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脑血管病是什么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

佚名 2023-06-22 08:50:45

老年人最容易患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方面都会衰退,那么就会患一些老年疾病,其中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是很高的。脑血管病顾名思义就是脑血管出现一些健康问题,那么,脑血管病是什么病?脑血管病怎么预防?

脑血管病常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引起的结果。脑卒中病(急性脑血管病)即所谓“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残率特别高;病死率也较高。

脑卒中有蛛膜下出血、脑出血、频外动脉阻塞、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栓子可能的来源),此外还有小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前两项为脑出血病,后几项均为脑缺血病,比出恤性者近来有增加的趋势4且发病年龄又有提前的趋势,过去一般在五十岁以上.现在三十、四十岁以下的也不少见。

1、如何认识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发病急、进展快,前驱症状出现时间一般均较短,少则数分钟,多则数小时或数天。少数病例也可在数周之前出现前驱症状,如脑出血的前驱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意识障碍如神智恍惚、反应迟钝、全身不适、手足麻木等。

蛛膜下出血以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精神症状等较为多见。脑血栓形成以头昏、眩晕、视力模糊、说话不清、肢体麻木无力为多见。发现这些症状后应及时检查进行治疗。、

2、治疗

1、出血性脑血管病:蛛膜下出血、脑出血如已发生者切忌手忙脚乱、来往搬动,以免增加出血,引起严重的后果。应急请医生出诊,就地抢救。主要以积极脱水治疗为主。如使用甘露醇,病情较重的应同时加用地塞米松。合并心血管其他疾病的,不宜用大剂量甘露醇、可用地塞米松或速尿脱水。止血药可少量短时给予或不用。

2、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脑栓塞等,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654-2注射液、罂粟硷注射液、烟酸注射液、4?5%碳酸氢钠注射液等静脉点滴,或用抗凝剂及颈交感神经节封闭等。

最好在急性期就开始治疗,发病后3?5天内也可根据病情先给适当的脱水剂治疗,以促进病侧大脑半球的自动调节功能和血管运动麻痹的恢复,利于侧支循环的再建。

对一些轻型患者,或无脑水肿症状者,可不用脱水剂而直接用扩张血管药或活血化瘀方法。中药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为主(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红花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均可应用。头针与超声波治疗脑血管病偏瘫为简便易行的新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的颅外颅内血管吻合术,可收良好的效果。脑出血颅压增高,有脑疝形成,内科治疗无效时,也可手术开颅减压。

3、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的出血性及缺血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因此预防的方法基本与前面相同。

对有栓子形成可能发生脑栓塞的病人,如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其他左心房、左心室有血栓形成可能的疾病,均应及时进行治疗原发病,并采取防止血栓形成的措施。

4、老人中风吃什么

1、补充水分多吃木耳

高粘滞血症症导致老年人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流动变缓慢,因此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引发中风。吃木耳能起到预防中风作用,这是因为木耳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除了木耳之外,大量喝水补充水分也能有效预防中风发生。

2、多吃低脂低胆固醇食物

高血脂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的主食应该以粗粮为主,并多吃豆类食品,以及蔬菜,菌藻类食品,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有效促进脂肪分解排泄,减少脂肪吸收。此外还应该少吃含胆固醇高,脂肪高的动物性蛋白质食品。

3、适量补充蛋白质

低蛋白高盐是诱发中风的常见因素,老年朋友的饮食中不要刻意限制供给蛋白质,每天应保持在70到80克左右蛋白质的攻击,动物蛋白以鱼虾,蛋类,奶类,禽类为主;植物蛋白以大豆,花生,芝麻蛋白为主。

4、注意钾,镁的补充

补钙能调解血压,牛奶,豆制品,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同时,钾元素和镁元素的补充也对降血压有好处,多吃土豆,黄豆,绿豆,香蕉等含钾高的食物能维持人体细胞内渗透压,心肌收缩和能量代谢;镁元素的补充对温度血压,维护脑细胞钙平衡,预防脑中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含镁的食物主要有玉米,西红柿,海带,香蕉,各种坚果等。

