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汗的原因
多汗症的原因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调:
1.疾病性
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2.功能性
大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恐怖及焦虑等,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
适当的出汗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的表现,但是如果过多出汗就不正常了。一般在剧烈运动后或者是天气炎热时,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就会出汗。当身体极度虚弱、低血糖、甲亢等病理情况下出汗就多。总之,适当的出汗是好的,过度出汗是不好的。症状表现是阴经郁热以及气虚、阴虚火旺上扰心神等引起的。指导意见:气虚不固、阴经郁热都会导致容易汗出,气虚乏力嗜睡、体内有湿而大便粘腻,再者女性48岁逐渐进入更年期,各项激素水平降低,也能导致乏力出汗,睡眠不好,建议你放松心情,注意营养搭配,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不要生气劳累,适量补充钙质及微量元素,必要时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调理。
二、经常出汗因如何调节
全身性多汗症很难控制,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掌跖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腋部多汗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如掌跖多汗症。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 常用的止汗剂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多,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
(2)内用药 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镇静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地西泮、羟嗪、多塞平等)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较大剂量的抗胆碱能药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口干,故趋向淘汰。
(3)物理疗法 自来水离子电泳疗法,适用于局部(掌跖、腋窝)外用治疗失败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浅层X线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仅适用于其他治疗失败的严重的掌跖多汗症患者。
(4)肉毒杆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 多用于治疗掌跖及腋窝多汗症。一般注射后5~7天止汗明显,平均可维持9~12个月。
2.手术治疗
选择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对胸交感神经,对手掌、腋窝、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显著效果,但不适用于足跖多汗症患者。且手术可导致永久性无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偿多汗,故应慎用。仅腋窝多汗者,可选择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跃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疗效。
三、头部多汗临床表现
1.全身性多汗症
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绝经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帕金森病、嗜铬细胞瘤、水杨酸中毒、虚脱等亦可导致全身性多汗。
2.局部性多汗症
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减轻的倾向。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跖、腋窝、会阴部,其次为鼻尖、前额和胸部,其中以掌跖、腋窝部最为常见,皮肤可浸渍发白。多汗呈短暂或持续性,情绪波动时更明显,无明显季节性。掌跖多汗往往伴有手足潮冷或发绀现象,跖部因汗液分解可产生特殊臭味。腋窝多汗通常无异味,不同于腋臭。鼻尖、前额和胸部的多汗往往与刺激性食物有关,常在进食辛辣食品、热咖啡、热茶、饮烈性酒时发生,又称为味觉性多汗症。
四、什么是多汗症
(1)多汗症是指在我们正常生活的环境下,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全身多汗症比较少见,绝大部分患者为局部多汗症。
(2)多汗症的发生原因大致上分为身体改变引起的和精神因素引起的两种,前者主要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水平改变,如甲亢、糖尿病、怀孕等,后者主要见于精神因素比如精神紧张等。多汗症患者调节出汗功能的神经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使得轻微刺激的出汗反应即引起大量出汗。
(3)多汗症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多汗症,局限性多汗症多见于手掌、脚底(简称跖)、胳肢窝、大腿根部、肛周至生殖器一带的会阴部,这些部位汗液分泌异常增多,继而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比如发白、溃烂、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又包括味觉性多汗症、腋窝多汗症和掌跖多汗症等。全身性多汗症主要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范围的大量出汗,比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发高烧,服用退烧药后的大量出汗,甲亢、糖尿病、怀孕以及调节汗液分泌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均可引起大量出汗。
(4)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全身性疾病,局限性多汗症主要是外用药物治疗,精神性多汗症要注意避免精神紧张,其他还有注射肉毒杆菌、外科手术治疗、物理治疗。
病情分析:
从中医的角度出汗异常可以分为:
自汗和盗汗.自汗是指经常出汗,稍有动作时情况更甚.对于久病体虚者,伴有气短,面色苍白,则属于气虚自汗.
盗汗是指入睡时则汗出,醒来时则停止汗出,称为盗汗.
自汗?盗汗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自汗盗汗以虚证多见,一般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临床不可拘泥于此,亦有自汗属阴虚,盗汗属阳虚者;因肝火或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
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其他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盗汗或自汗,比如,小儿缺钙时,容易盗汗,结核病人也容易出现盗汗,但这些一般都有原发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小儿缺钙时,可以有串珠肋,出牙迟等,结核病人会有低热,咳嗽等症状.
指导意见: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很有可能是原发性多汗症。暂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个除了对日常生活有点影响外,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试试补补气,锻炼还是很需要的。可以多吃点人参、黄芪、黄精等,现在都只能买到栽培的,你就当萝卜红薯吃就可以了;水果像桂圆、荔枝、大枣之类的可以多吃点,还有枸杞、百合,你可以泡茶喝,做菜吃,直接吃也不错。锻炼要适度,不要搞什么剧烈运动,像什么慢跑,偶尔爬爬不太高的山,打打羽毛球、乒乓球的;注意一点,晚上最好都在11点前睡觉。再其他的,就是保持好的心态,这个真的没有什么,如果你很在意,那么对你的生活影响就大,如果不很在意,那就没什么。
你好,中医的说法是头汗多是虚阳外越的一种的表现,根据基本的试验检查是植物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你可以去医院的中医科看看吃些收敛固涩的药物,同时自己要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的激动紧张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3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预防老年痴呆症应该多吃这十二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