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一种发生在中老年群体的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现在不少年轻人也有颈椎病,这与缺乏运动、不良的坐姿站姿有关。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生理退化。创伤或劳损会使颈椎慢慢发生病理变化,导致颈椎神经根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到刺激和压迫,颈项、肩臂、肩胛上背等部位出现疼痛症状。肩颈刮痧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肩颈刮痧后是红色斑点正常吗?
功效。肩颈刮痧后是红色斑点是刮痧的正常效果。红色斑点越多,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肩颈刮痧的功效主要是疏通筋络和促进新陈代谢。现在很多人都有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等病,发病的时候苦不堪言。患者的肌肉常常处于紧张收缩的状态,而刮痧能够有效疏通筋络、缓解疼痛。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能促使病灶恢复。我们的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很多毒素会沉淀在皮下毛孔,刮痧可以将这些毒素刮出来,促进新陈代谢。
注意事项。使用肩颈刮痧有很多注意事项。首先,我们要明确具体的疾病,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身体疲劳的患者不能马上刮痧,要休息一会再急性。在刮痧的过程中会消化水分,所以在治疗前要喝一杯水。刮痧的体位要让患者舒服,也要方便操作者操作。
肩颈刮痧后是红色斑点正常吗?这是正常现象,说明皮下组织的毒素被刮出来了。肩颈刮痧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方法。其实,刮痧也可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刮眼周能明目,刮头部提神醒脑,刮脚底缓解失眠。刮痧还能帮助缓解水肿,帮助减肥。
刮痧症状·痧的颜色
深红色——热症 鲜红色——阳虚火旺
乌红色——真带 黑——寒症
紫色——湿疹 淡青,发紫块——气虚血瘀
青紫色——内寒重 紫黑而暗——血瘀发寒
紫红色——湿热 大面积温紫——心寒
痧入骨的程度
小点状——毒素堆积在表皮
中点状——入骨于毒素较深
大点状——入骨于骨髓较深
部位分析
颈椎——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大椎——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脊椎——睡眠质量偏差
右肩颈——劳累过度
左肩颈——用脑过度
左天宗——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右天宗——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痧症辨别
后背心肺区——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多吃(杏仁、蜂蜜、梨)
肝木区——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多吃(红色、青色食物)请关注拔罐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
脾胃区——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多吃(黄色食物,如小米、黄豆、玉米、南瓜)
肾水区——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臀部坐骨区——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通
双侧肩区——长期肩膀酸痛,头痛,落枕,手脚酸痛,严重者视力衰弱
肩胛手足区——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痧症的状态
鲜红色的点状代表病程轻在表皮。
青紫,暗红斑浅密集代表病程长,病程重,毒在肌肤,骨髓。
躺下看大椎——大,特别突出,就是严重性的变形。
感觉身体温度——凉,说明体寒重,热的话还可以。
点按颈椎,并按肩颈——如果点穴疼或酸,说明是肩周炎,如推肩颈不通,则是经络堵塞
点肩井,天宗,肩夹骨缝——点完后是否有酸、麻、胀、痛、无力、平时手脚冰凉。说明肩部有问题。
推膀胱经——分三段。肺、胃、妇科。肺推完颜色深红,说明体内有火。胃区颜色发暗或发红,说明胃寒或胃热。妇科部位有痧粒,说明妇科有问题,如宫寒、疼痛、腰酸背痛。
点腰部穴位——如酸、胀、痛。说明有腰肌劳损,如搓腰部后还凉,说明体内寒气重,可知是宫寒。
整体推背——如背上很凉,肩夹骨处很酸困,则的体内太寒,毒素太多,建议用刮痧或拔罐来治疗病痛,如果不治疗的话,会使体内寒气更重,毒素要不能顺利的自身排出 。
则会有颈椎病(头晕目眩、头脑缺氧、肢体麻木、整个身体无力,最后导致免疫力下降,再严重就无法正常工作。如配合治疗则身体可通过按摩,加速血液循环,把毒素通过淋巴排毒,也可改善颈椎病及肩周炎,有效改善病痛,增强免疫力)。
刮痧“刮肩颈”——如痧粒较粗、多,且颜色黑红,起泡就说明毒素太重,血液循环太慢,淋巴排毒功能降低,肩夹骨如颜色黑红或起泡,说明有肩周炎,应立即治疗,否则严重的话,胳膊会麻木,无感觉,不能灵活运动,影响工作。
刮膀胱经,肺区颜色黑红或起泡说明有嗓子发炎,体内炎症较大,建议多喝温水,否则会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妇科问题,胃区颜色黑红或起泡说明胃寒或胃干火旺。
脊椎如刮完后,可立即看出是否脊椎变形。如脊椎变形必须立即治疗。
