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国家药监局:小儿退热颗粒等12种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

佚名 2023-07-02 21:09:24

人生病了要吃药,而国家对药品进行了严格的分类,比如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些人可能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不是很了解,其实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严格的规定,国家药监局把部分处方药转换为了非处方药,那么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进行识别呢?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对于我们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平时对两者的区别可能关注的不多,今天就帮助大家弄明白它们,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19日,国家药监局于官发布《关于调整补肾润肺口服液等12个药品管理类别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12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具体品种名单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一并发布。

公告提出,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规定内容之外的说明书其他内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自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双跨品种的处方药说明书可继续使用。

公告要求相关企业于2019年3月20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提出修订药品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目前国家对非处方药实施分类管理。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销售企业,应当配备经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合格的业务人员。

国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处方药根据批准也可以转换为非处方药,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药品时要懂得如何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那么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识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呢?

不需要凭借医生处方就可以自己购买的药品就是非处方药,这样的药品一般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和观察,证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主要用于病情较轻且诊断明确的疾病如感冒、咳嗽、便秘等。非处方药因为可以自行购买,所以对普通百姓来说感觉非常方便。

而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如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的药物。简单说就是老百姓不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而必须要看医生,凭借医生诊断疾病最后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在到挂号,找医生处方才能买到,所以开处方药麻烦。

处方药的功能特点

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

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外,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非处方药的功能特点

1、一般都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

2、药效一般都比较确定;

3、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要求使用相对安全;

4、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5、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等。

综合以上介绍,处方药是要经过医生处方后才能拿到的药物,而非处方药则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自行到药店进行购买的药物,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包装上有相应的标识,非处方药在包装盒的右上角都有 OTC 标识,而处方药则没有OTC这样的标识。

小儿感冒退热糖浆说明书简介

版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说明:小儿感冒退热糖浆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01月31日国食药监注[2007]54号《关于公布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发布。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小儿感冒退热糖浆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伤风感冒,畏冷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咳嗽。

【用法用量】

口服,2个月至一岁一次4毫升,二至五岁一次6毫升,六至八岁一次8毫升,九至十岁一次10毫升,一日3~4次。

【规格】

每瓶装100毫升

【不良反应】

【禁忌】

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发热畏冷、肢凉、流清涕,咽不红者。

4.本品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轻证,若见高热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 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孩子晚上发烧39.5怎么办

