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岁的长寿老人临走时留给我一箱遗物,其中有一本被她称作“启示日志”的日记本。她用人生最后的两年半时间,记下了她的想法和令她感动的东西,想将她的长寿秘诀和人生智慧传达给我们后辈。我精心挑选总结出了10点,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90岁老人的10条忠告现在看还不晚
1.别老想着过去。不论现在正在经历着什么,你要铭记,风雨过后就能看到彩虹。只要尽力去做,掌控你所能掌控的,剩下的就让老天决定吧。只有学会放手,才能成长。
2.尽全力做好眼前的事。生活应该越简单越好,你不必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也不必着急完成某件事,每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感觉劳累时做个深呼吸,然后尽全力做好眼前的事。
3.绝不伪装自己。让别人接受真实的你,即使害怕也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最真实的自己,你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不要刻意追求财富,而要追求幸福。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事物最珍贵的部分是价值,而非价格。最快乐的时光,是那些身无分文也能会心微笑的日子,这就是真正的幸福,盲目地去追求金钱反而会让自己更不幸。
5.始终心怀希望。随着时间推移,你会碰壁、会跌倒,但是无论如何,你都要心怀希望,那么一个很小的威胁就可能演变为一条绳索,拉你走出困境。
6.即使自己变了也没有关系。生活可能会磨平你的棱角,促使你变得成熟世故,不要觉得有时自己的某些想法可耻。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当有人告诉你你变了时,你只是比以前更加坚强。
7.没有人会伤害到你。你要明白,大部分的痛苦和不快并非来自你的境遇,而是因为你的态度。所以,对那些伤害你、嫉妒你的人微笑吧,以此来告诉他们,没有人会从你这里夺走什么。
8.关心身边人。当你的亲朋说“我没事”时,你要看着他们的眼睛,紧紧地拥抱他们,并说“我知道你有事。”即使他们只有在需要你的时候才想起你,也不要沮丧,要为自己能够作为他们的“灯塔”而感到荣幸。
9.时常回头看看。学会爱自己,不要随便为任何人降低你的准则。时常回过头来看看过去,审视自己,感慨一下“真不敢相信我居然做到了”。
10.失败了就换条路再走。最强大的人,是在面对磨难时仍然能真诚微笑的人。微笑是因为有信心不被打败,如果你没有成功,就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吧。
父亲进城办事在我家住下了,乡下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晚上九点多,我已经休息了,手机忽然响了,号码是母亲的,我立刻接听,母亲说:“赶紧让你爸回来,老马家出事了。”
父亲住在客房里,我过去叫醒了他,把手机递给了他,父亲问:“老马家怎么了?”
母亲说:“一两句话说不清,你赶紧回来就是,我先挂了。”
我站在一旁也听见了手机话筒里,不只有母亲一个人的声音,很嘈杂,母亲应该不是在家里,她周围是有好多人。
父亲一边穿衣服一边说:“我现在就回去,你开车送我。”
我跟妻子打了一声招呼,开着车就往乡下赶去。
用了半个多小时,我开着车进村了,走到老马家附近的时候,看到老马家的大门口站着十几个人,我母亲也在其中,她看到了我的车,就走了过来。
我停好车,和父亲下了车,见到我们,母亲对父亲说:“你快去劝劝老马的媳妇,她非要和老马离婚,我们谁劝她她也不听,非要回娘家,明天就和老马办理离婚手续。”
父亲说:“这么多人站在大门口干嘛?”
