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剂量的药物用于患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其疗效往往相差很大,有的表现为药到病除,恰到好处;有的疗效一般,病况稍见好转;而有的却疗效却不佳。如何才能针对患者使用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药研室陆宇教授介绍道,这需要对使用的治疗药物进行监测,根据测定的血药浓度来给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用药,这样不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避免耐药性发生的有效途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以下简称tdm)是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定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者采集尿液、唾液等体液),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衡量药物剂量、血清浓度、治疗反应等因素间的关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较满意的疗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疗效不佳,或者是患者受药物副作用影响较大的情况。肺结核就是其中一种,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它的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时间联合服用药物,药物副作用大,再加上患者个体差异,往往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疗效判断,因此标准治疗并非适合所有结核病患者。陆宇教授指出,按照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血液药物浓度检测,这样测算出每毫升血液中药物峰值的浓度,能够给医生充分的依据,来调整患者的给药剂量,以提升改善治疗效果。因此给结核病患者进行早期的抗结核药物血浓度测定,可以有效调整药物剂量、个体化给药、避免治疗失败和耐药性的发生。
目前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以微生物法、免疫法和色谱法为主。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发展迅速,由于它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常常可以同时鉴定几种药物。而随着仪器性能的提高,血药学测定也应用越来越广泛。北京胸科医院已经建立了几乎所有常用抗结核药物(13种药物)的药物浓度测定的色谱检测方法,已经完成抗结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家级课题2项,对约800例患者进行了抗结核病药物浓度的检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不同患者随时监测记录耐药性的反应,最终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肺结核防治知识》以问答形式简要介绍了结核病的基础知识,详细解答了肺结核相关病症的防治、调养与护理方法等患者所关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肺结核的预防方法。其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肺结核患者及亲属的必备读物,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概述及分类]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变特征是结核结节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结核化学药物基本分为一线和二线用药两类。
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继利福平之后,利福霉素类的利福喷汀和利福布汀也得到广泛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氯苯吩嗪等。
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新型抗结核药物,主要分为九大类:
首先是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如利福喷丁、利福布丁、苯并恶嗪、利福霉素;此外还有CGP7074、CGP27557,F22等长效抗结核药物;
其次为喹诺酮类品种如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该类药物对结核杆菌有很好的抑制及杀灭效果,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并且与其它抗结核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故而受到广泛重视,是当前抗结核病类药物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第三、氨基糖甙类主要有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奈替米星、硫酸西索米星、巴龙霉素等;
第四、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第五、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第六、多肽类主要是结核放线菌素-N,对耐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的结核病菌有效,可用于复治联合方案多药耐药的病患者;
第七、为吩噻嗪类、主要有吩噻嗪,适合于耐药的结核病联合用药;
第八,硝基咪唑类,其代表甲硝唑,与其它抗结核病药物配伍使用,不仅对各种状态的结核病菌有杀灭作用,而且对潜伏感染的患者也有预防发病的作用;
第九,其它类,目前上市的有以氨基水杨酸与异烟肼的化合物力排肺痰,现在我国也开始使用,效果较好。
[作用机制]
抗结核药亦可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⑴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⑵干扰结核杆菌代谢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⑶抑制RNA合成药,如利福平;⑷抑制结核杆菌蛋白合成药,如链霉素,卷曲霉素;⑸多种作用机制共存或作用机制未明的药物,如异烟肼、乙胺丁醇。
[适应症]
抗结核病类药物主要对结核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
[禁忌]
肝功能不良者、孕妇慎用。
[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早期病灶内结核菌生长旺盛,对药物敏感,同时病灶部位血液供应丰富,药物易于渗入病灶内,达到高浓度,可获良好疗效。
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并可交叉消灭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使不致成为优势菌造成治疗失败或复发。联合用药二联、三联或四联则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往用药情况以及结核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3.适量是指用药剂量要适当。
4.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和其他种抗结核病类的药物配合使用虽然对结核杆菌有协同的抗菌作用,但是同时也容易加强肝中毒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7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