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小儿是否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疾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疾病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就会跟着改善,所以必须对上述疾病进行。
2.真正意义上的厌食症是指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3.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4.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断:(1)看年龄,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由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的家庭,小儿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喜欢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厌食症;(2)看食欲不振的程度:如果是轻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3)有无症状出现:若小儿有轻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泼、愉快,多属正常情况。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4)微量元素的检查: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查,可以帮助找到是因为哪种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厌食症,也有助于判断。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锌的摄入量,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须及早治愈。 消除孩子厌食的心理因素,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进餐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1.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厌食症又称神经性厌食(AN),是指通过节食等手段,以刻意制造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
厌食症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体型、体重极度关注、强烈害怕体重增加、盲目追求苗条,常伴有营养不良、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等。
厌食症多发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30岁之后发病的较为少见,发病男女比例为1:10。厌食症的并发症有很多,主要有营养不良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无法吸收营养物质。
如果出现以下7种症状中的几个或者全部,就要小心是否患有厌食症了。
1、? 对体型、体重过度重视,极度恐惧肥胖,有强烈的欲望要减轻体重。把减肥当做一种习惯,即使体重已经过轻,也依然惦记着减肥。
2、? 吃的很少或只喝饮料,强迫自己拒绝饮食、剧烈运动、服用泻药及利尿剂、即使是吃了食物后由于自责会自我催吐等。
3、? 短时间内体重急剧减轻,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85%以下。
4、? 通常仍维持正常的作息活动,并且否认饥饿、疲倦和虚弱。
5、? 有时也会出现恶性循环,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的食物,然后用种种激烈的方法把食物排出体外。长期下来导致胃肠功能衰竭,形成条件反射式呕吐,无法进食。
6、? 低血压、心跳减慢、掉发、骨质疏松、指甲脆弱、脸色苍白或蜡黄、畏寒、体质极差。
7、? 月经失调或停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60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儿厌食症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中医是如何对症小儿厌食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