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痴呆和中风发病率有关,中风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中医世家 2023-07-03 17:08:52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痴呆症、中风、出生地以及种族之间的关系。统计发现美国南部各州中风发病率较高,鉴于脑血管疾病在痴呆发病中的作用,痴呆症风险可能也与患者出生地相关。研究认为痴呆风险与中风发病率以及种族相关。相关风险人群应加强疾病预防。

中风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

发病率高: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中风。

死亡率高: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在全球每年5500万人死亡人数中,因脑卒中死亡者占550万(10%)。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据调查报道,我国北方地区如北京、哈尔滨、银川、黑龙江农村等,中风患病率很高。河南、陕西农村及长沙市等,也有较高的患病率,在疾病死亡病因中,甚至排在第一位。

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存在后遗症的患者中约有3/4丧失劳动能力,1/6长期卧床或住院。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

复发率高:据统计,五年内中风复发率高达41%,一年内复发率更高。中风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因此要高度重视中风的治疗和预防。

中风会导致什么后果?

中风的危害极大,以脑中风来说,是说脑部突发脑血管意外,造成缺血性、出血性。这样的情况在临床非常多,脑梗塞作为常见的表现症状,占据了八成,而脑出血则占据了两成。当大脑中的血管发生了堵塞,甚至会造成脑缺血,也就是人们说的脑梗塞,形成了动脉血栓、动脉斑块、动脉硬化,这些还会造成大脑部位的功能出现缺血,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形成某些运动障碍。当脑中风出现了,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不醒。中风对大脑部位的损伤极大,可能会影响到大脑功能,造成大脑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让当事人不能说话、说话不清、丧失了基本的行动能力等。

总结来说,中风可能导致的后果为:

1、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2、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

全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部分瘫痪,部分生活自理;

痴呆,或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肢体麻痹、麻木、没有感觉,等等。

脑中风前兆 脑中风的症状

很多人对脑中风不太了解,其实脑中风,发病突然,死亡迅速。大部分发生在老年人生上,因此我们应当提早防御脑中风。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脑中风的危害、预防和保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脑中风的前兆

1、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2、眼睛突然发黑——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是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3、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5、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6、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7、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脑中风的症状

包括:

突然麻木,软弱无力,面部、上肢或者下肢麻痹,尤其是症状出现在身体的一侧

突然意识模糊,不能讲话或听不懂讲话

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视觉障碍

突然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儿然后就消失。当在24小时以内消失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中风是亚洲第二号杀手,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它的发病率为185~219例/10万/年。发病随年龄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作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在每10万人口约有429~620例。以我国总人口12亿计算,则脑中风病人约有515万~744万人,数字相当惊人。脑中风的死亡率为116~142例/10万/年,在不少地区为第一死因。脑中风后存活的病人,约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有脑中风病史的病人,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

脑中风的原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动脉炎引起。

6.药物引起(抗凝剂,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等)。

7.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脑血栓形成。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2.各类动脉炎引起。

3.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

6.其他原因。

二、脑梗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气栓、瘤栓、寄生虫栓、静脉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脑病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细菌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静脉瘤。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六、毛细血管瘤病。

七、脑一面血管瘤病。

八、颅内一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九、其他。

脑动脉炎一、感染性动脉炎。

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三、弥散性红斑狼疮。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

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七、钩端螺旋体动脉炎。

八、其他。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颅内异常血管网症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三、直窦血栓形成。

四、横窦血栓形成。

五、其他。

脑动脉硬化症

脑中风的危害

偏身感觉障碍这个症状是脑中风患者需要重点防治的,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失去感知能力。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

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维从皮肤感受器到神经末梢到传入脊髓后角,交叉到对侧侧索上行,经内囊后支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中枢。感觉中枢对传入的刺激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是热、冷,还是痛刺激的判断。如内囊部位受损,则中断了对侧偏身痛温觉传导,故痛温觉障碍。

