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美日两免疫学家获诺奖,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中医世家 2023-07-03 20:21:56

【2018年10月22日 讯】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 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据悉,从1901年到201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共颁发108次。其中,有39次授予一名科学家,32次由两名科学家分享,37次由三名科学家分享。

​201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而这一次诺奖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因为这一项研究说明了癌症或许没有以往想象中的那么无坚不摧,是完全有可能被治愈的。因此,在面对癌症的时候也不需要过于悲观。

另外,如果想要远离癌症还是应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面开始做起,让自己成为不容易被癌症攻击的个体。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远离癌症呢?

1,注意饮食。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得到大家减少对肠胃的刺激,使得肠胃变得更加健康,这个时候出现消化系统癌症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减低。另外,在医学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吃什么东西,身体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很多人在食用食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食物的质量,不要进食一些会伤害人体健康的食物,这样对于人体是没有好处的,还有可能导致身体积聚毒素,继而导致癌症的出现。

2,注意情绪。情绪对于人体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不少人患上疾病正是因为长时间处于不良的情绪基础中导致的,所以大家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建议在生活中注意个人情绪的调节,尽可能让情绪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让身体的基础变得更加健康,使得自己可以远离疾病的伤害。

3,运动。运动是帮助大家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在生活中多进行运动可以帮助得到大家改善人体健康,也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滞留的废物对于预防癌症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其实不论什么绝症都会有被攻克的一天,所以不需要过于担心。但是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心存敬畏,因为肆意的挥霍是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常见原因,衷心的祝愿大家可以通过努力调节好身体,让自己可以远离癌症。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谁?

2017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杰弗里C.?霍尔 (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W·扬(Michael W. Young),获奖理由为奖励他们在有关生物钟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

杰弗里霍尔,美国遗传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1971年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74年成为布兰代斯大学教员。201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控制昼夜节律机制,换而言之即生物钟。

1984年他和迈克尔罗斯巴什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们还揭示出该基因锁编码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

迈克尔罗斯巴殊,1944年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出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美国布兰戴斯大学生物学教授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杰弗理·霍尔、迈克尔罗斯巴殊和迈克尔杨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生理节律的分子机制”。

Michael W. Young1949年出生于美国迈阿密,1975年从美国德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5年至1977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后。1978年起他一直任职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迈克尔杨博士的研究对象是昼夜节律钟,这是一种内源性机制,能够记录和调节在大多数生物体上观察到的日常活动。

扩展资料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与日本的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James Pallision,?MD他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又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获生命科学突破奖,唐奖生技医药奖,霍维茨奖,盖尔德纳国际,哈维奖,2015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Tasuku Honjo(日语;本庶佑),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亚洲百大科学家。本庶教授因?PD-1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的有关研究举世闻名,曾获得首届唐奖生技医药奖,京都奖以及华伦阿波特奖等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2017年诺贝尔奖

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究竟有哪些厉害手段?

文/Dailei
2018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肿瘤免疫治疗又上新台阶!

201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Tasuku Honjo,获奖原因是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ncer therapy by inhibitionn of negative immune regulation(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癌症疗法)。换句话说,人们发现了如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治疗肿瘤。

那么肿瘤的免疫治疗究竟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挑重点来看一看!

简单来说就是 “打疫苗” ,你可以打整个肿瘤细胞,可以打肿瘤细胞的某个分子以及它的DNA。你肯定会有疑问,直接打肿瘤细胞,那这个人不就得肿瘤了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科学家们也都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打入体内的“疫苗”都经过基因修饰处理的。

通过基因修饰(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CK/CKR、AM、肿瘤抗原), 可以使癌细胞的致瘤性下降,免疫原性提高 。也就是说,我们人为削弱癌细胞攻击力,并且给癌细胞打上更加显而易见的标识,让T细胞轻松识别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转染B7基因后,肿瘤细胞的的免疫原性增强。没有转染B7基因,肿瘤的大小持续增长直到老鼠死亡;转染B7基因后,CD8+T细胞的活性更强,肿瘤大小缓慢增加并且迅速下降。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HPV疫苗,绝大多数的子宫颈癌都与HPV感染有关。目前最常用的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价”代表了疫苗可以预防的病毒种类。数字越高,说明可以预防的病毒越多。

目前已经上市的HPV疫苗均为预防性的疫苗,是利用病毒上的一种特别的蛋白外壳来引发免疫力,其本身是蛋白,而不是病毒,没有病毒的功能,故不会造成病毒感染。

简单来说就是“ 肿瘤特异性抗体治疗 ”,我们直接把有用的抗体打进去,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就与此相关。

