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

佚名 2023-07-14 20:04:25

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会容易患中耳炎,也有很多疾病可能会引起中耳炎,比如感冒就可能引起中耳炎,但是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会导致恶化。那么,一般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中耳炎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

1、白矾猪胆吹耳

用白矾15克,猪胆1个。将白矾装入猪胆内,防阴凉处晾干后取出白矾研磨过筛备用。用双氧水冲洗患者耳道,吹入适量药物入耳中。每日1-2次,白矾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使用本方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2、柏子仁香油滴耳

柏子仁10克。将柏子仁烘干研磨成细末,加入香油调成稀糊状,将药油装入小瓶中。先用双氧水洗拭干净患耳脓液,然后将药油滴入耳道内,早晚各一次,每次3-4滴,滴完后扯耳轮活动几下,以使药油进入中耳。如果没有并发症,可以不用其他药物。

3、苦参黄柏散滴耳法

用苦参、黄柏各3克,冰片1克,枯矾2克。先将前2味烧炭,再与后2味共研磨成细末,一并放入烧沸并冷却后的香油中调匀并用。用时滴入患耳内,每日2次,每次2-3滴。苦参可以清热除燥、杀虫;黄柏可以解毒,治疗疔疮;冰片能够消肿止痛,一同配合枯矾,可以有效的缓解化脓性中耳炎症。

4、大蒜丝瓜汁滴耳

大蒜2头,丝瓜1根。将以上药材洗净,一起捣烂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后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耳朵剧烈疼痛或者疼痛持续一周,或者疼痛伴有发热,则需要及时就医。另外,如果耳内有液态分泌物,感到头晕或咀嚼时耳内疼痛,也需要及时就医。

5、中耳炎吃什么

1、姜

姜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每次用少许吹入耳内,有效缓解中耳炎。

2、茄子

茄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抗感染的功效。

3、芥菜

芥菜能够解毒防癌、抗菌消肿,有利于中耳炎患者的康复。

4、丝瓜

丝瓜有清热败火、解毒消肿的功效,对中耳炎有缓解功效。

5、苍耳

苍耳散热解毒,并善走耳窍以疗耳疾,与其他诸药配合,共同清热化湿,化脓解毒,通耳窍。

6、胡萝卜

中耳炎患者补充适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帮助抵抗病毒感染,但不可过量。

中耳炎如何治?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5、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6、祖国医学和一些民间偏方对中耳炎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关资料:
/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可以通过捏鼻鼓气法、导管法等改善咽鼓管通气。

可用鼻部喷剂减轻鼻塞症状。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如红霉素、头孢呋辛等主要用于控制急性期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发挥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注意逐渐加量、逐渐减量,避免长期应用。

促排药

可以使用促排药稀化积液,使之更容易排出。

促排药

可以使用促排药稀化积液,如桃金娘油胶囊、桉柠蒎、欧龙马等,使之更容易排出,并且可以增强咽鼓管中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清除功能。

鼻部喷剂

可在局部应用滴鼻药物或喷鼻剂,如1%麻黄素滴鼻液、鼻喷激素等,使咽鼓管口、鼻腔通畅。

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术

可反复进行,抽出积液缓解患者不适,对清除分泌物快速有效。

鼓膜切开术

较为黏稠的积液抽出有困难时,可以切开鼓膜,避免引起粘连性中耳炎。

鼓膜置换术

为本病最有效方法,在鼓膜做放射张切口,吸净黏液后置管,留置时间一般在三年以下,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多可自行脱出。

其他手术

对于腺样体肥大者需切除腺样体,鼻息肉者需要进行鼻息肉切除术,鼻中隔偏曲需要进行矫正术,若经上述治疗无效且未查出相关疾病,必要时可通过鼓室探查术、单纯乳突开放术治疗。

预后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数情况下会在2~3周好转,多数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听力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3~6个月复诊听力测试,出现问题及时治疗。

能否治愈

分泌性中耳炎为短暂性疾病,目前能治愈。

能活多久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复诊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间隔3~6个月复诊,监测患者听力情况。

饮食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宜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禁食烧烤、海鲜等食物,多饮水,多吃苹果、绿色蔬菜等。

饮食调理

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烧烤、海鲜等食物暂时避免食用。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如豆制品、稀饭等。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梨都是很好的选择。

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要注意耳朵部位卫生,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注意休息,多喝水。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

日常护理

戒烟、戒酒,注意加强营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预防感冒,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注意耳朵不要进水。

避免经常处于过于嘈杂的环境中,改善聆听环境。

病情监测

平时注意关注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有无改善,患者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必要时3~6个月及时行听力测试,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要放松心情,学会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不适,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要遵照医嘱定期服药,按时复查,出现其他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复诊。

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与患者个人体质等关系较为密切,日常生活中应加以预防,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个人体质,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避免熬夜、劳累等,预防感冒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接种流感疫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饮水,加强营养。

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

积极治疗可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比如腺体样肥大等。

孩子出生后尽量母乳喂养,喂养新生儿时注意喂养姿势正确,使用奶瓶喂养时注意把婴儿头部抬高。

存在过敏史的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参考文献

[1]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上册[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辰,王建安.内科学:上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05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