偏瘫这个危害会导致患者的半边身体不能自如的活动,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造成的精神打击特别大。支配随意运动的神经纤维叫锥体束。

该束是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的大脑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下行经过内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对侧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再从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专家表示,如内囊出血时,受损的锥体束是在交叉平面以上,故瘫痪发生在病变的对侧,出现对侧面、舌瘫及肢体瘫。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对主要的脑中风的危害有了具体的认识。总之,脑中风的发病是会给患者造成多处神经功能障碍的,会导致患者失去很多身体机能,因此大家要在平时重视防治这种可怕的疾病,让自己远离其侵害。

脑中风的预防

预防脑中风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脑中风危害如此大,那么减少中风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隋轶告诉记者,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是一级预防,即是防发病,从未发生过中风或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二级预防,即是已发生过中风/TI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三级预防,防进展,发生过中风或TIA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及康复,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及减轻残疾。

同时,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首先,控制血压,血压应维持在140/90mmHg,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

其次,控制血糖,做到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有效药物控制,达到糖化血红蛋白6.5%。

第三,控制高血脂,降脂目标应达到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有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LDL-C2.07mmol/L。也可进行药物治疗,服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

隋轶提醒,脑中风是可防可控的,没有患病的人群要提高警惕,预防患病的可能。

而患过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时刻监测、观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脑中风复发的几率。

脑中风的保健

左右开弓空抓手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空抓手可以预防脑中风。

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次。

早晚都要耸耸肩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

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

规律转动头部

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

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双手巧妙按摩颈部

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按摩颈部可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脑中风的急救方法

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脑中风的一些急救的方法 ,具体如下:

一旦出现上述中风预兆,提示中风即将在近期内发生,尤其是原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离开施工现场、公路上、火炉旁、深水边等危险境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防中风跌倒后,发生其他意外伤害。完全卧床休息,改善心境、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坚持按医嘱服用相应药物,定时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中风时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轻者可见一侧口角向下,偏斜止并不断流出口水;重得则可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旋即进入昏迷状态。因中风病人多有偏瘫,为防从椅子上或床上跌下,救助者若在跟前,要立即上前将其扶住,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设法消除他的紧张情绪,以免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颅内出血。若病人此时坐着,或躺着则无须改变其体位,原先坐着的病人,由于心脏到脑的水平高度差,还可相对保证血液冲入,脑内的压力不致太高。所以,任何不必要的体位改变,或搬动都会增加脑内的出血量,从而加重病情。只要病人坐得不勉强,就无需使其躺下。

中风和老年痴呆哪个更严重,该如何医治?

中风和老年痴呆都是中老年人非常易得的疾病,这两种疾病一般都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只不过老年痴呆可能会对老年人的记忆力有所损伤,所以需要家人多多花费时间陪伴患者,多多散步,陪他沟通,防止他记忆加速衰退。

一般来说中风后的患者,他的生活会变得非常不方便,说我如果想要行动,也只能通过轮椅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且也无法通过运动达到恢复身体的目的,中中带给身体的伤害,可能时候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中风之后身体不可能恢复到之前健康的状态。而家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照顾老人,由于他生活不方便,所以很多小事也需要家人们来料理。

而老年痴呆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衰退,认知障碍,和中风一样,它也属于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只能通过治疗来缓解病情,但是一般老年痴呆并不会影响正常的行动,如果在他记忆正常的时候,他在生活方面还是可以自理的,但是严重的老年痴呆就可能需要人来照顾,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的病人,需要找一个人专门来料理老人,而且老年痴呆症患者记忆力会衰退的十分快,所以家人们一定要多多陪伴帮助他缓解记忆衰退。

中风的医治方法,除了通过药物治疗之外,还可以通过传统的针灸来缓解中风的症状,因为中风的患者,大多数的肌肉水平都非常差,所以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来使肌肉达到放松,家人们也可以在生活中给老人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痴呆的治疗方法,目前来说,医学上并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当然也有自我治愈的病例,但是这是极其少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70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