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酸碱烧伤后如何处理,酸碱烧伤的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夕阳红 2023-07-06 20:09:22

一、酸碱烧伤后怎么办

酸灼伤治疗

(1)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2)初步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3)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4)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眶内,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大量口服强酸和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碱灼伤治疗

(1)皮肤碱灼伤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20分钟或更久。对氢氧化钾灼伤,要冲洗到创面无肥皂样滑腻感;再用5%硼酸液温敷10~2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不要用酸性液体冲洗,以免产生中和热而加重灼伤。

(2)眼睛灼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员也可把面部浸入充满流动水的器皿中,转动头部、张大眼睛进行清洗,至少洗10~20分钟,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入可的松液与抗生素。

(3)因生石灰引起的灼伤,要先清扫掉沾在皮肤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千万不要将沾有大量石灰粉的伤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热加重伤势。经过清洗后的创面用清洁的被单或衣物简单包扎后,即送往医院治疗。

二、酸碱烧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酸灼伤

(1)硝酸、硫酸、盐酸 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症。盐酸所致的烧伤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较易形成水疱。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引起组织黄染及深部烧伤,产生棕色焦痂,成为难愈的深溃疡。硫酸透皮作用很深,接触后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肤先变白而后变黑形成坏死,周围红肿坏死焦痂脱落形成境界明显的深溃疡,愈合很慢。

(2)氟氢酸 (即40%氟化氢水溶液)开始作用缓慢,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轻者仅出现红斑,剧烈疼痛,相继于接触部位皮肤变白、水肿,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表面可起大疱,疱壁紧张,破后形成溃疡。若有少量氟氢酸残留,则继续向深处及周围渗透,坏死组织扩展可深达骨质。

(3)苯酚(石炭酸) 具原浆毒性,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吸水性强可引起细胞蛋白质凝固,能深达人体组织皮肤接触高浓度苯酚后立即变白,经历短暂的麻木后引起局部红肿、大疱及坏死。大量酚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肾脏损害。酚很容易被65%的乙醇或异丙醇所中和。

(4)7%的甲酸(蚁酸) 即可引起皮肤灼伤。皮肤黏膜被浓醋酸灼伤时有剧痛,并形成污秽的灰白色坏死组织块。

2、碱灼伤

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为强碱性化合物,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引起皮肤干燥,甲板变薄,光泽消失。接触中等浓度者,接触局部自觉瘙痒,发生急性皮炎,可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糜烂如处理不当日久可转为慢性皮炎。接触高浓度者于接触局部自觉灼痛发生灼伤、坏死,形成深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极慢,愈后留有瘢痕。

接触碱粉或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偶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眼部可有畏光、流泪、视力模糊和异物感等,结膜充血红肿,若溅入浓碱,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三、酸碱烧伤后如何开展急救

强酸烧伤

常见的强酸:硫酸、盐酸、王水,因其浓度、溶液量以及皮肤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烧伤。近几年常有用强酸恶性毁容的事件发生。

急救原则:

(1)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的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

注意:切忌不经冲洗,急急忙忙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2)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

强碱烧伤

常见的强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石灰等。

强碱对人体的皮肤组织的损害力比强酸更重,因为强碱可渗透深入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

急救原则:

(1)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碱性化学烧伤也可用食醋来清洗,以中和皮肤的碱液。

(2)生石灰烧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皮肤化学性烧伤急救要点

①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②切忌不加处理急急忙忙送医院。

四、怎么护理酸碱烧伤的患者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预防压疮,对经常受压的部位,每日用50%乙醇按摩。 烧伤后体位护理指导。前胸部或面部烧伤应取仰卧位,病情允许时可取半卧位;背臀部烧伤宜取俯卧位;会阴部烧伤应将两腿分开外展;四肢环形烧伤,须将远端抬高;躯干环形烧伤,应每3—6小时翻身1次。

饮食护理,宜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烧伤早期,如火热伤津的患者,可给予烧伤饮料,每次100一200ml,每天5—6次。还可用鲜芦根、鲜仓斜、银花煎水代茶;鼻饲营养包括清流食、混合奶、要素饮食,开始时每日200一400m1清流食,以后逐渐加量,毒热炽盛的患者,饮食应清淡,要少量多餐,可选择牛奶、鸡蛋、豆腐、瘦肉芍食物;邪退正虚的患者,要照顾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加强功能锻炼,要每天坚持。不能间断,防止瘫痕萎缩、畸形。按医嘱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整形术。

