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样判断新生儿冷热
1.刚出生的婴儿感觉神经末梢尚未发育完全,手脚常常都很冰凉,这是正常现象,判断宝宝冷热不应以手脚温度为标准。
2.宝宝的后颈及背部能准确反映体温,如感到此处较热甚至有汗,则要适当减少衣物,反之,要及时添衣或将宝宝抱在怀里,用父母的体温让宝宝暖和起来。
3.父母平时要多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宝宝脸上或头上有小热疹,说明宝宝已经较长时间处于发热状态,要及时进行护理,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4.如果宝宝的脸红扑扑或者呼吸较为沉重,可能是长疹子的前兆。此时再摸摸宝宝的手脚,如果是温热的,就要适当减少衣物。
5.宝宝有时会出现打喷嚏的现象,父母不要简单地认为宝宝是受凉或感冒了。这是因为宝宝鼻毛暂时还未发育,遇到冷空气时会反射性地打喷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二、哭声能反映孩子健康
爸爸妈妈要学会从孩子的哭声区别出孩子是因为病痛啼哭还是有了需求而哭,这样就不会为正常的哭泣着急,也不会耽误孩子用哭警示出的病痛。
病痛引起的哭声
夜间啼哭是孩子缺钙和蛔虫感染的常见表现;阵发性哭闹可能是肠痉挛引起的,而肠套叠则时常表现为突然嚎叫不安,伴有脸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平坦而持续的哭声或烦躁而经常的哭闹,说明孩子身体某部位可能有炎症或感染;声调高尖、无回声而骤起骤止的哭声,往往提示孩子可能有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情况;暴发性高而尖的哭声常因为突发的打击,针刺或烧灼而起。其他原因引起的哭声
饿了时的哭声平坦而断续,吃奶后哭声即止;大小便了的哭声一般并不剧烈,换尿布后哭声停止;锻炼时的哭声有节律、安详而洪亮,这种啼哭能促进肺活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生长发育。
三、冬季宝宝加衣切忌“捂热”
什么是婴儿捂热综合症
婴儿捂热综合症又称闷热综合症、捂被综合症、蒙被综合症等。这种病主要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的。
大多数孩子起病前身体健康,少数有咳嗽、流涕、发热、腹泻等感冒或肠道感染症状。因为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所以散热也比成人快,如果捂的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此时又因包裹太多影响散热而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这时候,人体皮肤上的小血管可出现代偿性扩张,以通过皮肤蒸发也就是出汗和呼吸增快来加速散热,所以宝宝会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婴儿捂热综合症发病原因
这种病主要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在家给孩子盖被过严、过厚;居室内温度过高或在外出时给孩子包裹过多、过紧时均可以发生。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
四、为什么宝宝不能捂
宝宝的自身感受不佳,容易引起情绪烦躁
就如同成人穿衣过多流汗不适一样,宝宝被捂,身体同样能感受到不舒服,但是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则会用其它方式来表达情绪烦躁,表现可能是哭闹、睡觉不安稳等等。
增加SIDS(新生儿猝死)风险
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儿来说,因为他们的专门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们自身对于外界温度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就比较差。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穿的太多,会造成他们过热、盗汗、体温下降等后果,严重地还会导致小月龄宝宝出现SIDS(新生儿猝死综合征)。
妨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穿的像个粽子似的宝宝怎么能灵活运动?因为穿的过多自然会导致宝宝运动量的减少,这样长期下来必然会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育。
免疫力下降
宝宝的免疫力是需要锻炼的。我们总是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不给他们一点接触外面冷空气的机会,这样宝宝的免疫力就得不到锻炼,慢慢地就会造成宝宝的免疫力下降,变得容易生病。中国古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不无道理。
引言:到了冬天,爸爸妈妈就担心自己的孩子冻着给孩子穿得比较厚,但是有的时候穿的太厚,宝宝是不舒服会哭闹的。所以入冬之后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冷了还是热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所以照顾宝宝是有科学方式的,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才能正确的判断他的冷热,不要盲目的添加衣物。在生活中是需要一些好的方法来照顾宝宝的,照顾宝宝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需要爸爸妈妈认真仔细的照顾,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许多家长初为父母,没有育儿经验。常常给孩子穿的较多,殊不知穿多并不会有助孩子的健康。父母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给孩子添衣,那么,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穿的过多呢?今天就来教会大家如何判断宝宝的冷热
如何判断宝宝冷还是热
手脚凉不代表宝宝冷
宝宝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多时候我们会摸摸宝宝的掌心和脚心来判断他是热还是冷。当摸到宝宝小手凉凉、小脚冰冰的时候,赶紧套上厚外套、裹上棉被借以保暖,却往往把宝宝闷出满身汗,甚至发生捂热综合征的情况。
这是因为幼儿的末梢血液循环较不佳,有时候手冷脚冷,只是因为空气对流或低温,使得末梢温度较低,其实只要中央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即可。
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宝宝随着年龄成长,手心温度就会逐步“升温”;有些宝宝则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温度。家长要多留意宝宝的生理变化,要感知其“核心温度”,可以把手掌平放在宝宝后背或胸口的皮肤上。
满头大汗不代表宝宝热
看到宝宝满头大汗,我们便急于帮他脱下外套,不料一阵寒风吹来,宝宝不小心就着凉了……即便宝宝汗如雨下,也并非代表宝宝感觉太热,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斟酌参考。
还是建议爸爸妈妈将手伸进宝宝衣服里面,感觉肚子、背后或是脖子的温度。若宝宝满头大汗,身体温度摸起来较高,同时身上也出汗了,那应该就真的热了!