母亲说:“有看热闹的,有怕老马媳妇真的回娘家,在大门口等着拦住她的。”
父亲说了一句“老马就是作,过几天好日子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我真后悔给他介绍对象。”
老马的对象叫秦桂玲,是我父亲介绍她和老马认识的。
老马属于晚婚,他31岁那年才与秦桂玲结婚。秦桂玲是外地人,在镇上一家饭店当过服务员,饭店老板与我父亲认识,两个人的关系不错,通过老板我父亲才知道,秦桂玲是离婚的,她丈夫不学好,不但不挣钱,秦桂玲辛苦打工挣来的钱,都被丈夫花天酒地给挥霍了。
离婚后,秦桂玲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她兄弟媳妇对她不怎么好,有点嫌弃她,秦桂玲就出来打工了,离婚的时候,秦桂玲还没有孩子,一个人无牵无挂,父母也不怎么惦记她,她挺可怜的。
老马是我家邻居,他父母早亡,没有兄弟姐妹,因为老马家境一般,又不善言辞,30多岁了,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我父亲就通过饭店老板,让老马与秦桂玲认识了。秦桂玲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其中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也希望有个家,与老马认识后不久,两个人就结婚了。
结婚那年,老马31岁,秦桂玲26岁。
婚后第二年,秦桂玲就给老马生了一个儿子。老马高兴地不得了,给儿子起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马秦。
第四年的时候,秦桂玲又怀孕了,但不知怎么搞得,流产了,以后,秦桂玲再没怀过。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老马已经50多了,秦桂玲也步入中年。马秦有出息,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处了个女朋友,半年后就结婚了,婚礼是在乡下举办的。
结婚后,马秦与妻子还没有楼房,在县城租房住。老马去过儿子家,不但距离工作单位远,家里也没有像样的摆设,看着有点寒酸。
回到家,老马问秦桂玲:“媳妇,咱家还有多少存款?”
老马与秦桂玲结婚后,秦桂玲就从饭店辞职了,家里的几亩地主要是秦桂玲打理,老马外出打工,他不去太远的地方,就在镇上和附近县城打零工,也挣不了多少。
秦桂玲说:“还有八九万,你问这干嘛?”
老马说:“我想给儿子买个楼,我在县城看过了,也去过房屋中介所,二手楼房首付十几万就能买一个,咱儿子现在住的地方,我看着心疼孩子。”
秦桂玲也觉得对不起儿媳妇,儿媳妇叫王玉洁,她知道老马家的情况,可以说是一分钱没要就嫁给了马秦。
结婚前,老马问王玉洁:“闺女,你父母想要多少彩礼?”
王玉洁说:“我父母说了,这件事他们不管,我愿意要就要点,要了也归我,不想要他们也没意见,我是看中了马秦这个人,和她结婚不是图钱,彩礼就算了。”
老马十分感动,他准备了五万彩礼钱,王玉洁说一分不要,如果自己真的一点不表示,老马也下不去,他拿出三万给王玉洁,王玉洁只要了一万,买了点结婚的用品。
遇到这样好的儿媳妇,老马和秦桂玲心里面高兴也安慰。
眼见着儿媳跟儿子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家不像个家,他们心里也难受。老马有了要给儿子买楼的打算,秦桂玲没有反对意见,她说:“行,玉洁是个好姑娘,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好姑娘跟着儿子吃苦。”
第二天,两口子把钱从镇上的银行支出来,就去了县城。
马秦和王玉洁,听说父母要给他们买楼,高兴又感动,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们也想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有朋友同事想来家里看看,他们都不好意思答应。
下午,一家四口就开始选楼,最终,他们选了一个二手的楼房,80多平,原房主又买了更大的新楼,才要卖掉的。楼房装修得不错,打扫打扫卫生就可以住进来。
