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伤风伤口的处理时间
平时工作生活难免磕碰受伤,有了伤口要提防破伤风。
感染破伤风的症状先是:全身乏力,头晕,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随后比较典型的是张口困难,颈部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且上面所说的症状一般多发生在光,声,饮水等刺激下发生的。
许多时候,人们不但会忽略打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还会忘记了对伤口的基本处理。其实打针的目的是为了中和少量已进入人体的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致病毒素,前期伤口的处理才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小伤口不会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所以不能让伤口缺氧、有坏死组织或引流不畅。
建议对伤口首先进行清创消毒,开放伤口并轻轻压迫止血后,一定不能密闭伤口,绝对避免缝合。如果流血,可以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记住包扎不能太紧。对于一些较大的伤口,可用干净的布压住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二、破伤风伤口的治疗方式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它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易危及生命。
破伤风的发生发展较为迅速,必须及时治疗。患者应隔离在安静而弱光的病室,尽量避免光、风、声、震动等外界刺激,并注意口腔清洁和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伤口有脓或引流不畅者,将伤口扩大,除去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3%的过氧化氢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伤口。如破伤风抗毒素试验阴性者,可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中和毒素。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自动免疫疗法共注射3次,第一次皮下注射,间歇6~8周,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可获得基础免疫;在半年至一年后注射第三次,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5年加强注射一次。
对伤前未接受自动免疫者,应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因其作用时间短,有效期为10天左右,所以对深部创伤、污染严重的伤员,可在一周后再注射1次。但破伤风抗毒血清是马的血清制剂,用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若阳性,应按脱敏疗法注射。
三、破伤风的潜伏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多久呢?这样的疾病传染性虽然不会说很长,但是只要稍没留意,就有可能会引起其它的疾病产生,所以去了解下破伤风相关方面的知识。
破伤风潜伏期是多久?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它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侵入人体,产生毒素,使人致病。
破伤风发病前有一个7~8天的潜伏期。短者可在24小时发病,也有时间更长者。
发病开始,病人疲乏、头晕、头痛、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口部和颈后肌肉紧张、活动不灵、酸痛、出现不自主的“苦笑”面容。
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生抽搐,头颈后仰、腿后仰,形如弯弓,医学上称为“角弓反张”。此时任何轻微刺激都可引起抽搐发作。
病人抽搐时大汗淋漓、口唇发紫、呼吸困难,抽搐持续几秒或几分钟。间歇期可长可短,病情越重发作越频。有的病人甚至在抽搐时能拉断筋骨、关节脱位、咬破舌头,重者可窒息而死。
破伤风该如何预防?
1、预防破伤风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小儿普遍推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皮下注射3次,第一次O.5毫升,以后每次1毫升。两次间隔4~6周。第二年再注射1毫升作为强化,可保持5~10年。每5~10年重复强化注射1毫升。
2、伤口的处理同治疗措施中的伤口处理原则。这是最为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3、患者应单间隔离,避免各种声光刺激。并加强护理,预防交叉感染。
4、伤后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 500u,伤口污染严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剂量应加倍,必要时2~3日后再注射1次。用前应作过敏试验,必要时采用脱敏注射法。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肌注,效果更好。
四、破伤风的护理
破伤风的一般护理方法你了解多少呢?破伤风是一种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主要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一般护理
患者应独住一室,病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等物品。
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护士一定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人工冬眠护理
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ⅰ号等。
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重症患者应详细记录抽搐持续时间、抽搐程度、间歇时间,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浅睡状态。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其护理如下:
切口换药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气道湿化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气道内每间隔1~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雾化吸入每4小时一次。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
当我们的身体被尖锐的物品所划破的时候,尤其是铁钉、铁皮等,在去医院包扎的时候,医生都会建议打一针破伤风。破伤风的死亡率非常的高,主要是由于并发症引起的。因此不管是多小的伤口,只要有感染的可能就要去打一针破伤风。那么到底什么是破伤风呢?为什么破伤风会致命呢?让我们和一起来了解一下。
破伤风的定义
破伤风,是一种近现代才有的名词,但是这种病历史非常悠久。破伤风主要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在伤口内繁殖所导致的急性的中毒性感染,它能引起中枢神经的暂时性功能异常。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和创伤相关联的细菌,如果身上没有伤口,破伤风杆菌不能够凭自己的力量侵入人体皮肤内。因此,破伤风杆菌虽然会引起的后果比较严重,但是没有创伤,就不可能感染破伤风。破伤风也能够提前的预防,如果有伤口,一定要打破伤风针。
它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破伤风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的,一般情况下在6日到10日。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就是在剪完脐带后的7天内,所以也称作7日风。但是破伤风的潜伏期是不确定的,有的少于24个小时就会发作,有时则会潜伏30天左右,潜伏期越短,病情就会越严重,发展的也会越快。
