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加入食物中,不仅美味而且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夏天到了,室外温度过高,小王比较喜欢呆在屋里吹空调,这空调吹的时间长了,小王就开始觉得身体不适,经常觉得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偶尔的胃疼。再加上有时外出回来,刚一从炎热的外边进入到温度低的室内,冷热交替,小王就感觉自己好像感冒了,十分难受,这个时候就有人跟小王说,多吃干姜,对身体有好处。那么干姜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
1、干姜可以驱寒。脾胃受寒湿,经常感觉胃痛,呕吐腹泻,干姜辛热燥烈,进入脾胃后,能有效的驱散寒气,无论是寒气进入到体内,还是阳气不够导致身体虚弱,都可以使用干姜来驱寒,如果寒气进入胃里导致胃疼,呕吐腹泻,可以用干姜良姜制作二姜丸服用。
2、干姜可以温经止血。干姜可以用于虚寒证的吐血,便血,血崩等症状,可以用姜皮和其他止血药一起服用,也可以将干姜炒黑磨成粉末存放,放入汤中饮用。
3、干姜可以温肺化饮。干姜可以止咳化痰,跟生姜相似,但比生姜的作用强,干姜和生姜都可以温暖脾胃,生姜可以更好的治疗呕吐,干姜差一点,温肺止咳的功能干姜要比生姜强,生姜能驱散风寒,但只能驱散体表的寒气,而干姜能消散身体内部的寒气,寒气进入肺部导致咳嗽气喘,背部受凉,痰多,都可以用干姜调理。
4、干姜可以回阳通脉。干姜具有辛热的特性,归脾胃心肺,主要归心。身体吸入寒气,阳气不足,身体虚弱,脉搏虚弱的人,可以用干姜和附子一起食用,见效很快。
知道干姜对身体有这么多好处以后,小王赶紧去市场买了一些,打算回家煮汤喝。如果你觉得身体突然不如从前,总是胃痛,腹泻,身体虚弱总是出虚汗,怕冷,咳嗽气喘,痰多,就赶紧去买些干姜吧,干姜可以有效的驱除体内的寒气,调理脾胃,延年益寿,是保持身体健康好食材。
1、抑制胃液分泌。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及胃液的分泌。
2、镇痛、抗炎。干姜的乙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抗炎作用。
3、降压。静脉注射干姜浸剂,有一过性升压作用及继之的降压作用,并能增强自主活动。
4、预防血栓。干姜水提取物及其挥发油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5、利尿。干姜与半夏浸剂同用有利尿作用。
干姜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我和你一起了解干姜的功效作用及常用配方。
干姜的功效作用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干姜常用配方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100克(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150克(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10克。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100克(炮),甘草50克(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20-25克,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50克,半夏100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5克。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4克,川芎2.5克,蒲黄5克,柏叶7.5克,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100克,干姜、茯苓各200克。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50克。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
(15)治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日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1、干姜主要是温肾、生姜主要是发表。干姜对于一些肾阳不足,甚至是慢性的支气管炎,经常咳嗽、咳痰,痰液较清晰的作用较好。而生姜适合于一些风寒感冒初期,而胃中寒冷,经常呕恶,特别是外感之后,引起的咳嗽之类症状比较好。
2、对于一些经常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腰背疼痛,周身怕冷,可以用干姜来配合其他的一些药物共同组方,干姜主要能够温肾散寒止痛。
3、而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对于一些风寒感冒初期,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而导致的恶寒发热,也就是怕冷,同时伴有汗出,熬一碗姜汤就可以把风寒之邪祛除于体外。
4、经常吃海鲜、喝冷饮,脾胃虚寒,可以用姜糖水温中补虚,而对于外感表证的一些咳嗽,也可以用姜汤改善这种咳嗽的症状,所以干姜主要是温肾,而生姜主要是发表。
1、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醇、姜烯、没药烯、α-姜黄烯、芳樟醇、桉油素及α-龙脑;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及分解产物姜酮;尚含多种氨基酸等。
2、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
3、用于脾胃阳虚而出现里寒证,症见积食不消,呕吐清水,大便稀,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4、有效治疗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头晕吐逆。
5、用于肺寒,痰饮内停之咳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5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涉外捐献造血干细胞已达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