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会对生活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那么脑瘫有哪些类型?脑瘫的分类有哪些?脑瘫的类型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类型对人体带来的影响不同,下面就来相信了解脑瘫,以及脑瘫疾病其他需要注意的内容有哪些吧。
1、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占脑瘫患者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这种类型的患儿会表现出浑身僵硬,很有力气一样,上肢弯曲,紧紧的握住,下肢像剪刀一样交叉,踮脚。走起路来有明显的剪刀步态。
2、肌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多见为比较小的幼儿,主要表现为身体软塌塌的,没有力气,头不能抬起,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另外,还会表现出关节松弛,关节活动范围过大。整体看起来会觉得宝宝懒洋洋的。这种类型的脑瘫,随着宝宝的成长,会慢慢的像其它类型转变。
3、手足徐动型
手足徐动型脑瘫多是由于出生时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部基底核损害而发导致病。手足徐动型患儿的身体很难控制,经常一动头全身就会跟着动,难以固定在一个姿势上,走起路来有点手舞足蹈的感觉。
4、共济失调型
共济失调型脑瘫比较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这种类型的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走路不稳,像喝醉酒的人一样,在拿东西的时候还会有发抖的现象出现,在需要身体配合的动作的时候,会显得不协调。
5、混合型
混合型脑瘫是指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脑瘫类型特点,是较难治疗控制的脑瘫类型之一。
6、注意事项
由于每个脑瘫患儿颅脑损伤的情况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类型的患儿,其具体的细节表现也有可能有差异。如果确诊为脑瘫的话,就一定要将患儿及时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7、脑瘫患者护理需知
1、室内环境: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证小儿脑瘫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
2、注意安全:小儿脑瘫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3、清洁卫生:搞好脑瘫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脑瘫日常护理对清洁要求格外严格,家长们不容忽视。
4、饮食护理: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
5、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6、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正确护理患儿。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7、功能训练: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最佳效果。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严重肢体畸形者5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应按正常小儿语言发育的规律进行训练,尤其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势力。
您好;小儿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 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 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确定是否是脑瘫。
1、健康和体力的障碍:脑瘫病儿一般身子比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2、感觉障碍:在所有脑瘫患儿中,脑瘫患儿完全失聪,6%为部分听力丧失。55%一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另外,有形状鉴别、空间知觉障碍。
3、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
4、牙齿问题:脑瘫患儿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常见的有龋齿、齿根增生、牙周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5、学习障碍:由于脑部损伤,视力、听力、语言、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强,常闹情绪,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5种类别
1、按照脑瘫的肢体不同分为单肢瘫、双瘫,双瘫是指双下肢瘫痪,还有偏瘫,是指一侧的肢体,或者是左侧,或者是右侧,还有一个是双重瘫,就是四肢全都受累,一侧重一些。
2、四肢瘫上下肢都全受累,这是瘫痪的性质,主要放在几大类表现,包括痉挛型的,大约在脑瘫里面占60%到70%,主要是肌障增高。家长会感觉到你的孩子胳膊、上下肢比较硬,这就是痉挛的表现。
3、手足虚动型的,他自己想运动,医学上叫随意运动,但是他控制不好。比如拿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随意地拿。肌障率增高和减低之间有一个动摇。
4、供给失调型脑瘫,主要是受累积了,病变损伤到小脑,引起供给运动失调。再就是肌下瘫,这个是比较小的,多见于比较小的孩子,通常是痉挛型脑瘫和组织协调性脑瘫的一种过渡形式。
5、混合型脑瘫,就是上面说的几种类型同时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一共有两种分类方法。
扩展资料
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
平衡功能障碍要等到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还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人民网-脑瘫有哪些种类
人民网-脑瘫半岁之前康复最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80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人如何预防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