在破伤风的发病期,初期患者会感到头晕、乏力、头痛、还有咬肌发酸的症状,初期症状一般会持续12个小时到24小时。随后就会紧接着出现肌肉收缩现象,先咬肌后是面部肌肉,再后来是腹部肌肉,最后是四肢肌肉。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收缩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因为人的躯体是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的状况中,因此患者是非常敏感的,稍有微光刺激或者身体碰触,就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痉挛现象。患者会发出全身的抽搐现象。伴随着口吐白沫、流涎。脸色也发紫,非常痛苦。
病因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小儿患者以手脚刺伤多见。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法敷伤口,更易致病。
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非正规的人工流产术后。中耳炎、压疮、拔牙及宫内放环等均有引起本病的可能。因吸毒人员因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而患破伤风者亦呈增多趋势。
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为绝对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家畜和人的粪便中均可含菌,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在土壤中生存数年之久。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15~90分钟。破伤风梭菌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即神经痉挛毒素。毒素产生后,并不在局部引起炎症,而是向周围扩散,侵入肌肉组织,并沿着与神经冲动相反的方向,向上传递,最终进入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
虽然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
临床表现
感染破伤风梭菌至发病,有一个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与伤口所在部位、感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为断脐带后5~7天,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1.前躯症状
起病较缓者,发病前可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2.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阵发性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生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相应的征象为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面肌痉挛);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咽肌痉挛);通气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也可自发。轻型者每日肌痉挛发作不超过3次;重型者发作频发,可数分钟发作一次,甚至呈持续状态。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者,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3.自主神经症状
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等。
4.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 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强直与痉挛。
(2)头面部破伤风 头部外伤所致,面、动眼及舌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而非瘫痪型则出现牙关紧闭、面肌及咽肌痉挛。
为什么破伤风会致命呢?
因为破伤风会引起肌肉收缩,严重的会导致肌肉痉挛。如果呼吸肌肉和膈肌,肌肉持续痉挛就会造成患者的呼吸停止,就会引起患者死亡。另外,破伤风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破伤风会引发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了会引发窒息死亡。还会引发中毒,会引发休克或者心脏骤停。
破伤风非同小可,一时大意就很有可能造成及其严重的后果。所以身上有创伤千万记着打破伤风针,不能有侥幸心理。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儿和吸毒者,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措施主要有:
1.伤口处理
伤口内的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均须清除,应在抗毒素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创后伤口不必缝合包扎。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
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但由于抗毒素有高达5%~30%的过敏率,故用药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控制痉挛
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患者,减少痉挛发作。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可供选用的药物有:地西泮(可阻断神经元间传导,松弛肌肉),肌注或静脉滴注,类似药物还有劳拉西泮和咪达唑仑;氯丙嗪(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肌痉挛),肌注或静脉滴注,与地西泮交替使用,但低血容量时忌用;苯巴比妥(镇静作用)每8~12小时肌注一次;10%水化氯醛(适合于痉挛严重者)口服或保留灌肠。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用于已作气管切开者比较安全。但新生儿破伤风要慎用镇静解痉药物,可酌情用洛贝林、可拉明等。
4.注意防治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因此对抽搐频繁、药物又不易控制的严重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切开,以便改善通气;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勤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注意作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雾化、湿化、冲洗等。必要时专人护理,防止意外;严格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已并发肺部感染者,根据菌种选用抗生素。采用留置导尿管改善尿潴留,安置肛管改善腹胀。
5.营养支持
由于患者不断阵发痉挛,出大汗等,故每日消耗热量和水分丢失较多。因此要十分注意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整。必要时可采用中心静脉肠外营养。
6.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或大剂量静脉滴注,可抑制破伤风梭菌。也可给甲硝唑,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持续7~10天。如伤口有混合感染,则相应选用抗菌药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都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身上出现了伤口,而我们都知道有的伤口如果处理不当就非常容易患上破伤风的,所以许多人在有比较大的伤口时就会打破伤风针,那么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样能减轻破伤风症状?