刮痧是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改善体质,强体健身,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你知道刮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吗?刮痧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保暖,孕妇不要轻易刮痧,另外,刮痧还有哪些注意事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防止发生晕刮。刮痧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二、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四、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五、 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六、 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因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密切,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刮痧后注意事项
刮痧是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为理论指导,以痛为疏,在颈、背等部位根据疼痛症状就近寻取相关部位,通过刮痧来起到透出瘀血的效用。刮痧内病外治,操作容易,工具简单,过去常用于治疗急症、实症,特别是一些亢盛的急病,现代可以用于家庭保健。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刮痧,要注意患心脏病、身体瘦弱、血友病和有出血倾向的人以及老年人,这些人群不宜刮痧,小孩子刮痧也要非常小心。刮痧后注意事项有四点,一起来看看。
刮痧后注意事项一: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两杯,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休息一小时以上。
刮痧后注意事项二:刮痧后不可吹电扇等有风的东西,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
刮痧后注意事项三: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一定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才能进行洗浴,一般约12小时左右。
刮痧后注意事项四:对于某些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刮痧后注意事项五:刮完一般在五至七天痧退后再刮拭,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孕妇可以刮痧吗
不可以。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刮痧是要经过一些穴位,才能达到一些效果的而孕妇的一些穴位是禁止刮痧的。刮痧对身体虽好,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大多数的妈咪都建议尽量避免孕妇刮痧。原因如下:
1、刮痧是有排毒的功效,但同时营养也会流失,孕妇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而且刮痧对宝宝是有影响的。
2、孕妇是不能刮痧的,孕妇刮痧会引起子宫收缩,有造成流产的可能。
3、孕妇最好不要刮要刮的话应避开腰、骶、腹,那些对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4、最好不要刮痧、针灸或者按摩,这些活气血通经络的方法对孕期都是有风险的。
孕妇不建议刮痧,很多刮痧说明上都说明了孕妇禁刮的,孕妇的禁忌都比较多,所以为了宝宝和自己的健康还是不要刮为妙。
儿童可以刮痧吗
可以。刮痧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体表脉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清热消肿、扶正祛邪的作用。儿童只要能承受刮痧之痛,刮痧完全没问题。刮痧可以治疗宝宝中暑,还能增加儿童身高、提高视力、增强智能等。
用刮痧疗法治疗宝宝中暑,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 宝宝坐位或者俯卧位,松解衣服,暴露颈背部及手部即将刮痧的皮肤,用热毛巾擦拭、清洁,再均匀地涂抹上清水或油剂润滑。
2、 家长用汤匙或铜钱等工具在宝宝颈部、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处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而不导致皮肤破损为度。
3、 也可以在清洁皮肤后在脖子、背部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
但在给宝宝刮痧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其注意事项如下:
1、刮拭手法用力均匀,以宝宝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中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
2、刮痧后及时擦干皮肤,让宝宝穿好衣服,饮用温水并休息。
3、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4小时左右。
4、对于病情重、进展快的宝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可单用刮痧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
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刮痧是非常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人身上出现不舒服时,都会用刮痧进行治疗,例如颈椎疼痛的人,可以用刮痧板刮颈部穴位。下面整理了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
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1从刮痧后背部颜色判断健康
