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风寒感冒偏方有哪些

佚名 2023-07-14 03:50:51

我们平时打喷嚏、流鼻涕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感冒了,其实感冒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之分,不同的感冒类型,人体所表现出的症状会有所不同,风寒感冒一般是因为手冷所致,人体会表现出一些怕冷的症状,那么风寒感冒治疗的偏方有哪些呢?

1、面粉红糖粥

小麦面粉适量,水适量,加温至粥熟之后,再将5片生姜,连须葱白2根压碎成泥,与红糖一起放入煮沸的热粥中,趁热服下,加被褥取小汗。

2、豆腐葱白汤

准备嫩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葱白段15克,然后将豆腐、豆豉、葱白段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开再用文火炖5分钟即可。

3、生姜红糖饮

准备生姜10克,生姜洗净切丝后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再加入红糖溶化,趁热喝,可1小时后再喝。

4、葱白粥

准备连须葱白7根,粳米60克。先将粳米煮熟成粥后,粥熟时加入葱白再煮两沸,趁热服下可调和胃气。

5、辛夷花茶

准备好2克辛夷花茶,然后将6克左右的苏叶切碎后用白开水冲泡辛夷花和苏叶,代茶饮即可。

6、姜糖苏叶饮

将3克生姜切成细丝,然后与3克左右的苏叶。适量的红糖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即可趁热饮用。

7、风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1、病因

风寒感冒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劳累,没有休息好,再加上受了冷风吹或者是受凉,风寒感冒多发于秋冬季节;风热感冒的原因多是便秘,一般是先便秘一两天,后来感觉喉咙肿痛,之后就出现了感冒症状,风热感冒多发于夏季。

2、症状

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后脑袋疼,转动脖子也不是很灵活,特别怕寒怕风,总想多穿点衣服或者是多盖床被子,风寒感冒流的是清涕,多为白色或者是稍微有点黄,没有舌苔或者是一层薄薄的白苔;风热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在感冒之前会觉得喉咙痛,痰多为黄色或者是带黑色,风热感冒流的是浓涕,通常是黄色的,舌苔发黄,有时候也是白色,舌体通红,还伴有口渴,心烦,身热,便秘等症状。

3、治疗

风寒感冒治疗的关键就是出点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辛温解表;而风热感冒的治疗关键则是通便,并配合吃一些清热解表的药物,效果很好。

4、其他对比

风寒感冒--无汗的感冒:有发热现象但温度不会很高、头痛、骨节酸痛、浑身疼痛;

风热感冒--有汗的感冒:有发热现象甚至高烧、汗出、恶风、恶寒。

风寒感冒--痰液清稀,流清鼻涕;

风热感冒--痰液稠浊,流黄鼻涕。

舌苔

风寒感冒--舌苔发白;

风热感冒--舌苔发红发黄。

风寒小偏方

风寒是医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偏方治疗:

荆防银翘汤

药物组成:荆芥9克,防风9克,苏叶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淡竹叶9克,茯苓15克,陈皮6克。适应证:外感发热,不论风寒、风热初起,寒重热轻或寒轻热重,口渴或不渴,都可服用。

点评:外感风寒宜辛温解表,外感风热宜辛凉解表,这是一般的做法,但临床上常有不典型的情况,因属外感初起,不论寒轻热重或寒重热轻,尚无明显伤津现象,所以口渴并不显著即使口渴,用本方也不碍事,因汗后就可热退而愈。本方辛温辛凉合法,凡风寒风热或不典型的皆可用。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发汗,银花、连翘、淡竹叶辛凉清热,茯苓、陈皮健脾和胃,使表解后脾胃功能迅速恢复。由于本方发散力较强,服后遍身汗出,即可停服。随症加减:如眼眶疼痛可加白芷6克;身痛加秦艽9克;咳嗽胸闷加杏仁9克,瓜蒌皮15克;咽痛加桔梗6克,生甘草6克。


风寒

预防

1.感冒流行季节,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地所,以免感染。同时每天可多食用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以预防感冒。

2.天气寒冷的季节,坚持每晚入睡前热水浴足20分钟左右,以温通气血,提高抗病能力。

3.外感风寒初起时,可趁热服用生姜红糖汤,具体做法:生姜、葱自连根,红糖适量。把前两味水煎,过滤去渣,加入红糖,趁热1次服下。也可趁热食白粥一碗,加葱白四段、姜丝少许,多喝开水,最好能发点汗以助祛风散寒解表。同时要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鸡鸭等肥甘厚味。

