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世界权威的杂志:抗体疗法有望治愈HIV!

佚名 2023-07-03 16:20:58

开发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延缓HIV体内复制的药物组合---已极大地改变了对HIV感染的治疗。曾经一度被宣判为死刑的HIV感染如今变成一种慢性疾病:病人能够携带HIV存活数十年。但是这种疗法也有不足之处。它的副作用包括肾脏问题、骨密度下降和胃肠道问题。如果一个人停止他或她的治疗,甚至只是少服用几剂药物,人体内的HIV病毒水平就能够快速反弹。广泛中和抗体3BNC117能够抵抗许多种HIV毒株,图片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疗法:基于抗体的药物,它可能提供一种更好的用于长期控制HIV的策略。如今,根据一项I期临床试验开展的两项研究的结果,为抗体如何发挥功能提供新的认识。相关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2016年5月第一项研究是由来自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的领导的,其中MichelTill Schoofs博士解释道,“这项研究提供证据证实单剂量抗体激活病人的免疫反应,使得这些病人能够制造针对HIV病毒的新的或更好的抗体。”Schoofs博士补充道 “我们去年已报道这种治疗能够极大地降低病人血液中存在的HIV病毒数量,但是我们想要在更长时间内追踪这些病人以便研究他们的免疫系统如何适应这种新疗法。”中和一种致命的病毒这项研究中使用的一种被称作3BNC117的广泛中和抗体分子能够抵抗很多HIV毒株。作为Nussenzweig实验室的一名学生,Johannes Scheid在几年前分离出这种抗体,而且是从一名HIV感染者---这名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通过阻止HIV感染和破坏一种特定的被称作CD4 T细胞的免疫细胞而能够很好地中和血液中的HIV---体内分离到的。CD4 T细胞遭受破坏是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产生的一种典型特征。早前的研究已证实3BNC117能够中和在全世界发现的80%以上的HIV毒株。因此,研究人员猜测将这种抗体注射进病人体内也将有助他们抵抗HIV病毒,为此开展一项临床试验。这项临床试验涉及15名血液中具有高水平HIV的病人,和12名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而使得病毒水平得到控制的病人。这项临床试验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在洛克菲勒大学医院接受治疗。将单剂量3BNC117抗体注入到这些病人体内,在一个月内对他们进行监控。研究人员发现在这15名血液中具有高水平HIV的病人当中,14人在接受这种抗体注射后能够制造新的抗体,而且这些新的抗体能够中和一些不同的HIV毒株。Schoofs说,“人体通常需要好几年时间才开始制造好的抗HIV抗体。因此,随后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如果病人接受不止一剂3BNC117注射。”这项研究的下一步就是测试3BNC117与其他靶向作用于HIV的抗体的组合使用,以便确定是否观察到一种更加强大的抗病毒效果。研究人员也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在这项临床试验中,接受ART治疗的病人转向接受抗体治疗。探究抗体功能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要确定3BNC117抗体治疗是否可能具有比ART治疗更多的益处。他们研究了第一项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然后采用一种HIV动力学数学模型来预测如果3BNC117只是中和血液中的HIV和阻断新的HIV感染产生,那么这些病人体内的HIV水平如何变化。他们的分析证实中和HIV单独并不能解释在病人体内观察到的病毒水平急剧下降,这就让他们猜测肯定存在另一种组分增强这种抗体的疗效。通过针对模式小鼠开展研究,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证实3BNC117能够调动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加快它们清除被HIV感染的细胞。Ching-Lan Lu说,“这证实这种抗体不仅能够对HIV病毒施加压力,而且也能够缩短被感染细胞的存活时间。我们的结果解释了在我们的模式小鼠体内,为何基于抗体的暴露后预防”---暴露后预防指的是在接触HIV后接受短期治疗降低感染---“要比ART治疗更加有效。”此外,研究人员可能潜在地解决了治愈HIV感染的一个主要障碍:HIV在感染后不久能够在人体内建立潜伏的病毒库,从而潜藏在人体内,逃避治疗。一项追踪临床研究正在洛克菲勒大学开展,以便评估接受ART治疗的病人接受抗体药物注射后是否能够有助降低或改变这些病人的HIV病毒库。

艾滋病估计还有多久才能完全被治愈?

当然有,而且很快了。

攻克艾滋病,要从治和防同时入手。

治是用艾滋病抗体中和艾滋病病毒,防是用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截止至2017年10月的最新进展。

艾滋病疫苗

人类自从1984年发现艾滋病以来,一直在试图攻克这一不治之症。

世界著名的医药企业-强生,没错就是卖护肤品那个,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2017年7月,美国强生子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393名来自全球各地的 健康 志愿者在接种HIV疫苗后,100%出现免疫反应。

但起了免疫反应,不一定意味着可以成功抵御艾滋病,毕竟HIV打的就是免疫系统。

所以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也就是12月1号,强生又启动HIV疫苗关键试验,用以评估该疫苗在2600名非洲女性中预防HIV病毒的能力。

对于该项研究的结果,咱们拭目以待吧。

艾滋病抗体 2017年10月,有一项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的研究说,研究人员开发的新艾滋病抗体已经进入灵长类实验。“三合一“抗体成功让猿类抵御艾滋病病毒。虽然猿类艾滋病疫苗从2012年就开始实验,这次算是完全拿下了这一最接近人的物种,可以中和患病猴子体内99%的艾滋病病毒,这个抗体马上会投入到人类临床实验中,被称为最有希望的艾滋病治疗手段之一。


对抗艾滋病,无论是疫苗和抗体,单去年一年,人类去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相信在可遇见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攻克艾滋病!

