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一半的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起。日前,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广东进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两种主要致病菌的繁殖高峰期,呼吁大家注意饮食安全。
生食海鲜不可取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含有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的食品可导致腹痛、恶心甚至癌症等200多种疾病。每年5至11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多发季节,最典型的症状是腹部阵发性绞痛。“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50%的食源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比有毒植物、化学物和有毒动物引起的总起数还多。”黄琼说,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位微生物致病因子,因为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其自然生存环境为近海岸和海湾的水域,主要通过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传播,爱吃海鲜的广东人要注意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如何对付副溶血性弧菌?黄琼表示,这种菌耐热性并不强,加热至90℃左右、1分钟内即可被杀灭。生食海产品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最直接的途径。其次,加热不充分也会引起感染。另外,烹调好的食物盛于被污染的容器内或使用被污染的厨具再加工其他食品时,易引起污染。食物制作工具可传播病菌除了副溶血性弧菌,广东食源性疾病的另一大帮凶是沙门氏菌。黄琼介绍,在我国内陆地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屡居首位。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该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肉类、鸡蛋和新鲜果蔬等极容易被其感染,花生酱等商业化食品也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此外,食物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如刀、砧板、购物篮或者厨师的手被沙门氏菌污染后可传播至其他食物,对砧板等制作食物的工具未作杀菌处理同样会引起感染。“在肉类食品处理前后,应认真清洗手、砧板、刀具的表面,并要分开处理和保存生、熟食品。”黄琼提醒,今年广州可能进入“最热年”,气温持续较高将更有利于这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人们应多加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 #教育#导语】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动植物性的等。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
不可不防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生鸡肉最易被污染。沙门氏菌污染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
虽然沙门氏菌可以全年无休地危害人类健康,但夏、秋两季是沙门氏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等,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
2
重口味的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它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并且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它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
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已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的榜首,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的病因食品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即食食品。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症状,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
0
3
无处不在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在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普遍存在。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有一部分能引起人类腹泻,这些大肠杆菌被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
致泻性大肠杆菌主要有5种,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它们中最臭名远扬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水果和饮料等,工厂、学校的集体食堂是它最常见的“作案地点”,冷荤凉菜常常是它的藏身之处。
老人和儿童最易被它感染,且感染后往往症状较重,婴幼儿多表现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对于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例如大肠杆菌O157∶H7),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并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继而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0
4
产“毒”的金*葡萄球菌
金*葡萄球菌简称为金葡菌,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伤口化脓感染处和上呼吸道感染者的鼻腔更是它的主要聚集地,上呼吸道感染者的鼻腔带菌率超过80%。常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剩饭等。
金葡菌本身的杀伤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产生金*葡萄球菌肠*,这种*才是真正的“致病元凶”,它的耐热性很强,普通的烹煮过程无法将其完全破坏。患者在摄入含有金葡菌肠*的食物后,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易感人群为儿童,且年龄越小对金葡菌肠*越敏感。
预防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4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两边头发少怎么办,,分析头发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