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患有胃食管反流,除了吞咽困难、反酸烧心,还有这些症状需重视

佚名 2023-07-03 12:47:00

胃食管反流跟食管清除功能下降、食管黏膜低于能力降低、抗反流结构与功能受损、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精神等因素有关。

根据食管黏膜是否有糜烂、溃疡等情况,可以将这种疾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巴雷特食管等多种类型。

一般患上该病的人,会有吃饭吞咽困难、饭后反酸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警惕该病。

那么除了吞咽困难跟反酸外,该病还会有哪些症状呢?

1、胸痛

该病所致的反流物会刺激到食管,然后使得胸骨后发生剧烈的胸痛,这种疼痛会放射到心前区、肩部以及后背等处,跟心绞痛类似,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另外,患者还会有上腹痛、胃胀、恶心、嗳气等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有睡眠障碍。

2、刺激其他的器官

当胃反流物刺激到食管之外的器官时,患者被刺激的部位就会出现多种症状,如刺激喉部时,就会引起吞咽异物感;

刺激器官时,就会引起哮喘跟慢性的咳嗽,少部分的患者还会以咳嗽为首发的症状。

就是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发现上述症状的时候,患者需及时治疗。那么怎么来治疗该病呢?

1、PPI

PPI有较强抑制胃酸的分泌的作用,该类药物常见的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该药的抑酸作用在数日之内就可发挥作用,但是因为酸反流引起的食管对胃酸反流的高度敏感,所以该药使用的疗程比较长,一般需要8周,有的甚至需要12周。

若是经过足够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还没有缓解,那么建议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是改用其他的药物。

2、手术

对于抑酸药物有效但是不愿长期用药或者是合并有食管裂孔疝导致症状反复的患者,需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该病的手术有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术等。其中前者针对于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该种手术长期的疗效跟药物治疗相当。

而后者可以通过热能使得患者病变部位的组织坏死、再生,诱导胶原组织受损跟重构,阻断神经的通路,然后增加食管括约肌的厚度跟压力,改善反流症状。

另外,因为该病跟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所以针对于部分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增强患者对该病的了解,然后正确地调控身体的反应跟情绪行为,改善疾病症状。

该病属于慢性的疾病,若是不进行心理治疗,那么长期不良的心理就会导致该病反复或者是加重,然后形成恶性的循环。

从上可知,吃饭出现吞咽困难、饭后有反流症状,很可能跟胃食管反流有关。除了吞咽困难跟反流症状外,该病患者还会有胸痛、吞咽异物、哮喘、咳嗽、上腹痛、胃胀等症状。

发现这些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去进行胃镜、食管测压、食管钡剂造影等方面的检查确诊病情。确诊之后,患者可以通过PPI等药物或者是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术等手术来进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看了这些就能够理解反酸烧心为什么这样难治

胃食管反流病是以反酸、烧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当然还有很多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的表现,比如,咽部异物感,胸痛,哮喘,精神抑郁等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这里我们主要说说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做胃镜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或者做了胃镜没有发现反流性食管炎,但平时有反酸、烧心症状的这都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因为反酸、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其中反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约占60%,烧心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约占80%,其他的症状在胃食管反流病当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当你有反酸烧心的症状,经常出现,就要考虑可能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上有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不管哪种治疗方法,调整生活方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包括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甜食和高脂肪饮食,避免食用引起反流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红薯,芋头,减肥,抬高床头15到30度,饭后不要剧烈运动和做弯腰下蹲动作。肥胖和胃食管反流病关系非常密切,体重指数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疗效与体重指数下降成正比,也就是说,越肥胖越容易患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病人减肥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所以减肥很重要。

再来说说药物治疗。我们通常用质子泵抑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拉唑类药物,还有一类新药叫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它们的原理就不在这里过多的讲解,因为不专业的听也听不明白,大家记着是最近上市的新药就行了。它和拉唑类药物一样,都是抑制胃酸的分泌,不过此类药物比拉唑类抑酸药作用更强更持久,疗效更稳定,应用时间短,相对副作用较小的优点。奥美拉唑类药物一般疗程是8到12周,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四周就能达到拉唑类八周的效果,不能不说是奥美拉唑问世以来又一个新的抑酸药史上的大发展,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可靠的药物保障。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包括抑酸药,抗酸药,胃动力药,调节神经药,合理应用这些药物,胃食管反流病的整体缓解率在80%以上。抑酸药作用持久,疗效肯定,但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抗酸药作用时间短,起效快,副作用较轻,但是不建议长期应用。胃动力药常常作为辅助用药不作为常用药。调节神经药,对于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抑酸药我们知道,就是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和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为代表的伏诺拉生,抗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代表药物铝碳酸镁咀嚼片,胃动力药代表药物莫沙比利,调节神经代表药物黛力新,需要治疗方面的药物大概也就上面讲的这几类。随着我国对中医中药的重视,目前应用中医中药的方剂也很多,今天也给大家推荐一下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剂,如辛龙平胃散,有细辛,龙胆草,苍术,厚朴,陈皮,根据病情加减山药,茯苓,煅瓦楞子,甘草等组成,也有很好的疗效。

