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毒脚肿走不动的会方法介绍
1、注意休息
多休息,不要过于疲劳。过度劳累,能耗伤人体的气血,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应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在发病期间要戒烟、戒酒
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为防止接触性传染,不与家人共用洁具,每天要用温水洗脚,切忌用太热的水烫脚。
3、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丹毒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不宜过多的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海鲜等,因为这些食物不但刺激患者,而且还会使病情加重。
4、药物治疗选青霉素
丹毒患者应该口服或者静脉滴注青霉素。对于青霉素产生过敏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红霉素或者磺胺类药物的方法。
5、治好足癣
丹毒经常是由一些癣类疾病引起的,如:甲癣,脚癣等,想要预防下肢丹毒则应该治好足癣。丹毒患者在患病期间应该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6、痊愈后
当丹毒病人痊愈之后,发病部位往往是很容易复发的,所以应当继续保持持续的用药,不要过早的停药,还要切记保护原发部位不要受到撞伤,虫叮蚊咬或者是用力抓挠。
二、介绍2种丹毒治疗法
1、全身治疗丹毒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不过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的用药。
2、局部治疗丹毒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此外,对于婴儿或是老年人患者,应对其给予及时的治疗丹毒,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肾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后果是相当的严重的。在弄清楚了丹毒的病因之后就可以事先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遭受疾病的摧残。
三、丹毒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
2、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
3、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4、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5、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丹毒经过治疗之后能够治愈,较少并发其他疾病。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丹毒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
四、丹毒的症状有哪些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丹毒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和头面部,临床上发生于小腿的占多数,而且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次之,常见于抠鼻患者。
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淋巴淤滞,也易反复患丹毒。夏季勤洗澡、勤换衣被,改掉抠鼻挖耳的不良习惯,出现足癣瘙痒切忌用手抓挠可以有效预防丹毒。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丹毒,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丹毒。
丹毒症状
对于很多人而言。丹毒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及淋巴血管的一种疾病感染症状。一般丹毒症状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术后感染或者身体的器官受到损伤也会出现丹毒症状。
丹毒症状
其次,若皮肤出现炎症,如龟裂和溃烂等炎症是,造成其他细菌的入侵淋巴系统也会出现丹毒症状。建议这一部分患者在生活中还是需要注意肌肤的护理和治疗。使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来治疗肌肤炎症对于丹毒的滋生是有很好的诊疗效果的。丹毒的潜伏时间是非常短的,一般2到5天左右身体就会出现发热、怕冷或者恶心的情况。中期一般持续数小时或者一天后身体就会出现红包,且患处皮肤温度较高,而且有硬节或者水肿等情况。严重时会有痛感,一般在淋巴结部位患处会有脓包或者有小面积的肌肤坏死。
以上是丹毒的症状,建议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若是身体出现不适时就要及时到医院诊疗,不要延误病情。其实很多情况下,丹毒是可以预防和抑制的。一旦出现丹毒的情况,建议大家还是不要紧张,及时到专业的医院找专家诊疗,对于身体康复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我们都知道,皮肤疾病大多是威胁性比较小的病症,可是丹毒却并不如此。专家表示,丹毒发生之后,若没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与治疗,其就会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性疾病,继而伤害我们的生命。那么,你了解丹毒的治疗方法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丹毒的治疗方法”,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丹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概述
丹毒(erysipelas)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
二、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常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由B、C和G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患者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三、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婴儿多见于腹部。
2.局部症状
局部皮肤呈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淡松压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有时还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橡皮肿。较多见于下肢及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3.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
4.其他
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时间长,可引起慢性淋巴肿。发于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称为“象皮肿”。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四、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等;
2.约5%患者血培养阳性;
3.皮肤分泌物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
4.必要时可行血管超声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
5.可疑坏死性筋膜炎可行CT及MRI检查。
五、诊断
结合患者全身临床表现及病变局部皮损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脓肿、坏死性筋膜炎、血栓性静脉炎、坏疽和转移性感染。并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接触性皮炎、昆虫咬伤、带状疱疹、类丹毒和急性痛风等相鉴别。
? ? ? ?七、治疗
? ? ? ?1、全身治疗: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4、中医疗法:
1、辨证用药及方剂: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5、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
通过上文对于丹毒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进行的深入性研究,我们可以明白,丹毒并不是可怕的病症,毕竟这么多的治疗方法就足以将此病驱逐出我们的身体,而我们也可以安然的生活下去,因此,当丹毒出现,我们是无需恐惧的。
您好!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丹毒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是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初起的皮疹为一个有灼热感的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为一片红色损害。局部红、热、肿有触痛。
用提毒生肌膏药可治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0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注白带变化,发现宫颈癌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