合理选用小儿退热药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国外有研究证实,父母对儿童发热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容易不恰当地使用退热药物,这样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体温高低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有些专家认为,如果儿童体温达到38.8℃,但精力旺盛,无不适感觉,则无需进行退热治疗。当孩子体温超过38.3℃,但精神萎靡不振,烦躁和呈现痛苦时应予治疗。体温39℃以上的高热容易引起儿童惊厥,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两小时体温又超过39℃时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药物退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在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热。
儿童使用退热药需根据年龄、病情和健康情况选用恰当的品种、剂型和剂量。退热药大多属于常用的非处方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好,但儿童不宜使用成人剂型。专门供儿童使用的儿童退热滴剂、混悬剂和颗粒剂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剂量准确和口感好等特点。并且药物使用说明书内容详细,用药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对应于不同年龄段和相应体重列出,注意事项明晰。儿童服用成人的药片往往要拆分,剂量欠准还容易出错。药片黏附在小儿胃肠道某些部位上还可使稚嫩的组织受到刺激性损害。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是一种使用历史很长的解热镇痛药物。常用的阿苯片为阿司匹林与苯巴比妥的复方制剂,用于小儿退热一直受到临床的好评。用于退热一般是小剂量短时使用,较为安全。但该药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肚脐出血、呕血和便血等不良反应,婴幼儿应禁止使用。匹赖氨酸(来比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结合的产物,毒性有所降低,可注射给药,见效快,3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
在一些西方国家,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的现象屡有报道。该征是以急性脑病合并肝脂肪变性为特点的一种严重病变,但病因并未完全阐明。国内罕有阿司匹林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的报道。其个案多与患儿用阿司匹林治疗风湿热等疾病的长期用药史有关。因此,除川崎病以外,许多国家已不再将阿司匹林用于儿童,国内并无严格要求,但要慎用。阿司匹林尤其应避免作为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时的退热剂,因此时更易使儿童招致瑞氏综合征。
布洛芬即异丁苯丙酸,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该药虽为阿司匹林类似药物,但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阿司匹林,且易耐受,认为是安全可靠的解热镇痛药物。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依病情而定。一般每次每公斤体重剂量为5毫克,高于39℃时可用10毫克,需再次用药时应间隔6~8小时。加大剂量可增加持续退热时间,必要时每次每公斤体重剂量可达40毫克。布洛芬可单用,也常与其他一些药物配伍以增强疗效。常用的复方锌布颗粒剂含有葡萄糖酸锌,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力;马来酸氯苯那敏则可减轻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该药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部位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调节体温和镇痛的作用,很少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和安全的特点,是世界各国广泛推荐与使用的退热药物。两个月以上儿童可首选该药,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日不超过4次,用于退热一般不超过3天。两个月以下婴儿应遵医嘱使用。
安乃近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肾损伤和过敏反应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药典仍然收载该药,但说明仅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口服给药已较少采用,多用于滴鼻。应使用20%溶液,婴儿每次每侧鼻孔1~2滴,两岁以上小儿每次每侧鼻孔2~3滴。用于10个月以下婴儿,作用确切。5~6岁以上儿童一般不滴鼻给药。6个月以上的高热儿童可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剂量肌肉注射给药,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证安全。基层医疗单位因用药经验和处置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条件相对缺乏,较少使用安乃近退热。
皮质激素有些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视皮质激素为“万能药物”,习惯使用地塞米松退热,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用药方案。糖皮质激素除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主要用于休克、严重感染或炎症的应急治疗。糖皮质激素用于儿童退热容易掩盖病情,可造成误诊。该类药物无抗菌、抗病毒作用,却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反而可促进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也可能使趋于好转的感染死灰复燃。糖皮质激素还有加重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因此,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药物退热可能酿成小病变大病的不良后果,此法不能轻易使用。
小儿发热以感冒为多,病因又多为病毒性感染,以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小儿感冒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清咽颗粒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这些药物使用方便,具有退热、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效果。病情较轻时可首选使用。但这些药物一次用药量较大,不方便幼儿使用。中药退热比较安全,但儿童用药也要按说明书使用。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可为感冒、扁桃体炎;也可能是肺炎、麻疹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退热药物只能改善症状,无抗菌、抗病毒能力。因此,在使用退热药物之前应找出病因,以免影响诊断,耽误治疗。退热药品种很多,有单一成分的,也有形形色色的复方制剂,但主要有效成分却相同或相似,故不宜几种药品同时使用。有些家长一听某种药物安全性好,就喜欢给孩子加大剂量,希望增加疗效,这种认识应当改变。退热药剂量过大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害。退热作用过强会引起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可致虚脱。尤其是婴幼儿发热,须依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处方用药,不可大意。曾有报道,应给予婴儿几滴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父母却按儿童用量给予了一小勺,结果引起了婴儿严重的肝脏损害。使用退热药后要适当多饮水,这既是儿童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也有助于药物的代谢与排泄,以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十一)

☆ ☆☆☆☆考点121:中成药的贮存和养护

1.丸剂

(1)蜜丸:蜜丸是最不易保存的一种剂型。蜜丸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霉生虫。一般应贮存于干燥处,应防潮、防霉变、虫蛀,密闭,注意包装完好。

(2)水丸: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霉变、虫蛀、松碎等。宜置于干燥密封处。

(3)糊丸:若吸潮变软后则易发霉、虫蛀,宜干燥密封保存。浓缩丸、微丸亦可同水丸、糊丸一样保管养护。

2.散剂:吸湿性与风化性较显著,故须充分干燥,包装防潮性能要好。

3.片剂:极易吸潮、松片、裂片以致粘结、霉变等,发现上述现象不能使用。

4.膏剂

(1)煎膏剂(膏滋):若保管不当,可出现结皮、霉变、发酵、变酸、糖晶析出等现象,而不宜药用。煎膏剂应密封,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

(2)膏药:若贮存日久,有效成分易散失;贮存环境过热,膏药容易渗过纸或布外;贮存环境过冷或吸湿,黏性亦降低,贴时容易脱落。故宜贮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处贮存。

(3)软膏(油膏):受热后即易熔化,质地变稀薄,会出现外溢现象。应在遮光容器中密闭贮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5.合剂:成分复杂,久贮容易变质。置于阴凉处保存。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6.颗粒剂:极易受潮结块、发霉。颗粒剂应密封贮存于室内阴凉、干燥处。

7.胶囊剂:容易吸收水分,轻者可膨胀,胶囊表面浑浊,严重时可长霉、黏连,甚至软化、破裂。胶囊遇热易软化、黏连,故贮存温度不宜超过30℃;过于干燥又易脆裂。故应密封贮存于室内阴凉干燥处。