原房主要价50万,经过讨价还价,46万成交,可以办理分期,首付要13万。
老马给了八万,王玉洁回娘家借来了一点,马秦和朋友同事借了一点,把首付凑齐了,就办了过户手续。
儿子儿媳妇有了楼房,老马和秦桂玲高兴,马秦和王玉洁高兴,王玉洁的父母也高兴,他们老两口也赶了过来,帮着一起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的时候,老马对儿媳妇有了新认识。
大家都在打扫卫生,只有王玉洁一个人,坐在凳子上玩手机,好像这个家与她无关,她是局外人。
秦桂玲看见儿媳妇置身事外,一开始她没有多想,以为儿媳妇是身子不舒服,怕挨凉水,打扫卫生难免要用到自来水。
但过了一会儿,王玉洁玩手机玩够了,她喊马秦:“老公,刚才我在手机上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冷饮店打七折,我们去尝尝,据说味道不错。”
马秦扔下手里的扫帚,洗了洗手,就要跟妻子一起出门。
秦桂玲提醒儿媳妇说:“要是你身子不舒服,可不能吃凉的。”
王玉洁说:“你放心吧妈,我没事的,还有几天才到日子。”
王玉洁和马秦,手拉着手出门了。
看着儿子儿媳妇走了,老马有点不高兴。他去儿子租住房子的时候,看到家里乱糟糟的,还以为是地方狭隘,东西没处放,才显得又脏又乱,现在他有点明白了,是王玉洁不爱打扫卫生。
双方老人不但出钱还出力,为的就是让儿女过得舒服点,可小两口却走了,尤其是王玉洁,一把手没帮,就坐在一旁玩手机,让她父母在亲家面前很没面子。
王玉洁的母亲对老马和秦桂玲说:“你们别笑话,我女儿哪点都好,就是不爱做家务,你们多担待点。”
王玉洁的母亲说,女儿没结婚前,一次她婆婆生病住院了,她去医院伺候了一个星期,吃住都在医院,等她从医院回来,家里乱得像猪窝,脏衣服堆满了洗衣机桶,地板上落了一层灰。
王玉洁除了上班,回到家根本没什么事,可她就是不把家里打扫一下,这一点随她父亲,她父亲在外面挣钱不辞辛苦,回到家却懒得不行。
老马和秦桂玲听亲家母说完,虽然对王玉洁有点失望,但他们也没有多想,毕竟王玉洁年龄还小,刚刚自己挑家过日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后会慢慢改掉一些不好的毛病。
王玉洁和马秦去了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她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冷饮还有面包。
王玉洁把塑料袋打开,拿出冷饮和面包,分给了双方老人,然后,她又坐到凳子上玩手机。她母亲看不下去了,跟女儿说:“你把手机放一放,我们四个老人干活,你年纪轻轻,却坐在一边像个监工的,你好意思?”
王玉洁倒是不生气,她笑呵呵地拿起了抹布,擦了几下电视柜,然后就又坐到一边玩手机去了。
她母亲尴尬地看了看老马和秦桂玲,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管怎么说,王玉洁和马秦有了楼房,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也是了却了双方老人的一桩心事。虽然王玉洁不爱做家务,却也不是啥大毛病,谁没有缺点呢?老马和秦桂玲对王玉洁还是和以前一样,把她当成闺女一样疼。
王玉洁和马秦搬到楼房的第二年,王玉洁生孩子了,秦桂玲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儿子家,伺候儿媳妇月子。
伺候月子期间,秦桂玲对王玉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王玉洁不爱做家务一点没有改变,家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本来挺不错的楼房,装修得也像回事,但到处都推着杂物,卫生间里,有好大的异味,厨房的橱柜里,碗和筷子没有一个是干干净净的。
秦桂玲打扫了两天,才打扫得差不多了,看起来像个人家。
秦桂玲跟儿子说:“你媳妇怀孕的时候,她不方便行动,你就不能把家里的卫生搞一搞?好好的一个家,霍霍的不成样子,你看得下去?”
儿子说:“没什么呀,我们住着挺好的,没觉得家里有多脏啊,是不是媳妇?”
