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痢疾都是怎么引起的

佚名 2023-06-21 17:18:09

痢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患病原因就是因为传染所致,虽然就现在的医疗条件,很多疾病包括痢疾都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预防,因为毕竟肠道疾病对肠道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那么,一般痢疾是怎么传染和传播的呢?

1、痢疾的传播途径

痢疾传播方式主要是以“粪-口”的途径进行传播。痢疾杆菌随着患者或者健康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借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污染的手、污染的食物、污染的水源、苍蝇叮咬的食品等经口传染。

(1)接触传播

被菌痢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上大多可查到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还常常隐藏在患者的手指上及指甲内,接触痢疾病人后,有16.7%的人手会被病菌污染。因此,被病菌污染者,特别是儿童,如果用不干净的手抓东西吃,便很容易染病。

(2)食物传播

痢疾杆菌在肉类、米饭、面食、水果等食品上一般可存活10~24天,如温度适宜,进过12小后病菌就可以增殖数百倍甚至上万倍。因此食用生冷不洁、过夜变质或者被苍蝇叮咬过的食物,就很有可能感染病菌而致病。

(3)水源传播

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每克重约有1亿多个痢疾杆菌,如果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井水、自来水被污染后未经过消毒而被饮用,就会引起菌痢爆发流行。

2、小贴士

预防痢疾的传播,最重要的一条是切断传播途径。要求严格的管理好粪便和水源、消灭苍蝇,饭前便后都要洗手,并做到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吃不干胶的瓜果,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对痢疾患者也必须及早的隔离并进行及时的治疗。

3、痢疾的种类

1、轻型痢疾

轻型痢疾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注意:由于轻型痢疾的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普通痢疾

普通型痢疾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注意:普通型痢疾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重型痢疾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中毒痢疾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5、休克痢疾

痢疾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6、脑型痢疾

痢疾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

痢疾的症状

痢疾的症状很多,比如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为主要症状。因为楼主你在题目中只说了你闹肚子,所以根据你在这里所述的条件,我根本不能判断是不是痢疾。建议先到医院检查一下。
如果是单纯性腹泻,那么只要注意饮食健康(建议吃些马齿苋)。也可以使当地使用思密达、克痢痧等止泻药,一般很快就会好的。
如果真的是痢疾,那么也要视情况而定。因为痢疾根据病原体不同,可以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一般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磺胺、呋喃唑酮等),另外还要予以吸附治疗(可应用思密达)。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健康(可以喝些酸奶)。
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在治疗上一般要予以抗阿米巴原虫的药物(甲硝唑、巴龙霉素等)。也可予以中药治疗(鸦胆子、白头翁、大蒜等)。另外还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必要时也可输液、输血。

痢疾是怎么引起的?得了痢疾后该怎么办?

你好,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
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本病中医认为多由

湿热或疫毒而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湿热痢:症状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治宜清热利湿、调气行血为主。

2.疫毒痢(中毒性痢疾):症状是发病急骤、高热口渴、腹痛烦躁、里急后重、便下紫色脓血,甚至神志不清等。治宜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3.寒湿痢:症状是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白多红少或为纯白粘液、纳少脘胀、精神倦怠等。治宜温中燥湿、行气消滞。

4.休息痢(慢性痢疾):症状是痢疾时止时作,临厕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粘液、精神倦怠、食少畏寒等。治宜温中健脾、清热化湿。

自疗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做到饥饱有度,不酗酒,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2)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开。如无条件者,至少在每次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

(3)注意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夏秋季节不能贪凉过度。

(5)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抑郁、忧思、恼怒过度。

(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7)患者应注意隔离与卧床休息。

(8)饮食以半流质为主,忌辛辣、生冷与油腻的食品。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香连丸,每日3次,每次服6克。用于湿热痢。

