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导致胸膜感染而引起的疾病,早期的胸膜炎是很好治疗的,所以,当发现有胸膜炎的症状时,就需要尽早治疗。胸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胸痛、气急等,那么,胸膜炎是怎么引起的?胸膜炎是怎么回事呢?
1、胸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引起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胸腔内可伴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控制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
2、炎症反应
身体某脏器出现炎症时,则可能累及到胸膜,出现胸膜炎,常见的炎症有:肺炎、肺栓塞所致的肺梗死癌症、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病、胰腺炎等。
3、恶性肿瘤
当人体出现部分恶性肿瘤,例如:肺癌、间皮瘤、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肺癌等都可能累及胸膜腔,伴随出现胸膜炎症。
4、腹部疾病
部分腹部出现的疾病也是引起胸膜炎的原因之一,其常见的腹部疾病,例如:急性胰腺炎、肝脓肿、食道穿孔、膈下肿瘤都可以伴有胸膜炎。
5、免疫异常
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出现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舍格林综合症、Wagener肉芽肿等免疫系统疾病时,也都可累及胸膜腔从而引起胸膜炎症。
6、感染因素
病菌感染是引起胸膜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引起胸膜炎的病毒大致包括: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包括:地中海斑疹热,类肺炎胸膜炎或结核性胸膜炎)和寄生虫(阿米巴病和肺吸虫病)。
7、药物因素
误食或者过量食用某些药物导致中毒后,如果累计到胸膜腔也可能导致胸膜炎症。其引起胸膜炎的常见药物有氨甲蝶呤、丹曲洛林等。
8、其他因素
患胸膜炎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可能由于肺栓塞、结节病、以卵巢肿瘤为原因的梅格斯综合症等都可以引起胸膜炎。此外,还有许多原因不明的胸膜炎。
9、预防结核性胸膜炎
1、要切断传染途径,尽量减少与结核病患者的接触,积极彻底的治疗肺内外疾病。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不要过于疲劳。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丰富且有营养,多吃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动火生痰之品,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掉。
5、应保持精神舒畅,心情愉快,因为不良的情绪可影响人体的抵抗力,使胸膜炎疾病有机可乘。可以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娱活动。
6、接种卡介苗。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最多见的是炎症和结核,结核的胸水是最多的,炎症的比较轻微,甚至有些人是治疗其他疾病时才发现曾经得过胸膜炎。都是可以通过正规治疗痊愈的。肿瘤的话属于继发的胸膜病变,要针对肿瘤本身的特性来治疗了
1,每个人体内都有结核菌,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就发病了也有可能,还有个可能,接触过结核病人,导致结核病菌侵袭胸膜
2,要治愈得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前三个月是关键期,要静养,少活动,说白点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多吃高蛋白高营养的东西,因为抽出的胸水带走了很多营养
3,多吃鸡蛋,有条件的,吃点海参,少吃辛辣食物
4,至少一年至2年以后才能要小孩,先把身体搞好了在说吧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结核病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30min,70℃10min,80℃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二)发病机制
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①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③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④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⑤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以往认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系胸膜对结核毒素过敏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针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活检已经证实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因此,结核杆菌直接累及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早期胸膜充血,白细胞浸润,随后为淋巴细胞浸润占优势。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性渗出。由于大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或广泛胸膜增厚。胸膜常有结核结节形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0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