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耳道的临床分析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外耳道疖肿不能随意挤脓
疖肿一般由葡萄球菌侵入到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生在外耳道的疖肿不能随意挤压,因该处有丰富的血管网及淋巴管,而且和颅内血管相通,若挤压不当会使细菌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毒血症。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
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
但是,外耳道疖肿不能随意挤脓,因为严重时,细菌与毒素进入血液后,随静脉血流到颅内,会引起海绵窦炎或者栓塞,甚至发生脑脓肿而危及生命。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疖子初起时可涂擦3%碘酊,促使其消散。疖子已化脓时可用红膏药贴敷或到医院处理。
二、疖肿发生的部位分析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症状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
检查
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增多。
鉴别诊断
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
三、针对疖肿的治疗
西医治疗
外耳道疖肿早期可作热敷或理疗。疖肿初起时可用碘酒,亦可用1%酚甘油敷,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溃或切开排脓。每日换药1次,先用30%双氨水清洁脓性分泌物,去除脓痂,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硼酸软膏包扎。如疼痛和发热较重,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用止痛药。
中医治疗
单验方
①将活苍耳子虫100条,浸入到毫升芝麻油中,使其窒息而死。再加入冰片1克,放置7天后使用。用时取苍耳子虫l条研成糊状,放在疖肿表面,若有空隙,用蘸有苍耳子虫浸油的小棉球填满,使苍耳子虫糊能与疖肿紧密接触,直到第二天换药时放出,每日换药1次。
②取熊胆0.1克,白矾20克,生甘草20克。先将白矾、生甘草分别煅存性,研为极细末,过筛后与熊胆共研极细末,并存备用。用时取该药末0.3克,吹入患耳病灶处,每日1次。
针灸:耳痛剧烈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疏通经络,泄热止痛。
外治:用黄连膏、紫金锭局部涂敷,每日1次。
疖肿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或用针挑破脓头,放出脓血后用黄连膏敷。
预防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食物。
不要随便挖耳。游泳后,若耳内有积水,可将头侧转,使耳朝下,单足跳跃数次,将耳内积水倒出,以免发炎。若有耳垢宜加清除。并避免潮湿等刺激,可防止本病。
四、疖肿反复发作的原因分析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疖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疖肿可能由细菌感染、空气或食物过敏、生活压力、卫生不食、生病、抵抗力差、某些药物、吃过多垃圾食物、伤口感染、血液中毒、或甲状腺毛病等因素引起。它既痛且不雅观,有时还会留下疤痕,偶尔甚至有危险性。疖肿虽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因为毛囊间紧密相邻,若不及时处理已经长出的疖肿,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会长出更多的疖肿来。疖肿中期,采用局部治疗,如热敷,有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消散;也可外敷金黄散、百多邦软膏等;已有脓头的可在其顶部涂石炭酸或碘酊,防止挤压碰触,千万不可用手指挤压排脓,如此极易引起感染。
疖[jiē]的意思:[名]疖子,一种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
疖子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简介
疖子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其特点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脓、易溃、易敛。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
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疖肿是人体皮肤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后形成较大块的红色肿物。多发及反复发作的,称之为疖病。
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擦伤、糜烂、溃疡等均有利于细菌在皮肤表面的定植、繁殖、感染。其他的诱因包括机体抵抗力低下、皮脂腺分泌过旺、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激素等。
疖肿
开放分类: 疖肿
疖肿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疖肿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尤其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会痛得更加厉害。一般过一两天后,红色肿物的中央会形成脓拴,二三天后会自行破溃。也有的疖肿可能不发生破溃而自行消失。疖肿虽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因为毛囊间紧密相邻,若不及时处理已经长出的疖肿,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会长出更多的疖肿来。
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长了疖肿,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帮孩子擦洗干净疖肿,涂上抗感染药膏,并用消毒纱布敷盖在疖肿上,这样可以避免衣服对疖肿的磨擦,还可以防止疖肿的感染扩散。
切不可为了将疖肿的脓液挤出,而用手去挤捏疖肿,因为这样做往往会使感染加重,带来更多的麻烦,一般只有等脓液自行流出。一旦疖肿破溃,要及时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清洗干净患处,并继续保持患部的卫生,用消毒敷料再覆盖几天。
为了防止感染的扩散,应当注意患者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毛巾。如果疖肿发生在臀部,对婴儿要尽可能不用尿布,至少要做到勤换尿布。
如果疖肿长在皮下组织致密区域或淋巴附近,或者疖肿有血性流体流出,应当带孩子去医院医治。
疖是人体皮肤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因细菌感染(一般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在人体的头、面、颈、腋和臀等部位尤易发生。疖在初患时红肿热痛,成熟后其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待自行破溃,脓栓排空即愈。但若处理不当,如胡乱挤压会使细菌随血液进入颅脑(海绵窦或脑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则病情就十分危险。另外,营养不良、抵抗力较弱的小儿会有病情缠绵多发,此起彼伏,以致进入疖病期的情况,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平时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也可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化脓的疖子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必须让疖子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疖子表现为皮肤疼痛、肿胀,里面充满脓汁。发生在毛囊由细菌感染引起时,虽然有些人的鼻子带有细菌,但其感染源尚不清楚。疖子一般发生在潮湿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和颈背部等。
有什么症状?