1、破伤风是什么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在伤口内繁殖和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可爱染。临床上以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中医亦名“破伤风”。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但也可能有数年之久,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一般地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2、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痉挛,即人们常说的“抽筋”。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嘴张不开,咀嚼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诊。
(1)潜伏期
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
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
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3、破伤风有哪些并发症
破伤风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还会发生以下并发症:
(1)窒息
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2)肺部感染
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3)酸中毒
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4)循环衰竭
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4、破伤风的治疗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儿和吸毒者,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措施主要有:
1.伤口处理伤口内的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均须清除,应在抗毒素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创后伤口不必缝合包扎。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但由于抗毒素有高达5%~30%的过敏率,故用药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1)破伤风的预防
目前对破伤风的认识是防重于治。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正确处理伤口,以及在伤后采用被动免疫预防发病。预防措施主要有:
(2)正确处理伤口
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破伤风杆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较深沾染泥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果只是蹭破表皮,伤口不深,只要做好适当的清创,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药水如红药水外擦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创面已干燥,没有渗出液,可不必再擦拭。
(3)主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达到免疫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4)被动免疫
对伤前末接受自动免疫者,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000-3000u,对深部创伤、污染严重的伤员,可在一周后再注射1次。
5、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
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6、破伤风针注意
1、什么时间打效果好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分泌的毒素可对人体造成危害,破伤风抗毒素只能中和血液中游离的毒素,若毒素已经与组织的细胞结合,尽管没有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也不能被抗毒素中和,因此无论预防或治疗都必须尽早给药。一般需在24小时内注射,当然尽早注射的效过最好,时间越久效果就越欠佳。
2、为什么要先做过敏试验
我国目前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主要是取马血清抗体加工提取制成,这类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人体来说相当于异体蛋白,有很强的致敏性,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及血清病(若使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则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效果及安全性都较佳)。因此在注射破伤风针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注射完后必须留观30分钟以上,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
3、破伤风针和疫苗的区别
破伤风针是破伤风抗毒素,含有特异性抗体,属于被动免疫;而破伤风疫苗是由破伤风类毒素制成,可诱导产生保护性的抗毒素,是一种可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那么就有人会问了: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后还需要注射破伤风针吗?目前破伤风疫苗属于我国一类疫苗,属于政府承担费用,根据国家对儿童实施的预防接种制度,有明确的预防接种史的儿童,一般的小浅伤口及时的处理好,可免于注射。对其他情况的外伤者应由医生根据伤口程度、特点及接种疫苗情况进行分析来判定是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4、孕妇能打破伤风吗
很多女性在怀孕过程中受到意外外伤,很担心注射破伤风针是否会对肚子里的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实这些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孕妇对破伤风针的注射是不纯在禁忌的,主要注意其是否对破伤风针过敏即可。
破伤风的浮动潜伏期通常为一星期左右,症状多表现为全身乏力,在做家务的时候,可能几分钟就会感觉到很累,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打破伤风针需要注意的事项。
1.第一:破伤风针有两种。一种是常用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在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另种就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没有过敏反应,所以在注射前不必做试验。
2.第二:小伤口是不会感染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大多生长在泥土或者铁锈中,所以如果说在伤口比较深的同时沾染泥土或者是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都是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
3.第三:破伤风患者的症状还会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破伤风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会引起感染。破伤风发生在伤后,所以一切开放性损伤,都有可能发生破伤风。
注意事项
如果的伤口比较小,其实是可以通过清水来洗干净的,当然也要注意好伤口的包扎情况,尽量要多留院观察,避免伤口感染。
破伤风伤口的处理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0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怎么才能怀孕,怎么算怀孕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