肿瘤细胞可是非常的精明,T细胞要来杀我,我绝不会坐以待毙。它通过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导致T细胞被抑制发挥不了功能。日本科学家Tasuku Honjo于1992年发现T细胞抑制受体PD-1,从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

科学家就针对PD-1和PD-L1设计抗体,用抗体先把位置占据,阻断PD-1/PD-L1信号途径,让肿瘤细胞无法抑制T细胞活性,从而加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2014年以来,PD-1抗体和PD-L1抗体先后获得FDA的上市批准。截止当前,PD-1抗体已经获批在9种适应征中使用,几乎涉及了所有癌症种类。美国科学家James P. Allison则是发现 CTLA-4抗体 可增强免疫并治疗肿瘤,从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

此外,治疗肿瘤最火的另一个领域就是 CAR-T 。 CAR-T,简单来说就是携带CAR的T细胞。

基因治疗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直接修改基因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你不知道你一刀下去把基因的哪个地方切下来,也不知道会对机体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需要等待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才能够实现。但是,我们有研究的大方向:

肿瘤免疫学是研究肿瘤及其相关分子的免疫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的科学。

肿瘤免疫学虽然没有什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新兴的它正给无数的人们带来治愈肿瘤的希望。希望每个人都至少拥有百岁人生!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

1.保罗·罗默

保罗·罗默(Paul M.Romer),生于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现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8年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共同获奖,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2.本庶佑

本庶佑(Tasuku Honjo),1942年1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毕业于京都大学,免疫学家。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静冈县公立大学法人理事长,文化功劳者。2018年10月1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年度盘点|2018年医脉通肿瘤科好文精选:免疫治疗篇

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国内上市,中国患者有更多机会享受免疫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而且,我们也迎来了更多的免疫治疗成果;更多的免疫治疗适应症获批用于临床实践。

点击进入>>>

2018 肿瘤免疫治疗十大事件

北京时间10月1日消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所做出的贡献。

正如很多人所言,艾利森教授与本庶佑教授,以及其他科研人员在免疫疗法上的开拓性贡献,彻底改变了人类对抗癌症的格局。

点击进入>>>

免疫疗法为啥能获诺贝尔奖?这些知识点你要知道

免疫治疗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效应,尽管CTLA4和PD-L1/PD-1抗体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但仅有小部分患者表现持久性的临床应答,表明现阶段对于癌症免疫仍然需要更为广泛的认识。

点击进入>>>

细数免疫治疗的“直系及旁系亲属们”

随着纳武利尤单抗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功上市,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迎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是新兴治疗手段,临床药物可及后,医生们仍然受到很多问题困扰。比如,哪些NSCLC患者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纳武利尤单抗能不能在一线使用,治疗前到底要不要检测PD-L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医脉通特意邀请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崔久嵬教授为大家讲述肿瘤免疫治疗可及后的临床使用指导,以下是详细内容。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崔久嵬教授:肿瘤免疫治疗可及后的临床使用指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中国,大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免疫治疗,从而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目前唯一在中国市场上市的针对N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获批的 适应证 是:单药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

中国SDFA的批准适应症中,并没有规定要做任何的检测,比如PD-L1或TMB(肿瘤突变负荷)等。有医生问:“二线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是否需要进行PD-L1检测呢?”

首先,问题的起源在于:免疫治疗是否能够找到满意的预测标志物?在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者试图从多种标志物中探寻免疫治疗可能的获益人群。PD-L1作为一个潜在的预测标志物,但其表达的波动性较大,作为统一的预测标志物存在挑战。Blueprint研究告诉我们,不同平台间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一致性不佳,检测方法也尚存较大争议。

点击进入>>>

【悦然读IO】二线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是否需要进行PD-L1检测

6月15日,纳武利尤单抗-欧狄沃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终于迎来了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及后,临床医生和患者面临的将不再是“冷冷”的临床试验数据,更多的、更为迫切的是需要直面肿瘤免疫治疗NSCLC的真实世界大数据。

