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是一种菌类食物,蘑菇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常见的可能就是平菇香菇或者金针菇等等,其实还有很多野生的不太常见的蘑菇,在有些地区也有很多人吃这些野生的蘑菇,但是吃这一类的蘑菇就可能导致中毒。那么,一般吃蘑菇中毒都有哪些解毒方法呢?
补充液体解毒
1.捕蝇菌和斑毒菌类中毒者,可速取凉浓茶水或0.9%的生理盐水(即每1000毫升的凉白开兑9克食盐融化—),大量口服,再刺激咽喉部位,令病人呕吐出胃内容物,将毒菌排除掉;食入毒菌未足8小时者,可以考虑食入番泻叶浸出液,将有毒物品排出体外;腹泻严重时,可以取5%的葡萄糖溶液随意口服,以补充消耗掉的水液。
2.死帽菌中毒者,查清中毒原因后迅速取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家庭不具备洗胃条件者,直接让病人尽量饱食,食后即刺激其咽喉部位,促使病人呕吐,吐后再服,再吐,直至胃中有毒物质吐完为止;吐完后再去5%的葡萄糖盐水口服。
3.马鞍菌类中毒者,可大量口服浓茶,然后用消毒棉签刺激喉咙,呕吐出胃中的有毒食物,反复催吐,以排尽毒物为止;口服蓖麻油25-30毫升,促使病人腹泻,以除去肠毒。
中草药解毒
1.取金银花30克,灵芝12克,甘草18克,共置于锅中,加入清水1200毫升,煮取浓汁450毫升,去渣放温后,分两到三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为一疗程。此方适宜于缓解捕蝇菌和斑毒菌类中毒症状。
2.取蒲公英24克,板蓝根18克,金银花30克,紫草根15克,大青叶15克,生甘草10克。共置于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滤去渣滓,放凉后分2-3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此方可用于中毒后口干口苦,心烦不宁或伴见低热的患者。
3.取小金花草300克洗净,捣烂,放入碗中,冲入沸水300-500毫升,闷盖片刻,滤去渣滓,放入白糖调化,放凉后分1-2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为一个疗程。
4、取生石膏70克砸碎,与淡竹叶24克一起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熬煮成浓汁,滤去渣滓,分一到两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7-10天为一个疗程。
饮食解毒法
1.将100克绿豆焙干,研为细末,过筛,放入碗中冲沸水300-400毫升搅拌成糊状,再加红糖搅拌融化,放凉食用,每日1-2剂,连服5-7剂,或视病情而定,本方适用于呕吐已止,症见口干口苦,烦躁的中毒患者。
2。取新鲜萝卜1000克洗净,与100克崩大碗共捣至烂,然后绞取原汁,放入杯中,加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熟,放温后服用,每日2-3次,疗程不限。
3.取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白糖50克,将绿豆砸碎,和金银花共置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滤去金银花,放白糖调化,1次服下,每日1-2剂,连服5-7天,或视病情而定。
4.取新鲜梨叶500-1000克,捣烂后,加沸水300毫升,搅拌均匀,再绞取汁液,分1-2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为1疗程。
毒蘑菇中毒症状
常见恶心呕吐,流涎,多汗,心动变慢,呼吸急促,瞳孔缩小,出现幻觉,腹痛腹泻,伴头昏头痛,心悸,烦躁,四肢麻木,胸胀胸闷,全身发黄,面色苍白,小便呈酱油或血水样,可见肝脾肿大,严重者可见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吃蘑菇的好处
1、促进食物
蘑菇都带有独特的香味,尤其是经过特色烹饪之后,味道更甚,十分适合食欲不佳患者食用,在平时生活中适当的食用,能增进食欲。
2、镇静镇痛
蘑菇中都含有镇痛镇静成分,很多药物都以真菌为原料,很多蘑菇中都含有这种有效成分,食用蘑菇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其效果甚至可代替吗啡。
3、止咳化痰
蘑菇中有部分含有镇咳化痰的活性物质,其中以灵芝、香菇等效果最佳,其实大部分的可食用蘑菇都有止咳作用,在咳嗽时食用一些蘑菇能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4、通便排毒
蘑菇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半纤维和木质素等胃肠难以消化的物质,在食用之后不仅仅可以大量的吸水膨胀,增加食物残渣湿度,还能刺激胃肠蠕动,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十分适合便秘、肠癌等肠道患者食用。
5、提高免疫力
蘑菇中蛋白质含量极高,也含有较多的活性氨基酸,尤其含有部分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食用之后可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尤其促进合成免疫蛋白的合成,可增强免疫力。
6、补钙
维生素D虽说是人体能合成的维生素之一,但是很多人由于长时间处于病房或室内,阳光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相对缺乏,而很多蘑菇中都含有维生素D,食用蘑菇即可起到补充作用,促进钙质吸收。
7、减肥瘦身
蘑菇中热量含量极低,100g蘑菇中含有热能约20大卡,属于低能食物,并且蘑菇中蛋白质含量很高,十分适合减肥人群食用。
蘑菇中毒的直接反应是呕吐,腹泻,发高烧等,更厉害的是溶血性中毒,一般看不出中毒症状,在食用24到48小时后再出血吐血,还有的是精神病类型,如小牛肝菌等,吃了会发生小人国症等,还有狂笑起来等症状。
