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把尿的好处
虽然对把尿这件事还没有多少科学研究,但支持给宝宝把尿的人认为:
1、把尿能提升亲子联系。因为你为了给宝宝把尿,要频繁观察宝宝要排便的迹象,这会让你更加了解他的需求,从而让你和宝宝之间的亲子联系更加紧密。而且,有的妈妈为了晚上给宝宝把尿,会让宝宝跟自己睡在同一张大床上。
2、把尿会让宝宝更舒服。宝宝尿湿或便污尿布后,往往会哭闹,就是用纸尿裤有时也会这样。而且,不戴尿布,宝宝就很少会长尿布疹。
3、培养宝宝的自我独立意识。随着宝宝大动作技能的提高,当他会爬或会走了之后,你更容易鼓励他自己到尿盆那儿去,或是“用大宝宝的马桶”,而不是每天为换尿布的事跟他斗争好几次。
4、减少资源浪费。全球范围内,垃圾填埋场每年要堆积2200万吨的废弃纸尿裤。减少传统布尿布的使用,同样对环境有益,因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减少尿布的使用不仅可以保护地球,同时还能为你节约开支。
5、把尿是自然的方式。在中国,给宝宝把尿的历史由来已久。宝宝不戴尿布,妈妈们也可以抱着他们去做各种事。宝宝光着的小屁屁一般不会弄脏妈妈的衣服,因为妈妈们知道怎样预判宝宝有排便的需求。当你发现宝宝发出了想要排泄的信号时,你可以让宝宝面朝外,给他把尿。而且你也不用整天都盯着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自然会知道宝宝什么时候要排便了,就跟你知道他饿了或困了一样自然。
二、新生额儿把尿的坏处
有不少专家反对过早给宝宝把尿,这对新爸爸妈妈来说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1、把尿耗费时间和精力。支持把尿的人也认为:你不必一天24小时都给宝宝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时候给他把尿,其他时间给他用尿布。但是,这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混乱。事实上,你越是始终一致地坚持给宝宝把尿,你成功的几率就越高。如果你已经重新上班了,家里请了保姆,你得说服保姆能够坚持给宝宝把尿。所以无论如何,你都得为此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
2、宝宝可能还没准备好。儿童发育专家说,宝宝在12个月大之前,无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机制,而且在18个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点点的自控能力。虽然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满18个月大之前,大多数宝宝都无法自己有意识地上厕所,甚至连告诉你他们有排便的需求都不能。
3、宝宝可能会抗拒。给宝宝把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有的宝宝这几周配合把尿,过两周却频频尿裤子;有的宝宝排便之前不给你信号;也有的宝宝反抗把尿,甚至几天不排便。
把尿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点像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如果你的宝宝不适应这种训练,那你不妨再等等,让他自己来决定什么时候准备好了。不要让宝宝对把尿有负面的联想。千万不要强迫把尿,或是在宝宝失误时,训斥或责罚他。
4、宝宝可能会失误。如果你给宝宝把尿,不戴尿布,那他可能会经常尿裤子。有时,宝宝可能不会给你要排便的信号,你也可能来不及给他接尿。虽然支持给宝宝把尿的人坚持说,这种方式总体来说要比用尿布更干净,不过你可得随时准备好清洁用品和宝宝的换洗衣物。
三、新生儿护理基本常识解读
"新生儿期"主要是指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临床上一般将新生儿分为三类:
足月儿: 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 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专家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给予指导。
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衣服和尿布
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四、护理要点
新生儿的护理需要特别细致周到,护理新生儿初步要注意以下要点:
1、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6、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7、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8、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9、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10、处理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折叠
衣服、被褥、玩具护理要点
本月在衣服、被褥、床、玩具等方面的护理要求,和上个月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7~8月龄的宝宝特别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宝宝可能会把玩具上不结实的零件鼓捣下来,放到嘴里,也可能会把已经啃坏的玩具啃一块下来。宝宝长乳牙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危险系数也增加了,气管异物的危险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
宝宝尿便的护理:
宝宝大便护理
7~8月龄宝宝通常每天有1~2次大便,呈细条形;也可能是黏稠的稀便,无便水分离现象,可呈黄色或黄绿色,有的也呈黄褐色,这与添加的辅食种类有关;本月宝宝的大便臭味增加了,不再像单纯乳类喂养时那样“清淡”了。个别宝宝可能一天要大便3~4次,但只要不是水样便,宝宝也没什么异常表现,就不用担心了。添加不同的辅食,宝宝大便就会出现不同的改变,比如次数增多了,大便不成形了,颜色发绿了等等。这样的变化都属正常,不要停喂辅食。如果回到单纯乳类喂养,宝宝会发生饥饿性腹泻,而且不会自愈。
与此相反,有的宝宝却是隔天或两天才大便一次,爸爸妈妈很是担心。担心没必要,但要注意观察。只要宝宝大便不干燥,排便也不困难,喂养方面也很正常,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可以用这样的办法训练宝宝排便:每天在固定时间让宝宝坐便盆一次,不超过2分钟;宝宝坐便盆时,妈妈在旁边发出“恩、恩”的声音,做出使劲排便的样子。这样持之以恒,宝宝排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7~8月龄宝宝易患感冒,感冒后多数宝宝会出现大便异常,主要是腹泻。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受病毒感染后,服用了清热解毒的感冒退热药物,停用药物后可逐渐好转。如果同时合并了病毒性肠炎,腹泻症状比较重,就需要治疗了。如果是药物所致,感冒后,特别是发烧时,可使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食量会减少,妈妈不要强迫宝宝吃更多的东西,增加肠道负担,出现消化不良或腹泻。