针对肿瘤免疫治疗真实世界与临床试验的差异情况以及对中国NSCLC人群真实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的期许,医脉通特意采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的杨衿记教授。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杨衿记教授:真实世界中的NSCLC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了不菲的疗效,为多类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可能。在关注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临床医生和患者也开始更加地关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所以irAE也与化疗、靶向治疗的毒性不同,再加之免疫治疗是一种新颖治疗手段,irAE管理可能更应该受到重视。所以,医脉通特意从irAE的管理关键、总体原则及大家最为关注的肺毒性的处理以及发生irAE后免疫治疗的再使用这几点出发,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希望大家进一步熟悉irAE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周承志教授: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基于铂类的化疗长期以来一直是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一线治疗方案,但效果有限。免疫治疗可以改善这一群体的生存结果并正在彻底改变治疗前景,将NSCLC的一线治疗重点转向免疫联合治疗。

点击进入>>>

单药还是联合?这是一个问题

肿瘤治疗领域自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以来,多瘤种全面开花,患者生存获益频频传来捷报。如今肿瘤治疗开始逐步迈入免疫治疗2.0时代,在这个时期临床研究重点是明确最大获益人群,优化并选择优势患者。生物标志物则是指导免疫治疗临床决策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用于预测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标志物主要为PD-L1和TMB。它们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关系究竟如何?有哪些优缺点?是否还有其他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医脉通特意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撰稿,为大家详解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点击进入>>>

专家视角丨王洁教授: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20世纪70年代,靶向特异性靶标的单抗横空出世,自此而后陆续涌现一批用于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文主要盘点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各种肿瘤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上表达的抗原结合产生抗肿瘤作用,主要机制包括:a)通过诱导凋亡或下调细胞生存信号,直接产生细胞毒性,b)呈递细胞毒素和放疗剂,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d)靶向生长因子和脉管系统,从而预防肿瘤生成,e)靶向基质细胞或微环境的联结点。

PD-1是属于CD28/CTLA-4受体家族的免疫检查点,与两个已知配体结合,即PD-L1和PD-L2。PD-1一旦与PD-L1结合,即下调T细胞的功能。PD-1和PD-L1抑制剂可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点击进入>>>

一文读懂丨PD-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的应用

如今,免疫治疗可谓是肿瘤界的宠儿,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能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治疗。ICIs与化疗、靶向治疗作用于肿瘤细胞不同,它是直接作用于自身免疫系统,阻断免疫检查点(如PD-1)与其配体结合,恢复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治疗的作用机制也让免疫治疗产生了独有的特征。体现在疗效上有应答持久、长期生存;在应答模式上有非常规的延迟反应及假性进展;而又因为它非常规的应答模式,可能需要新的评估终点;最后在毒副作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

点击进入>>>

一文概览丨肿瘤免疫治疗的特征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肿瘤治疗的格局,部分患者经免疫治疗后获得了长期的生存,持久的应答;但免疫治疗在带来骄人疗效的同时,也会存在毒副反应。与传统治疗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副反应比较独特,称为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的增多,人们对irAE也更加关注。医脉通特别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主任就临床irAE常见10问作出解答。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王燕教授:irAE 10问

中枢神经系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1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会出现;据文献统计,肺和支气管癌脑转移率在男性为28%,女性为2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的发生概率更高,约为44%(脑转移和脑膜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在不给予治疗的情况下,平均中位生存时间少于7周。小细胞肺癌(SCLC)虽然仅占肺癌的15%,但病理特征显示恶性度高,更易发生早期转移,约有80%的SCLC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经过治疗的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5个月。

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脑转移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放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手术、化疗及靶向治疗。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转移患者的OS不断延长,但患者的治疗需求仍未满足。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ICI )的发展,为肺癌,特别是NSCLC的治疗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

脑转移,可以看作是肺癌的后院深宫,面对重幔厚闱,我们来看看免疫治疗是如何拔簪挑灯,拈花祭雪,动心忍性,入主后宫的。

点击进入>>>

V辣有货 | 肺癌脑转移的免疫治疗进展

和65岁以下的NSCLC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指数级增加。据统计,NSCLC中位发病和死亡年龄为70和72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变了NSCLC的治疗格局,老年患者是否同样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呢?

点击进入>>>

悦然读IO | 老年NSCLC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优还是劣?

目前NMPA批准的肺癌免疫治疗(此处特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为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欧狄沃?),适应症为:单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基于临床研究证据,3个大型三期研究(CheckMate 017/057/078)奠定了纳武利尤单抗的二线治疗新高度的地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有部分患者的二线方案并非是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如果对照方案选择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话,那么纳武利尤单抗 vs 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哪个更好呢?这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证据支持的话,还真的不能妄下结论呢!2018年6月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发表了一篇间接比对的meta分析,回答了这一问题。

点击进入>>>

悦然读IO | 晚期NSCLC二线治疗: 免疫单药 vs 化疗+抗血管生成,哪个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78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