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cfda:21种药品转换为otc药物,中成药16种

佚名 2023-07-07 10:06:00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9月18日发布通知,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总局组织论证和审定,将柴黄胶囊等21种药品(化学药品5种、中成药16种)转换为非处方药,同时,总局还发布了21种药物最新的说明书范本。

修改之后,21种药物包含4个乙类药物,其他均为甲类药物。乙类药在临床使用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副作用小,而甲类药在临床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安全性略低。购买时,患者可以通过药品外包装右上角的椭圆标示判断,红色otc为甲类,绿色otc为乙类。

总局要求,行政区域内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在2014年10月30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报备案。说明书的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

需要注意的是,21种更改名单中5种双跨药品,以上规定对于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的双跨品种不适用。

此外,总局还要求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同时,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

请问谁知道中国药品的类型??

药品分类方式有很多种:
1、按是否OTC: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中非处方药又分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注:这种分类不考虑药物是中药、西药,即中药有处方药也有非处方药,西药也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有一些药品既可按非处方药管理也可以按处方药管理,根据具体生产厂家情况区分,非处方药品目录由sfda公布)

2、按剂型(比较多,可能不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植入剂、栓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酊剂、注射剂、滴眼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特殊剂型(缓控释制剂)等。

3、按用途分(即适应症,更多):
一、化学药品:
抗感染: 各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分支杆菌药、抗艾滋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天然来源抗感染药。
寄生虫: 抗寄生虫药。
呼吸: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复方抗感冒药。
皮肤: 皮肤疾病用药。
精神神经:脑血管病及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心肾: 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用药。
外科: 电解质补充、酸碱平衡、静脉营养补充、痔疮、男性生殖系统等用药。
肿瘤: 各种肿瘤、血液病用药。
内分泌: 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用药、解热镇痛类抗炎药、各种免疫系统调节剂等。
消化: 胃肠道、肝胆疾病用药、减肥药等。
妇科: 妇科疾病用药。
五官: 用于耳、鼻、喉、眼等五官科用药。
放射: 放射科用药(如造影剂等)。
其他: 难以界定其适应症的,包括辅料等。
二、中药:
儿科: 儿科及小儿用药。
风湿: 风湿类疾病用药。
呼吸: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各种感冒药。
妇科: 妇科疾病用药。
骨科:骨折、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用药。
皮肤: 皮肤科用药。
精神神经:脑血管病及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心血管:心血管疾病用药。
外科:各种跌打损伤、痔疮等外科用药。
肿瘤:各种肿瘤疾病用药。
内分泌:糖尿病等疾病用药。
消化系: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五官系:耳、鼻、喉、眼科等五官科用药。
泌尿生殖: 男科、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用药。
其他: 血液病、抗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用药及难以界定其适应症的。

4、按注册分类: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品、治疗用生物制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药用辅料

国药准字和OTC有什么区别

1、国药准字是国家批准的处方药是不能够由患者自信判断与购买的,必须有医生处方。而otc则是非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行购买,不需要医生处方,而otc又分为色otc和绿色otc,即甲类和乙类,这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分类。?

2、OTC除了在零售药店卖外,还可在药监部门批准的其他商店(商场、超市、宾馆)等卖。而红色标志“OTC”为甲类非处方药,则必须在零售药店卖。允许开架销售的非处方药上都有标注“OTC”标志。“OTC”标志主要有红色和绿色两种,其中绿色标志“OTC”属于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3、包装上有所不同,所有用于服用的药品都必须标有“国药准字”,否则就属于非药品。而保健食品、食品等非药品均无以上标志,使用的是“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食证字”、“卫消字”等标志。辨别药品与非药品,可以从包装上来识别。

扩展资料:

由于非处方药可不需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所以非处方药的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特点。有关人士专门将其特点归纳如下:

1、不需医生处方,不在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

2、适应症是患者能自我判断的病症,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3、一般能起到减轻病人不适之感,能减轻小疾病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也能减轻已确诊的症状或延缓症情的发展。

4、不含有毒或成瘾成分,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致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5、在一般条件下储存,质量稳定。

6、不同使用对象的非处方药品规格不同,说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标签、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7、otc药品的特点:安全,有效,方便,经济。otc药品投放市场前,都已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国药准字有4种,分别是“H、S、Z、B”。凡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药准字”批号的药品都是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S代表生物制品,B代表保健药品。

参考资料:-otc

-国药准字代码

这些常用的药油你分得清吗?

明天就是香港回归20周年了,有点小兴奋。我钟情于香港的美食和电影。还记得第一次到香港,虽然行程极短只有一个晚上,但依然尽情享受着这趟旅途。

大巴、地铁、渡船、快艇、步行,我喜欢用这些方式去感受一个城市。于是能悠闲地坐在离重庆大厦不远处的公园石阶上享受正宗的印度咖喱包;能游走在中环的马路和昔日的百年小巷里寻味传统和现代;能邂逅正在布置中的香港金像奖颁奖会场,让电影连接现实;能往返于巴士总站和码头渡口好几次,沉醉于香江的海风和迷人的夜景中。

香港在很多人眼中自然是购物、美食的天堂,每次去香港旅游的朋友都会带回各种手信。而其中有一样必不可少,那就是香港的药油,便宜又真的很好用!有一次上飞机没有办行李托运,先生还特意让我为了这小小的一瓶药油叫了专门的快递呢!

香港是一个盛产药油的地方,白花油,红花油,紫花油,保心安油……林林总总,好多历经上百年的历史了,仍沿用着古老的包装和配方,这亦是香港经典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比如你在香港电影中,无论是功夫片、警匪片还是搞笑的、情感的都能经常看到这涂药油的最生活细节了,一如那句经典的台词:

“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沧桑百年,香港的药油为何一枝独秀呢?