王玉洁说:“是啊,家是让人放松休息的地方,能住人,有地方吃喝拉撒就行了,我们觉得这样挺好。”
秦桂玲伺候儿媳妇月子的这一个月多,不但要照顾大人孩子,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有时间了,还要搞家里的卫生,一会儿也闲不住。有时,她儿子马秦在家休班,也不帮手,秦桂玲实在忙不过来了,说儿子两句,儿子会帮忙干一会儿,但三分钟热度,没有一次能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完成。
好不容易儿媳妇出月子了,秦桂玲回家了,她想好好休息休息,可谁想到,第三天上午,儿子儿媳妇抱着孩子就过来了。
儿子说:“妈,我和玉洁不会照顾孩子,我岳母这段时间身体不好,帮不上忙,孩子还得你带,你和我爸放心,照顾孩子的钱我们出。”
马秦和王玉洁吃完中午饭就走了,给留下了两千块钱。
就这样,儿子儿媳妇把孩子又交给了秦桂玲。
孩子在乡下爷爷奶奶家一住就是三年多,只偶尔被父母接回县城几次,住不了几天,就被送了回来。
乡下的孩子到了四五岁,家里有点条件的,也都送到了幼儿园,学学认字,学学画画,与同龄人在一起,对孩子也有好处。
一次,儿子儿媳妇回乡下看望孩子,老马就跟儿子说:“孩子也不小了,你们该考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有句话叫什么来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就要早做打算。”
儿子说:“镇上不就是有幼儿园吗?离家里也不远,送到那里就行。”
这次,王玉洁没有站在丈夫一边,她说:“我们把孩子带回去吧,县城的幼儿园还是更好点,爸爸说的在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儿媳妇说了,把孩子接回去,秦桂玲就收拾孩子的东西,王玉洁一起帮着收拾,收拾完孩子的东西,秦桂玲要做饭,王玉洁说:“妈,你有什么要带的?收拾完再做饭也不晚。”
秦桂玲说:“我也去吗?”
王玉洁说:“妈,你不去怎么行,我和马秦都要上班,接送孩子没时间,还要靠你。”
秦桂玲说:“有的幼儿园不是一天管三顿饭,早送晚接就行吗?”
王玉洁说:“万一我和马秦都有事,晚上不能准时接孩子,孩子一定会着急的,再说了,孩子是你拉扯大的,突然离开你,他也不习惯。”
秦桂玲只好跟着儿子儿媳妇,又去了儿子家。
儿子家真是乱得不成样子,一点不像一个人家,秦桂玲一刻没闲着,一个人忙到后半夜,家里才勉强看得过去了。
第二天,秦桂玲跟着儿子儿媳妇给孙子找幼儿园,为了接送方便,他们找了一个离家近的。
在儿子家,秦桂玲早晨做完饭,就送孙子去幼儿园,回来再招呼儿子儿媳妇吃饭,吃完饭,儿子儿媳妇去上班,她就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有时还要洗衣服,忙完要十点多,稍稍休息一会,又做中午饭,下午,她清闲点,就倒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去菜市转转,买点便宜菜,回来就做晚饭。
晚上,孙子不在幼儿园吃,秦桂玲还要去接孩子。
孙子是和秦桂玲住在一起的,孩子能闹腾,睡前总让奶奶给讲故事,孩子不入睡,秦桂玲也别想睡,夜里,只要孩子有事把她吵醒了,秦桂玲想再入睡就非常困难了。