有时候,宝宝处于病后复原的过程中,头部就很容易出现虚汗。还有,宝宝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如刚大哭完一场或是在短时活动量较大的情况下,都很容易大量冒汗,此时只要将汗擦干,不要再吹到风即可。
其实总的来说,只要了解宝宝的行为模式,就能够判断出宝宝任何行为上的改变,能感觉到宝宝是不是状态良好。
首先,成人本身感受温度的变化是一个参考点,但有些爸爸很怕热或是妈妈很怕冷,参考点就会有所不同。
再者,借由测量体温变化来了解宝宝目前的身体状况是不错的方法,如用自己的手触摸宝宝后背或胸口借以感觉宝宝的体温是否正常,但每个人的体表温度都有差异,这样的测量方式还是不太准确。即便使用耳温枪等电子方式测量体温,数据也会有所误差,仅供参考。
最后,作为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观察宝宝的精神及活动状况,倘若与平时不同,就要特别注意。
宝宝怕冷部位解析
怕冷部位NO.1小肚肚
在中医里,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相当于保护孩子的脾胃。一两岁的孩子多肚腩大大,裤子容易往下滑;而在爬行、父母抱、做游戏等过程中,孩子的上衣可能被撩上至胸腹部。小肚子受凉易损伤宝宝脾胃功能,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妈妈们要做好宝宝小肚肚的保暖工作。
肚子保暖妙招
第一招:穿肚兜。天冷时给宝宝24小时戴上肚兜,是保持宝宝腹部温暖的好方法。睡觉的时候如果怕宝宝容易蹬被子使肚子着凉,妈妈不妨把宝宝放在睡袋里,这样就暖和多了。
第二招:保暖内衣。保暖内衣是宝宝冬季保暖必备的单品,柔软的棉质内衣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汗性和透气性,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热流失,使宝宝不易受凉生病。同时,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
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容易清洗而给宝宝选择化纤内衣,因为皮肤在寒冷时处于收敛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化纤衣服会加重宝宝皮肤的干燥和不适感。
怕冷部位NO.2头颈部
中医认为,头部是手足三阳经会聚的地方,因此中医认为头部为人体“诸阳之会”。宝宝在室外,头部温度很容易被冷风带走,以至于着凉生病。所以,外出时要为宝宝常备一顶小帽子,保持头部的温度。
头颈部保暖妙招
第一招:外出戴帽子。给宝宝准备一顶温暖、舒适的帽子,能有效保护宝宝头部不受凉。不过,宝宝冬季戴帽子不宜过厚,头部过热容易心烦头晕,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所以,帽子应该选择柔软舒适,薄厚适宜,通风透气的。
第二招:戴围巾。围巾围在宝宝的脖子上,可以防止宝宝体温向外流失,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围巾几乎是直接贴着皮肤的,宝宝颈部的皮肤很敏感、很脆弱,所以给宝宝选围巾时,一定要选毛线质量好的,否则容易刺激皮肤过敏。不要选用容易脱毛的毛线,这类毛线织成的围巾,容易让宝宝把绒毛吸入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道疾病。
怕冷部位NO.3背部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汗水变凉后容易因背部湿凉而患病。不过,背部保暖也不要过度,如果因为穿得太多而使背部出汗,反而容易受风,引起感冒。所以,根据宝宝背部冷热决定穿衣是妈妈们需学会的穿衣法则。
背部保暖妙招
第一招:穿马甲。冬天给宝宝穿衣最好选择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质或羽绒马甲,外面穿一件棉袄或者羽绒外套。穿着轻便保暖的装束,孩子活动的时候不会束手束脚,一旦有体育活动身上热了,可以把棉袄外套脱掉,一件毛衣加一件马甲的保暖性也不至于让孩子受冻。
第二招:使用吸汗巾。天冷的时候,在宝宝进行运动之前,给宝宝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宝宝运动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中。运动完毕后,取出隔汗巾,宝宝的衣服干干爽爽,就不会受寒生病。
怕冷部位NO.4足部
脚部是阴阳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脚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温能力很差,做好宝宝双脚的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足部保暖妙招
