内,小火炖1小时,加白糖1匙。
再炖1小时,至莲子酥烂,离火。
当点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潜阳固精。
对相火旺的梦遗有效。
血压偏高尤宜。
知母炖鹌鹑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药店均有售),鹌鹑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鹌鹑宰洗净,去爪、肠杂。
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冷开水4~5碗,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
进饮方下盐。
功效作用:对春日时的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芍药知母红糖粥
芍药、桂心、防风各10克,知母、麻黄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药知母红糖粥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脚肿、头晕短气等病症。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材料: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
水煎,分三次服。
中草药知母的功效和作用知母,中药名。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知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
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
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知母常用配伍
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
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
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
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
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
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
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
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
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的食用方法
牡蛎知母莲子汤
配料:生牡砺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砺、知母倒入小瓦罐内,加冷水1碗半。
小火煎半小时,滤汁,弃渣。
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
将药汁、莲子连浸液一起倒入小锅内,小火炖1小时,加白糖1匙。
再炖1小时,至莲子酥烂,离火。
当点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潜阳固精。
对相火旺的梦遗有效。
血压偏高尤宜。
知母炖鹌鹑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药店均有售),鹌鹑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鹌鹑宰洗净,去爪、肠杂。
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冷开水4~5碗,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
进饮方下盐。
功效作用:对春日时的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芍药知母红糖粥
芍药、桂心、防风各10克,知母、麻黄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药知母红糖粥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脚肿、头晕短气等病症。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材料: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
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现代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痛风、骨质增生症等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
其他方面如马尾神经炎、下肢静脉血栓、结节性红斑、关节型银屑病、内耳眩晕症、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中药知母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知母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知母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我也认为可以采用中医
针灸治疗的
(1 )针灸: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
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而治痰湿。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后可使通气量比针刺前增加。气急作喘,取定喘以利气平喘;热伤肺络,取尺泽、孔最以清泄肺热而止咯血。
(2)耳针: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交感;慢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3)穴位注射:选穴:夹脊颈7~胸6。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取穴1对,由上而下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
(4)埋线:选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除大椎外均双侧。随证取穴:气喘加定喘,咳嗽加中府透云门。一般间隔1月埋线1次,总次数根据病情决定。
《医垒元戎》为金元著名医家王好古的代表著作之一。
《医垒元戎》之方剂: 张天师草还丹 ,
久服轻身,若发白者,从根而黑,如未白者,永不白。
在了解这个方子之前,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1、养肝肾
发为血之余,发的生机源于血,故而藏血之肝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所以肝风内动,会使肝阳上亢,熏灼头发,冲击发根,撼动发根而色白。
又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血,助肝藏血,故肾好,则毛发多而润泽。
2、养肺
肺主皮毛。这个皮毛不仅指皮肤,汗腺,毛孔,还包括毫毛,头发等。当一个人出现脱发或须发早白,或皮肤过敏、长湿疹时,通常和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下降,影响到肺气运行有关,所以中医有“肺气足则卫气充,卫气充利皮肤坚,皮肤坚则毛发长。”之说。
地骨皮,生地黄,牛膝、菟丝子均补肝肾。地骨皮还能清肺火。
地骨皮 ,枸杞的根为地之骨,其根皮甘淡而寒。归肺肝肾经。既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又能降肝火,肝有热则生风,热退风自息。并泻肾之虚热以滋阴,以达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凉血除蒸之功。
地骨皮一味药之效,打尽导致白发的肺肝肾问题。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治心热、手足心热,清肝火防肝阳上亢,并益肾水,生精血。
牛膝 ,苦甘酸平。活跃于肝肾经。逐瘀通经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不仅拉着上扰的虚热往下,同时让身体筋骨强健,有足够的力气来对抗白发。
菟丝子 ,补肾养肝,温脾助胃。是既补阴又补阳的一味药。
湿可燥,燥可润,虚可补,实可清,寒可温,热可降。
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舒筋活气,无论何种体质都可用,白发返黑的方子怎能没有它?
3、养心
心系九窍,九窍与毛孔是人体与外界大气交换的通道,这个通道不通,人体内的阴阳气血就会受损,头发变白便是连带影响之一。
加之肝藏血,心行血,心主血脉。心气充足,血液就在经脉中该去哪里去哪里,包括为头发提供营养。心还有主神志的作用,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神就不得养,除了会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还易出现发早白,早脱的状况。
石菖蒲与远志同属心经,均具有祛痰开窍之功,能让气血通畅,助心行血。
石菖蒲 辛温,补肝益心,辛散以宣痰湿。
远志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苦降以定上逆之痰滞。
二药合用,气自顺堵自开,可令气血和畅不上逆,痰浊消散不蒙清窍,神志自可清明,是临床常用的祛痰开窍药对之一。
石草蒲益心的同时兼顾养肝,远志不仅活跃于心经,还活跃于肾肺经,交通心肾,治神志恍惚。
二味并与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的生地黄共达清心益肾养肝之功。
六味相遇,心肝肺肾均得补,并平肝凉血,防肝风内动, 共达令发黑及预防发白之目的,久服身体轻健。
组成: 地骨皮 生地黄 石菖蒲 牛膝(酒浸一宿) 远志(去心) 菟丝子(酒浸三宿,炒黄)
提醒: 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1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