8.糖浆剂:其水溶液易被真菌、酵母菌等所污染,使糖浆被分解而酸败、浑浊。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为60%(g/ml),近于饱和溶液。盛装容器为棕色瓶,灌装后密封,贮于室内阴凉处。

9.注射剂(针剂):易受到光、热影响,因此应密封于中性硬质玻璃安瓿中,遮光,防冻结,防高热等。注射剂除应遮光贮藏外,还应按规定的条件贮藏。

10.胶剂:在温度过高或受潮时,会发软发黏,甚者会黏连成团,有时发霉变质。胶剂宜密闭贮藏,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

11.酒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在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12.露剂:水溶液内的挥发性物质易于散发,使香味走失,降低疗效,同时也容易生霉和发生大量的絮状沉淀而变质。露剂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13.栓剂:栓剂的基质是可可豆油或甘油明胶一类低熔点的物质,遇热容易软化变形。当空气中湿度过低时,它又会析出水分而干化。故在贮藏中,应以 蜡纸、锡纸包裹,放于纸盒内或装于塑料或玻璃瓶中,注意不要挤压,以免互相接触发生黏连或变形。宜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以下密闭 保存,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

☆ ☆☆考点122:中药(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原则

1.应用安全

(1)根据古今资料和临床长期使用证明其安全性大。

(2)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不含毒性药物,重金属限量不超过国内或国际公认标准。

(3)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剂量用药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虽有反应也多为一过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4)用药前后不需要特殊检查、诊断。

(5)不易引起依赖性,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无潜在毒性,不易蓄积中毒。

(6)处方中不含有大毒、麻醉、作用峻烈及可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味。

2.疗效确切

(1)处方合理,功能主治明确,使用者易根据自己症状选择。

(2)治疗期间不需要经常调整剂量,不需医师辨证和检查。

(3)经常使用不会引起疗效降低或引起耐药性。

3.质量稳定

(1)有完善的质量标准,质量可控。

(2)制剂稳定,在有效期限内,于一般贮藏条件下,较长时间不会出现变质或影响疗效。

(3)包装严密,有效期限及生产批号明确。

4.使用方便

(1)外包装明确标出贮藏条件、有效期限、生产批号和生产厂家。

(2)包装内有详细且通俗易懂的“药品说明书”,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预防处理措施、贮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

(3)对成人、儿童等不同使用者,说明每日总剂量和每次分剂量,易于掌握。并写明注意事项。

(4)明确标示药物禁忌、饮食忌宜、妊娠禁忌等。

☆ ☆☆☆考点123:中药(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分类

1999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其中西药为165种,并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划分为23类;中成药160 个品种(每个品种含有不同剂型),并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划分为7科,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和皮肤 科。 2001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中确定其中西药88个,中成药106个,共194个药品为乙类非处方药。

2002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一)。第三批目录其中化学制剂47个(甲类31个,乙类16个), 中成药361个(甲类280个,乙类81个)。第四批目录(一)其中化学制剂107个(甲类59个,乙类48个),中成药196个(甲类142个,乙类 54个)。2003年1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二),其中化学药制剂51个(甲类24个,乙类27个),中成药249个(甲类192个,乙类 57个)。

☆ ☆☆☆☆考点124: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感冒用药

1.荆防颗粒(冲剂)、合剂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明显,汗出,口渴,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2.扑感片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疏散风寒。用于风寒型感冒、流感所引起的头痛身酸,恶寒发热,喷嚏,流涕,咳痰稀白。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者禁用。

3.伤风感冒颗粒(冲剂)

功能主治:散风寒,发微汗。用于伤风流涕,咳嗽头痛。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4.风热感冒颗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5.桑菊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6.柴胡口服液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7.双黄连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8.建曲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9.香石双解袋泡剂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解毒除湿,通腑泻热。因夏令感冒表寒里热所致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口干咽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胀、腹泻、恶心、腹痛,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10.午时茶颗粒、袋装茶

功能主治:解表和胃。用于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内有食积,或伴有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慎用。

11.参苏丸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气短乏力,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恶心。

12.荆防败毒丸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发表解肌。用于流行性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

13.感冒灵颗粒(冲剂)、胶囊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溃疡、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本品含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14.感特灵胶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咳嗽,流清涕,头痛目眩。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溃疡、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 肥大等患者慎用;本品含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 等。

15.贯防感冒片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止痛。用于感冒初起,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16.维C银翘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项: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17.板蓝根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 ☆☆☆☆考点125: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咳嗽类药

1.半夏止咳糖浆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注意事项: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恶寒发热。高血压、心脏病严重患者慎用;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风热咳嗽胶囊

功能主治:祛风解热,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头昏,咽干舌燥。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应停药。