第一招:穿纯棉袜子。应该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袜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第二招:合适的鞋子。在鞋子的选择上,鞋子大小要适合,可以稍稍宽松一些,质地最好是全棉的,这样穿起来柔软舒服,而且这样鞋子里能储留较多的静止空气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怕冷部位NO.5手部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如果手着凉,极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便会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引发呼吸道感染。
手部保暖妙招
第一招:戴手套。一双温暖的手套能帮助宝宝抵御严寒冬日。在手套的选择上,应尽量戴棉绒、绒线或具有弹性的尼龙手套。尺码选择应根据戴脱方便、大小适宜为佳,过大宝宝的手指关节活动不便,起不到保暖作用;太小,会使手部血液循环受阻。
第二招:搓手心。经常给宝宝搓手(对手心手背适度用力,反复搓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能使宝宝双手变得更暖和
专家教你怎么判断
判断冷热靠摸手脚?不靠谱!
老人家固然有多年的育儿经验,但有些做法却缺乏科学依据。那么,判断小宝宝的冷热谁最权威呢?我们不妨听听三甲医院产科专家的意见吧!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副护士长陈健飞主管护师指出:“宝宝手脚和脸蛋冰凉,不一定表示不够暖和。”
这是因为,宝宝的血流分布集中在躯干、内脏,四肢分布较少,这使得远离心脏的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有手脚冷的现象。同时,小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机体不能很好地应对温度的变化,此时急急忙忙给宝宝添衣,可能会捂坏宝宝。
如果触摸宝宝的颈背部暖和而手脚冰凉,可以给宝宝穿上手套和(或)脚袜保暖,避免受凉或冻伤。
摸颈背知小儿冷暖?靠谱!
怎样才能判断宝宝衣服是否穿够?陈健飞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方法:“确定宝宝是冷是暖,家长摸摸宝宝的颈背就可以了。这是因为,颈背离心脏较近,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体温。”
具体方法是:将手掌从孩子后衣领伸入,摸宝宝的后颈和背心处,感觉皮肤温暖干燥,表示穿衣合适;如果潮湿有汗,说明穿多了,应该减少衣物;如果感觉寒凉,就要及时添衣。测试时,要注意大人的手掌应温暖干燥,以免对宝宝造成刺激。
针对宝宝新陈代谢速度快,体温相对较高的特点,陈健飞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简单的穿衣法则,以供家长参考:1岁以内的宝宝,可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1~2岁的宝宝,可以跟大人穿得一样多;3岁以上的孩子基本能表达冷暖,可根据孩子的感觉意愿穿衣。
打喷嚏就是感冒?不一定!
很多时候,家长一听见宝宝打喷嚏就紧张,以为着凉了,赶紧添衣。“其实几个月大的宝宝打喷嚏,是正常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冻着了”,陈建飞说。
新生宝宝尚未出生时,母体的羊水环境是清洁纯净的,出生后,体内外温差影响,以及外界的细微颗粒缺乏鼻毛进行阻拦,都会刺激宝宝鼻部,从而出现打喷嚏的现象。如果打喷嚏同时伴流鼻涕,才可能是感冒了。
不少家长会煮葱白水、红糖姜水给宝宝喝治感冒,但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陈建飞建议,6个月前的宝宝不要使用这种方法,以免刺激娇嫩的胃部。6个月之后,添加了辅食,可适当饮用。此外,这个方法只对着凉引起的感冒,初起时使用能奏效。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用药,也可以自愈。只要平时注意休息,多喝水,可以缩短病程。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等,需要及时去看医生,确诊是否有其他病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4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怎么改善人际关系 七个原则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