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淡竹的介绍,淡竹长什么样子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4-26 16:16:24

竹子里的水,听说都叫竹沥,那竹沥怎么形成的?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

制法为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无杂持者为佳

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要用于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舌强偏瘫;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常配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

竹沥清热化痰的效果明显,功效更强,中医学上称为顽痰老痰的。

淡竹的介绍,淡竹长什么样子

扩展资料

竹沥,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肺降火,滑痰利窍之功效。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性味:性味甘,苦,性寒。

采取方法:

取鲜竹竿,截成30-50cm长段,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间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参考资料:竹沥-百度百科

竹子的介绍有哪些?

竹子是我国花中四君子之一,它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速度非常快,它的品种繁多,由于它坚韧不拔的品质受到从古至今的赞扬。大部分竹子都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土壤环境中,一般南方的雨季地区更适合生长,竹子的生命力顽强,对土壤也没有什么要求,在大部分土壤环境中都可以生长,但是在湿润疏松的土壤环境中生长的最好。竹子的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既要保持土壤环境湿润的状态,又不能浇水过多,这又会导致竹子出现烂根的现象。刚生长出来的竹笋没有什么耐寒能力,温度低于5度的条件下会导致竹笋停止生长,温度低于零下2度会导致竹笋冻伤,冬天的时候要对竹子幼苗进行保护,一般对于北方种植竹子的时候一般要在春天的时候种植,不然会很麻烦。竹子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蚜虫、甲壳虫等害虫的啃食,我们可以喷洒蚜虫杀手噻虫啉喷雾来对它进行防治。

淡竹叶是什么科 淡竹叶相关介绍

1、淡竹叶禾本科。

2、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叶披针形,圆锥花序;颖果椭圆形。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3、根药用,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又可作牧草。

淡竹叶和竹叶,有什么不同?

淡竹叶和竹叶的区别如下:

1、生长环境不同

淡竹叶主要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缘、道旁蔽荫处。[ 淡竹叶耐贫瘠,喜温暖湿润,耐阴亦稍耐阳,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常表现为植株低矮、分蘖力降低、叶色发干偏黄等,观赏价值降低。

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黄壤土、菜园土为宜。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淡竹叶生长旺盛、分蘖力强。

而竹叶通常栽植于庭园。

2、分布范围不同

淡竹叶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及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竹叶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采。

3、营养价值不同

淡竹叶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高。不同品种每100g可食部分(鲜重)营养物质含量如下:蛋白质0.6-0.9g,脂肪0.1-0.2g,纤维素0.8-0.9g,糖类2.5-3.3g,胡萝卜素20-40微克,维生素C 2.5-9毫克,钙22-29毫克。

而竹叶含有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瓠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从瓠瓜中能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

从而起到降糖的效果。 胡萝卜素在瓠瓜中含量较多,食后可阻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相关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癌症患者多食。

4、采摘方式不同

西葫淡竹叶芦以食用嫩叶为主,达到商品叶要求时进行采收,长势旺的植株适当多留叶、留大叶,徒长的植株适当晚采叶。长势弱的植株应少留叶、早采叶。采摘时不要损伤主蔓,叶柄尽量留在主蔓上。

而竹叶需要在当天中午迅速采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淡竹叶

百度百科-竹叶

毛竹属是什么?

(朱政德,赵奇僧)

学名: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小至大型竹类。地下茎单轴型。秆直立,分枝节间一侧扁平,具明显的沟槽,贯穿整个节间。每节分枝2。笋期早春至初夏。秆箨革质,早落,具斑点或无,箨叶通常披针形,外翻。叶片较小,小横脉明显。复穗状花序或密集成头状,由多数假小穗组成,生于枝顶或小枝上部叶腋,外被叶状或佛焰苞状苞片;假小穗具2~6小花;外稃先端锐尖;内桴先端2裂,背部具2脊;鳞被3,形小;雄蕊3,花丝细长;雌蕊花柱细长,柱头3裂,羽毛状。颖果针状。

本属约50种,绝大多数产于中国。日本、苏联及北美、西欧各国广为引种栽培。毛竹属竹种常组成大面积竹林,为中国竹林经营的主要对象。其中有些竹种耐寒性较强,适应性广,为黄河流域地区发展竹林生产的主要引种对象。

①毛竹(Ph.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秆高达20米,径达16厘米或更粗,基部节间甚短,新秆密被细柔毛和白粉,分枝以下秆环不明显。秆箨褐紫色,密被棕褐色刺毛和深褐色斑点,箨耳小,缝毛发达。枝叶二列状排列,叶片小,长4~11厘米。毛竹是中国最重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北自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西部及南部、江苏南部,南至广东、广西中部,东起台湾,西至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均有分布,其中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为主要产区。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组成单纯林或与松、杉、阔叶树混生。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水分条件直接影响笋及幼秆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春旱严重地区不宜栽植毛竹。对土壤要求较高,在砂岩、页岩、石英岩、花岗岩等母岩发育的肥沃厚层酸性土上生长良好,过于干燥的石砾地、盐碱地和低洼积水的地方则生长不良。毛竹竹材韧性强,纹理通直,坚硬光滑,篾性好,可作竹桥、竹屋柱梁、胶合竹板、变性竹材、农具、家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等用。竹材纤维长度2000微米,为优良造纸原料。笋味鲜美,尤以冬笋为佳,鲜食或制成笋干、玉兰片和罐头。花毛竹,为毛竹的自然变型,竹秆和竹鞭黄色,具绿色纵条纹,散生毛竹林中,移栽后性状稳定。龙鳞竹,竹秆节间极度缩短,肿胀,交错成斜面,各地毛竹林偶有发现,实为毛竹的畸形变态,性状极不稳定,移栽后常恢复正常。假毛竹,形态近似毛竹,秆箨具稀疏细斑,叶片较大,篾性优良,供制作竹器家具、农具用或劈篾编织。