在儿子家,秦桂玲白天黑夜都不得清闲,有时,秦桂玲心里想“要是儿子儿媳妇嫌弃我多好,把我撵回去多好。”
可是,儿子儿媳妇一点不嫌弃她,尤其是王玉洁,给婆婆买好吃的买好穿的,隔三差五就给婆婆钱,对婆婆就像亲妈。
有时,看到儿媳妇对自己这么好,秦桂玲才安慰一点,苦点累点也少了许多怨言。
转眼,孙子就上了小学,秦桂玲遇到了她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孙子做作业,有的题不会做,就来问她,秦桂玲没有多少文化,她也不会做。等着儿子儿媳妇下班回来告诉孩子,可有时儿子儿媳妇下班后又是和同学聚会,又是和同事联络感情,要很晚才回来,孩子等不起,秦桂玲只好问邻居,幸好邻居热心肠,不看笑话,帮孩子解决了难题。
有时,儿子儿媳妇回家早,孩子有不明白的问题问父母,父母说:“让你奶奶带着你去问邻居阿姨,阿姨就是老师,她讲的你听得更明白。”
秦桂玲只好带着孩子,去问邻居。
秦桂玲的年龄也不小了,在儿子家不但闲不住,压力也大,唯恐孙子有个闪失,自己被埋怨,唯恐孙子学习不好,被外人笑话。
一天夜里,孙子口渴了,让秦桂玲去给他倒水,秦桂玲倒在了厨房里,孙子很长时间不见奶奶回来,出去找奶奶,才发现奶奶晕倒在了厨房的地板上。
马秦和王玉洁把秦桂玲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老人是长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又长时间精神紧张,才导致她忽然晕倒的。”
马秦和王玉洁这才意识到,他们忽略了老人的健康。
秦桂玲在医院住了一晚,第二天她就没有大碍了,但医生不让她出院,让她再住两天,等情况彻底稳定后再医院。
下午一点多的时候,秦桂玲趁儿子去交住院费,身边无人,悄悄离开医院,打了一辆车回乡下老家了,路上,她怕儿子儿媳妇联系她,把手机关机了。
儿子交完住院费,回到病房,不见了母亲,他急忙给母亲打电话,但怎么也打不通,问医生和护士,都不知道秦桂玲去了哪,儿子吓坏了,他给王玉洁打电话,王玉洁赶紧来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王玉洁问马秦:“你给咱爸打电话了吗?”
马秦这才想起来,他急忙给父亲打电话,这才知道,母亲已经回家了。
马秦让父亲把电话给母亲,他想问问母亲为什么私自出院?是不是怕花钱?
但秦桂玲接过电话就挂了,她不想和儿子说话,她担心听到儿子让她回去。
马秦和王玉洁都要上班,明天是礼拜日,他们想第二天回家看望母亲,问问母亲私自出院的原因。
可谁想到,当天夜里,秦桂玲就和丈夫老马发生了口角,秦桂玲还提出了离婚。
我妈也不知道,秦桂玲为什么提出和老马离婚,她才给我父亲打电话,让我父亲回来劝劝秦桂玲。
秦桂玲和老马过了大半辈子,夫妻感情也好,她提出离婚为哪般?我父亲是媒人,不管不问不合适。
我和我爸一起进了老马家,秦桂玲见到我父亲,她哭了。我父亲问:“你哭啥?老马把你怎么了?”
秦桂玲说:“他打我。”
我父亲问老马:“你是打她了吗,为什么打她?”
老马说:“她在医院住的好好的,儿子儿媳妇对她也好,给她治病也不怕花钱,她竟然自己私自出院了,我让她回医院,没事后就回儿子家,继续照顾孙子,她说不想回儿子家了,她在儿子家住够了,儿子儿媳妇对她没得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你说她是不是欠揍?”