如果妈妈能够掌握宝宝的排便规律,可成功地把宝宝的大便接到便盆里,那就这样做;如果让宝宝坐便盆,宝宝很反感,甚至会以哭来*,就不要强迫婴儿必须把大便排到便盆中,对于这个月的婴儿来说,排便训练是没有效果的。即使成功地把大便排在了便盆里,也不意味着宝宝会控制大便了,那是妈妈通过察言观色及时让婴儿坐在便盆上的结果。
小便问题
这个月的婴儿是离不开尿布的,小便次数仍然不少,如果妈妈每次都试图让宝宝把尿排在尿盆里,就会很劳累。倘若宝宝小便比较有规律,妈妈已经掌握了这些规律,能把大部分的尿接在尿盆里,那也是很好的。假如妈妈为了不让宝宝尿湿尿布,总是把宝宝尿尿,就有可能使宝宝出现尿频;如果宝宝反感妈妈把尿,宝宝失去了很多乐趣,妈妈也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不如放开,随便尿在尿布上。
对于那些喜欢把尿的婴儿,妈妈要掌握好时间,不要频繁地把宝宝,找到宝宝排尿的规律,适时地把尿,对以后尿便训练是有帮助的。
小便是反映宝宝是否缺水的一项指标,如果婴儿小便量少、色黄,就是宝宝缺水的信号。夏季宝宝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比较多,尿量会比冬天有所减少,但如果尿色发黄,就说明尿液被浓缩了,应该多喝水以稀释尿液,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对婴儿的健康不利。
冬天,小便排到便盆中,妈妈偶尔发现宝宝的尿发白,甚至像米汤样的,这是尿中尿酸盐较多,遇冷后结晶析出所致,把尿液稍微加热乳白色结晶即消失。父母不要害怕,这种情况在冬季时有发生,让宝宝多喝水,尿酸盐浓度就会得到稀释。
在喂养孩子当面遇到过错误的老方法比如:1.给婴儿把尿,不用纸尿裤。2.给孩子一直吃粥,怕消化不良,不喂养主食。3.一直给孩子穿的很厚,怕孩子受冻。4.过度喂养,总认为孩子吃不饱,孩子一哭认为就是饿了。5.睡硬枕头头型会更好看。
以上方面是我感觉错误的老方法,不知你遇到过没有?
新生儿护理要点
新生儿护理要点,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新生儿的身体各项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身体会比较脆弱,所以家长们应该要小心谨慎的对新生儿进行护理,以免伤害到他们。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儿护理要点,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护理要点1 新生儿护理要点
1、口腔清理
婴儿出生时,要迅速清理口腔,防止婴儿误吸羊水,导致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新生儿口腔皮肤娇嫩,以免误伤孩子。
2、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需细心护理,穿宽松衣物,随时保持干爽清洁。新生儿皮肤细嫩,不宜接触尖锐物体。
3、脐带护理
配合医生保持脐带的干燥清洁,如有发炎现象,要及时消炎。脐带剪开几日后会自行脱落,要小心护理。
4、睡眠护理
注意睡眠充足和睡姿。睡眠充足新生儿才有体力进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宝宝更好生长发育。
5、眼部清理
为了防止新生儿患上眼炎,需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清理眼睛。及时为孩子清理眼角周围异物,保护孩子视力。
6、保持恒温
新生儿应在温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再抱到自然温度下,温室温度应该控制在25度,婴儿体温要保持在36、5度。
7、注意体位
要用正确的姿势护理新生儿,尽量不要让他人随意抱起,不正确的抱姿会对孩子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8、健康环境
新生儿应在通风且无噪音的房间内休息。通风保持空气清爽,无噪音让新生儿安心休息,心情平和。
9、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长“马牙”、女婴阴道分泌红色异物、婴儿生理性黄疸等都是正常现象,但若这些症状长时间未消失,则需立即就医。
新生儿护理要点2 新生儿护理的误区
1、开灯睡觉
关灯睡觉。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2、穿太多衣服睡
睡觉不宜穿太热。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征”,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同样,用电热毯也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3、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4、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5、奶粉冲泡过浓
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牛奶中的钠含量是人体的两倍,牛奶浓度越高含钠越多,易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引起诸如便秘、血压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
6、用奶瓶喂固体食物
用小勺喂固体食物。不少父母喂食怕麻烦,或者担心宝宝吃得太少,把米粉等固体食物灌软奶瓶里来喂宝宝。这可能会增加宝宝的食量,导致体重过重,同时使宝宝失去了练习咀嚼的机会。其实,宝宝吃固体食物的一个重要目的——让宝宝了解进食的过程。
7、过早喂鸡蛋羹
4个月内只喂蛋黄。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质,宝宝过早食用,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患有奶癣和尿布疹的宝宝,食用鸡蛋羹后,会使症状反复和加重。
8、过早添加辅食
起码等到4个月后再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天然营养品和饮料,可提供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维生素。所以,对4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饮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54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荞麦壳枕头好吗,使用荞麦壳枕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