一、寒症
1、青色:青色为风,侵犯到皮肤,皮肤易过敏,吃银杏。
2、紫色:紫色为寒,侵犯到关节浅筋膜(连结骨骼)。
3、黑色:黑色为湿,侵犯到滑囊,吃什么也不好使,用拍打法。
二、热症
1、燥:浅红色,侵犯到肺心胃。
2、火:片红,侵犯到肺心胃、肝。
3、暑:大红,侵犯到肺心胃、肝,伴有头晕。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专家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
如果有风寒、暑湿、热、经络不通、有血淤情况等,都能刮出痧。而刮痧后皮肤呈现的颜色,其实反映了症状轻重:
1、 微红色:正常或病情较轻,因为皮肤刮拭后一定会泛红,塬因是皮下微血管破裂之故。
2、 深红色:体内有轻微或较厉害的发炎、湿热。
3、 紫红色:代表瘀热,即体内的气不通或有组织发炎,身体容易痠痛或僵硬。
4、 紫黑色:瘀血重,表示体内有毒素累积,微循环出现障碍;有内伤或体寒。
5、 黑色:有慢性病,可能常受腹痛困扰,或经常服用药物。
6、 黑色泥状物:病情非常严重,最好尽早求医。
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1、 有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肝炎、急性 传染病等严重病患者
2、 有出血倾向,如白血病等患者严禁刮痧。
3、 皮肤高度过敏或皮肤病患者,如皮肤破损、溃疡或伤口未愈合,如青春痘、皮肤溃烂,或有传染性皮肤病,均不宜在伤口处刮拭,以免伤口扩大或造成感染。外伤、骨折者也不宜。
4、 年纪较大、体弱、孕妇、月经来潮或白带较多、空腹时也不宜。
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2刮痧是非常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人身上出现不舒服时,都会用刮痧进行治疗,例如颈椎疼痛的人,可以用刮痧板刮颈部穴位。
在刮痧时,要先在刮痧板上抹精油或专门用于刮痧的润滑油,然后再用刮痧板用力地从上往下刮,这时毛细血管会出现破裂,一般情况下,当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后,流出的血液颜色都是鲜红色的,刮出痧颜色应该也是鲜红色的,才是正常的出痧的颜色。
如果痧的颜色比较深,出现深红色或深紫色,一般是因为身体内的寒气过重造成的,寒气会影响血液的流速,还会让血液在身体内凝结,这些血液长期瘀在身体内,颜色就会变深,当刮到有淤血的部位时,就会出现颜色比较深的痧。
一般刮到淤血部位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有时在刮痧时用的力度不是非常大时,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感,这些人的血液淤堵比较严重,一次刮痧可能不能完全将淤血清理干净,通常需要多做几次才可以。
通常我们刮痧的部位都在关节或后背等部位,这些部位的经络和血管比较多,所以在刮这些部位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痧了。有颈椎疾病的患者,经常出现颈椎疼痛等症状,尤其是长期坐着时,疼痛感会更加严重,在颈椎非常疼痛时,一般都是由于颈椎部位出现血液淤堵或增生组织变大引起的,可以采用刮痧的方式,将淤血清理掉,使血液快速地活跃起来,有效避免血液淤堵等情况。
这些痧的颜色一般都是比较深的颜色,如果长期患有颈椎病,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在第一次刮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颜色非常深的痧,有些甚至会发黑,刮完痧以后颈椎疼痛会改善很多,患者会非常明显的感觉到颈椎内部的压迫感减轻了,颈椎活动也会变得自如。
使用刮痧治疗疾病,一定要坚持,可以在身上的痧消失后再次使用刮痧治疗,做的次数越多,痧的颜色越浅,症状也会越轻。
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3 刮痧颜色反映的病症
鲜红色的痧:鲜红色的痧代表身体阳虚火旺;
淡青色、紫色的痧:淡青色而且伴随有紫块的话代表身体气虚而且血瘀较为严重;
紫黑而暗的痧:紫黑而且暗的痧代表体内血瘀严重,而且发寒;
青紫色的痧:青紫色的痧反映体内的寒湿较重;
出痧程度反应病症
散在痧点
刮痧后出现了浅红色、红色的痧点且痧点与皮肤其他部位基本持平的.话说明身体很健康,出现这种微循环障碍可以通过机体的自我调节自愈。
轻度痧象
刮痧后如果是出现了不高于皮肤的直径约1/2厘米的浅红色、红色密集斑片状痧斑的话说明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脉有轻度的缺氧状态,人体还没有自觉的症状表现。
中度痧象
刮痧后如果有多个直径大于2厘米的紫红色、青色痧斑,或高于皮肤或与皮肤持平的话说明身体已可见疾病状态,经脉有较长时间的缺氧状态存在。
重度痧象
刮痧后皮肤表面出现多个高于皮肤的直径大于2厘米的暗青色、青黑色的1个或是多个包块状痧斑的话说明身体可见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或者身体已经有疾病显现出来,这种情况最好能够就医检查身体。
刮痧是会出痧的,而且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其实从这些不同的颜色中是可以看出身体的健康状况的。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怎么样的,但是你也不要害怕哦,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保持好心态,就可以放心啦!
刮痧后出现的痧痕颜色分别说明了被刮痧者的身体状况及病症深浅程度。具体参考如下:
清代医家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将痧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肌肤之痧,二是血肉之痧,三是脏腑之痧。不同层面的痧则颜色不同,
1、浅层的肌肤之痧较为鲜红
意味着病症较浅,如亚健康人群出痧通常是红色,比较亮眼。
2、血肉之痧颜色偏紫红、较深
意味着疾病时间较长,比如月经不调患者的痧色。
3、脏腑之痧颜色更深