还记得电影《黄飞鸿》系列吗?黄飞鸿不仅武功高强,医术也了得。宝芝林就是他开设的医药馆,我曾去过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纪念馆。馆内力求还原黄飞鸿当年(光绪年间)在“宝芝林”行医治病的原貌,而宝芝林就是取宝剑出鞘,芝草成林的意思。

这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现状。

20世纪初期的香港,一方面晚清医疗落后,另一方面正值西方药物普及发展阶段。作为殖民地,西医商不惜工本投重金来打破国人的传统观念,使得原本有民众基础,方便实惠的中成药,竟也难与西药竞争,便得岌岌可危。

但是在有中成药之乡的佛山、广州一带的民间,类似宝芝林这样的医馆却非常受欢迎。不仅各种膏、丹、丸、散、茶、油、酒,种类繁多,而且还可配合不同需要使用,自成体系尤其是外用药油。

由于南方地域气候相对湿热,更容易产生跌打损伤、风湿等疾病会用到比较多。并且在跌打损伤、关节骨痛、肌肉酸痛等症的疗效上,也要比西药管用多了。再加上使用便捷,对于一些轻微病症都可以自行上手处理,价钱又公道没什么副作用,非常经济实惠。所以,这就给了传统中药油很大的生存空间。而香港距离佛山、广州的地理位置和贸易窗口的特性,使得药油作为中国传统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终于被延续至今。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药油更像一个默默陪伴的朋友,平时不刷存在感,但受伤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随时能伸出援手,贴身呵护,非常有安全感。

简单说,就是把草药炮制在纯正精油中,通过皮肤迅速渗透到关节、筋骨、经络、穴位、腑脏等,来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排出体内毒素。因为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是第一步,然后才能调才能补。

中草药油和芳香精油的区别在于:

一是萃取的方法不同。精油偏向从新鲜的植物中萃取,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植物的天然性,而药油来自已被古方泡制过的中药药材,重在植物的药性。

二是原理不同。精油:是按西医的微观学及细胞学和生物学进行复方或单方使用的,适用日常保健增强魅力情趣。而药油,是根据中医中药以及经络五行等进行健康改善调理治疗的。

所有药油都有一个特点: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发汗解热、抑制细菌生长。

不过这么多品种的药油,功效既各有专长,也互有交叉。要疗效好一定要对症。

这里,掌门就讲一讲最常见的风油精和清凉油,还有最容易混淆的白花油和红花油吧。

形状不同: 风油精液态的。绿色透明液体,涂在皮肤上有凉凉的感觉;清凉油固态的。常温下淡黄色软膏,40℃以上会融化。

成分相近:

风油精成分:薄荷脑、桉叶油、丁香酚、樟脑、香油精等。

清凉油成分:薄荷脑、薄荷油、桉叶油、樟脑、丁香油等。

用途: 风油精比清凉油更广泛。

禁忌:

因为含樟脑,对胎儿和婴儿有一定的毒性,两者对于孕妇、产妇、新生儿都禁用。因为有刺激作用,所以使用时避免触及眼睛、口腔等黏膜及皮肤破损处。但清凉油对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适用;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

在CFDA药品说明书范本(OTC)中,这样写的。

中药类别:

白花油,中成药,OTC药物 ,归在内科;红花油,中成药,OTC药物 ,归在骨伤科。

成份:

白花油:水杨酸甲酯、冰片、薄荷脑、樟脑、桉油、薰衣草油。辅料为液状石蜡。

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液体;有较强烈的特异香气。

红花油:水杨酸甲酯、冰片、丁香罗勒油、姜樟油、肉桂油、桂皮醛、柠檬醛。

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辛辣。

功能主治:

白花油:疏风止痒,理气止痛,消疲提神。用于关节酸痛,伤风感冒,头痛鼻塞,扭伤。

红花油:驱风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

禁忌:

白花油:孕妇慎用。皮肤破损处忌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涂布部位如有明显灼烧感或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红花油:孕妇禁用。皮肤、粘膜破损处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小儿、年老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禁止内服。

可见 ,两者成分不同。白花油成分相对比较固定。而红花油成分复杂,不同品牌还各有不同。

在功效上两者也不同,红花油是一种中医外用药,白花油是一种中医内外用药。

白花油外用可以治疗感冒和虫咬,内用可以驱肠胃积气(内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

在外用上红花油比白花油好,红花油对扭伤不仅有止痛作用,而且还有舒筋活血、抗炎和消肿作用。但白花油对于扭伤只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不能起到舒筋活血、抗炎和消肿作用。

红花油的原料之一是红花籽,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多种功能。经期肯定是不适合的。女性生理期不仅要避用红花油,对于活血类药物都建议慎用。还有止血药呀,维生素K,安络血,激素类药物等都会影响女性经期健康。

红花油的使用方法也是有讲究的。

因为刚受伤时,有炎症反应,大量液体会从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使局部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顶峰,若这时用有活血作用的红花油,反而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加重局部肿胀疼痛。应该抬高受伤的部位,立即冷敷,帮助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不要乱动。等24小时后,再抹红花油以消炎、散淤、止痛。要沿受伤部位一圈一圈地抹,每日抹4——6回,每回隔5分钟抹一次,抹3次。

还有,出现青紫淤斑时不能用(说明有血管破损和出血),蚊虫叮咬也不宜用。

最后上一张我家药油的全家福,嘿嘿居家必备! -end-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4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