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血象高通常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孕妇在怀孕的期间,体内的激素异于常人导致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任何感染的现象,可以不需要治疗,然后平常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也要多注意休息,补充各种有用的食物,增强免疫能力,从而缓解血糖的各种症状。
孕妇血象高怎么治疗?
1.孕妇血象高有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以是生理性升高。所以患者不要担心,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偏高的问题,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性原因。如果没有发生任何感染的症状,可以不需要治疗。平时要注意自身的体检,比如说: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等。然后通过血液正常情况,了解血液循环的健康状况。
2.做好定期孕检和复查,平时注意多喝些开水。在分娩的时候容易引起白细胞的增多,30周达高峰,有时可达14-16。这个时候要注意,减轻自己的压力,平时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子就能够缓解孕妇的各种血象高症状。
3.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千万不能够私自服用,另外这些药物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副作用,对胎儿也有影响。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增强免疫力,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c,有助于抵抗各种感染。
上面介绍的就是孕妇血象高的处理方法,很大一个程度上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往往还可能会伴随白细胞偏高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出现的任何感染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但是如果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只需要平时的身体检查就可以了,了解一下自己的血液循环健康状况。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病因:是遗传、营养不均衡、体重、吸烟、精神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体液、内分泌因素、肾脏也参与发病过程。
三、病理:高血压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细小动脉痉挛,持续进展即可引起小动脉管壁重构,加之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长期存在,血粘度高,血脂高,血流速度减慢,胆固醇等在血管壁沉积,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伤,累及全身大、中、小动脉硬化。
四、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与结果
高血压病常用的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六大类:
1)利尿剂:如,安体疏通、氢氯噻嗪(双克)、呋塞米(速尿)、寿比山等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吸收,使血容量减少,心排量下降而降压。常作为基础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缺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糖耐量降低、室性早搏、脂质异常等,有糖尿病、血尿酸升高的不宜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为心得安、倍他洛克,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早期高血压,尤其是心肌损害,心肌缺氧的情况较为合适。
缺点:因其有收缩支气管和外周血管的作用,因此对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和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的人群应避免使用;支气管哮喘,代谢混乱,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心动过缓及心脏疾病中一些传导阻滞现象不宜使用。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开博通、雅施达,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而降低血压。
缺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肾功能不良者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忌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咳嗽、高血钾、低血压、斑丘疹、白细胞减少等。
4)钙通道阻滞剂:代表有心痛定、尼群地平、洛活喜、波依定、异搏定等,阻滞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使心肌收缩性降低,外周血管扩张而降压。
缺点:除可引起头痛、颜面潮红等副作用外还可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不利于心绞痛的控制。尤其以头痛和踝部水肿最为常见;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表有科素亚、代文,降压作用明显,但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其能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6)α--肾上腺能阻滞剂:近几年刚被推为一线降压药,通过扩张血管来进行降压。
缺点:有头痛、头晕、心悸、无力等症状,容易出现周围性水肿和体重增加及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老年人更易发生。
五、 伴有其他疾病时,哪些降压药不宜选用
1、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时, 不宜选用噻嗪类利尿剂或含此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如珍菊降压片、开富物、复方降压片等;也不宜选用大剂量α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克、阿替洛尔等,以免影响糖脂代谢。
2、当高血压合并II度或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禁用β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异捕定)、地尔硫草(恬尔心)。
3、老年人心率较快,如每分钟大于110次,不可选用短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含用,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4、有便秘、抑郁或直立性低血压者,不可选用可乐定。
5、有抑郁的患者,不宜使用利血平及含此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
六、 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禁忌
某些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时不良反应会成倍增加,可以引起严重后果,要特别引起重视。
1、珍菊降压片含噻嗪类利尿剂,不可与吲达帕胺(寿比山)、复方降压片、开富特等利尿剂合用,否则会加重低血钾,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紊乱而致死。
2、β受体阻滞不可与维拉帕米(异搏定)合用,因为两者均可引起窦房结、房室结抑制,可能导致猝死。
3、β受体阻滞不可与地尔硫草(恬尔心)合用,否则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降低心功能。
常听到老年人感叹:人老了,病多了,不吃药不行,药吃多了,又怕出问题。这种矛盾心理困扰着愈来愈多的老人。
高血压病大多数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必须引起重视。
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脑血栓。)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而应降脂降粘、软化血管而降压。
误区之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病情分析:
造成血象升高的原因有:一.生理性的白细胞增高.二.病理性的白细胞增高.其中造成病理性白细胞增高的原因有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坏死.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病及恶性肿瘤.6.器官移植后.显然你是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了,既然你口服了抗生素,应该很快就会降下来了.
指导意见: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Oxl0上标9/L.
(2)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上标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x10上标9/L,分娩是因阵痛和产伤可进一步增高,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上标9/L,甚至20.0x10 9/L以上.
(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生活护理:
要注意及时治疗;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主要采取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两种手段.但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饮食控制始终是治疗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23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女性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隐藏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