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老百姓感叹,质优价廉的中成药越来越难买到了。事实上,中成药的原料(即中药材)总体价格在急剧上涨。5年来,最常用的200种中药材价格系数年均上涨19%,累计5年总上升幅度为105%。再加上受新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后质量标准提高,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中成药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成本急剧上涨,但政府定价不变,目前的药品招标制度又青睐低价药品,这就导致部分药品,尤其是低价药,出现了生产成本与中标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拿双黄连注射液来说,按近5年中药材市场平均价格计算,每支20ml的双黄连注射液实际生产成本达3.0元,远高于国家发改委核定的每支1.8元的最高零售价。成本与价格的严重“倒挂”,带来了生产企业的长期亏损,企业不得不停产部分质优价廉的产品,其结果就是广大患者被动使用高价的替代药品,市场上的廉价药越来越少。
要想让患者吃上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中成药,我认为,应尽快出台国家低价药品目录,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的指导规定,并加快出台国家低价药的配套政策。药品质量关乎百姓安危,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从”的制度也急需改变,建议招标时,对低价药制定统一的中标价格,从中选择优秀企业生产的优质药品,而不是哪家价格低选哪家。
1、突然心跳加快,心脏扑通扑通——药店推荐——心达康片(补益心气,化瘀通脉,消痰运脾。用于心气虚弱,心脉瘀阻,痰湿困脾所致心慌,心悸心痛、气短胸闷,血脉不畅,咳累等症。)
2、湿气重,手脚无力,吃一口就觉得饱甚至疼痛——药店推荐——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3、鼻炎反复总不好,鼻塞,流涕粘白或粘黄——药店推荐—— 鼻渊通窍颗粒 (用于鼻炎,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鼻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鼻炎,鼻炎症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塞时作,流涕粘白或粘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
4、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胀痛——药店推荐——越鞠丸(解诸郁。主治六郁。症见胸膈痞闷,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舌苔腻,脉弦。)
5、眼睛怕光看不清,总是哗哗流眼泪——药店推荐——石斛夜光颗粒(滋阴补气,清肝明目。用于肝气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6、失眠梦多不容易入睡,睡觉不安稳总是醒——药店推荐—— 安神补脑液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7、睡觉打呼噜,叫不醒——药店推荐——红草止鼾胶囊(宣肺利咽、畅通气道。用于肺气不宣、气道阻塞所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8、视物模糊,眼泪控制不住啪嗒啪嗒地流——药店推荐——明目上清丸(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9、舌头根部,口腔内部溃疡疼得很——药店推荐——栀子金花丸(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10、打嗝气上不来,肚子胀放个屁要憋半天才出来——药店推荐——宽胸利膈丸(开郁顺气,消食除胀。用于气郁不舒,胸腹胀满,宿食停水,呕逆腹痛。)
11、感冒,鼻塞流鼻涕——药店推荐——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12、经常 大便干结,腰酸背痛 ——药店推荐——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遗精盗汗,大便干燥。 )
13、肚子咕噜咕噜响,放屁不断味道还挺重——药店推荐——保和颗粒(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14、月经推迟,痛经——药店推荐——复方三七补血胶囊(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证,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经行腹痛。)
15、视线减退,看东西模模糊糊看不清——药店推荐——琥珀还睛丸(补益肝肾,清热明目,滋阴清热,明目退翳。用于阴虚大盛,内外障翳,年老气虚,目昏多眵,瞳孔反背,视物昏花。症见肝肾两亏,虚火上炎引起的视力减退、夜盲昏花、目涩畏光、瞳孔散大、迎风流泪) #用药小科普#
关注@番茄 健康 每天分享 健康养生 知识
1、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稳定在4500万亩
在政府支持下,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迅猛,根据商务部在2018年6月发布的《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2017》,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在《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58万亩,比2017年种植面积增加了891.11万亩;在规划提到,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要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 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2、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来,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2020年已达1664.83亿元,2021年市场交易额可达1916.2亿元,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和中药饮片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3、近年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
2009-2017年,我国中成药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达到最高值383.61万吨,2018-2019年中成药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产量下降至231.90万吨。2021年中成药产量恢复增长至249.95万吨,增长幅度为7.78%。2022年以来,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2022年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为227.70万吨,同比下降3.40%。截至2023年2月末,全国中成药产量已达40.40万吨,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4.8。%。
4、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药材消费市场,但存在部分地区存在中药材品种产能不足甚至没有资源分布的问题,因此对中药材有一定的进口需求。2020-2021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较为稳定,维持在6.7-6.9万吨左右;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达13万吨,约为往年水平的两倍。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中药材进口量为1.7万吨。
从进口额来看,2020-2022年,与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变化情况不同的是中国中药材进口额逐年增长。2022年,中药材进口额达到25.9亿元;2023年1-2月,中药材进口额达4.2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神神威药业是一生产开发销售现代中药企业,追求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的完美结合。虽然在石家庄,神威药业并不是石家庄药城最大的一家制药企业,但却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不论是在成长或盈利能力上都抢占了先机。李振江在1984年承包神威药业时,神威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药厂,经过20年的茹苦经营,神威药业已在2004年12月2日在香港主版成功上市,李振江也被评为〝中国医药2005年度十大最具锐利人物。
2004年12月2日,在他的带领下,神威药业成功登陆香港主板,成为内地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药企业。当内地民企还在普遍为资金链偏紧发愁时,李振江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将筹到的钱投出去,谋划更大的发展。要知道这笔钱不是小数目,近10亿港元在内地可能办出几十家药厂。
能撑起李振江底气的远不止上市一件事情,神威目前正渐入佳境,靠着独特的中药注射液、软胶囊,神威在今年前7个月坐上了国内中药企业利润排行榜头把交椅,把老牌的同仁堂以及云南白药等都甩在了后面。李振江是怎样的一个人,场面的风光,表面的牛气?“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李振江,起码不是全部,假如是全部的话就没有今天的神威药业。”这句话是员工的评价。从本质上说,他的内心溢满了不为人知的压力和危机感,但他又是坚韧的,像个爬山运动员一样不停地攀爬。
李振江的商业才华早在20年前就显露无遗。有一家叫红旗制药厂(神威药业前身)的总资产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台拖拉机、两口大缸、三排平房、四亩地”,到了1984年企业已经濒临倒闭,时任供销科长的李振江将其承包下来,随后,通过3次改制将其彻底改造成为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李振江认为神威后来之所以能够在现代中药领域专心经营也与之前一段弯路的教训有关。据他透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多元化经营成为一种时尚,神威当时得到了一块廉价的土地也想搞房地产项目。“当时客户排队交钱,差点就开工了。我还是觉得不妥,毕竟没搞过这东西啊,谁知道水深水浅?”他断然做出了退款的决定。在药城石家庄盘踞着医药行业的两条大龙:华北制药和石家庄制药,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最早的化学制药企业,如今不经意间神威药业已经跟了上来,虽然规模还没有达到前两者的水平,但在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方面神威药业已经暂时占了先机。李振江在新加坡、欧洲等地进行路演,神威药业业绩节节攀升的事实获得了海外资本的高度认可就是最直接的说明,神威股票上市时超额认购230倍的事实应该是最好的解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44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肺气肿吃点什么补品好,怎么治疗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