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田痣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太田痣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1938年日本太田正雄首先报道,是波及巩膜及受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皮肤的蓝褐色斑状损害。
[病因及发病机理]
太田痣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李长海报导一家三代人两代人患太田痣,三代人眼巩膜、 结膜有色素斑。林无珠报道50例太田痣,2例有家族史,50例均出生后20岁以内发病,符合先天性疾病。但亦有学乾持不同意见。太田痣皮损多分布在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区域,伊藤痣分布在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区域,按神经分布的特点提示黑素细胞可能来源于局部的神经组织。
[临床表现]
太田痣和伊藤痣好发于有色人种, 如东方人及黑人,日本的患病率为0.3%~1.0%,65%的患者出生时即有,其余多在10~20岁之间出现,偶有晚发或妊娠时发生。我国武汉地区体检4278人,太田痣7例,患病率为0.16%,4例出生即有,占57.1%。女性多见。皮损为淡青色、灰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或褐黄色的斑片或斑点,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偶尔色素斑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发生粟粒到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斑点呈群集状分布,疏密不一,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皮损的颜色因日晒、劳累、月经期、妊娠而加重。有的青春期变深扩大。本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眶周、颞、前额、颧部和鼻翼,即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分布的区域;单侧分布,偶为双侧性(约10%左右),约2/3的患者同侧巩膜出现蓝染,结膜、角膜、 虹膜、眼底、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眼球后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沈丽玉100例分析,眼球有色素斑占44%。林元珠50例分析,同时有皮肤病变及眼部病变者37例,占74%。皮损广泛者亦可累及头皮、耳颈、躯干、上下肢等部。口腔和鼻咽部粘膜亦可受累。
二、如何辨认太田痣
很多人都把脸上的太田痣误认为胎记,因为很多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长有太田痣,也有的是在出生后数年长出来的,少数患者发病时间更晚,无论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其性质都属于太田痣的一种,一定要尽早治疗。那么,该如何辨别太田痣呢?
太田痣好发于有色人种,如黄种人、黑种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约一半患者在出生时即有,一半于10—20岁间才开始出现,个别人到妊娠时才发生。太田痣的皮肤损害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的第一、二支分布的范围,开始于一侧眼眶周围、颞部、前额、颧部及鼻翼出现散在或进行性增多的斑点或小斑片,呈群集状分布,疏密不一,一般中央部色较深,边缘色较淡,可呈淡青色、灰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或褐黄色等多种颜色,各人不同。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有或出生不久就发生的太田痣患者来说,通常在4-5岁左右时和12-14岁时,太田痣会波动一次,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太田痣会长大一些,或者颜色会变深一些,以后较为稳定。武汉富康整形专家介绍,对于以后发生的太田痣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在4-5岁或12-14岁左右时长出太田痣,当然也有更晚一些才长出太田痣的。
太田痣的颜色可有一定的变化,如夏季颜色较深,冬季较浅,情绪对颜色也有影响。太田痣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轻者可以只表现为眼眶周围的淡褐色的点状或片状色素斑,重的可表现为单侧面部或双侧面部的褐色,青褐色或青黑色色素斑。
同时,约有2/3的患者,同侧的眼睛巩膜也可出现蓝染,有的人眼结膜、角膜、巩膜、眼底、视神经乳头等整个眼球都可被累及。偶有色素斑发生于躯干者。患者无自觉不适。一般的,太田痣的发生及发展速度非常缓慢,部分人在青春期皮疹扩大,颜色加深,过度的日晒、劳累、月经期和妊娠时则可使皮疹的颜色明显加深。太田痣一旦发生,终身不消退。
三、如何治疗太田痣呢
太田痣因发生于面部影响美容,很多学者试用了许多方法治疗,概括有以下几种:表面干冰压迫法、皮内干冰压迫法、皮肤磨削手术与干冰压迫、植皮术、皮肤剥脱法、液氮冷冻、化装疗法等。前三种疗法在日本应用较多;此外液氮冷冻法国内治疗报告较多,收到不同的疗效。上海长海医院皮肤科采用皮肤磨削术加液氮 冷冻疗法,效果较好。
上述方法治疗后都可能有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瘢痕、瘢痕增生等后遗症。调Q装置的红宝石激光波长694nm,脉冲宽40ns,光斑直径5mm,能量密度6~10J/cm,每次治疗间隔1~6个月(多为2~3个月) 治疗交数2~7次(多为4次)亚洲人一般为7.5~8.5J/cm,白为人8.5~10J/cm,治疗中患者及操作者需要保护眼睛,术后创面敷以抗菌素软膏,4~6天炎症消退。作用机理是激光作用于黑素细胞,导致黑素体破裂及I、Ⅱ期黑素体形成阶段功能低下,破裂的黑素体被吞噬细胞吞噬。脉冲激光治疗具有无瘢痕、无色素脱失,技术操作简便的优点。日本报道用调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114例太田母痣,有效率为100%。激光波长755nm的Q开关绿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国内刚起步,疗效亦很好,但费用甚贵。
中药亦有一定疗效,国内胡建华报道用“消青饮”治疗太田痣50例,痊愈10例,显效34例,有效6例,总效率88%。杭州三院许爱娥认为,太田痣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引起气血失调、气血瘀滞所致,用补肾气活血则拟成“消青饮”,主要药物:生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桃仁、红花等。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3~4疗程,同时服用维生素E及C。作者总结初生即有消退较慢,发病较晚者消退较快。年龄越轻,消退越快;年龄越大,消退越慢。
四、太田痣如何诊断呢
多发于女性, 文献报告男女比例为1:12.8~17.7,发病年龄多在16~40岁,部分病人有家族史。发病部位在面部,绝大多数在颧部近下眼睑外侧,少数也可在眼睑、鼻翼部。为直径1~5mm左右的灰褐色、黑灰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较清楚;数目不等,可为数个到数十个,平均10~20个;约大多数双侧对称分布。眼、口腔粘膜无迫害。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
[病理]
表皮正常,主要变化在真皮上部,特别在乳头下部,胶原纤维间散在细小、梭形黑素细胞,长轴与胶原纤维平行,多巴染色阳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太田痣 大多为单侧分布,沿三叉神经眼、上颌支走行部位,发病早,大多在出生时或1~2岁前发生,皮损为融合性色素沉着斑,常合并有眼、口腔粘膜损害,病理变化为真皮部有较多黑素细胞,长轴与胶原纤维不一定平行。
2.雀斑 皮损为黄褐色斑点,相对较少,发病早,多在5岁以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晒后加重,病理为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多,无黑素细胞数目增加。
3.黄褐斑多发于颊部、颧部及上唇,眼睑部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2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梦遗精代表出轨吗,男人睡觉遗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