(2)安宫牛黄丸,每日2次,每次服1丸。用于疫毒痢。

(3)六合定中丸,每日2次,每次服6克。用于寒湿痢。

(4)人参健脾丸,每日3次,每次服6克。用于休息痢。

2.验方自疗法

(1)白头翁30克、川连5克、木香6克、银花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

日2次。用于湿热痢。

(2)黄连6克、地榆30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疫毒痢。

(3)鲜黄荆叶150克,浓煎取汁,每日分3次服完。用于寒湿痢。

(4)干姜10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休息痢。

3.饮食自疗法

(1)粳米50克、苡仁30克、马齿苋30克,共煮粥吃,每日2次。用于湿热痢。

(2)活鲫鱼500克、大蒜2只。将鱼洗净,大蒜去皮,一起煮汤,加调料食之,每日1次。用于疫毒痢。

(3)粳米50克、生姜20克、苡仁30克,共煮粥食之,1日2次。 用于寒湿痢。

(4)粳米50克、苡仁30克、生姜10克、红枣10枚,共煮粥吃,每日1-2次。用于休息痢。

(5)生姜9克、鸡蛋2个。将生姜捣烂,鸡蛋打碎。两味相合蒸熟。空腹顿服,每日2次。生姜辛温,解表散邪;鸡蛋甘润,扶正解毒。本方治痢,是大肠治病从肺论治之法。对痢疾初起而兼有恶寒发热者较为适宜。

(6)独头大蒜2只、鸡蛋1个。把锅置火上,蒜放锅内,将鸡蛋打碎烧蒜上,盖严,候蒜熟,空腹食下,以愈为度。大蒜解毒止痢;鸡蛋和中止痢。二味相得益彰,为治痢食疗良方。

(7)干姜适量。干姜烧黑存性,候冷为末,每次服5克,用米汤送饮,具有神效。

本法适用于急性热痢之赤痢。

(8)姜汁15克、萝卜汁60克、蜂蜜30克、浓茶1杯,一起搅拌均匀,放入锅中蒸煮,1次服完,老姜能强化胃、肠的机能,更有解毒、杀菌之功效,几者合用,可以治疗痢疾,尤对痢疾引起的里急后重果更佳。

(9)大蒜2只。大蒜切细放入适量的米里煮成粥,即可食用;也可做成糖醋大蒜。大蒜是高等植物中杀菌力最强的一种,它不但能促进肠胃的机能,且对细菌性的治疗别具功效。

(10)大蒜1只、白糖20克。大蒜去皮切细末,用白糖拌和,每日早晚各1次。饭前吞服,连用7-10天。本方用治痢疾、肠炎腹泻,具有解毒杀菌功效。如菌痢,可同时用大蒜液灌肠,效果更佳。

(11)大蒜1只、苋菜100克、香油少许。先将苋菜洗净切段备用; 大蒜去皮捣烂,铁锅倒入油后立即将苋菜倒入,而后置于旺火炒熟,撒上蒜泥。本方用治细菌性痢疾。注意苋菜不宜久炒过熟,防止养分受到破坏,影响疗效。

(12)鲜姜6克、红糖30克、细茶15克。以沸水冲约半碗,待泡浓时1次饮,连饮2次。病重者可上、下午各饮1剂,每剂冲泡2次。本方治赤白痢疾、菌痢、急性肠炎及腹泻,具有杀菌、收敛的作用

(13)大蒜2只、红糖、白糖各少许。将大蒜去皮,捣烂,兑入适量开水浸泡4小时,然后滤取清汁,放入糖1次服下。本方用治痢疾有较好疗效,具有杀菌驱虫之功效。此外,每日分次生吃大蒜6克,连吃10天,对治疗阿米巴痢疾,也有一定疗效。

(14)鲜姜5片、鹌鹑1只、赤小豆30克。鹌鹑去毛及内脏,切块,同豆、姜共煮粥,食肉、豆粥,每日2次。本方除用治赤白痢外,还可做滋补食品服用,具有止下痢,补五脏之功效。

(15)独头蒜1只、龙井茶60克。大蒜去皮洗净捣成泥,与茶叶同时放入茶壶,用沸水泡开,当茶饮。本方用治慢性细菌性痢疾有较好疗效,但要坚持服用,方可见效。

(16)10%大蒜浮游液或浸出液7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一般6次为1疗程,同时可取紫皮蒜1颗,分3次生食。本方具有抑菌杀虫、解毒

止痢功效,主治阿米巴痢疾 。

(17)大蒜2头、炒山楂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本方主治伤食腹泻及下痢不止。

(18)生姜6克、陈皮10克、苹果皮20克。水煎服,每日2-3次。本方主治湿浊中阻而致的痢疾。

(19)紫皮蒜适量。每日用紫皮蒜1只,分3次餐中生食,并用10%大蒜悬浮液70-10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痊愈后1-2月内每日坚持生食紫皮蒜半只至1只,可防复发。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低热等现象大便每天3-5次或10余次不等,粪便呈果酱样,有腐败腥臭气味。本病是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4.外治自疗法

(1)行军散0.6克,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1次。用于湿热痢及疫毒痢。

(2)吴茱萸适量,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及两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1次。用于寒湿痢及休息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541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