酸碱类化学烧伤,急救处理首选的方法是清水冲洗吗

在实际生活中是这样的,但必须是大量清水冲洗10到20分钟,注意必须是“大量”清水!按照课本上来说一般的酸碱是可以用水冲洗,但浓硫酸除外,因为浓硫酸遇水放热,会造成更大伤害,应该用抹布擦干。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正好相反。

强碱烧伤怎么办

强碱烧伤怎么办
强碱烧伤不要擅自处理,需要及时就医。

碱可使组织细胞脱水与皂化脂肪,碱离子与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可穿透到深部组织。因此,如果早期处理不及时,创面可继续扩大或加深

建议:

彻底用消毒水冲洗2h,或用弱酸(0.5%~5%醋酸、5%氯化胺或10%枸橼酸)中和,再用消毒水(清水)冲洗。生石灰烧伤在冲洗前应将石灰去除。去除水疱皮,以免所含碱液加深损害

强酸,强碱烧伤的急救措施 10分
强酸、强碱引起的烧伤,应迅速脱去浸有酸碱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尽量除去致伤物。一般不用中和剂,避免产生中和热,加重烧伤。生石灰引起的烧伤,应先去除面板上的石灰粉,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不要把伤部泡在水中,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生热量,使烧伤加重。要特别重视眼部的冲洗,不论何种酸碱灼伤眼睛后,要切记首先就地找到自来水或清水,反复冲洗,有条件的,在冲洗后可涂上消炎眼膏。不要急于送医院,这样可将酸碱对眼睛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经以上处理后,再送医院治疗。

烧伤着重在预防。冬天洗澡,开启水要注意安全,防止被开水烫伤。做实验要遵守安全规则,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强酸强碱烧伤应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被强酸强碱灼伤是应该怎样处理?
你说得很对,首先快速用干抹布擦去(尤其是浓硫酸、王水等强腐蚀性的物质,避免更大的伤害),然后是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患处(稀释会有效降低其浓度、减弱腐蚀性),这个时候有些强烈腐蚀性的伤害已经破坏了表皮(面板气泡、溃烂),最好能够用溼布覆盖伤口去医院,把药品的名称(至少要说明白强酸还是强碱)说明白是医生治疗很重要的前提,其余就是医生的事了(弱碱或弱酸处理)。
被酸碱灼伤应怎样处理
被酸灼伤应该用大量水冲,然后涂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或肥皂水

被碱灼伤应该用大量水冲,然后涂饱和硼酸或百分之二醋酸溶液

起火后应先移走可燃物,一般小火可用溼布,石棉布或黄砂盖灭,火势大时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温度可以改变改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彼此的间隔

就这样
酸碱类化学烧伤急救处理首选的方法是
不是,如果被浓硫酸伤到,先用干抹布吸乾,然后用低浓度的碳酸钠之类的碱溶液冲洗。因为浓硫酸遇水剧烈放热,你会被烧伤。如果你被氢氧化钠烧伤,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抹布擦乾,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或硼酸清洗,没有硫酸镁和硼酸,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若有灼伤,就要尽快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最好尽快就医。
酸,碱灼伤后应当怎样的有效的处理和自我
操作酸、碱前需准备一盆清水以防万一。接触面板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然后,如是酸,用小苏打溶液,若是碱,可用硼酸溶液中和
在实验中,若不小心被碱灼伤,应该怎么办
(一)、对于你所提到的情况,应该没什么大碍的,只需要用干布擦干净,然后用大量的冷水或硼酸水(在家里的话可以用食醋)冲洗,过一段时间应该就完全没事儿啦。

(二)、如果遇到火碱(NaOH)烧伤面板时,应马上用干毛巾将残留的化学物轻轻除去,然后用大量的冷水或硼酸水冲洗,严重者需送医院治疗。
碱灼伤咋处理? 40分
1、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可以用较稀的3-5%的硼酸清洗 2、 如果比较严重 去医院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21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