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酒驾事故发生概率的不断提高,现在针对司机喝酒开车而出台的禁酒令也越来越有力度,酒驾的惩罚也变的更加严厉了。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司机朋友遵守规矩,但还是会在交警同志查酒驾时闹出一些笑话,自己分明滴酒未沾,可为什么酒精探测仪却不听话的嘟嘟一直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酒精探测仪出了问题吗?当然不是,而是大家吃了某些东西中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让大家一起来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第一个,蛋黄派和瑞士卷,这两种作为大家经常使用的甜品,含有少于酒精含量,虽然吃进嘴里后,会保留较短时间,但还是会被机警的酒精探测仪检测出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尽量在开车时不要食用。
第二个,在炎热酷暑下,大家中暑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藿香正气水,这款解决中暑问题的神器,酒精含量竟然高达百分50之多,大家中有对酒精敏感的体质的话,饮用藿香正气水就会有喝醉的感觉,这也是造成酒驾假象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说起豆腐乳,大家也都并不陌生,它是大家餐桌上一款必不可少的的调味品,老少皆宜,但正是这样的食品,也会产生出一种酶,而这种酶也会演变成酒精,虽然同蛋黄派和瑞士卷一样含有少量的酒精,但它同样也会造成你酒驾的假象,所以在开车之前,大家尽量不要食用。
第四个,在南方十分流行的一种热带水果—荔枝,是很多人都爱吃的水果,曾经就有唐玄宗为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话,可见荔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但荔枝的难以保存,也让它的价格节节攀升,于是聪明的南方人就用冰块来对荔枝进行保鲜,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正是这样的存放方法,让荔枝与冰块进行反应,然后发酵产生酒精,因此,当大家吃到从冰箱里或是刚从小贩哪里买来的荔枝,一定不要立马开车,因为这时候,大家身体内的酒精含量已然超标。
以上就是一些容易让司机朋友们产生酒驾误解的几种食物。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这是交警对广发司机同志的亲切提醒,也是让司机们保持高度警惕的准则。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是大家作为一个司机的基本要求,所以务必要坚守这条底限。
法律主观:
首先,酒驾要负一定的行政责任 酒驾所负的行政责任分两种,一是酒后驾车要扣证并罚款;二是醉酒驾车不仅要扣证罚款,约束至酒醒后还要处以行政拘留。饮酒后营运机动车的,相应的责任就更重,对于一年内醉酒驾车被处罚两次以上则要吊销驾驶证,而且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其次,酒驾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人身损害赔偿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 遭受人身损害 ,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该法第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 损害赔偿责任 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再次,酒驾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刑事责任 酒后驾车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的生命的不尊重,更危害着公共安全。依照我国《刑法》规定,酒后驾车肇事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在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 逃逸致人死亡 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 酒后驾驶机动车 辆,发生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 交通肇事案件 的通知》,酒后驾车应从重处罚。另外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构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的,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客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七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 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拘留不需要特意带私人物品,带好身份证,也可以携带生活必需品。亲友所带的衣服经过检查,工作人员是会转交给被拘留人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财物管理制度,妥善保管被拘留人财物。为被拘留人代收、代管、代购物品应当做到明确登记、账目清楚。代购物品仅限于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物品价格不得高于当地市场价格。拘留所对被拘留人亲友传送或者邮寄的财物应当进行检查、登记。生活必需品转交被拘留人,现金由拘留所统一保管,非生活必需品不予接收或者由拘留所统一保管。
法律依据
《拘留所条例》第二十条为被拘留人提供的拘留期间生活必需品应当由拘留所检查登记后转交被拘留人。非生活必需品,拘留所不予接收。《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三条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财物管理制度,妥善保管被拘留人财物。为被拘留人代收、代管、代购物品应当做到明确登记、账目清楚。代购物品仅限于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物品价格不得高于当地市场价格。拘留所对被拘留人亲友传送或者邮寄的财物应当进行检查、登记。生活必需品转交被拘留人,现金由拘留所统一保管,非生活必需品不予接收或者由拘留所统一保管。
法律依据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三条 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财物管理制度,妥善保管被拘留人财物。为被拘留人代收、代管、代购物品应当做到明确登记、账目清楚。代购物品仅限于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物品价格不得高于当地市场价格。拘留所对被拘留人亲友传送或者邮寄的财物应当进行检查、登记。生活必需品转交被拘留人,现金由拘留所统一保管,非生活必需品不予接收或者由拘留所统一保管。
《拘留所条例》二十条 为被拘留人提供的拘留期间生活必需品应当由拘留所检查登记后转交被拘留人。非生活必需品,拘留所不予接收。
比较常见的是一些发酵类食品,像豆腐乳,在其制作过程中会加入酒精,防止变质,所以在食用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口腔内会残余一些酒精,所以很容易被误判为酒驾,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菜品、水果、饮料等,稍不注意也会“中招”。
像外边饭店做的“啤酒鸭、醉仙鸭、醉虾”等,在其烹饪的过程中都会放入少量的酒,虽然说酒精容易挥发,但是等到菜端上桌的时候,其内仍然有可能会残留一些酒精,而我们食用的过程中就会无意间将这些酒精摄入体内,所以开车外出的时候一定不要吃这些东西。
有的水果也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比如说荔枝,因为这种水果的含糖量极高,并且它的果皮坚硬,封闭性较好,所以其内部就很容易发酵产生酒精,如果你开车的时候大量食用了它,就很有可能被查出“酒驾”,还有苹果、葡萄干和榴莲等,都是高危水果,开车的时候一定不要大量的食用。
还有就是我们日常吃一些小零食,像蛋黄派,在它的制作过程中,生产厂家为了保持它的口感,就会用到一定量酒精,而它又是大多司机朋友喜爱的小零食,所以它也是导致“酒驾”的罪魁祸首之一。
如果你没有喝酒而被查出来酒驾,不要惊慌,可以将你的情况和交警说清楚,等一会再进行测试,一般十多分钟就能可以了,或者是直接进行抽血测试,毕竟最后的依据还是要靠血液测试的。
总之,自己开车外出要特别注意饮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7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