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女性如何养生?大寒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这个时候也是养生的好时节,那么大寒时节女性如何养生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素问·上古天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经文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并认识到肾气、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前人认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产育、哺乳都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校注妇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可见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不无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决于肝、脾、肾的功能旺盛,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为“月经之本”,而精血充足,经、孕、产、乳才会正常。
妇女的另一特点是情绪易于波动,每遇思、恋、憎、爱、妒、忧情绪往往不能自制。《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经先闭。……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的影响极大。这里告戒大家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另外,月经期应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条畅。
更年期的妇女(45~50岁进入更年期)生理机能由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按中医理论,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导致阴阳失调而症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就能避免或减轻症状,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障碍,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情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这也是历代医家对妇女养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的原因。
大寒养生做好这点就能健康过大寒
我们即将迎来大寒节气,大寒不仅仅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尾,预示寒冷到极点,之后春天将至。因此,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面我们一定要最好养生工作。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大寒养生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易引发呼吸心脏疾病
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中医认为“大寒”是阴气最重的时期,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大寒”时节气温持续降低;天气较为干燥,降雨较少;暴雪、霜冻等极端天气较多,是感冒、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哮喘、肺气肿的人要格外注意。
由于持续的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
干燥寒冷的气候,还容易使老年人患感冒、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这些病症都会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并可诱发心绞痛。
所以,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在此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进补食材宜荤素搭配
在专家看来,大寒养生进补要讲究“荤素搭配”。北方人冬季爱吃饺子,传统的饺子馅包括菜、肉、葱姜蒜等食材,而这些食材搭配正符合养生理念。
中医认为,大寒时节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羊肉,牛羊肉有温补作用,能够御寒,但同时要多吃些时令蔬菜,如萝卜、白菜等。
此外,还可以吃些大枣、黑豆、核桃等养护脾肾、肝血。女性朋友在寒冷的冬季多吃一些核桃、大枣能够有效预防或缓解女性痛经。
专家强调,大寒时节喝粥是个非常好的养生习惯,喝粥能够养胃,同时,食材通过熬煮可以将药用价值发挥出来。比如,在家做萝卜汤的时候不要放太多的调料,加点牛羊肉或者排骨来进行熬制,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养生效果。
选择有氧运动最适宜
冬季锻炼也是增强体制的方式。大寒时节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走、打太极拳等,既活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在活动量和运动方式上应注意适宜、适度,同时大寒时节的室外活动时间不可选在太早进行,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室外运动。
专家议大家,大寒时节可以选择每天晚上泡脚。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加些药材来泡脚,如果是阳虚怕冷畏寒,可以在泡脚水中加一些姜;如果平时有关节疼的情况,或者患有关节炎、血脉不通的人,可以加些红花来泡脚,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大寒节气养生原则
1.腿脚保暖是大寒养生的关键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光,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因此,预防寒冷侵袭至关重要,尤其是膝盖和双脚。
现在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美丽,大冬天也经常穿短裙在寒风中穿行,这样虽然美了,但膝盖非常容易受到寒气侵袭。
专家表示,膝关节本身是腔隙关节,直接对着风吹,寒气很容易进去。
因此,天气冷时不仅要穿厚实点,还应该戴上护膝进行额外的防护。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脚部保暖也很重要。
专家建议,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
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2.进补多食粥
中医认为,最寒冷的季节是阴邪最盛之时,此时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粘硬生冷,要多摄取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抗寒、保养阳气。
饮食上应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冬季喝粥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
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3.大寒养生要锻炼,运动要适宜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运动锻炼对养生有重要意义。
因此冬季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全身四肢才能温暖。
养生专家表示,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
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
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相对不够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热身准备。
结语: 大寒天气寒冷,让人不可不防,我们除了要做好平时的防寒保暖的工作以外,还一定要注视起大寒养生。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大寒养生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好身体。
1、大寒养生多喝粥
冬季喝粥暖胃暖心,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比如肾虚劳损、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虚寒症人群,可以喝羊肉萝卜粥,待羊肉将熟时,取出萝卜不要,然后再将米放入羊肉锅里,早、晚餐温热服食,可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但牙痛、喉痛、便秘、尿痛者等热盛症者不宜食用。
2、大寒养生多喝汤
今年的大寒正处于三九之后、四九之中,是气温最低时段。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3、大寒养生保暖滋阴润燥不可少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大寒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甚至只有30%左右,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8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性安全期,每个女人都要懂得
下一篇: 眼睛鱼尾纹多多,女人们烦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