寒武哥观点: 科技 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治疗艾滋病的曙光。

治疗艾滋病一直是 科技 难题,虽然有鸡尾酒这样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但是只能抑制,却不能根除HIV病毒,一旦停止用药,病毒又会复活。所以说鸡尾酒疗法只是治疗HIV的一个中间阶段的胜利。如果要根除HIV,还需要新技术的产生。

寒武哥觉得,我们可能已经看到了曙光,那就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问世。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相关的科研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从活的动物基因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这一突破是开发一种潜在地抵抗HIV感染的治疗策略的关键一步。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5月19日那期Gene Therap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cision of HIV-1 DNA by gene editing: a proof-of-concept in vivo study”。 论文通信作者、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神经病毒学中心主任Kamel Khalili博士解释道,“在这项概念验证的研究中,我们证实我们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高效地应用于两种小型模式动物的很多器官中,而且能够将HIV病毒DNA的较大片段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切除。



寒武哥相信, 不久的未来不要说是HIV,就是其他病毒我们都有可能把它干掉 !

题主估计不会无缘无故的问这个问题,周边朋友有人得了?还是……

其实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可回答性,因为我并不是医学领域的,但按照目前医学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就像最近我们国家医生新发现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癌症,而且是用苏打来治疗,没想到吧。

对于这个病,我个人没有任何歧视,也没有任何偏见,不过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只要你不吸毒,不乱来,那就完全没必要担心艾滋病会找上你。

洁身自好才能远离厄运,这个病目前无解,最多就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在我小时候我的一位长辈,远洋船员,跑非洲的,因为寂寞在另一边有一个女人,结果染上了艾滋病。

回家后又把艾滋传染给了妻子,俩人一前一后双双过世,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要想远离艾滋,首先要洁身自好,然后?好像没有然后了!

现在人们已经谈“艾”色变了,艾滋病已被称为了超级瘟疫,它的存在即代表着死亡。自从艾滋病被人们发现到现在,全球各相关人员一直在不停地对其研究,期待有一天能够战胜它,还人类一个美好的明天。

现在经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和随着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攻克下艾滋病这种令人们闻风丧胆的大恶魔不是不可能的。专家们对于艾滋的研究显示,我们将有望在30年之后攻克艾滋病。

相关专家预测,2017年,人类有望查明癌症的生物学特性;到2030年,人类有可能通过防止癌细胞转移和消除转移的癌细胞,最终攻克癌症。2019年,人类能够开发出艾滋病疫苗疗法和其他彻底治疗艾滋病的疗法,同一年,人类将会普及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根除疗法,2021年,人类有望查明精神病发病机理,开发出更有效疗法。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团体人类科学振兴财团以380名活跃在一线的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为对象,就新的医疗技术等约40个课题的重要程度和实现预期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专家普遍相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将有可能攻克早老性痴呆症、癌症和艾滋病等一系列疑难病症。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课题是寻找阻止早老性痴呆症恶化并能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专家们预测2017年可以攻克有关课题的难关,但要实现目标,开发把药物送到体内特定组织的技术不可或缺,这是关于艾滋病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人类对于疾病的不断 探索 ,早日让艾滋病人恢复 健康 ,过上正常的生活是完全可以的,让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期待着,希望能早日能远离艾滋病。

病情分析:第一个,临床治愈是可以的,第二个,病源学治愈,我能把它治到测不出来的水平也是可以的,但是唯一的就是不能完全断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治疗,让体内的免疫功能能够维持到很高的水平,病毒量维持到很低的水平,即使没有实现我们彻底的病源学治愈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个对你已经没有区别了,你只是一个病毒的携带者,病毒在你体内少量的存在,几乎对你没有任何的威胁,这时你和正常人是没有区别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是治愈了,当然这个治愈是要加一个引号的。

“柏林病人”谢幕,世界首个艾滋病治愈案例,最终倒在癌症面前

当地时间10月1日下午,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伴侣Tim Hoeffgen在Facebook上发帖:“我怀着极大的悲痛宣布,布朗在与白血病抗争了五个月后,于今天下午离开了我们。我和朋友们就守候在他的身边。”

布朗死于血癌,但他的一生此前却跟另一种疾病紧紧纠缠在了一起。

布朗于1966年生在美国西雅图,1995年正在柏林读大学的他发生了一次高危性行为,三周后他出现了一系列急性感染期的症状,高烧并伴随着咳嗽。一名柏林的朋友建议他做一次检测,仅仅过了几天,布朗即确诊感染艾滋病。