5、老人中风要严格限盐

食盐中的钠摄入过多是诱发脑中风的关键因素,老年人要在平时养成少吃盐的习惯,每人每天摄盐量应限制五克一下,有高血压,中风家族史的更要注意严格限盐。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给心肌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 临床上可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和心性猝死。脑血管病是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绞痛为主要特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区刺痛、心绞痛、心律不齐等,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塞,造成心力衰竭、猝死、危及生命。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缺乏运动、不规律饮食和肥胖。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自行缓解,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心绞痛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并造成心力衰竭和猝死。 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的某分枝闭塞、血流中断,造成该分枝所营养的心肌持久缺血、缺氧、是心脏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果病变范围过大或抢救措施不力,会导致心脏破裂、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抢救及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静养,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大多数会留下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等后遗症。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引发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种情况最为危险,常因没能防备而造成猝死)。脑梗塞:是因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使脑血管堵塞,致使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常见症状有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肢体麻木、情绪不稳、记忆障碍、严重时会致使脑细胞受损或死亡,导致脑痴呆、脑中风、甚至成为植物人状态。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脑痴呆:又称痴呆综合症,是慢性精神功能紊乱, 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多有不同的脑萎缩。早期表现为记忆下降、思维混乱、理解困难、判断力差、计算功能减退,以致失语。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精神症状,最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成为植物人状态,一般在发病后3~8年常因脑衰竭或并发症而死亡。主要有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性痴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痴呆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的血液微循环出现障碍,自由基过多并长期作用脑细胞的缘故。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脑痴呆的患病率高达3.86%,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将会急剧上升。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脑血管局部官腔变窄、变脆,并且血管堵死,当血流行至此处时,血流所产生的冲力对血管壁产生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脑出血的后果常可导致严重的偏瘫等后遗症、植物人,甚至死亡。所以,对脑出血一要以防为主。

脑血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脑血管病患者因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其主要表现如下。

(1)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出症状。常为全头部劈裂样疼痛。而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约有80% ~ 90% 患者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2)呕吐:呕吐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发生率在80% 以上;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痛均加剧。如果患者呕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预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

(3)意识障碍:尤以脑出血患者多见,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患者,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死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死多伴有意识障碍。

(4)偏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也是脑血管病的较常见症状,不论大脑半球任何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可为不完全瘫和完全瘫。

不完全瘫又叫轻瘫,可以扶杖行走。完全瘫也叫全瘫,患者卧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动。有些患者可能面、舌瘫程度较重,肢体瘫痪程度较轻;也可能上侧肢体瘫较重,下侧肢体瘫较轻;或下肢瘫痪程度较重,上侧肢体瘫较轻。完全瘫变为不完全偏瘫,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不完全瘫发展为完全瘫,则表示病情逐渐加重。

(5)失语:为优势半球大脑皮质言语中枢损害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分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这种患者由于语言运动中枢完好,所以,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则是所答非所问。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等。命名性失语表现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唯独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分为缺血性脑血管壁和出血性脑血管,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等,其实就是俗称的中风,脑血管病的起因一般都是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这些心血管疾病所引发的,那么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1、突然眩晕
脑血管病的早期患者经常会突然感觉到眩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或发生突然原因不明的跌倒。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小脑和脑干等平衡神经组织所致。
2、肢体麻木
脑血管疾病早期患者会突然感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者一侧脸部、手、足、舌、唇麻木,或者嘴歪、流涎,或者出现上、下肢活动受限,这是对侧颈内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大脑皮层中央前后回流所致。
3、说话含糊
突然出现讲话含糊不清,甚至不能讲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或者有的能讲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医学上称为运动性失语或者感觉性失语。这是大脑众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大脑皮层语言中枢所致。
4、终日嗜睡
脑血管病患者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脑干的网状结构就会突然变得终日昏沉欲睡,无法自制,总是处于一种嗜睡状态。
5、性格改变
突然出现性格、思维、智力、行为的变态。如变抑郁、沉默、孤僻、淡漠,或者变狂怒、欣快、急躁、多语或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者智力衰退,甚至丧失正常理解力与判断力。这是由于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损害了大脑额叶的功能。
6、视力模糊
突然出现短阵视物模糊、黑蒙、单眼失明,持续数分钟,而后视力恢复,这是因为脑血管疾病影响同侧颈动脉或者同侧眼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7、突然头痛
脑血管疾病早期可出现突然头痛,呈剧烈的、持续性的、难以忍耐的头痛,固定在某一部位或者伴有一侧肢体不适,或者伴有恶心、呕吐、或者伴有嗜睡、头昏、沿河等不适。这些症状多与血压升高,使血管壁的感觉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或者脑动脉瘤突然扩张、血管痉挛等所致。
8、小贴士
以上症状如果出现前6项症状时可视为脑血管梗塞发病的预告,突然头痛可视为脑血管坡垒出血的早期预示。一旦出现脑血管疾病的先兆也不必紧张,及时进行检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9、预防措施
1、必须控制饭量。因为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可以转化为脂肪,所以每餐的主食应定量食用。
2、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老年人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以下,少吃高脂肪食物,如动物油、肉类等。
3、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老年人一天内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可少食动物肝脏、蟹黄、鱼子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54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