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的饮食禁忌
1、茄子+螃蟹可能危害肠胃
茄子+螃蟹=腹泻蟹肉性寒,茄子甘寒滑利,这两者的食物药性同属寒性。
如果一起吃,肠胃会不舒服,严重的可能导致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忌食。
2、经期及脾胃虚寒者别吃茄子
茄子性凉滑,脾胃虚寒不宜多吃,妇女经期前后也要尽量少吃,过老熟的茄子食后会中毒,不可进食。茄子含有诱发过敏的成分,多吃会使人神经不安定,过敏体质者要避开勿吃。
1、发病症状:
茄子绵疫病在幼苗期发病,胚茎基部呈水渍状,发展很快,常出现猝倒,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感病,产生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具有明显的轮纹,边缘不明显,褐色或紫褐色,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少量白霉,全部烂掉。茎部受害形成水浸状溢缩,使上部枯萎。花器受害,呈褐色腐烂。果实受害最重,开始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边缘不明显,稍凹陷,黄褐色至黑褐絮状菌丝,病果易脱落或收缩成僵果。受侵染的果实,收获时表面发现不出病斑,但经过1—2天会全部腐烂。
2、防治方法:
①强化栽培防病措施,与非前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越冬栽培的采用高垄盖地膜措施,并在雨季做好田间排水,温室大棚要搞好放风排湿,病害可明显减轻。
②在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洒,每7~10天喷一次,还可用百菌清烟剂防治。
茄子病害是危害茄子生长的一类疾病,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全面了解茄子常见病害,做好防控措施,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茄子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茄子猝倒病
1.症状猝倒病又叫卡脖子,主要危害幼苗,在1—2片真叶以前最容易受害,病苗近地面的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以后变黄缢缩,凹陷成线状,随即折倒在地,其叶片仍为鲜绿色。此病在苗床上多零星发生,随后迅速向周围扩展而成片猝倒。环境潮湿时,在病苗及附近土面长出一层明显的白色绵状菌丝。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在腐殖质中腐生,靠雨水或土壤中水分的流动传播,气温15--20℃时繁殖较快,所以在春季或冬季育苗时,遇到阴雨或下雪天气,或浇水过多、通风不良时,会造成温床温度低、湿度大,导致猝倒病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物理防治:选用耐低温的早熟品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肥沃地块,温室多选多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园土作床土。床土要充分暴晒。出苗后尽量少浇水,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化学防治:幼苗发病后,可用500倍的福美双溶液,或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雾防治
二、茄子立枯病
1.症状:茄子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幼苗感病后,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以后变细缢缩,茎叶萎蔫枯死。地上部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反复几次后才枯萎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立枯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4—5年,借雨水、土壤、肥料传播。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7--18℃,高湿有利于发病。苗床温暖多湿,通风不良,幼苗徒长易发病。
3.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同猝倒病化学防治:用“五代合剂”进行土壤消毒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三、茄子枯黄萎病
1.症状:茄子枯黄萎病是土传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可存活6—8年,发病从下部开始,先是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变成黄褐色,病叶由下向上发展,切断病株的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带菌肥料、带菌土壤可借风雨、流水、人蓄传播到无病区,从根部直接侵入发病,以后蔓延到维管束,扩展到茎叶、果实和种子内。发病适温为19--23℃,土壤潮湿或多雨、重茬、耕作粗放地发病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都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蔓延。
3.防治方法茄子枯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
物理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育苗要用未种过茄科蔬菜的田园土,切忌重茬。整地时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冬季栽培时覆地膜可减轻病害。适时定植,合理灌溉,避免土壤湿度过大,设施栽培要注意通风排湿。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嫁接育苗防病:茄子枯黄萎病是土传病害,目前还没有效果明显的药剂可以防治。传统的预防方法是轮作,轮作周期为4—5年,这对日光温室生产很难做到,通过嫁接可有效控制枯黄萎病的发生。
化学防治: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或用种子量0.2%的50%的福美双或克菌丹进行拌种。土壤消毒:定植前每666.7平方米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千克,撒后翻耕15厘米。育苗时用50%的多菌灵或五代合剂消毒。药剂只能预防,定植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5千克,连灌2次,或用70%的敌克松500倍液灌根。
四、茄子绵疫病
