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头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等尾随,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每年7月底到8月中下旬是被誉为“人生必需见证的50个景观”之一——动物大迁徙时节,许多人计划出游非洲,目睹世界上这一最壮丽的野生动物奇观。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部王凌航主任医师提醒: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非洲,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疟疾、霍乱、黄热病、拉沙热、非洲锥虫病等二十多种。在旅游中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让人神往,但旅游也应讲究科学,在旅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预防。否则会得不偿失。出游非洲,传染病专家给了什么建议?咱们一一道来。
出行前接种疫苗没商量
1非洲的大沙漠、非洲的野生动物、异国风情让人神往,但健康更重要。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注射疫苗。目前能够通过疫苗来预防的传染病有20多种,但究竟应注射何种疫苗应视情况而定。
目前,出国前预防接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国际卫生条例和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要求的预防接种。目前只有黄热病疫苗一种。到达或途经黄热病流行区的旅行者,必须出示黄热病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否则将不准入境。从黄热病流行区回来的旅行者也必须出示该证书;
第二类是有些国家要求必须接种的疫苗。如部分西非、中非国家要求旅行者接种脑膜炎菌苗,有些国家要求接种霍乱菌苗等;第三类是根据目地国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建议推荐接种的疫苗。非洲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有疟疾及霍乱、流脑、伤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吸虫病、狂犬病等传染病,这些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虫媒传播等方式传播。短期前往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和南部非洲的南非、纳米比亚等地,只需接种甲肝疫苗。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西非的科特迪瓦,中非的刚果等地,则需要接种黄热、甲肝、霍乱、伤寒疫苗。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旅行地正在发生某种传染病爆发流行,如非必须,还是建议终止旅行。
防蚊虫,防蚊虫,防蚊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疟疾、登革热等虫媒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接种,唯一的防范办法就是防止被蚊虫叮咬。特别是疟疾在非洲发病率高,由蚊虫传播,傍晚、黄昏及夜间时活动最频繁。
前往非洲旅行一定要采取防蚊措施,并使用适当的防蚊用品。注意常洗澡,及时擦去汗液,减少汗液气味对蚊虫的吸引。伊蚊喜欢深色,要尽量穿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叮咬。使用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涂抹于手臂、脸颈、小腿等皮肤裸露处。在蚊子较多的地方,入住的房间应有纱门、纱窗,晚上睡觉应挂蚊帐或点蚊香。提醒注意的是,普通花露水没有防蚊效果,不能用于驱蚊,婴幼儿不宜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蚊剂产品。
此外,非洲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流域血吸虫病很普遍,切勿随意下水游泳或在河边戏水。狂犬病在非洲地区最为严重,犬只管理很薄弱,注意不要被狗咬伤。同时,要尽量避免接触当地蝙蝠、猴子、猩猩等动物。
拉肚子,可不是“水土不服”这么简单的事
3许多人在旅行到达新地方时容易出现“拉肚子”,您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水土不服”。其实,拉肚子,可不是“水土不服”这么简单的事。“水土不服”有一个专用名词—旅行者腹泻,人们常认为旅行者腹泻就是由于“水土不服”引起的,是由于气候、食物或水土的改变所致使。现在经研究证实,旅行者腹泻是感染性腹泻病中的一种类型,是由细菌、病毒、肠道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非洲卫生条件较差,是旅行者腹泻病的高发地。
旅行时应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少吃冷饮,不要轻易相信宾馆或饭店自制的瓶装水。吃水果应洗净削皮,在筵席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凉拌菜,不要食用变质的蔬菜瓜果。若饭店卫生状况不佳,最好不要就餐,可食用自带的面包、饼干或罐头,但罐头食品打开后要一次性食用,不宜存放。至于那些体现风土人情的饮食建议就不要冒险品尝了。
非洲可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特别多,包括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不要认为腹泻是很轻微的疾病不当回事儿。在当地如果发生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防治脱水及一些对症治疗,病情在2-3天内即可改善。但如果出现腹泻伴随高烧、腹泻持续达两天以上伴有血便或粘液便等症状,应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查明病因,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玩美了,回国也要有防病这根弦