当时距离鸡尾酒疗法的推出还有一年。和绝大多数最初感染的病人一样,布朗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医生也没有明确答复,而是让他进行鸡尾酒疗法的实验,在确诊10天后,布朗开始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一系列组合药物。

从最早开始的齐多夫定到蛋白酶抑制剂,布朗自己也不确定服药是否有用,他跟医生坦诚自己服药的时间并不规律,但是在1996年的一次复检中,医生发现布朗血液当中已经找不到病毒。

布朗也很开心,这意味着他回到了正常的生活,此后的十年里,布朗一直在从事翻译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骑行16公里的自行车上下班,他的身体一直不错,直到2007年。

那天他觉得自己身体疲惫,平日常去的饭店就在两公里开外,但他再也没有气力骑车过去。在医院里,40岁的蒂姆西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疾病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

白血病又被称作血癌,医生发现布朗体内的红细胞单位只能按个计,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医生告诉布朗,他需要接受四次化疗,每轮治疗需要一周,然后中间休息几周。

布朗在自己的FaceBook上记录了化疗的过程:

我做了第一轮;一切顺利。第二轮过程中我感染了真菌性肺炎,但是经过了抗真菌治疗又好转了。在第三轮中我又发生了危险的感染。并陷入了昏迷状态。过了一天,当我醒来的时候,韦特医生告诉我需要立即休息,所以我去了意大利度假。在进行第三次化学治疗之前,韦特医生从我的血液样本中提取了血样,以送到德国红十字会的干细胞捐献者库,用于寻找与我的身体类型匹配的样本,准备我可能进行干细胞移植。这让我很困惑,我当初以为自己将要继续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

布朗的主治医生韦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艾滋病的病毒会富集在人体的血液里,那么直接换一份血液会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感染。这就要说到CCR5基因突变,也是后来艾滋病治愈案例的来源。

简单的说,拥有这种基因突变的人,将无法被感染上艾滋病,而白人男性中大约有1%的个体是先天的CCR5变异携带者。韦特医生大胆的计划成功了一半,在捐献者库里有267个符合的配型,这给了主治医生全新的操作空间。

一开始,布朗有点抗拒这个方案,那时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只有50%,而他不愿意再承担潜在的风险。

2006年底,白血病的病情反弹。对我来说有些事变得愈发明了,我需要干细胞移植才能活下去。我的新“生日”是2007年2月6日,我接受了移植手术。在韦特医生的同意下,我在移植当天就停止服用HIV药物。(这很重要,因为继续进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将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没人会知道我已治愈HIV。)3个月后,我的血液里不再发现HIV病毒。身体也逐渐恢复。直到年底,我能够回到工作岗位,回到健身房。因为没有HIV病毒,我就不再患有消耗综合征。不幸的是,在圣诞节旅行到美国并在爱达荷州被诊断出患有肺炎之后,白血病又一次复发了。

我在柏林的医生最终决定使用同一捐赠者进行第二次移植。2008年2月,我第二次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从那之后的恢复并不顺利。我变得精神错乱,几乎失明,几乎瘫痪。我最终学会了在有严重脑损伤的患者的中心再次行走。大约6年后,我几乎完全康复了。

研究人员们也发现,即便不服药,布朗血液里的HIV病毒也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且无法复制。在2008年的国际艾滋病大会(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上,研究人员们公布了布朗的案例,而因为保护他的目的,布朗此时还被叫做“柏林病人”。



“全球第一例艾滋病治愈”的报道振奋了医学界,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700万人感染了HIV。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艾滋病大流行已造成约3500万人死亡。

在振奋的同时,布朗的的成功案例也被质疑,病毒真的被抑制了吗?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布朗,在2010年,他做了一个决定,公开自己“柏林病人”的身份。他在公开信中说到:

我不想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艾滋病治愈的人。我希望其他HIV +患者加入我的俱乐部。我想一生致力于支持研究以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2012年7月,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布朗连同一群医生携手成立了世界艾滋病研究所下的蒂莫西·雷·布朗基金会。他们与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致力于治愈或治愈和预防HIV疫苗。

到了2019年,科学杂志《自然》报道了又一个HIV治愈案例。与布朗的遭遇相同,一名HIV感染者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随后接受了同样带有CCR5基因突变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他从疾病中康复,并不再需要抗HIV药物的治疗。这个痊愈的案例也被称为“伦敦患者”。(GS报道《艾滋病治愈,全球第二例》)

2020年3月,“伦敦患者”同样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叫亚当·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曾是一名厨师。

2015年,布朗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当时(1995年)那个让我去检测的朋友说,你知道你还能再活两年吗?但是我活了不止那么多,我回到了大学,一切都好起来了。

当布朗的生命最终走向终点,他留下的只有那句话——“我的人生远谈不上完美,但这就是我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67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