1.症状茄子绵疫病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果实大量腐烂脱落,严重时烂果率高达60--70%。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苗期染病,在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缢缩或倒伏而死;果实受害,下部老果受害较多,先从果实腰部或脐部出现,初期病部生有水浸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厘米的凹陷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至暗褐色软腐凹陷,很快蔓延到整个果实,以后病部逐渐收缩,质地变软,表皮有皱纹。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生有白色绵毛状物,内部果肉变黑腐烂,易与花萼脱离而掉落。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可直接侵染幼苗的茎或根,或经雨水冲刷反贱到靠近地面的果实上发病。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高湿或连阴雨条件下发病较快。连作、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栽植过密、田间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高畦或小高垄定植,以利于雨后排水。合理密植,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及过量施用氮肥,适时整枝,及时摘除下部黄叶、老叶、病叶,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随时摘除病果、烂果,将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要与茄科作物连作。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的甲托1000—1500倍液,72%的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的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防治2—3次,重点喷植株中下部的茄果及地面,采用交替用药混合用药的方式效果更佳。
茄子绵疫病,主要危害的是果实,也就是茄子本身,但是,在实际感染过程中,不仅是果实,茄子的叶、茎、花的部位也会受害,另外,不仅会在茄子成株期发病,若幼苗期染病,病苗可猝倒。若果实染病,近地面的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实上出现水浸状稍有凹陷的圆形斑点,后扩大可至全果。
成株病症的主要表现是:叶片会产生不规则病斑,有明显的轮纹,边缘不明显,褐色和紫色,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长出白霉。这与病菌通过土壤和落叶,以及水珠飞溅传播相一致。同时植株生长过旺,内部组织娇嫩,施氮肥过多,也有利绵疫病的侵染。茄子得了绵疫病,最直接的就是会导致茄子大量腐烂,大家也叫“烂茄子”病。会导致茄子产量减少30%—50%。因此茄子绵疫病必须引起菜农的重视。
茄子绵疫病在茄子栽培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在棚室反季节栽培时发生较为严重,该病发生会造成果实腐烂,夏季棚室撤膜后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时,易大规模发生,露地茄子属于主要蔬菜栽培品类,而在茄子的结果期,正好赶上高温多雨季节,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正是茄子绵疫病盛发条件,引起夏季茄子烂果严重,绵疫病一旦发生。
茄子绵疫病,种植过茄子的农户都知道这种病害会危害茄子果实,造成果实腐烂,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茄子绵疫病不仅会危害果实,还会危害茄子植株的茎和叶。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预防茄子绵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抗病性在茄子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圆茄种类一般比长茄种类有抗性,厚皮种类一般比薄皮种类有抗性。
防治番茄绵疫病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农业防治。
①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葱蒜类或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②田间管理。不要在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的地块种植番茄,采用高垄栽培,做到雨后或浇水后田间不积水;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并于开花结果后适当剪除底部老叶;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并烧毁。定植时覆盖地膜,减少初侵染来源,及时摘除病果深埋或烧毁。
第二,药剂防治。
定植前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秧苗;进入开花结果阶段,正值开花结果季节,进行一次预防性用药,可选用以下药剂:72%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时,重点应在靠近地面的部位,重点保护果穗,适当兼顾地面。发病期药剂轮换使用,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茄子凹凸果,属生理性病害。
这种果实从外表上看,表面不光滑,有凹凸感,重量轻,用手捏发软,剖开后可见果面和表皮之间有空洞或空泡。此病是因果皮、胎座、心髓发育不平衡所致。造成果实各部位发育不平衡的原因是:
①施用氮肥过量造成生长过旺;
②温度低,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土壤贫瘠、生长势弱;
③昼夜温差小,光合产物输送不均,积累少;
④使用激素浓度过高,致茄子出现凹凸果。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不易出现凹凸果、果肉较致密的圆茄品种;二是避免施氮肥过多,采取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配合;三是适时适量浇水、不要忽干忽湿;四是调节好光照和温度,要光照充足,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上半夜18-22℃,下半夜15-18℃;五是正确使用采法特水溶肥,2,4-D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6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