3.复方枇杷叶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咯痰不爽。

注意事项:适用于风热咳嗽;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儿童、老人、孕妇、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4.芒果止咳片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多痰。

注意事项: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5.二母宁嗽丸、颗粒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痰涎壅盛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服用前应向医师咨询。

6.通宣理肺丸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咳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注意事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养阴清肺膏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8.百合固金丸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

9.苏子降气丸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剧。

注意事项:阴虚燥咳者忌服。

10.止嗽定喘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肺热,平喘咳。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喘促,胸闷。

注意事项:虚喘者忌用;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1.秋梨润肺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黏,口燥咽干。

☆ ☆☆☆☆考点126: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中暑类药

中暑临床表现为身热,头晕,大渴引饮,饮不解渴,咽痛喉燥,小便短赤;或是身热,胸闷,头晕胀,渴不多饮,恶心,吐泻等证候表现。

症状较严重者;素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疾病者发生中暑;服药后无缓解:儿童、老年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中暑患者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1.复方草豆蔻酊

功能主治:驱风健胃。芳香矫味药。

注意事项:适用于暑湿吐泻偏寒者;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2.六一散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3.砂仁驱风油

功能主治:祛风,行气,降逆,消炎,镇痛。用于食滞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伤风鼻塞,头晕头痛,中暑,风湿骨痛,神经痛,蚊虫咬伤。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4.广东凉茶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黄。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孕妇慎用。

5.藿香正气水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酒精过敏者慎用;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不良反应:有报道服用藿香正气水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等。

6.六合定中丸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7.清凉油

功能主治: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

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眼睛、外阴等皮肤黏膜及破损处禁用。

8.十滴水

功能主治:健胃,驱风。用于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孕妇忌服。

9.清凉含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用于受暑受热,口渴恶心,烦闷头昏,咽喉肿痛。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10.仁丹

功能主治: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 ☆☆☆☆考点12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伤食类药

1.保和颗粒(冲剂)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哺乳期妇女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2.复方鸡内金片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

3.山楂调中丸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和胃。用于内积食滞,不思饮食,伤食作泄。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孕妇忌服,糖尿病患者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大山楂丸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服。

5.和中理脾丸

功能主治:理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诊断明确的萎缩性胃炎。

6.香砂枳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行气消胀。用于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不畅。

7.木香顺气丸、颗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8.神曲茶(六曲茶)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健胃消食。用于风寒感冒,伤食腹痛。

☆ ☆☆☆☆考点128:常用非处方中成药-胃脘痛类药

1.宝宝乐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孕妇忌服。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丹桂香颗粒

功能主治:益气温胃,散寒行气,活血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寒凝血瘀证,症见胃脘痞满,疼痛,嗳气,腹胀。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服;妊娠和月经过多,及有自发出血倾向者,有热证或阴虚火旺证者慎用。

不良反应:偶见轻度胃脘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

3.复方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疏气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胃脘胀痛,胸胁痛,月经痛。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不适用于脾胃阳虚;孕妇慎用。

4.胃复宁胶囊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止痛,制酸。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不适用于心脏病心慌心动过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胃疡灵颗粒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缓急止痛。用于脘腹胀痛,喜温,喜按,食少,乏力;适用于慢性胃炎有上述症状者。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不适用于肝肾阴虚;胃部灼热,口苦反酸者忌用;孕妇慎用。

6.左金胶囊

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

7.香砂养胃丸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注意事项:胃痛症见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

8.温胃舒胶囊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注意事项: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糖尿病患者或胃脘灼热痛证、重度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9.胃得安片、胶囊

功能主治: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剧烈胃痛、呕吐、黑便者;孕妇慎用;急症胃痛及溃疡病活动期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0.六味安消散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痛经。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久病体虚的胃痛患者;小儿及孕妇忌服;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浮肿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1.胃苏颗粒

功能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胃脘胀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切勿恼怒。

☆ ☆☆☆考点129: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泄泻类药

1.补脾益肠丸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证。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胃肠实热、感冒发热者慎用。

2.固本益肠片

功能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慢性泄泻。

注意事项: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3.葛根芩连片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注意事项: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治疗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乱病人疗效欠佳。

4.香连片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黏。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考点130: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便秘类药

1.便秘通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用后有口干现象。

2.龙荟丸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糖尿病患者慎用。

3.麻仁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年老体虚者不宜久服。

4.麻仁润肠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等忌用;月经期慎用;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

5.五仁润肠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大便干燥如羊屎,难排出者,在医师指导下,可增加药量。

6.苁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服用本药出现大便稀溏时应立即停服。

[网络转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1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