毒性: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起肝肾损害;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中毒表现: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 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恢复较快,预后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2. 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3.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肿大等。此型中毒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多可康复。4. 肝病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紧急处理:因为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长,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状一旦出现就迅速恶化,所以进食可疑有毒蘑菇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出现症状者尽快到医院抢救。中毒预防:蘑菇种类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鲜美,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很多地方群众有采食蘑菇的习惯。民间有各种鉴别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总的看来这些方法并不可靠。最有效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是形态学鉴定,但这种鉴定方法普通群众难以掌握。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干或新鲜的蘑菇。毒伞又称绿帽菌、蒜叶菌、鬼笔鹅膏、瓢蕈。极毒。菌盖较厚,暗发绿色,表面有丝光。菌盖宽3~11厘米。幼时鸡蛋形至钟形,后逐渐平展,表面有光泽,有不明显的放射状隐条纹,棕褐色,烟灰褐色,暗绿色等多变化,有时稍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密,菌柄白色,圆柱形,脆,空心,光滑或有纤毛,有时有花纹,基部膨大,长5~18厘米,粗0.6~2厘米。菌环生柄上部、白色膜质,下垂,环上有纵条纹。菌托白色,大型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或卵圆形,6~9月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极毒。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与白毒伞和鳞柄白毒伞相同。白毒伞又称白罗伞、白鹅膏、春生鹅膏、白帽菌。菌体白色、细长。很容易与食用的平蘑混淆。菌盖宽7~12厘米,幼时呈鸡蛋形至钟形,后逐渐平展,纯白色,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菌柄白色,光滑,基部膨大,长9~12厘米,粗2~2.5厘米。菌环生在柄的上部,白色,膜质,上面有不明显条纹。菌托白色,肥厚成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光滑。6~9月在杂木林中地上散在生长。极毒。含有毒伞肽和毒肽。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等。部分食后立即出现恶心、呕吐及全身严重表现;另一部分最初只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表现,很快消失,但2~3天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黄染、躁狂等精神症状及其它系统损害的表现。鹿花菌菌盖不规则球形,红褐色,后变成咖啡褐色,扭曲呈人大脑沟回的形状。宽高各为2~10厘米,菌肉薄,蜡质,很脆。菌柄短,灰白色。主要生长在春秋季。此菌中毒多因将它误认为羊肚菌而引起。引起红细胞溶解。进食6~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很快出现溶血表现,表现为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病死率高。褐鳞环柄菇又称褐鳞小伞。特征与毒性:菌体小,菌盖表面密集红褐色小鳞片,有菌环,无菌托。菌盖肉质,宽1—5厘米,赭黄色带粉红肉色,初凸圆形,后扁平,中央稍突起,表面裂成红褐色或褐色平伏小鳞片,边缘内卷有绵絮状纤毛。菌肉白色,薄。菌褶离生,初白色,后稍带黄色,密,中宽,褶缘稍粗糙。菌柄白带粉红色,长1厘米,粗0.3-0.7厘米,中空,基部稍膨大。菌环白,易脱落。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平滑,无色。有淡蘑菇香味。极毒,含毒伞肽和毒肽。春至秋季草地、竹园内单生或群生。中毒表现为:食用后15—20小时发病,但也有半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较为轻微症状者,约一天以内无明显症状,似乎病愈,此阶段称为假愈期,实际上正是侵害内脏器官期,出现肝肿大或萎缩(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黄疸、心肌炎、皮下出血、肝昏迷等。再后为精神症状期,严重者烦躁不安,昏迷不醒,最后抽搐,休克而死。因此这种毒蘑菇中毒属于“肝损害型”,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到医院抢救。鳞柄白毒伞又称毒鹅膏。菌体白色,菌盖中央略微突起,菌柄有鳞片。菌盖宽6~15厘米,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密。菌柄长8~14厘米、粗1~1.2厘米,白色,有显著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在柄的上部,白色,膜质,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平滑。夏秋季在板栗树下或杂木林中地上单独或散在生长。极毒。含有毒伞肽和毒肽,中毒表现与白毒伞中毒相似,属于“肝损害型”,病死率高。秋生盔孢伞又称焦脚菌、秋生鳞耳。菌盖宽1.3~4.5厘米,钟形,后渐扁平,中部凸起,初为黄色,后变深,中央褐色。菌褶黄褐色。菌柄长5.4~8.3厘米,粗0.3~0.7厘米,空心,上部黄色,基部黑褐色、有纵条纹。孢子淡褐色,近椭圆形,外膜成盔形。囊状体淡黄色,瓶状,顶端钝圆。无特殊味道,极毒。进食后14~20小时发病,中毒表现与毒伞、白毒伞相似。最初感觉头晕、头痛、全身无力,接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冷、舌头及手脚发麻、脱水、口渴、心率快、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瞳孔放大,严重者可有吐血、便血、鼻腔出血、黄疸、烦躁不安、周围循环衰竭等,病人多死于肝昏迷或休克。病死率较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44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长期步行的结果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