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农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递增,“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易产生心理失调症状,称为“空巢综合征”。根据调查显示,六成多“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占到10%-20%。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真不少
“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空巢综合征”,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绪,而这种情绪又会令他们的社会交往更少、更加闭塞。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失眠、头疼、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躯体症状。部分老人因害怕子女担心,同时对疾病的预防没有科学的知识,延误了“未病先防”的机会。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顾锡镇说,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长期心情的压抑,极大地增大了罹患冠心病、高血压病、消化道溃疡、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可能性。许多罹患慢性病的患者容易被广告中的“神效”、“根治”、“祖传秘方”所蒙蔽,导致不良后果。
其实,“空巢老人”问题不仅我国存在,国外也同样存在,美国、德国等国家通常通过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侍弄花园、喂养宠物、做义工等方式与社会沟通。美国老人热衷于参与义工活动,比如为留美的国际学生做英语辅导、在医院和机场为活动不便的人推轮椅、开车接送一些有需要的人去购买食物和看医生等。通过帮助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他们觉得这样能够保持与社会联系,从而获得成就感和生活的满足感。“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帮助你自己”是他们的口号。
如何应对“空巢综合征”
顾锡镇说,老年人“空巢综合征”总属中医情志病范畴,属于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头痛、心悸等范畴,如不及时治疗,可变生他病。本病多由情志刺激抑郁,气机逆乱,气血失调,痰、瘀郁阻,内伏于脏腑经络,外溢于肌肤筋骨。
“空巢综合征”虽然病因复杂,但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属于肝气郁结者,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属于气郁化火者,可以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属于痰气郁结者,可以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属于心神失养者,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加减;属于心脾两虚者,可以用归脾汤;属于心肾阴虚者,可以用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加减。同时配合食疗、养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属肝郁气滞者,有时胸肋会有胀痛感,需要多吃粗粮及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钙。同时,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属气郁化火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极易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应该多吃一些清火的食品,如大豆、牛奶、苋菜等,这些食物富含钙、磷,同时减少盐分及糖分的摄入。属心脾者,应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主,宜多吃牛、羊、鸡肉、鸭肝、牛羊奶等,蔬菜类可选择辣椒、苦瓜、油菜、豇豆,同时适当节制甜食。
顾锡镇说,老年人如果平时养成好习惯,不花钱也能快乐起来。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此外,老年人起早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由于冬天运动比较少,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因此春天运动要“慢”,更适合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舒缓运动。
初春要保证睡眠,保证心情舒畅。春天是一年里成功的开始,而在春天想要保持精力,睡眠是必须保证的。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春季万物复苏,宜心态平和,有利于肝气舒达,找三五好友郊游踏青,让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环境中重新复苏。
空穴也叫空巢,“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求采纳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
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
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概念含义
(1)老人:指上年纪了的人或较老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老人的界限。
(2)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性格特征
空巢老人的生活
家庭“空巢”综合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 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问渠心理网认为,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
“老年空巢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心理学家指出,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尤其是精神层面,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国外有义工制度,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值得借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4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糕点含反氏脂肪酸吗,反式脂肪酸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