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这种病毒并不是一种,而是属于纤维病毒科的数种病毒的总称,这种病毒能够在灵长类动物中造成传染,一旦感染上这种病毒,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这种病毒具体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埃博拉病毒的由来。
1、名称由来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也曾译作伊波拉病毒,因为在非洲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最早发现它的存在,由此得名。最近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严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博拉病毒并非一种新型病毒,早在1976年就已被发现。
2、发病症状
埃博拉病毒是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面多种病毒的总称,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肤色产生变化,全身酸痛、体外出血、体内出血、发烧等症状。
3、感染方式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以在人和牲畜之间传染的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0天,病程较短,病毒侵蚀人体的能力十分强,从染上病毒到病发死亡最短不过3~4天,传染性极强,与患者的呕吐物、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有过接触的人极易感染上该病毒,致死率超过90%。目前,生物医学界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证实。
4、抗病毒疫苗
埃博拉病毒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目前还没有任何疫苗被证实能有效抵御埃博拉病毒的侵袭。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美国一所大学医院召开发布会宣称,他们研发出一种名为ZMapp的药物,有效控制住了两名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的病情。ZMapp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用作实验的空病毒血清,此前还从未在人身上做过实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此外,这种疫苗的制作需要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抗体,但目前的情况是体内含有埃博拉病毒抗体的人非常少。
5、埃博拉病毒的症状
埃博拉病毒病潜伏期2天至21天。本病主要能对肝、脾和肾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主要症状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化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降低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则会升高。
本病在发病之后有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发病2~3天出现呕吐、恶心、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而且可能有持续几天的腹泻。
病程4~5天此时已经进入极期,在极期出血是常见的事,一般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特别注意的是,孕妇会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除此之外,还会持续发热,意识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并发有心肌炎、肺炎等。
病程6~7天可能会出现,以肩部、手心、脚掌为主的麻疹样斑丘疹,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被扩散到,并且在几天后脱屑。
病程8~9天部分重症患者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在这期间死亡,原来主要是出现肝、肾衰竭。
如果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则会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死亡率在50%-90%之间。致死的原因主要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拓展资料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
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
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埃博拉病毒
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非洲出现埃博拉病例,埃博拉病毒又译作伊波拉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发现这种罕见病毒,该病毒能够引起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死亡率在50%至90%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不过刚果已是第14次出现感染,在埃博拉疫情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更多的经验来对待,该病毒潜伏期极短,发病快又强烈,死亡率高,所以应该还不至于传染到中国吧。
埃博拉病毒是哪一年发生的?
1976年
埃博拉病毒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但引起大规模爆发是在2014年的时候,西班牙的埃博拉疫情感染和死亡人数是历史最高状态,一直处于恶化中。
埃博拉病毒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
该病毒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最大的爆发发生于2014年,非洲西部三个国家埃博拉疫情肆虐,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有8000人因为感染埃博拉病毒不治身亡。
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死亡率在50%至90%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是哪一年发生的
1、最早发现时间:1976年,这是它第一次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人们以发源地给它命名——埃博拉病毒。2、最近的一次: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先后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美国、西班牙、马里八国,并首次超出边远的丛林村庄,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埃博拉病毒于1995年5月在扎伊尔的基奎特爆发,使244人死亡,由于采取了诸如隔离病人这种基本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而制止了这种病毒的蔓延。科学家迄今还没有鉴定出这种病毒的根源,但是他们怀疑它是由动物携带的,特别是猴子携带的。一位著名的扎伊尔病毒学家说,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可能同非洲森林深处环境的破坏有关系。他说,这种病毒看来是潜伏在森林中的,而伐木或者其他破坏活动似乎把它激活了。他说:“拿扎伊尔的情况来说,引起埃博拉爆发的是一位烧木炭的工人,他在基奎特附近有一座农场。”他说,1976年第一次报道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扎伊尔赤道区扬布库,也是一个森林地区。
1955年2月,穆延贝教授去了加蓬,研究那里至少有13人死亡的原因。他们是在吃了死在树丛中的猩猩的肉后死去的。他说,他不相信埃博拉病毒在两次爆发之间潜伏在猩猩身上。他说:“猩猩不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猩猩和人一样都是这种病毒的受害者。”
1996年3月5日,埃博拉病毒国际会议在扎伊尔召开,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在会上发出警告说,这种致命的出血热可能在任何时候死灰复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10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取避孕环疼吗,,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下一篇: 女人肾虚的危害有哪些,女人肾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