秦桂玲说:“我就是不想回儿子家去了,你愿意去你去,你认为他们孝顺我,我在儿子家是在享福,你去住几天就知道,我是不是在那里享福了。”
秦桂玲终于说出了,这几年她在儿子家过得是什么日子,看着儿子儿媳妇对她好,实际上她是一天好日子没过过。
老马也是第一次听妻子说儿子儿媳妇的不好,他目瞪口呆了。我爸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劝秦桂玲,要说马秦和王玉洁对秦桂玲不好,那是委屈了他们,要说马秦和王玉洁对秦桂玲好,那是抬举了他们。
马秦和王玉洁是孝顺的孩子还是不孝顺的孩子?无法定论。
没办法,我爸给马秦打电话,让他带着他妻子马上回来。
马秦和王玉洁回到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他们,父母要离婚,母亲还要回娘家。
我父亲把秦桂玲的话,原原本本的学给了马秦和王玉洁听。
马秦和王玉洁面面相觑,他们低头不语。两个人沉默了半晌,王玉洁才说:“妈,这几年你受累了,是我不好,我忽视了你的感受,我以前太大意了,以后,我和马秦一定改,我知道了怎样做才算是个好儿媳。”
有了儿媳妇这句话,秦桂玲就不好再闹下去了。
秦桂玲还是不放心孙子,当天夜里,就跟着儿子儿媳妇回城了,又担起了照顾孙子的任务。
但马秦与王玉洁变了,他们有时间就帮着秦桂玲一起照顾孩子,一起干家务,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相互帮助,彼此心疼。
秦桂玲在儿子家舍不得走了。有时老马给她打电话,让她回去住一晚,秦桂玲说:“想我了你也来儿子家,我不回去,孙子舍不得我。”
老马只好来儿子家。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父母毫无察觉,而以为子女很孝顺,怎么看?
“新型啃老”啃的是父母的健康,啃的是父母的感情,啃的是父母的耐心,这种啃老有一定的隐秘性,子女不容易察觉,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被他们“啃”得体无完肤了。
不是父母没有察觉,而是父母没有说出来,就像秦桂玲,儿子儿媳妇对她不嫌弃,也给她钱花,她也觉得儿子儿媳妇有工作,帮助他们是应该的,自己照顾儿子儿媳妇和孙子,如果有怨言,不知情的外人,可能说她不识好歹。
秦桂玲有什么办法?只好独自默默承担。
孝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以为让他们衣食无忧就是孝顺了,远远不够,让父母有心情快乐,让父母有足够休息的时间,让父母没有心理负担,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这些与衣食无忧同样重要。
常回家看看是孝顺,常问问父母的心情可好,更不应该被子女忽视。
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人到晚年,常常会觉得孤单,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找儿女倾诉,儿女的回应多半是忙、忙、忙;找朋友倾诉,也总有不便的时候,毕竟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能分给朋友的时间毕竟有限。
一部分老人不禁感概,要是有个老伴陪着在自己身边就好了,可以一起打发寂寞的时光,让孤独远离。
也有一部分老人认为,一个人也不错,不必和他人牵扯太多,自己过自己喜欢的日子,等到不能动了,请个保姆,或者去养老院都是不错的养老方式。
其实,生活是千人千面,没有谁的生活会和他人的生活一模一样,这也导致每位老人的想法也不太一样。
小区里的韩大爷就曾说过, 我也曾和别人搭伙过几个月的陪伴生活,现在我认为请个保姆照顾自己才是王道,比再找老伴靠谱多了,省心省力,内心还感到更幸福。
他的搭伙生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有了另外的看法呢?一起来看看吧,也许能给迷茫的你带来一些想法呢!
