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膜炎角弓反张是怎么引起的
1、ArnoldChiari综合征
出现角弓反张在此处代表发生了脑积水。脑积水的特征表现为大头、头皮薄而有光泽伴有静脉扩张、颈部肌肉发育不全。在婴儿还通常表现为高尖的哭声、腿部肌张力异常、食欲减退。呕吐、颈项强直、易激惹、喧噪呼吸。吸吮反射减弱。
2、脑膜炎
在这一感染中,角弓反张伴随着脑膜刺激征的其他体征,包括颈项强直、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阳性、反射亢进。脑膜炎同样可以有因感染引起炎症的体征(中到高度的发热,伴有寒战和不适)和颅内压增高的体征(头痛、呕吐,最终视盘水肿)。其他的特征包括易激惹、畏光、复视、耳聋和其他脑神经的麻痹。意识状态的下降可能进展为癫痫发作和昏迷。
3、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这一疾病中,角弓反张可以与脑膜刺激征伴随出现,如颈项强直、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阳性,注意出血的体征,如严重的头痛、偏瘫或轻偏瘫、失语症和畏光,伴随其他的视觉问题。同样也出现颅内压增高、呼吸模式的改变、癫痫发作、呕吐。患者的意识会迅速地恶化,导致昏迷,去大脑强直和角弓反张可交替出现。
4、破伤风
这一威胁生命的感染可以导致角弓反张。最初出现牙关紧闭。最后肌肉痉挛可以影响腹部,产生板样强直,背部成角弓反张或脸部痉挛。痉挛可以影响呼吸肌,出现呼吸窘迫、心动过速、出汗、深部腱反射亢进,也可出现癫痫发作。
二、脑膜炎角弓反张的检查
角弓反张有可能是宝宝脑瘫的症状,这是十分吓人的,需要检查清楚。那么,到底角弓反张的检查有哪些?
1、寒湿阻络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抽搐,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
2、阳明热炽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口噤齘齿,手足挛急,面红目赤,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口渴引饮,甚则谵妄,腹胀便结,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3、热扰营血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口噤抽搐,身热夜甚,口乾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至昏迷谵妄,或见斑疹透露,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
4、虚风内动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四肢搐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面白无华,舌质淡,脉弦细。
5、金创风毒角弓反张:角弓反张,恶寒发热,头痛,颜面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舌强口噤,舌红苔黄,脉弦数。
三、脑膜炎角弓反张的治疗
1、角弓反张的治疗便方。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
2、破伤中风(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张)。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
3、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噤肢强)用鼠一只,和尾烧成灰,调猪油敷患处。
4、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5、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6、产后中风,口噤,抽筋。角弓的张。用黑豆二升半,同鸡屎白一升炒熟,加入清酒一升半,再加竹沥,饮服。令发汗。
7、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四、脑膜炎角弓反张的预防办法
一、预防脑瘫
1、产前预防:出生前预防积极开展早期产前诊断,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增进孕妇健康,防止发生先天性疾病。孕妇应该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等。特别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时期,此时更应注意防止感染。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的照射,不要过多地做B超检查,最好不看电视。另外不可近亲结婚。
2、产中预防:出生过程中的预防造成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娩过程中引起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因此要预防早产、难产。做好难产胎儿的各种处理,这是预防脑瘫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病症,要积极进行治疗,减少对新生儿的损害。
3、产后预防:后遗症的预防脑部感染,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均可引起后天性瘫痪,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上述疾病是预防后天性脑瘫的根本。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
4、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二、预防破伤风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达到免疫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2、被动免疫,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适用于下列情况:①伤口污染严重;②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如颅脑、胸、腹部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骨折、烧伤;③伤后未及时清理创口或处理不当。
3、破伤风抗毒血清有两种:①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后体内抗体可迅速上升,但仅能维持5~7天,注射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以免发 生过敏反应。②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人体血浆中免疫球蛋白提纯而成。因无血清反应,故不需作为过敏试验,是理想的破伤风抗毒素。