在这里有很多网友会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程的问题,奥美拉唑类抑酸药我们治疗的疗程8到12周,伏诺拉生的疗程是四周可以达到常规奥美拉唑药物的作用。胃动力药,抗酸药,调节神经药物要根据症状进行随机调整。中医中药要通过辩证施治,结合病人病情选择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按需治疗,长期治疗和手术治疗。按需治疗是患者按照疗程服用能控制症状,停药一段时间又出现症状,仍需要药物间断控制治疗,也就是有症状就吃药,没症状就停药,吃吃停停,大部分病人用的就是这样的治疗方式。长期治疗是药物根本停不了,吃了一个疗程,接着一个疗程,是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离不开药,不得已而选用的方法,对于这一类病人,就除了吃药通常需要微创手术治疗。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总体上说需要综合治疗,要通过调理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运动、保持好心情,对于轻、中度的胃食管反流病,多能控制症状,对于重度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或者合并有器质性病变的,需要微创手术,然后再加上术后调理,方能有效治疗。

-END-

慢性病养生:胃食管反流一定要注意这三点

胃食管反流是常见的慢性病

如果不幸患有胃食管反流

平时应注意什么呢?

笔者为大家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注意饮食要“四有”

1. 有质:

少脂肪,多蛋白

采用低脂肪饮食,糖类宜适中,这是GERD饮食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因为脂肪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同时使胃、十二指肠压力差颠倒,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进食过多的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增加上腹部不适感,使胃膨胀。建议每日膳食中脂肪限制在60克左右,其中植物油脂比例应大于动物脂肪。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中少吃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烹饪方法应以煮、炖、烩、蒸为主。

补充富含蛋白质成分的食物,食物蛋白质可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因此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成分,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鱼、虾等,对于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2.有量: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饮食以七八分饱为宜。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胃的消化功能障碍,使胃排空减慢。食物停留在胃中,胃内压力增高,食物更容易返流到食管,引起烧心、反酸、打嗝、胃胀等不适。

3.有时:

睡前禁食

餐后不宜马上躺下,采取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活动20-30分钟后方可入睡;同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腹压而加重反流;晚上睡前3h不再进食,以减少夜间食物刺激泌酸,减少远段食管酸暴露时间,从而减少反流的频率。

4.有不食:

忌食辛辣

避免进食过冷、过热及甜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或不食能够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饮料类,如浓茶、咖啡、可可、巧克力、烈酒、鲜柠檬汁、鲜桔汁、薄荷、全脂牛奶等;果蔬类,如洋葱、大蒜、番茄汁、柳橙、凤梨、葡萄、柚、番茄等;刺激性调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平时可多咀嚼口香糖,这样能增加唾液分泌的质和量,能改善食管的清除能力,保护食管黏膜以防止炎症发生;多喝温开水可增加食管清除能力,稀释胃酸,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保护食管黏膜。

二、注意中西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

GERD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严重者可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早期及时、规范、选择性地使用抑酸剂、保护胃黏膜及胃肠动力药,多可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为防止症状的复发建议患者能长期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巩固治疗,争取从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方面,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

在中西药同时服用过程中,配伍禁忌方面不容忽视,以便更好地提高药物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富含鞣质的中药如大黄、山茱萸、诃子、五倍子、地榆、石榴皮、柿蒂、虎杖、侧柏等,在与淀粉酶、蛋白酶、胰酶、多酶片等酶制剂联用时,与酶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缔合物,使酶的效价降低,影响药物代谢。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铋等不宜与中药山楂、五味子、乌梅、枸杞、酸枣仁等混服,因酸碱中和降低疗效。

三、注意临床禁忌用药

1.慎用 忌用

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药物

临床上这些药物常见的包括:抗胆碱能药(或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的食物)、β-肾上腺素能药物(异丙肾上腺素)、茶碱、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异搏定,尼莫地平)、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I2、5-羟色胺、吗啡、哌替啶、吗啡因、安定、巴比妥类、利多卡因、黄体酮、α-受体阻断剂、多巴胺等。它们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从而产生反流。

2.慎用 忌用

削弱食管黏膜屏障功能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为NSAIDs消炎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扶他林、消炎痛等,以及四环素、泼尼松等药物,它们可破坏食管黏膜屏障,诱发和加重胃食管反流。

3.慎用

抑酸类药物

久患反酸、烧心的患者,根据自己搜集的医学知识,多数患者知道应该应用抑酸药物控制症状,加之目前抑酸药多属于非处方用药,有部分患者多是自行于药店买来服用,可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根据不同临床类型的患者的病情,抑酸药物的使用量、使用疗程是不完全相同的,其次抑酸物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再者如若长期大量的服用抑酸药物,不仅可产生头痛头晕、腹胀厌食、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还会因某一部分胃酸分泌受体被长期抑制,而易导致胃黏膜萎缩、胃酸减少、胃肠道菌群紊乱和亚硝酸盐增高,有引发消化道癌症的危险。因此,专家建议,抑酸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本文选自 《慢性病 养生 指导(第2辑)》 ,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卢传坚 丁邦晗 。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5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