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烧41怎么来处理
发烧说明其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这些微生物往往携带了大量的致热源,导致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失控,最终导致宝宝发烧。宝宝发烧40.5摄氏度,肯定是要服用退烧药的。很多家长害怕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其实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高烧到了41摄氏度,属于重度发热,容易引起高热惊厥,此时服用退烧药是很有必要的。退烧的药物常用的就是布洛芬混悬液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其次,物理降温也是不能省的。建议多给宝宝喝水、洗温水澡、贴退烧贴等。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一定要给患者少穿衣服,不要给宝宝捂热,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容易发生捂热综合症。
当做了上述处理,如果体温仍然持续在40摄氏度以上的水平,而且患者不能喝水或者精神萎靡、嗜睡,那么家长就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了。
二、发烧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感染性疾病
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心力衰竭、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三、发烧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1.病因处理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2.降温处理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2)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0.3~0.6g,口服,必要时每4小时1次;安痛定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还可选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3.休息
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四、孩子发烧的护理误区说明
一感冒就吃消炎药
这可能可能是中国老百姓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一个人说他感冒了,另外一个人说赶紧吃点消炎药吧,那老百姓嘴里说的这个消炎药,实际上就是抗生素。比如买的一些阿莫西林或者头孢这一类的。这种抗生素,实际上不是针对感冒病毒的,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而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通常感冒不要去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抗生素的耐药,抗生素一旦耐药,在我们真正需要抗生素的时候,往往抗生素就不起作用了。
一发烧就想快速退烧
现在有些父母,可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发烧是因为机体的免疫力在起作用,以为高烧是很严重的病,一定要速战速决,把它退下来,这就导致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就是去了医院之后,家长要求我快点退下来吧,这样医生就倾向于速战速决的方式,就是打退烧针。
退烧针里边有两种成分:一种使用的是安乃近,很老的一个药品,可能好多人都听过,但是正因为它是老药,所以大概在70年代左右,它在国外就已经被淘汰了,是因为临床证实了,它会有严重不良反应,有的人可能会导致过敏休克,而有些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皮肤损害。
如果孩子发高烧,一定要使用科学的降温方法。以下是孩子发烧降温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孩子发烧降温方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二、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烧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但丁绮文主任提醒爸妈,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她说,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父母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发烧的经历,甚至有些人会经常的发烧。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导致发烧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
1、有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如果发病较急,又接触过患有传染病的人,就很可能是急性传染病以及急性炎症所引起的。这种发烧病程较短,如果发烧半个月都没有消退,通常是患了肺结核、风湿症以及败血症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如果发烧的时候还伴有嗓子痛、流鼻涕以及咯痰等症状,而且还有鼻塞、咽红肿以及皮疹情况,就很可能是呼吸系统感染所引起的发烧。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麻疹、风疹等疾病。
3、在发烧时还有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时,通常都是出现了消化系统感染。比如痢疾、肠炎、急性阑尾炎、伤寒等疾病。如果发烧时伴有局部疼痛、红肿、化脓以及溃破的时候,就很可能是出现了感染,比如中耳炎、扁桃体炎等。
以上就是造成发烧的常见原因,而且发烧通常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还会伴有很多其他症状,我们可以从这些症状来判断发烧的原因
那原因太多啦、中医认为: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正气,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对病邪的抵抗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等。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正斗争若导致机体的阴阳出现偏盛或偏衰,都可以引起高热。西医认为:一类是由于致热源刺激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随后寒战肌肉颤动等产热就发热了,致热源有好多比如细菌病毒,异物炎症等,抗生素的药等。这个发热过程就是外生致热源刺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源,内生致热源(细胞因子比如白细胞介素6等)再作用中枢体温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还有一类好象就是体温调定点不上移,未知原因的发热,一些特殊的原因吧,比如甲状腺疾病等,第二类属于过热,不是医学上所说的发热术语,特点是体温调定点不上移。总之很复杂,一两句是难说清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06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