我是韩大爷,今年70了,我有两个儿子,他们离我都不是很远,但我不喜欢去他们家,在我看来他们成家后,虽然还是我儿子,可我们也是两家人。
以前老伴在的时候,我们过得很快乐,可是老伴4年前走了后,我感觉自己一个人过日子,真的特别不适应,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我感觉特别孤单,还总有一股冷环抱着自己。
对于生活,我更是过得一团糟,再也没有人给我做好一日三餐,也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暖。
为了让我的生活有所改变,我起了再找个搭伙老伴的心思,想要改善生活。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比我小3岁的女人,初次见面我们感觉还不错,至少不反感,就选择了一次搭伙过日子,试试看吧。
我跟搭伙的老伴商量, 我每月拿出2500当生活费,家务活两人一起做,每半个月做一次大扫除,要是我们不想收拾,就花钱请个钟点工。
对此,搭伙老伴不同意,她说:这2500哪里够生活呀,我都没有零花钱,要是想买东西怎办。
她话里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想要我给她一些零用钱,为此,我想了想决定每个月给她500块零花钱。
不成想,她还是经常挑剔,嫌我没有别的老人体贴,生活费不够用,觉得跟我一起搭伙过日子她亏了。
可我确觉得她太自私了,做什么只想着她自己,她只看到了我就给了她1000的零花钱,确看不到生活费都是我出的,家务我也帮忙做了,并且我们只是搭伙,不是再婚。
她什么都不想做,干点活就觉得自己亏了,也不出钱,还常常抱怨我把她当保姆,她付出的不值得,见天的唠叨、挑刺。
没过几个月我也觉得烦了,这搭伙的日子太累了,既然她也觉得不舒服,那就不过了吧,散伙。
我们散伙后,我害怕再遇到个和她一样,或者更不知足的人,便歇了再找个伴的心思。也许我有些惊弓之鸟的状态,但我年龄大了,真的不想给自己找罪受。 不想再找个人,你算计我,我算计的,没得必要。人老人,还是要咋舒心咋过。
如此,相对于搭伙老伴, 我更中意找个保姆,有什么要求我可以直接提,两人关系平等,我出钱,她出力,谁也不欠谁,干得不好,直接换个就好。
保姆不会像搭伙老伴一样,看着我的钱,想把我的东西都扒拉回去给她的孩子,还美其名曰,多个人孝顺我不好吗?
老实说,多个人孝顺我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可我和她儿女非亲非故的,他们凭啥孝顺我,当然需要我投资了。
但我觉得没必要啊,我两个孩子对我都挺好的,我有亲儿,还都挺孝顺的。我没必要放弃自己的儿子,去亲近别人的,我又不傻,拿自己的钱帮衬她的孩子,反而把自己的孩子扔一边,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后恨自己嘛?
能干出这样事情的人,除非眼睛被糊住了。真不知道这女人哪里来的迷之自信,还给我养老,我不稀罕,我又不是没儿子(翻了个白眼)。
人到中老年,再婚或者搭伙,遇到一个有真心真情的,太难了,不如请个保姆,一个人过自己的小日子,省心省力,还过得舒坦。最起码没人惦记我的家产,没人总在耳边唠叨我给她的太少。
就比如我现在的保姆,50岁的年龄,干活很利落,也很精心,有些事我没考虑到的时候,他会给我提醒,问我要不要做。
有她在,我的生活终于回归了正规,不再像搭伙时那样,干点啥都找我要钱,没事找我吵吵,果然散伙是正确的。
有朋友对我说,这保姆不错,要不你跟她搭伙吧,不仅能省点钱,还能有人陪伴。我直言拒绝了,先不说我和保姆的年龄差距大,就说搭伙后保姆会不会变也不一定。
毕竟一旦搭伙,保姆的身份就变了,想法也就不一样了,欲壑难填,我啊,就不给自己找麻烦了。何况人家也不缺啥,干嘛跟着我这个老头子?
现在这样的日子就很好,我不想破坏,保姆拿钱干活,做她应该做的事,我该给的工资一分不少地给。 不论这份工作高低贵贱,我们都相互尊重,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能因为事对自己有利,就去损坏对方的利益,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人到晚年,选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请保姆,还是与人搭伙、再婚,只要彼此尊重,守住自己的底线,幸福也就很简单。
请保姆之所以比搭伙好,是因为两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很明确,分工,要求也很清晰。两人是互换的关系,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日子过得好不难。
而搭伙过日子之所以过得不幸福,会散伙,往往是因为一方想要的太多,不想付出,而另一方不愿意给予,矛盾自然也就来了,散伙也就是必然的。
没有真心和尊重的搭伙,走不长久,小心思太多,不好好过日子,无论是什么年龄都过不好。
人到晚年,如果找不到一个真心的搭伙老伴,条件允许,不妨给自己请个保姆吧,这样日子不仅省心省力,快乐也不会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19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