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孙悟空,手拿金箍棒,脚踩跟斗云,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纵身一跳十万八千里。”每个中国孩子的童年里,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猴哥,西方许多国家对《西游记》也有所了解。对信仰的追求,历经磨砺后的成长,《西游记》传达着历史文明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1月30日大年初三,中罗艺术家联手打造的人偶剧《西游记》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揭开神秘面纱,熟悉的故事,新奇的呈现,用肢体语言让走进剧场的观众感受到“国际范儿”的《西游记》。
中罗合作创新排演 精心剪裁彰显经典魅力
《西游记》原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蕴藏的中华民族对追求信仰的执着与坚定,对惩恶扬善精神的宣扬,对勇敢无畏气概的歌颂。《西游记》作为一部百回长篇小说,为将其在一个多小时内相对完整地展现出来,主创们进行了精心裁剪和凝练。中国儿艺国家一级编剧陈传敏作为人偶剧《西游记》的编剧,一环接一环地展现了师徒四人的求经之路,描绘着每个人的成长。悟空出世、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唐僧收徒、三打白骨精、大战黄袍怪、智斗红孩儿、巧借芭蕉扇……当一行人打开经书后,一面镜子照出了更好的自己,具有哲学意味的结尾,让观众走出剧场后仍有所感悟。
不同于大多数国内儿童剧,人偶剧《西游记》充分利用剧场空间,将舞台延伸至观众席。观众一入场,就能看到演员扮演的猴子在观众席玩耍嬉戏,不时和观众互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花果山之中。罗方导演、罗马尼亚艺术家卡林&摩卡奴(calin mocanu)和中方导演、中国儿艺优秀青年导演毛尔南将互动巧妙地融入到演出中,将互动深入化,让观众沉浸在演出中,从而感受这部经典神话的魅力。
木偶造型精巧多样 用肢体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复合偶(多人操控)、杖头偶、布袋偶、面具偶、装置偶、桌上偶……人偶剧《西游记》可谓是“木偶大观”。四十余个木偶根据人物性格、场景表达等诸多因素在舞台上更替变幻,许多偶的造型更是国内首创,同时融入了西方木偶的操作技术,让偶在舞台上“活”起来。该剧总体视觉设计胡万峰教授在创作前期亲赴罗马尼亚与导演商谈偶的制作,使其最大程度凸显多变性和国际性的特点。不仅如此,剧中偶型的选择还担当着空间隔离的作用。为了表现“玉皇大帝”在天庭,远离由舞台所形成的花果山,早期制作时特意将“玉皇大帝”的偶型制作的不足一米,从视觉效果上达到远离效果。
灵活多变的木偶在演员的精巧操作下更显神韵。作为外向型交流剧目之一,为了将这部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传播到国际,跨越语言障碍,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人偶剧《西游记》特意减少语言的使用,用肢体语言叙述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几位有戏曲功底的演员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一个眼神,一个跳跃,一站一坐间都传达着信息。形体设计、罗马尼亚艺术家安德烈亚杜塔(andreea duta)在剧中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动作设计。白龙马在以往的舞台形象中多由两个演员扮演,而在人偶剧《西游记》中,一个演员用独特的行走方式表现了一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白龙马。而弗朗明戈舞蹈等欧洲艺术元素的添加,也让人偶剧《西游记》充满“国际范儿”。
音乐融入中国元素 合力营造多元化场景
尽管人偶剧《西游记》中少有台词,但融入中国风元素的音乐伴随着舞美、灯光、多媒体的配合,让观众可以很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人偶剧《西游记》的作曲、中国儿艺国家一级演奏员刘君利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各写了一段风格不同的唱段,既唱出了人物自身的特点,又唱出了人物内在的性格与追求。全剧20多段音乐融入了许多中国风元素,如东方打击乐、京剧、佛教音乐等,而唐僧取经也经过丝绸之路,因而在铁扇公主出场时,也加入西域风情的维族音乐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巧借芭蕉扇”这段情节中,还加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快板,充满节奏感的一段表演,更显诙谐幽默。