比如肿瘤病人、肝硬化病人在特定脏腑映射区,刮出的痧呈现紫黑色。
痧象反映的是身体状况,对于判断疾病有帮助。多次刮后,出痧从紫红色变为淡红色,说明身体情况逐渐好转。
扩展资料
刮痧六大误区
误区一:刮痧会把血管刮破了,是对身体的损伤。
不少人拒绝刮痧,觉得它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淤血。痧确实是从血液中渗漏出来的,但血管并没有损伤。刮痧停止时,出痧也停止。说到淤血,也是多虑。假如人体内出现淤血,会产生疼痛,引起运动障碍。而刮痧出现痧斑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身体运动自如。
研究证实,痧是从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渗漏出来的。微血管是微循环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当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代谢产物潴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聚。
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在皮肤下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仅不会造成组织损伤,还会改善局部微循环。
误区二:刮痧仅仅是治疗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发热或某个部位疼痛时才想起刮痧,这就有点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清洁体内环境,有防病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环正常,刮拭后不出痧;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伏病变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会出痧。
微循环障碍的部位、程度、性质不同,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刮痧将经脉缺氧、气滞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现在体表,可以让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这就是出痧的诊断作用。
误区三:没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环障碍是亚健康和疾病发生早期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细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
刮痧疏通经络、畅达气血、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能及时消除隐患,早期发现、治疗潜伏的疾病,避免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是保持健康体魄、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误区四: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确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
1、被刮拭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
2、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轻;
3、避免生硬按压,做到柔中有刚;
4、刮痧时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时肘关节、肩关节均可成为用力点;
5、应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
6、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
7、每次刮痧不超过30分钟。
误区五: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刮痧板的材质应没有副作用,可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体刮痧润滑剂选择油剂,面部刮痧选择乳剂,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
误区六:什么人都能刮痧。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诊断不明确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应交给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刮痧。过度疲劳、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后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
骨折的部位在痊愈之前,也不能刮痧。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体表不能刮痧。月经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妇下腹部禁刮。肝肾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参考资料:人民网-刮痧就要火辣辣、红通通?并非皮肤疼、出痧多才有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2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月经期容易发胖吗,经期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