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现在都容易得一些耳鼻喉科的疾病,都是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经常可以看见有人耳钉上挂着耳机,经常听耳机不仅会损伤听力,还容易引起中耳炎,还有些人洗头的时候不注意会把水弄到耳朵里,也容易出现中耳炎,当然中耳炎还和脾虚和肾虚有关,那中耳炎怎么调理?中耳炎要注意什么?
1、调理的方法
1.脾虚生湿型
表现为长时间耳内流脓,反复发作,脓液量多,没有异味。伴有听力下降、头晕、大便乏力、食欲不振,有时候大便不成形。治疗原则以健脾利湿为主,可以用茯苓白术鲫鱼粥,做法如下:
取茯苓15g,白术10g,鲫鱼50g,粳米50g,香油、食盐适量。将茯苓、白术洗净,装进纱布袋里,放入砂锅中提前浸泡1个小时,再加入鲫鱼、粳米一块煮粥。煮熟后加香油、食盐调味,佐餐吃,一天一次。有健脾利湿的作用。
2.肾精亏虚型
表现为耳内长时间流脓,反复发作,流脓量较少,但有腥臭味,呈块状或豆腐渣状。伴有耳鸣或听力减退、腰酸、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治疗原则以补肾益精、利湿排脓为主。可以用羊肉薏米汤:
羊肉100g,薏米30g,陈皮5g,白附子5g,鲜生姜15g,小葱1根,食盐适量。将生姜切片、小葱洗净切段。薏米、陈皮、白附子洗净,放进砂锅里加水浸泡4~5个小时,再加入羊肉、葱姜、食盐一块煮45分钟,吃料喝汤,1~2天吃完。
2、中耳炎保健
1.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2.经治疗过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导如何且何时作中耳充气治疗。
3.中耳炎病人要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4.养成正确的医疗习惯,遵照耳鼻喉科专科医师的指导与治疗绝不可自作主张,认为症状减除而自行停药,中止治疗,以致病情转为慢性或产生副作用。
5.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3、平时要注意
1.中耳炎也分为几种,其中大部分属于慢性中耳炎和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去除致病的原因,这个是关键,另外患者要注意多加强锻炼,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并且注意清除比自己内的一些疾病,防止对耳朵产生不利影响。
2.此外要注意调节室内空气,多通风,积极预防感冒,感冒是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另外要注意休息,要注意不能过于疲劳,得了中耳炎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且患病后是不能游泳的,防止脏的东西进入耳朵引发新的炎症。
3.对于急性中耳炎,要注意防止炎症继续发展,要及时做消炎处理,让炎症消失,此外药注意改善自己身上的一些症状,对症治疗很有效果,另外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注意防止再发生中耳炎,积极预防。
一般治疗
可以通过捏鼻鼓气法、导管法等改善咽鼓管通气。
可用鼻部喷剂减轻鼻塞症状。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如红霉素、头孢呋辛等主要用于控制急性期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发挥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注意逐渐加量、逐渐减量,避免长期应用。
促排药
可以使用促排药稀化积液,使之更容易排出。
促排药
可以使用促排药稀化积液,如桃金娘油胶囊、桉柠蒎、欧龙马等,使之更容易排出,并且可以增强咽鼓管中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清除功能。
鼻部喷剂
可在局部应用滴鼻药物或喷鼻剂,如1%麻黄素滴鼻液、鼻喷激素等,使咽鼓管口、鼻腔通畅。
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术
可反复进行,抽出积液缓解患者不适,对清除分泌物快速有效。
鼓膜切开术
较为黏稠的积液抽出有困难时,可以切开鼓膜,避免引起粘连性中耳炎。
鼓膜置换术
为本病最有效方法,在鼓膜做放射张切口,吸净黏液后置管,留置时间一般在三年以下,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多可自行脱出。
其他手术
对于腺样体肥大者需切除腺样体,鼻息肉者需要进行鼻息肉切除术,鼻中隔偏曲需要进行矫正术,若经上述治疗无效且未查出相关疾病,必要时可通过鼓室探查术、单纯乳突开放术治疗。
预后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数情况下会在2~3周好转,多数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听力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3~6个月复诊听力测试,出现问题及时治疗。
能否治愈
分泌性中耳炎为短暂性疾病,目前能治愈。
能活多久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复诊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间隔3~6个月复诊,监测患者听力情况。
饮食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宜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禁食烧烤、海鲜等食物,多饮水,多吃苹果、绿色蔬菜等。
饮食调理
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烧烤、海鲜等食物暂时避免食用。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如豆制品、稀饭等。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梨都是很好的选择。
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要注意耳朵部位卫生,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注意休息,多喝水。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
日常护理
戒烟、戒酒,注意加强营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预防感冒,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注意耳朵不要进水。
避免经常处于过于嘈杂的环境中,改善聆听环境。
病情监测
平时注意关注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有无改善,患者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必要时3~6个月及时行听力测试,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要放松心情,学会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不适,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要遵照医嘱定期服药,按时复查,出现其他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复诊。