写意化的舞台主要通过灯光与多媒体的投影营造氛围。中国儿艺优秀青年灯光设计黎巍和优秀青年多媒体设计包尔温协力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变幻精致的场景:仙境般的花果山、气势恢宏的通天河、阴森恐怖的骷髅林、金碧辉煌的宝象国、热浪滚滚的火焰山……在光影变化中,观众跟着师徒四人斩妖除魔,共同求得真经。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说:“这是一部由中罗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剧目。罗马尼亚的两位艺术家在偶剧创作上颇有建树,中方的创作团队也多是成就斐然的艺术家。采取国际合作的创作方式,是希望达到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让这部戏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使儿童剧在艺术形式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这部戏能成为一部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具有国际表达的精品力作。”
他现在应该是过上了平常的生活了,毕竟也老了没什么戏可以演了。西游记里最开始演唐僧的人就是徐少华,但是后来出于某些原因就没演了,然后变成迟重瑞了。
《西游记》作为电视剧的经典之作,陪伴了我们许多人的成长。尤其是到了暑假,《西游记》是每个暑假都会重播的,也被大家称为暑假神剧。现在《西游记》已经被拍出了很多的版本,它的衍生剧也非常的多,也很优秀。但是最让人难忘和经典的还是86版的《西游记》了,确实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前段时间,86版的师徒四人重新合体出现在大屏幕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师徒四人已经不再演戏了,重聚的时间也非常的少,所以这次重聚是非常难得的。他们的这次重聚是为了给祖国庆生,在四个人的合照中,不难看出扮演唐僧的迟重瑞已经发福了,但是看起来精神状态还是非常的好,也很帅气,应该是师傅晚年保养得比较的好。
其实最开始扮演唐僧的并不是迟重瑞,而是徐少华。徐少华年轻的时候就比较的帅,放在现在看起来也是小鲜肉的存在。最开始就是他扮演的唐僧,他身上有着那种儒雅的小生气质,仿佛唐僧这个角色就是专门为他而留的。但是可惜的是他没能坚持到最后,然后就放弃了,最后唐僧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迟重瑞老师了。徐少华后来也去演了一些戏,但是效果都并不太好,最后就慢慢的淡出影视圈了,现在应该也是在家享受了。
1、《七十二变》,能够变化出七十二种物体,书中菩提祖师向他介绍说,法术分按天罡数的三十六变和按地煞数的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即七十二变。七十二变的主要用途是躲避天雷、阴火、赑风三灾带来的伤害,以此实现永生的愿望。
2、《筋斗云》,孙悟空恳求祖师传授能日游四海的腾云驾雾之法,于是祖师便依孙悟空异于平常的翻筋斗动作特别授予筋斗云,并教他驾驭之术,当天夜里孙悟空就学会了使用筋斗云,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翻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
3、《大品天仙决》,修炼根本,养成金丹的妙诀,凝练精气,摒除邪欲。孙悟空经三年修炼后,通法性,得根源,注神体,修成天仙,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跳出轮回,万劫不老长生。但这口诀是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
扩展资料: 1、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但菩提祖师却要求孙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状况,《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为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亦是重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
2、悟空学艺时,菩提自述精通百家让悟空随便挑一样学,他让孙悟空选学的低级课程,就有道字门的三百六十旁门,包括术字门的请仙扶鸾、趋吉避凶,流字门三教九流的看经念佛、朝真降圣,静字门的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动字门的采阴补阳、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驳杂;菩提开讲大道能够“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3、从这些能够看出:菩提不拘泥于一门一派,兼容并包、百家皆通,后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又教会了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等,可以说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西游记》中其他神仙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便是如来和太上老君,也只不过是佛、道两家而已,可以说,菩提祖师虽然名气不响,却属真正的高人,法力无边。
_菩提祖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65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