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不少人或都深受其害,只不过症状轻重不一。但不少人当如厕时候出现便血,便认为自己就是得了痔疮。那么,便血是不是痔疮?内痔便血有哪些症状?下面,就快和大道家园网一起了解内痔便血的相关知识吧!
内痔便血的症状1、疼痛
如果只是单纯的内痔是不会出现疼痛的,只是感觉肛门坠胀、排便困难。如果肛门发炎肿胀,大便出血就会产生疼痛症状,如脱出没有及时复位,会导致溃烂坏死,加重疼痛,坐立难安。
2、痔核脱出
痔核脱出是内痔便血的晚期症状。一般是先出现便血,后有脱垂。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导致出现脱出现象,排便后会自行收回。
3、粘液流出
内痔便血会导致分泌物增多,尤其是到内痔便血晚期状态,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会导致分泌物从肛门流出。轻者排大便时流出,重者会出现自然流出现象。
便血是不是痔疮?大便中有血液是痔疮常见的现象,其中约91%痔疮患者会出现大便出血问题。一般来说,除了便血,痔疮还会有脱出肛门,瘙痒,肛周肿胀等症状。
大便中的血液可能会和粪便混,或者粪便外有一层血液。前者出血更多的可能是小肠或前半部分的大肠出血,而后者很可能是由于大肠或痔疮后半部分出血,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解便血。另外,在少数情况下,如果在消化道大量出血,流出的血液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胃液相互作用,可能会出现血便的解决方案。
粪便中可能的出血来源如下: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常见出血包括消化性溃疡,炎症,胃部连接处的粘膜撕裂食道,肿瘤和胃/Oxa87ff静脉曲张,以及消化道出血,痔疮等肛门病变很常见,其他常见原因包括结肠直肠憩室出血,结直肠息肉,肿瘤和炎症性肠病。故便血不一定是痔疮也可能是由这些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
内痔便血的原因内痔所致的便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痔出血,血在粪便的表面,时有滴沥,或喷射而出。而肠道的炎症则粪便、分泌物、紫暗血迹相混杂于一起。内痔出血较多时可继发贫血,而肠道炎症引起的便血则不会引起贫血,但其常伴有肠道炎症的固有症状。内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内痔坏死脱落时,如大便过度用力,咳嗽,搬运重物等使腹压升高,痔核基底部栓塞,血管中的血栓被冲洗脱落使血管开放而出血。二,创面损伤,多在内痔坏死脱落时期发生,如大便干燥,排便时过度用力,致使创面损伤而引起出血,会由于痔核基底部血管栓塞而尚未牢固,结扎线根部受到过度牵拉或修剪痔核残端而造成创面出血。三,血供好且比较大的内痔,其内痔上方及周围多有小动脉,当痣核脱落时容易损伤小动脉而发生出血。四,由于局部感染,感染组织坏死,当坏死组织脱落,基底部创面组织脆嫩,血管容易破裂而发生出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一般来说,肉眼可见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与直肠)出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越接近颜色越鲜红。
人们一般认为,便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病人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1.便血。
2.脓血便和粘液血便。
3.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等。
4.大便形状改变。
5.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对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直肠及低位乙状结肠癌,必要时行全大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必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前病变: 1.腺瘤: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常见症状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瘤体脱出肛门外、腹痛等。应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便血、排便次数增多、腹痛。
其他: 1.全身病变:如血液系统疾病。
2.肛门损伤等。
总之,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误病情。
肠道健康是身体的健康的保证,作为重要的消化系统的器官,它吸收营养、汲取水分、形成并排出大便和毒素。便血是肠道常见的疾病,它既是包括痔疮在内等多种疾病的症状,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危险信号。如果简单的认为便血就是痔疮,淡然处之,轻者可延误病情,重者会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有一位病友,反复便血近五年,被当作痔疮误治了近五年。其间,曾经有医生劝他做个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均被他拒绝了。他还对医生说:“十人九痔,现在有几个人没得痔疮的。”后来便血加重了,出现了严重的贫血 ,才到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才发现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的一颗息肉作祟,经病理取检证实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变。最后,手术切除了一大段肠管。医生摇头叹息说:“耽误五年的时间,本来这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避免息肉癌变发生的。真是是惨痛教训啊!”为此,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便血有关常见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让我们能够提高警惕,早防、早治肠道的疾患,保护肠道和身体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痔疮从外观看肛门有小肉突起。是直肠末段,黏膜和肛管皮下静脉和肛管皮下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柔软静脉团,系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引起。痔疮按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引发痔疮的原因是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血液因受阻不易回流,形成血栓淤积。其次是遗传因素,久站、久坐、久蹲、便秘、过量饮酒和吃辛辣食物,另外,患有疾病,如肝硬化、心脏病、腹内肿瘤、肛门感染等因素都会引起痔疮。痔疮是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解大便时鲜血常与粪便相混,有时伴有痔核脱出,形成水肿,嵌顿时可发生疼痛,严重的痔疮患者可导致贫血。痔疮在治疗上外科手术效果较好,比如痔上粘膜环状切除吻合术(PPH)。近年来,所应用的硬化剂注射、结扎、激光疗法等也有一定疗效。痔疮诱发主要因素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烈酒、油腻、煎炸、海鲜及生冷食品。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细粮搭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劳逸结合。不易提过重的物品、不易久坐、久蹲。大便应养成定时解的习惯,蹲坐不易时间过长。还须防止便秘,便秘会引起痔疮急性发作。 肛裂,即肛管部位黏膜反复感染或机械损伤而形成溃疡,经久不愈,以大便时出血,量较少和剧烈疼痛,呈周期性为主要表现。肛裂可与痔疮合并存在。治疗上可采用硝酸银创面烧灼及局部封闭等多种手段。症状较轻时可口服缓泻剂、石蜡油,以保持大便通畅,使其自愈。顽固性肛裂可采用手术治疗。 直肠、乙状结肠息肉是指直肠或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常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此病易恶变,明确诊断后应及早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或其它的手术方式切除息肉,防止癌变。 直肠癌指齿线至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发病与局部慢性炎症病变、致癌物质、腺瘤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表现为解黏液脓血便,晚期直肠癌的大便有恶臭。同时还有里急后重,大便变形等排便不适症状及消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全身不适症状。此病可通过肛诊检查、直肠镜、结肠境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发现为直肠癌应及早手术根治,并配合化疗、免疫、中药等巩固治疗方法。 除以上疾病外,还有许多如炎症、肿瘤、血管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机械性原因等都可导致便血。所以当发现便血时应及早就医,进行诊断治疗,保护身体健康。
内痔。特点是便血时,血色鲜红呈滴沥状或喷射状。排便中或便后出血,由于质硬粪便擦破黏膜,或因排便时过于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破裂引起出血。
直肠癌。便血特点是血色暗红,常混有黏液附在大便表面,常伴有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感等症状。因此,便血的患者首先应排除直肠癌。
直肠息肉。直肠息肉便血常见于未成年人,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当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对于便血是多种肛肠疾病的症状,所以不能单纯以某种疾病为依据来治疗,需要将便血的病因揪出来才可以。
建议你去一些肛肠专科医院去检查清楚然后再给予治疗。这样才能彻底的将病因化解给你带来幸福健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471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吃得多饿得快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