4.如家里或单位有人感冒,最好要保持房间的空气通风良好,也可用食醋10~20毫升,加热后在房间熏蒸,作空气消毒,以预防感染。

风寒感冒怎么办 八大民间风寒感冒偏方

偏方一:主要材料有芥菜、生姜、豆腐、火腿,做法为将所有材料清洗干净,然后将生姜切片,芥菜清洗干净,豆腐切块,火腿切片,一起放入锅中共煮,煮后加盐调味食用即可,适用于食欲不振者。
偏方二:主要材料有梗米、大白菜、生姜、葱,做法为将大白菜洗干净、生姜切成片,然后与梗米放入锅中熬煮成粥,将熟时加葱,熟后即可食用。
偏方三:主要材料有麻油、鸡蛋、姜末,做法为开火,将麻油倒入锅中,放入切成片的姜,然后加鸡蛋炒熟。熟后即可食用,每天食用一次即可。
偏方四:主要材料有雪梨、冰糖、花椒,做法为雪梨切成片,与冰糖、水、花椒放入碗中,然后再放入锅中,加水蒸煮,熟后即可食用。
偏方五:主要材料有橘子,做法为用火烤,熟后食用。
偏方六:主要材料有生姜、草鱼、米酒,做法为将生姜切成片,与清洗干净的草鱼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加米酒熬煮成汤。
偏方七:主要材料有生姜、大米、葱白,做法为将所有清洗干净的材料放入锅中熬煮成粥,熟后食用。
偏方八:主要材料有防风、荆芥、薄荷、梗米、白糖、淡豆豉,做法为将所有材料清洗干净后加入锅中熬煮成汁,熟后去渣喝水。
风寒感冒怎么办 ?以上是八种治疗风寒感冒的民间偏方,希望能帮到大家。如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食疗药膳】

(1)姜糖饮

[原料]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溶化即成。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如得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功效]说明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加红糖不仅为了调味,因红糖性温,能协同生姜发汗和胃。民间多用此方防治淋雨受寒,颇验。

(2)葱白粥

[原料]连须葱白7根,粳米60克。

[做法]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白,稍煮一、二沸即成。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葱白发散风寒,和胃止痛。《神农本草经》称能“主伤寒寒热,出

汗,中风,面目肿”。说明其发散之力颇强,入粳米煮粥,可促进出汗作用,又

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

(3)二根汤

[原料]大白菜根3个,大葱根7个,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大白菜根、大葱根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加入红糖溶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大白菜又名菘,《本草纲目》称能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加葱白、红糖温寒发汗。用此方治外感风寒之兼有肠胃症状者较宜。

【中医治法】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常方]荆防败毒散

[方义]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中。

[处方]羌活4.5克,柴胡4.5克,前胡4.5克,独活4.5克,枳壳4.5克,茯苓4.5克,荆芥4.5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加白芷,项背强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寒包火”,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

【中药处方】

(1)加味香苏散

[主治]发汗解表。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者。

[处方]紫苏叶4.5克,陈皮、香附各3.6克,甘草2.1克(炙),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2片。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2)三拗汤

[主治]疏风宣肺,止咳平喘。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头痛目眩,咳嗽多痰,胸闷气促。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水220毫升,加姜钱5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卧,取微汗为度。

(3)芎术香苏散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鼻塞声重。

[处方]川芎、香附、紫苏各120克,甘草30克(炙),苍术、陈皮各6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1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

【穴道治疗】

(1)按摩疗法

[取穴]风池、百会。

[做法]患者坐稳。家人站其前,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五指叉开,自前发际沿头部擦向后发际,由慢渐快,反复摩擦头皮,头发长者(女性)可用布巾裹包,在巾上施术。先擦头左侧,再擦头右侧,最后擦头中部,操作5分钟左右,以头皮灼热为度;继而再以十指交叉,双际小鱼际合擦风池穴部2分钟;最后双手大把抓拿头发数下,虚拳捶击百会穴及其周围部数下。

(2)针灸疗法

[取穴]列缺、合谷、风池、风门。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

[做法]取手阳明、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3)艾灸疗法

[取穴]风池、风府

[做法]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87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