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数字上升到429万,高发的癌症让民众谈癌色变,而由此引发出来的诸如牛奶致癌、草莓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癌、植物油做饭致癌、地暖致癌、无线网络wifi致癌等各种“致癌说”也广泛流传于坊间,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朋友圈中,这些谣言不仅仅让消费者的生活饱受困扰,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真正的预防癌症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2017年4月26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生命时报承办并作为媒体支持的“全国肿瘤防治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全面宣传全国肿瘤防治工作,倡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对癌症的有效防控。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军,生命时报社社长吴天红出席活动,并致辞。
“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全国肿瘤防治倡议书于当天正式发布。宋树立、宋军、吴天红、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防癌科主任袁凤兰与患者代表一起,代表各界人士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希望人人做到“适量运动,科学减肥”“戒烟限酒,健康养生”“规律作息,快乐生活”“均衡膳食,防癌入口”,远离不良习惯,全面防治肿瘤。
作为活动的重点之一,由生命时报全媒体进行的“十大癌症谣言”调查结果发布。牛奶致癌、草莓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癌、植物油做饭致癌、地暖致癌、无线网络wifi致癌、酸性体质易患癌、大豆能导致癌细胞扩散、鱼腥草治疗癌症、小苏打治疗癌症,这些在网络上传播甚广的说法均榜上有名,位列前十。数据解读环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专家杨跃教授针对上述谣言,从医学层面逐个详解,一一击碎。
1.牛奶致癌
牛奶致癌的依据据说是因为给奶牛打了激素,但在规范的牧场里,奶牛不存在给牛打激素的可能,而且如果致癌,那也应该是牛先致癌,而不是喝牛奶的人先致癌。我国在制奶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由先关的部门进行严格检测。
2.草莓致癌
说草莓致癌的依据其实是在说农残,还说别的水果如苹果可以削皮吃,但草莓削皮了就没了,所以吃了草莓上的农残会致癌。但实际上,草莓在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农药,但这种农药不属于国家一类致癌物质。人们在食用草莓过程中只要用活水冲洗草莓3-5分钟就可以了。
3.微波炉辐射致癌
微波炉致癌的所谓依据是辐射,但必须要澄清的是,合理使用微波炉是不会致癌的。但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尽可能远离是对的,盛放食物的器皿应该是国家检验过的、符合微波炉使用要求的器皿,而不能使用简易塑料袋。
4.植物油致癌
植物油致癌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高温导致的任何油烟对健康都有危害,而不仅仅是植物油,但如果使用合理,任何符合健康标准的油都可以使用。比如植物油虽然相对健康,但也有适量添加,并不要高温烹饪。
5.地暖致癌
与其说地暖致癌,不如将审视的目光放在家装材料上,如果地暖使用不合格的室内装饰工具,加温时候致癌物质挥发,才会助长它致癌性,这一点是非常大的风险。所以关注点不应该放在是否是地暖,而应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材。
6.无线网络wifi致癌
辐射是无处不在的,但在由国家专业的电信部门给出射线辐射范围的辐射信号内的,基本是安全的,无论是手机还是wifi,只要不过度接触身体,并不会致癌。
7.酸性体质易患癌
人体细胞之间和细胞内液体都是平衡的。不管是肝脏器官还是排毒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等都会把吃进来的东西平衡排出来。商家为卖出保健品才提出改善酸性体质可以防治癌症的说法。
8.大豆使癌细胞扩散
任何食物都要注意是否适量,不仅仅是大豆。确实,过度饮食豆制品会使尿酸增高,并出现尿酸相关性疾病,所以要平衡饮食,但绝不会导致癌细胞扩散。
9.鱼腥草治疗癌症
鱼腥草是中草药,涮火锅也有这道菜。作为中草药确实有一定其对应的作用,但就目前得研究来看,还没有得到确凿的实验证据证明鱼腥草能够治疗癌症。
10.小苏打抗癌
有研究不等于确定了结果,学术界确实有相关使用案例,即肿瘤相关专家用小苏打导致一些小微血管拴死,使人体生理功能代谢产生变化,但这并不能说小苏打抗癌。
会上,支修益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了普及防癌知识的重要性,称其为降低患癌率的基础;袁凤兰教授则从日常习惯出发,科普了生活防癌的种种措施。
作为患者代表,北京癌症康复会的会员也到场展示了自己热爱生活、乐观拼搏、顽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他们带来的手语操和诗朗诵表演,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嘉宾的一致好评。
为了健康晒吃的食物:
1、油炸类食品