疖子开始为小的红色肿块,逐渐变大,里面充满脓汁。有如下症状:
.疖子周围疼痛、压痛。
.疖子头为黄色或白色,中间有脓汁。
大多数疖了都会出头,可由此排出脓汁,个别的疖于由周围的组织吸收。大多数的情况2周内就可痊愈。
家长能做些什么?
如果疖子要出头了,在疖子的表面涂上硫酸镁药膏,然后上面盖上胶布,这样做可以加快疖子的破溃和愈合。疖子破溃后,请用蘸有抗菌药水的棉花小心将脓汁擦去,然后用胶布将患处盖好。不可捅疖子,也不可挤疖子,否则会引起感染扩散。如果疖子2周内没有愈合,或是变大、疼痛,或是复发,请带孩子看医生。
医生会怎么做?
医生会开口服抗生素,以消除感染。有时医生会在疖了上切开一个小口,以利排脓。
疖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主要诱因 是机体抵抗力低下、皮脂腺分泌过旺、皮肤破损和湿疹、痱子、瘙痒 等皮肤病。此外,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和免疫力低下者(如长期 使用激素者)也易生疖。
人们大都以为,生疖是件小事,小孩因不懂科学卫生知识更不重 视。生疖后,特别是脓头快破溃时,因随手搔抓、挤压,使手上的细 菌和疖中的脓栓挤入血液,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进而诱发肾小球肾炎等,至此,“小疖”的遗祸就大了。
疖子为何会引起肾炎?因为疖子可由A族链球菌(即溶血性链球 菌)引起。生疖后不及时治疗或抵抗力低下,大量链球菌就进入血液循环(挤疖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导致肾脏产生变态反应,引起弥 漫性肾小球性肾炎,一般称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全身乏力、颜面及眼睑浮肿,尿液化验有蛋白尿、红细胞等。这时应 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
预防疖子,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其次 避免皮肤破损,特别要保护硬领、腰带等皮肤易损区。皮肤被蚊虫叮咬后不可搔抓,否则细菌入侵最易生疖。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如 湿疹、痱子和足癣等。洗澡时,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以免破坏皮肤表层的弱酸性环境,而降低其天然抗病能力。再次饮食宜清淡,不要 吃油腻和辛辣食品,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清热消炎药,以清除体内的“火毒”。
疖子如何治疗呢?在初发阶段,可于患处涂搽碘酒,或用六神丸 5~10粒研碎加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疖肿中期,采用局部治疗,如热敷,有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消散;也可外敷金黄散、百多邦软膏等; 已有脓头的可在其顶部涂石炭酸或碘酊,防止挤压碰触,千万不可用手指挤压排脓,如此极易引起感染。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抗生素,以防 诱发肾炎。特别大的疖痈,应到医院请医生在严格消毒状态下切开排脓,再外敷抗菌消炎药,以防感染。中药六神丸、金银花露、甘露消 毒丹和西黄丸等治疗疖痈,有其独特的优点,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
毛囊炎
开放分类: 医疗、疾病、医学、皮肤病、炎症
毛囊炎(folliculitis)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临床特征〗
一、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
二、好发人群:糖尿病、贫血患者多见
三、好发部位:头面颈、四肢及臀部
四、皮损特点:粟粒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顶端化脓形成小脓疱,分批出现,互不融合Fig1
五、自觉症状:痒 。头部毛囊炎会刺激发根引起剧烈疼痛
六、预后:易复发,愈后不留瘢痕。
〖鉴别诊断〗毛囊性脓疱疮
〖预防治疗〗
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外用杀菌、止痒和保护的药物
三、抗生素
四、物理治疗:紫外线、超短波等
调节免疫:转移因子 4ml 皮下注射 1/2日
毛囊炎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意,保持大便畅通。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一、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
(1)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3)百多邦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全身治疗:
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疮疖膏药:外用,视疮疖大小选用小张或大张药膏,加温软化后乘温热贴于患处,稍加按压,2-3日换药1次;如果疮疖溃破出脓,则宜每日换药1-2次,待脓出净后可再贴1-2次,使其根盘硬节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肤在贴膏药后发生红斑、皮疹或瘦痒,应及时停用本品。
2.连翘败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丸圣散: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调敷或撒布于患处。
5.拔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6.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方药】
主方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重楼各15克,赤芍、天花粉各12克,当归尾、浙贝母、白芷、乳香、没药、皂角刺各9克,炒穿山甲12克(先煎),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大黄廑虫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气血两虚型【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方药】
主方托里消毒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生黄芪、党参各20克,当归、金银花、连翘各15克,白术、茯苓、赤芍各12克,皂角刺、白芷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肾阴虚型【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 滋肾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
主方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生地黄25克,山药30克,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生黄芪2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84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丰胸吃什么管用,怎么丰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