②桂竹(Ph.bambusoides Sieb.et Zucc.)又称斑竹、刚竹、金竹。秆高15米,径可达14~16厘米。产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为毛竹属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适应性广,能耐-18℃低温,多生于山坡下部及平原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竹秆粗大通直,材质坚韧,篾性良好,供建筑、家具、柄才等用。桂竹已引种到许多国家,18世纪引入日本栽培,现成为该国的最主要竹种。

③淡竹(Ph.glauca McCl.)又称青竹。秆高可达18米,径可达9厘米;新秆密被雾状白粉。产于中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浙江。耐寒性较强,-18℃低温亦能正常生长,并耐一定的干旱瘠薄和轻度盐碱土。竹秆细长、竹材韧性强,可作农具柄、椽篱、晒竿或棚架等用。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农具、用具或帘席,为中国重要的篾用竹种。笋味鲜美,供鲜食。浙江淡竹,秆高达11米,径5厘米;箨环有白色细毛。产中国浙江、安徽、江苏、河南、贵州,已引种至朝鲜、美国。竹材顺向抗压和抗拉强度大于淡竹,可做各种柄材或伞骨。篾性好,宜编织各种竹器。笋供食用。为浙皖山区重要的经济竹种。

④人面竹(Ph.aurea Carr.ex A.et C.Riv.)秆高5~8米,近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常畸形缩短,节间肿胀,节有时斜歪。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都有分布,生于海拔700米以下山地,各地园林广为栽培。日本、美国、苏联、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引种栽培。适应性广,耐寒性较强。通常栽培供观赏,竹杆可作手杖、钓鱼竿或制作小型工艺品等。

⑤刚竹[Ph.viridis(Young)McCl.]秆高10~15米,径4~10厘米。产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均有栽培。美国也有引种。多生于平原、河滩及低山丘陵。适应性强,稍耐盐碱,在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量0.1%的盐土上均能生长。竹材坚硬,多整材使用,供作各种柄材或小型建筑等用。篾性差,不宜劈篾编织。笋味略涩,经水漂后可食。黄皮刚竹,为刚竹的一个变型。金黄色,节间常有绿色纵条纹,叶片常有淡黄色条纹。分布同刚竹。为观赏竹种。

⑥台湾桂竹(Ph.makinoi Hayata)杆高达20米,径8厘米。产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河南、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南部。竹材坚韧,节间长,易劈篾,篾性甚佳,冲击强度大于淡竹和浙江淡竹,为优良篾用竹材,编织的竹器结实耐用。也可整秆用作柄材或晒竿。笋味苦,不食用。

⑦黄槽竹(Ph.aureosulcata McCl.)秆高6米。本种1907年从中国浙江余杭塘栖引入美国栽培,现美国栽培较普遍。金镶玉竹是黄槽竹的自然变型,与其不同在于竹秆金黄色,沟槽绿色。产于中国江苏北部云台山,山东南部,山西:北京、南京、杭州等地有栽培。竹秆色彩鲜艳,为优美的观赏竹种,可供庭园绿化之用。

⑧沙竹(Ph.propinqua McCl.)秆高10米,径约5厘米。产于中国河南南部、湖北、安徽、浙江、贵州、广西。用途同浙江淡竹。

⑨早竹(Ph.praecox C.D.Chu et C.S.Chao)产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尤以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及江苏南部栽培普遍。早竹为平原竹种,多栽于农村房前屋后、地边岸旁,喜湿润肥沃疏松土壤。发笋早,持续时间长,产量高,笋味鲜美,为江浙一带最重要的笋用竹种。

⑩乌哺鸡竹(Ph.vivax McCl.)产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多生于平原,栽于房前屋后。发笋力强,成林快,笋味鲜美,为江浙一带重要的笋用竹种。笋期短,发笋集中,故名哺鸡竹。

?白哺鸡竹(Ph.dulcis McCl.)为平原竹种。中国浙江杭州及附近农村普遍栽培,多栽于房前屋后。笋味鲜美,为当地栽培的重要笋用竹种,产量次于旱竹。

?红哺鸡竹(Ph.iridescens Yao et C.Y.Chen)产中国浙江、江苏平原和低山地区,房前屋后也有栽植。笋味鲜美,为优良的笋用竹种。竹秆大者可作撑篙,小者用作柄材,也可劈篾编织。

?紫竹〔Ph.nigra(Lodd.)Munro〕秆高3~6米,径2~4厘米。新秆绿色,密被细柔毛和白粉,箨环有毛,秋后渐变为紫黑色。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广为栽培,北京栽培能安全越冬。日本、朝鲜、印度及欧美各国均有引种栽培。竹秆供制手杖、伞柄、小型竹器家具、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等用。毛金竹为紫竹的变种,秆较紫竹粗大,老秆灰绿色或灰白色。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西至贵州、四川、西藏及甘肃南部。较耐干旱。竹秆坚硬,韧性强,大者径达7~8厘米,可作撑篙或建筑材料,小者可作农具柄、晒竿。也可劈篾编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0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