油脂被反复高温加热会产生有害物质。比如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经过高温处理后会产生聚合物——二聚体、三聚体。另外,大部分的油炸类食品中都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丙毒”,这是一种致癌物,进入人体后,会破坏维生素,改变蛋白质的性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炸薯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尤其高,需特别注意。
2、腌制类食品
腌制类食品由于在其加工过程中会添入大量的盐,因而很容易产生诸如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尤其是在腌制蔬菜的过程中,如果盐分少于15%,同时气温高、腌制时间短时,蔬菜中本身含有的硝酸盐很有可能被微生物还原为亚硝酸盐。
科学研究显示,食物在腌制1小时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直至2周左右到达高峰,这种状态至少持续2~3周。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首先会对肠胃系统产生刺激,影响黏膜组织,并引发炎症甚至是溃疡;还会使血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增加患癌风险。因此,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3、肉类加工食品
大部分肉类加工食品中也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另外,火腿制品等含有大量的钠,经常食用会导致人体盐分摄入超标,从而造成血压波动明显,甚至对肾功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4、饼干类食品
饼干中含有大量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经常食用,容易产生饱腹感,还会影响身体对其他富含营养食品的摄入,从而造成人体缺钙、缺钾、缺维生素等营养不良的现象。青少年经常过多食用饼干类食品,容易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发育。此外,有调査发现,人体摄入过多甜食,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过高,引发内分泌失调的同时,还会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佝偻病、近视、龋齿等多种疾病。
而反式脂肪酸会降低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胆固醇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患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饼干虽然味道香甜,但是食用应该适可而止。在选购饼干或其他类似食品时,如果包装配料表上标明有“起酥油”“植物奶精”“植脂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等字样时,都说明含有反式脂肪酸,购买宜慎重。
5、碳酸饮料
碳酸类饮料口味独特,尤其适合夏季消暑解渴,所以常常让人欲罢不能。殊不知,碳酸饮料中的多种物质,是人体骨质疏松、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的“元凶”,儿童经常饮用,易得龋齿;成年人过量饮用,也不利于健康。
6、烧烤类食物
当肉类食物在烤炉上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你可曾想到,这些香味的背后,是蛋白质在发生变化、维生素在被破坏。这些改变,不仅使得肉类的营养价值下降,甚至还会产生致癌物质。有些烤肉外焦里嫩,其实嫩的肉还没有熟透,可能带有多种细菌和微生物,再配上胡椒、辣椒、孜然粉等热性食材,对人体消化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可能伤害消化道黏膜,进而诱发癌症。
7、蜜饯类食品
蜜饯类食品含有大量的甜蜜素、防腐剂以及亚硝酸盐,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形成亚硝酸铵。另外,蜜饯类食品中过多的香精等也是损害人体肝脏的“利器”,较多的盐分则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因此,蜜饯虽美味,食用也要谨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保护肠道健康,哪些食物要少吃?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十大“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
2、腌制类食品
3、加工肉类食品
4、饼干类食品
5、汽水可乐类食品
6、方便类食品
7、罐头类食品
8、蜜饯果脯类食品
9、冷冻甜品类食品
10、烧烤类食品
求采纳
如果运用马克思理论来讲的话 这句话则是片面的 它严重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但在我看来 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这句话绝对正确 因为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绝对是相对的 相对是绝对的 其实马克斯理论存在很多局限性的 比如 可知论与这句话就有着一些联系 再者 马理论未考虑到平行宇宙和平行时间线等关系和原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4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知道吗?年轻人得心梗更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