4扬起烟尘的角马群,草丛中的狮子,铺满湖面的火烈鸟……估计回国后,许多人都会久久回味这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但也别忘记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如果回国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恶心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应的国外旅行史。
除了欣赏非洲动物大迁徙,可能很多朋友近期有赴巴西看奥运会的旅行计划。王凌航主任医师也提醒大家,那里是寨卡病毒流行地。最近,世卫组织对于旅行者有了最新建议:如果从流行区归来,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寨卡病毒(隐形感染率为80%),需要禁欲8周。从原来的禁欲4周改为8周,是因为发现病毒在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时间比以前估计的要长;如果从流行区归国后有寨卡病毒感染症状的男性计划怀孕,禁欲时间需要延长到6个月。所以,您从南美洲旅行回来后,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关节痛的症状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旅行史。
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从坦桑尼亚自南向北进入肯尼亚的马塞马拉自然保护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旅程?在它们的迁徙路线上有着怎样的自然风光?又有着哪些天敌和同类?本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报道团队在马塞马拉大草原上进行了一次纵贯南北的穿越之旅。
动物在特定的季节踏上迁徙的旅途,它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出发才能顺利完成使命。在路途中,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狂野、惊险和悲壮、残忍的瞬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大迁徙中,尽显最原始的生命生存密码。东非陆地上,二百万迁徙大军,三千公里的生命历程,东非大草原上最壮观的生命奇观。在海洋中,长达4800公里的艰难跋涉路上,大麻哈鱼洄游路上遭遇强敌熊的阻击,数亿只红蟹的迁徙之路。天空中,神秘的夜之行者蝙蝠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美丽帝王蝶的生命之旅,信天翁的跨洋之路,鸟类们同样展开了一场未知且惊险的生命历程。
现代人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非洲是全人类的主要发源地,但是,现在的非洲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区域,甚至很多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更为要命的是,非洲艾滋病盛行,很多国家如博茨瓦纳、卢旺达、索马里等艾滋病感染率都超过20%。除此之外,很多奇怪的知名感染病,如埃博拉、登革热、天花,鼠疫等等,只要是数的出来的瘟疫病毒,非洲都大量的存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穷。
非洲国家,除了南非、埃及等绝大部分那是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国家。大部分人十分贫苦,饭都吃不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因此,这种情况下,卫生条件非常差。在非洲到处是蚊虫、垃圾场、苍蝇等,这些极其容易传播病菌。
而且因为穷,非洲的医疗非常落后,医生奇缺,床位严重不足。即使感染,即使生病,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而且,在吃不饱肚子,战乱频仍的情况下,对传染疾病的防御和卫生的忽视,也使得艾滋病横行。
第二,两个恶习。
非洲人根深蒂固有两大恶习:一是,食野味。虽然说中国人很能吃,但是非洲可谓是什么都吃,尤其是丛林里面有的,飞禽走兽,虫蛇飞虫,就没有非洲人不敢吃的。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没东西吃,自然什么都吃。而且很多部落还是原始社会,打猎为生,打到什么就吃什么,这就使得本来很多只在动物传播的传染病传播到了人的体内。这些飞虫走兽,也是病毒和病菌的主要来源,这样的情况下,能不快速传播么?
二是,奔放。非洲即使是文明国家,也是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来,奔放那是难以遏制的。可以说随时随地的乱性,也是传播艾滋病,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第三,病毒温床。
非洲为什么都是黑人,那是因为气候,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我们知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湿润,暖和,这种气候下最容易产生病毒和病菌的蚊虫。而非洲巨大的热带雨林,简直就是全球病毒病菌的温床,一个巨大的保存库,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第四,丧葬。
现代来说,对于受传染的动物和人体,火化那是最保险的,高温杀死病菌,这样就不会肆虐传播。但是非洲大部分的部落和国家,都笃信掩埋,入土的习俗。这就使得很多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尸体,得不到快速有效的处理,最后造成重复的传播。所以啊,非洲很危险,没事还是少去。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6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男士必看男士吃什么补充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