1,犬结核病:结核病有人型、牛型、禽型三种。犬结核病由人型或牛型结核病菌引起。幼犬易发病,对人也有威胁。患开放性肺结核的病犬,应扑杀和深埋处理,以免扩大传染。
2,大脑膜炎:本病由脑膜炎病原菌感染发病。病犬阵发性 肌肉僵直或抽搐,角弓反张。病犬无治疗价值,应扑杀深埋处理。
3,犬脑炎:本病或因神经细胞被破坏、或由犬瘟热病毒引起、或因脑内原虫侵入、或其他病毒感染等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是高烧、呕吐、嗜睡、颈强直、惊厥抽搐、意识不清,死于呼吸衰竭。发病早期可对症治疗;病情严重的应扑杀和深埋处理。
4,肺炎:病犬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喜卧地,爱饮水,体温39.5—40℃。有明显的肺炎征兆。本病可注射安痛定降体温,肌肉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的疗效也很好。
5,犬霉菌肺炎:本病系霉菌感染,也传染人。霉菌性肺炎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腹水、腹泻、严重脱水等。
扩展资料
狗禁忌药物:扑热息痛、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任何种类的酒精、苯佐卡因泻药 、铁补充剂、维生素D补充剂、哮喘用喷剂、咖啡和茶(含有咖啡因)、大麻或任何非法药物、诺氟沙星(俗称的氟哌酸)、人用的退烧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毛寻回犬
结核杆菌经血循环到达脑膜可引起本病,起病常缓慢或骤然发病,症状凶险者也偶可见到。本病为一种最严重的结核病,死亡率高,后遗症多,是一种顽固而难治的病证。
一、病因病机
(1)感受时邪:外感六淫,皆能致惊。其中以冬春之风邪、夏秋之暑邪为多。当冬春之交,寒暖不调,气候骤变,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风邪,侵及肌表,时邪从表入里,郁而化热化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故病之初起,先有外感表证,继则引动肝风,或逆传心包,可见发热、头痛、项强、神昏、抽搐等证。夏秋之季,暑气旺盛,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感暑邪,暑为阳邪,化火最速,传变急骤,易陷厥阴,引动肝风。又暑必夹湿,湿为阴邪,若被热蒸,化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清阳,则见高热、呕吐、痰鸣、神昏、惊厥等证。如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传变迅速,以致实热内闭,引动肝风,邪陷心包而神昏、抽风。
(2)痰热积滞: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毒邪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故可见呕吐、腹胀、腹痛、便闭、惊厥,或高热、呕吐、便溏、泻痢、惊厥等证。
(3)痨虫感染:痨虫从飞沫中吸入于肺,导致肺郁不宜,郁久化火,以烧灼肺阴,痨虫沿络脉入脑,头为诸阳之会,痨虫得阳气,从热势而动肝风,故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一系列脑膜刺激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主要有性格不活泼、痴呆、烦躁、易怒,不明原因呕吐,嗜睡,无力,大一点的儿童常诉有头痛。病情重时,大便结燥,体温逐渐升高,历时1~2周后,出现头痛头昏,呕吐纳呆,舌苔黄腻,神志恍惚,口干不欲饮,并有惊厥发作,胸满口噤,卧为着席,且出现颈项强直、脚挛急痉、克氏及巴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婴儿前囟隆起。晚期呈昏迷状态,呼吸不整,脉细弱不规则,瞳孔散大或不对称,对光反射消失。或肢体瘫痪,机体极度消瘦,呈严重衰竭征象。
2.诊断
(1)发热,性情改变,头痛,呕吐。
(2)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反射阳性。
(3)消瘦、舟状腹。
(4)血沉增快或偶尔正常。
(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晚期可转为阴性。
(6)胸部X线检查:可有结核病源。
(7)眼底检查发现脉络膜有结核结节可助诊断。
(8)头颅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
(9)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多微混浊呈毛玻璃状,细胞数一般在数十至数百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增高),静置12~24小时后,有薄膜形成,蛋白明显升高,糖及氯化物降低。用沉淀法或以薄膜做涂片,可找到抗酸菌,或直接荧光法抗体检查阳性,脑脊液培养或动物接种阳性。
三、辨证施治
1.暑湿夹风型
【辨证】头晕沉重,呕吐纳呆,有时四肢抽搐,颈项强直,手足欠温,口干不欲饮,大便稀溏,身倦无力。舌苔黄腻,脉濡带数。
【施治】清暑和胃,升清降浊。
【方药】清暑息风散:香薷、姜厚朴、钩藤各10g,全蝎3g,粉葛、党参、白及、大青叶各8g,甘草4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呕吐甚者加厚朴8g,法半夏4g;抽搐甚者加蜈蚣2条;肢冷项强者加桂枝8g,生姜3片,大枣5枚。
2.热甚惊厥型
【辨证】高热口渴,突然昏迷,目闭不开,手足抽搦,四肢厥冷,牙关紧闭。唇干苔黄,脉象洪数。
【施治】清热息风,热退厥已。
【方药】及夏白虎汤加减:白及、夏枯草各10g,石膏15g,知母8g,钩藤10g,天竺6g,连翘8g,地龙6g,全蝎2g,甘草6g。
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高热不退者重用生石膏100g,用米泔水磨调作饮料;大便结者加泻叶茶、大黄各8g;昏迷不省人事者配合针灸,并用退热散敷脐。
3.阴虚夹风型
【辨证】忽然发热,头痛呕吐,四肢抽搐、项背强急,口渴心烦,小便淡黄,舌苔黄干,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施治】清肺养阴,润燥息风。
【方药】润肺息风汤加减:黄精、白及、麦冬、元参、钩藤各10g,天竺、地龙、全蝎、甘草各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抽搐甚者加蜈蚣2条;口渴甚者加花粉10g,大便结者加火麻仁10g;昏迷不省人事者配合针灸,并用上方1剂煎3次去渣保留灌肠。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凉膈散、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膏、羚翘解毒丸、牛黄镇惊丸。
2.验方
(1)杏仁6g,白蔻仁6g,薏苡仁15g,佩兰6g,苍术6g,独活3g,僵蚕6g,海风藤6g,六一散12g,连翘9g,忍冬藤12g。水煎服,日1剂。
(2)羚羊角粉2g,广角粉3g,玄参、钩藤各20g,竹叶心、麦冬各15g,生地30g,连翘心12g。水煎,日2~3次口服。
