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糖尿病的诱因是什么?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佚名 2023-07-14 13:13:35

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吃得十分丰盛,一些营养无法被人体代谢掉,并且还加重了代谢器官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那么糖尿病的诱因是什么呢?。

1、超重与肥胖

肥胖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时糖尿病的主要有赢。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中毒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4倍,而重度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可高达30倍。

2、饮食习惯

以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为主的人发病率明显高于低热量、高纤维食物、体力活动较多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诱发了糖尿病。

3、环境因素

城市糖尿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要高于农村,其中以知识分子、干部最高,其次是工人、退休工人和家庭妇女,而农民和牧民的发病率最低。这可能和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条件,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4、精神因素

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5、遗传因素

越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有家族病史,提示糖尿病的发病可能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6、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因素

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可以使体内胰岛组织β细胞发生炎症破坏,引起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这已经成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的重要因素。

7、饮食原则

1、粮食要粗细搭配,多食荞麦、玉米、杂豆等。

2、瘦肉、家禽、鱼虾、蛋、奶、大豆等至少应占蛋白质类食物的1/3。

3、选择食用胡萝卜、洋葱、油菜、豆芽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和有降糖作用的苦瓜、南瓜等。

4、一日三餐,或少吃多餐(4~5次)而总进食量不变,以免正餐(三餐)以外的极度饥饿或低血糖。

5、忌食精制糖及其制品,如白糖、红糖、葡萄糖和糕点、糖果等。

6、忌食或慎食动物脂肪,如肥肉和猪油等。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原因都有
1、遗传因素
平时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遗传的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更显突出。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所生下来的孩子有一半机会是会患上糖尿病的。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糖尿病,虽然小孩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所生孩子的患病率也会相对较大的。
2、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原因就是来自于病人平时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其他的生活因素。比如年轻时的操劳过度,导致机能受损,或是先天的不足后天又失去平衡,或者未老先衰,以及肥胖的人等,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干扰到了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等。这些因素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得病机会。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一、主要病因
1、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1)遗传因素:在同卵双生子中1型糖尿病同病率达30%~40%,提示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已知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病毒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近年肠道病毒也备受关注。
(3)自身免疫:
(1)体液免疫:已发现90%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存在针对β细胞的单株抗体,比较重要的有多株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等。出现两种自身抗体阳性,今后发生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达到70%,因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可预测1型糖尿病的发病及确定高危人群,并可协助糖尿病分型及指导治疗。
(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失调表现为致病性和保护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相互作用紊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98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