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与患者个人体质等关系较为密切,日常生活中应加以预防,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个人体质,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避免熬夜、劳累等,预防感冒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接种流感疫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饮水,加强营养。
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
积极治疗可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比如腺体样肥大等。
孩子出生后尽量母乳喂养,喂养新生儿时注意喂养姿势正确,使用奶瓶喂养时注意把婴儿头部抬高。
存在过敏史的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参考文献
[1]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上册[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辰,王建安.内科学:上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当出现慢性中耳炎时,可以先应用抗生素溶液、糖皮质激素溶液滴耳,口服稀化粘液的药物促使分泌物排出。如果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选择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患有急性中耳炎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让病程超过八周后就会转化为慢性中耳炎。此时常会伴随着耳道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诱发颅内感染。那么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一、慢性中耳炎的药物治疗
1.抗生素溶液
当出现慢性中耳炎的时候,可以应用抗生素溶液滴耳,让药液直达病灶,可以有效的减轻鼓室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2.糖皮质激素溶液
慢性中耳炎病情严重,单纯应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效果不理想时,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溶液滴耳,必要时还可以与抗生素溶液联合用药,能让耳道流脓、耳闷等不适症状尽快缓解。
3.稀化粘液的药物
患病后还可以遵医嘱口服一些稀化粘液的药物,促使分泌物经咽鼓管排出,也可以缓解耳闷、听力下降的不适症状。
二、慢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
慢性中耳炎病情特别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可以选择手术治疗。鼓膜穿刺手术比较常见的,通过鼓膜穿刺抽出耳道内的积液,可以减轻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2.鼓膜切开术
如果耳道内分泌的液体特别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完全吸进液体,或者耳道内的积液反复出现时,可以做鼓膜切开术清除积液,改善耳听力下降等症状。
一,改善中耳通气
1,局部处置,如热敷、按摩或按压耳屏堵塞外耳道,然后突然松开,几种方法交替进行,每次3-5分钟
2,吞咽吹张改善法和捏鼻鼓气改善法
3,百分之一麻黄碱生理盐水溶液滴鼻,每天3-4次,可改善鼻腔的通气,以促进恢复咽鼓管功能
4,施行咽鼓管吹张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反复施行这种手术
二,清除中耳积液
1,鼓膜穿刺抽液治疗适用于长期鼓室积液者
2,鼓膜切开术适用于液体黏稠、穿刺抽液治疗
三,病因治疗
1,腺样体肥大者,住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等
2,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医生指导下短期报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有如下途径:
(1)抗生素的应用:急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故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有效。药物使用至流脓停止后5~7天,以求彻底,故一般用药时间为10~14天。早期取外耳道脓液作培养及敏感试验,若治疗效果不好,可根据此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2)局部用药:先用3%双氧水彻底清洁外耳道的脓液,再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抗生素溶液常用氯霉素、金霉素和复方新霉素等,局部用药直至流脓停止。
(3)促进咽鼓管的引流,可用1%麻黄素溶液或复方麻黄素溶液滴鼻或喷鼻。
(4)手术治疗。
①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的抗生素及滴鼻药治疗未愈者,穿刺部位宜在鼓膜紧张部的前下或后下象限。
②鼓膜置管术:经鼓膜多次穿刺不愈者或已形成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者可考虑作此手术。
③鼓膜切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症状严重,鼓膜未穿孔或虽已穿孔,但穿孔小而引流不畅时可作此手术。
④乳突凿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为乳突炎,用以上疗法效果不好,且有发生并发症可能时,应行乳突凿开术。
预防此病首先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冬季注意室内通风,适当的户外活动;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儿童的急性中耳炎常与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有关,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腺样体及扁桃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治疗后常遗留鼓膜穿孔,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复发,一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二是避免耳内进水。在洗脸、洗澡时要特别小心,一旦进水,就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复发,为此,可用一较大棉球,外面涂上凡士林,堵塞患耳,洗澡后再取出。一般小的穿孔多数都能长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56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吃橘子降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