(3)生石膏、生地黄各15g,寒水石、麦冬各10g,白僵蚕、赤石脂、天竺黄、紫石英、生川军(后下)、生龙骨、生牡蛎各5g,桂枝、全蝎各3g,水煎服。另用牛黄清心丸1丸,研细冲服(适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4)山药35g,熟地25g,茯苓、生牡蛎、麦冬、火麻仁各16g,枣皮、丹皮、阿胶、白芍各13g,鳖甲、龟版各12g。水煎服(适用于阴虚风动型)。
(5)乌药、白芍、香附、吴茱萸、竹茹各13g,良姜12g,党参、茯苓、白术各16g,法半夏、甘草各7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脾虚痰逆型)。
3.针灸疗方
(1)神志昏迷者取人中、印堂、合谷、太冲穴;四肢抽搐者取内关、间使、曲池、足三里穴用泻法。
(2)取穴为外关、少商、合谷、百会、印堂、人中、十宣,用泻法,呕吐加内关、内庭、金津、玉液、内关、下脘。神昏、谵语、项强、抽搐,刺百会、印堂、人中、中冲及十宣出血。
五、调护
(1)室内保持通风凉爽。
(2)密切观察体温、神志、呼吸等变化。
(3)昏迷患儿要经常翻身变换体位,清洁皮肤,防止褥疮。
(4)壮热抽风的患儿,要及时设法降温、止痉。
(5)抗结核药应足量、足疗程,以免复发。
(6)注意营养,以清淡为主,忌食硬物。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发病机理
细菌抵达脑膜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外伤或手术直接接种、淋巴或血流播散等。通常脑膜炎是由菌血症发展而来。细菌多由上呼吸道侵入,先在鼻咽部隐匿、繁殖,继而进入血流,直接抵达营养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或在该处形成局部血栓,并释放出细菌栓子到血液循环中。由于小儿防御、免疫功能均较成人弱,病原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引起化脑。婴幼儿的皮肤、粘膜、肠胃道以及新生儿的脐部也常是感染侵入门户。副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既可作为病灶窝藏细菌,也可因病变扩展直接波及脑膜。
病理改变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和轻型病例,炎性渗出物多在大脑顶部表面,以后逐渐蔓延,使全部大脑表面、基底部、脊髓被一层脓液覆盖。蛛网膜下腔充满浆液脓性分泌物,脑桥前面、第四脑室底及桥脑与小脑之间尤甚。脑膜表面的血管极度充血,常有血管炎,包括血管与血窦的血栓形成,血管壁坏死、破裂与出血。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可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其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的年龄。年长儿与成人的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症状一般较隐匿或不典型。
儿童时期化脑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哎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起病时神志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谵妄、惊厥和昏迷。严重者在24小时内即出现惊厥、昏迷/体检每见患儿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颈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如未及时治疗,颈强直加重头后仰、背肌僵硬甚至角弓反张。当有呼吸节律不整及异常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并伴瞳孔改变时,提示脑水肿严重已引起脑疝。疱疹多见于流脑后期,但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亦偶可发生。
婴幼儿期化脑起病急缓不一。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而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先以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开始,然后出现发热及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轻微咳嗽。继之嗜睡、头向后仰、感觉过敏、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有时用手打头、摇头。往往在发生惊厥后才引起家长注意和就诊。前囟饱满、布氏征阳性是重要体征,有时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临床表现显然不同。起病隐匿,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较少见的宫内感染可表现为出生时即呈不可逆性休克或呼吸暂停,很快死亡。较常见的情况是出生时婴儿正常,数日后出现肌张力低下、少动、哭声微弱、吸吮力差、拒食、呕吐、黄疸。发绀、呼吸不规则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热或有或无,甚至体温不升。查体仅见前囟张力增高,而少有其他脑膜刺激征。前囟隆起亦出现较晚,极易误诊。唯有腰穿检查脑脊液才能确诊。
脑脊髓炎型 潜伏期53~131天。主要发生于2~6月龄羔羊。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每年的3~8月间。初时,病羊精神沉郁,跛行,进而四股强直或共济失调。一肢或数肢麻痹,横卧不起,四肢划动,有的病例眼球震颤、惊恐,角弓反张。头颈歪斜或作圆圈运动。有时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或双目失明。本体感觉检查明显缺乏,但运动神经元反射不一定消失。有的膝反射或收缩反射消失,但多数正常,有时患肢肌肉明显萎缩。
防治本病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和采取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为主。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羊,引进种羊前,应先作血清学检查,运回后隔离观察一年,其间再做两次血清学检查(间隔半年),均为阴性时才可混群。本病无多大治疗意义。如确需治疗,可在发病早期针对具体病症应用消炎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缓解局部炎症,并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4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痧子是什么病,痧子应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