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入肺胃肾经。
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
生知母泻火力强;炒知母味咸入肾长于滋肾阴。
知母的种植一般采用育苗移栽,选择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土和沙质壤土,结合整地每667米施腐熟的厩肥45000千克作为基肥,均匀撒入,深耕细耙,整平后做成平畦。3月下旬,灌足底水,按行距10~15厘米开沟,沟深2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覆土镇压;播种量每667米 1千克左右。为保证出苗整齐,一般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种子催芽,将种子用60℃温水浸泡8~12小时,捞出后与种子2倍量的湿沙拌匀,在背风向阳温暖处挖坑催芽,催芽坑深20~30厘米。将种子平铺于坑内,覆土5~6厘米,并用农膜覆盖,待多数种子的胚芽穿破种皮伸出时,即可进行大田播种。播种后10~20天出苗,待苗高5~6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知母的移栽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进行,春季移栽上年培育的种苗,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5~6厘米,按株距10~15厘米进行栽植,种苗覆土深度以超过原地面2厘米左右为宜,若土壤干旱,栽后应灌一次透水。夏季移栽一般采用上年培育的种苗,秋季移栽一般采用当年春季播种培育的种苗,将种苗地上叶片保留10厘米左右,多余部分用剪子剪掉,以减少移栽后蒸腾失水影响缓苗,其他技术要求和春季移栽相同。
草字头下边一个知道的知是“䓡”,䓡字读作zhī。[䓡母]药草名。即知母。
扩展:䓡母(知母)
知母是一味清热药,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知母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知母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本品含有皂苷、知母多糖、芒果苷、异芒果苷、生物碱及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入药部位特点: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即食药物质)。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知母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
知母常用药膳方选如下:
气管炎,咳嗽,肺结核昆布500g,百部500g,知母(蜜炙)1kg,用50%乙醇浸泡1周,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5L。每次10mL,每日3次。
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黄12g,知母6g,牡丹皮9g,小火慢煨2~3小时,至鳖甲酥烂,吃鳖肉喝汤,每次1小碗,日2次。
知母的叶子无毒,而且是中药材,可以喂牛。
知母性味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的疗效。临床上常常用知母、石膏等配伍治疗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由于知母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燥热的情况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知母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原植物形态 10 知母的栽培
10.1 习性 10.2 栽培 10.3 病虫害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性味归经 13 知母的功效与主治 14 知母的用法用量 15 知母的化学成分 16 知母的药理作用 17 知母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水分 17.5.2 总灰分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17.6 含量测定
17.6.1 芒果苷 17.6.2 知母皂苷BⅡ
17.7 知母饮片
17.7.1 炮制
17.7.1.1 知母
17.7.1.1.1 含量测定
17.7.1.2 盐知母
17.7.2 性味与归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17.7.4 用法与用量 17.7.5 贮藏
17.8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知母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知母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知母
1 拼音
zhī mǔ
2 英文参考
Anemarrhena hodeloide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rhizoma anemarrhenae [朗道汉英字典]
anemarrhen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n anemarrhena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知母为中药名,见《神农本草经》[1]。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Anemarrhen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on anemarrhena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知母的别名
地参、羊胡子根、穿地龙[1]。
7 来源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的根茎[1]。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2]。
8 产地
知母主产河北、山西[1]。
9 原植物形态
知母株高60120cm。根茎肥厚,横生,残留黄褐色纤维状旧叶残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花茎直立,不分枝,黄白色或淡紫色。蒴果长圆形,种子黑色,长三棱形。花期5月至8月。果期8月至9月。
10 知母的栽培 10.1 习性
知母生于向阳山坡、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喜温暖,耐寒、耐旱,生长期不宜过多浇水。根茎易腐烂。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星地均可种植。宜选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土和砂壤土栽培。
10.2 栽培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春播4月初,秋播在10月底至11月初,次年4月出苗,秋播出苗较整齐。条播行距25cm,覆土2cm,播种量每公顷7.512kg。分根繁殖。按2530cm行距开68cm深沟。按株距1520cm栽种,覆土压紧浇水苗期需进行松土除草。按15cm株距定苗,生长期适当追肥。
10.3 病虫害
知母的病虫害有黑粉病,蛴螬。直播者3年收获,分根繁殖者2年收获。趁鲜剥去外皮,用硫磺熏34小时,切片晒干或烘干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每公顷可收干货3t。
11 采收与初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性味归经
苦,寒[1]。入肺、胃、肾经[1]。
13 知母的功效与主治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1]。治热病高热,烦燥口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1]。
知母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1)用于眼丹、眼痈伴见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多种内外障眼病,如暴盲,绿风内障、混睛障等。知母能滋阴润燥,清泻虚火。常与黄柏配伍,如知柏地黄丸。
(3)用于消渴以及消渴所致视网膜病变及晶珠混浊等目病。常配伍天花粉、麦冬、玉米须等。
14 知母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5 知母的化学成分
知母含多种知母皂苷(Timosaponin),还含芒果苷、异芒果苷、鞣酸等[1]。又含菝葜皂苷元、马尔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宝藿苷、淫羊藿苷、知母属皂苷Ⅰ~Ⅳ等[1]。
知母根茎含知母多糖A~D、顺扁柏树脂酚、咕吨酮C糖苷、β谷甾醇、烟酸等[1]。
16 知母的药理作用
知母浸膏对兔有解热作用,煎剂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痢疾、伤寒、大肠等杆菌和常见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1]。
知母提取物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1]。
知母水提取物对兔和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1]。
知母能保护机体肾上腺皮质免受外源性皮质激素的抑制[1]。
知母对动物肾上腺素能和胆堿能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也可抑制Na+,K+ATP酶活性,拮抗地塞米松对兔血浆激素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还可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等[1]。
17 知母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知母
Zhimu
ANEMARRHENAE RHIZOMA
17.2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17.3 性状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17.4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芒果苷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一水(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粉末0.2g,加30%丙酮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滚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9.0%(附录ⅨK)。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K)。
17.6 含量测定 17.6.1 芒果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8nm。理论板数按芒果苷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芒果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于0.70%。
17.6.2 知母皂苷BⅡ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25:7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知母皂苷BH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0.5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0%丙酮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ul、10μl,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于3.0%。
17.7 知母饮片 17.7.1 炮制 17.7.1.1 知母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切面黄白色至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17.7.1.1.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于0.50%,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于3.0%。
17.7.1.2 盐知母
取知每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本品形如知母片,色黄或微带焦斑。味微咸。
45H76O19)不得少于2.0%。
17.7.2 性味与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17.7.4 用法与用量
6~12g。
17.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17.8 出处
知母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能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 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土贝母,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上述三类贝母常用量均为6~12克,因其反乌头,故不能与乌头及其“兄弟” 天雄、附子同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6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保护乳腺,预防乳房胀痛的食物
下一篇: 可以帮助减肚子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