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色素瘤长的快吗
黑色素瘤一般恶变比较快,会发生破溃等,痣的发生和个人的基因决定的,所以不管哪里出现,都是它本身的因素,不是外界问题,只要你不刺激它,大多数痣都是安全的。
一般,有效的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黑色素瘤的治疗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这是很好的一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对黑色素瘤的治疗十分重要。
3、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的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
二、导致黑色素瘤的原因
1、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是常见的引起黑色素瘤的原因。
2、黑色素瘤的原因与爱美之心作怪有关,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3、卫生知识缺乏也是常见的引起黑色素瘤的原因,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也是常见的引起黑色素瘤的原因。
三、早期黑色素瘤的主要表现
1.结节型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其特征是肿瘤呈结节状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较为一致,为黑褐色或灰红色,亦有偶见无色的。肿块表面多规则,或菜花状,或息肉状,或菌状。表面常发生溃疡。肿块于短期内常迅速增大,达数厘米不等。
2.蔓延型
此型呈表浅湿疹样外观,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润发展而来,肿瘤周围皮肤具有湿疹样变化。蔓延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红色等杂乱色。
3.雀斑型
此型多由原位病变恶性雀斑发展而来。瘤块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样特征。其边缘变极不规则,但表面却呈扁平状,颜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与蔓延型相似。本型常于老年面部雀斑病变基础上发生,不过我国较少见。
4.特殊型
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四、如何有效护理黑色素瘤呢
(1)了解黑色素瘤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就黑色素瘤患者的焦虑问题向医生咨询,让病人了解化疗有关常识,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这是属于黑色素瘤的护理措施之一。
(2)黑色素瘤患的饮食要清淡,温热适中。过分甜腻或脂肪过多的食物以及热食均易引起呕吐。因此,饮食对于黑色素瘤的护理也很重要。
(3)偏酸性的水果、硬糖及酸泡菜可缓解黑色素瘤的恶心表现。
(4)黑色素瘤的护理需避免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以及强烈气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呕吐物)的刺激。
(5)看电视、听音乐、谈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下棋,都能有助于分散黑色素瘤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恶心呕吐。
(6)治疗间隙期,鼓励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如气功等。
(7)在与病人的谈话中,不能渲染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免加重心理负担。
(8)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应作短暂休息。呕吐严重时暂禁食,每次呕吐后用病人感兴趣的液体漱口。呕吐停止后从汤水开始逐步恢复饮食。
黑色素瘤:起源于神经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可见于皮肤、黏膜、软组织、眼睛和脑等部位,以皮肤黑色素瘤最为多见。早期皮肤黑色素瘤可治愈,中晚期皮肤黑色素瘤和非皮肤来源黑色素瘤预后差。
黑色素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由神经管细胞分化而成,位于真表皮交界处。黑色素细胞伸出突触深入到表皮上层,突触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表皮。黑色素既能影响皮肤的颜色,又能吸收紫外线。当皮肤暴露于日光时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色素使肤色加深。遗传因素决定黑色素在皮肤细胞内的储存和分布,并决定皮肤对日晒及其他光毒性效应的敏感性。
流行病学
1.年龄:50岁前发病率随年龄逆增,50岁后发病率随人群和性别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2.非西班牙籍白种人常见,发病率:50岁前女>男,50岁后男>女
3.危险因素:黑色素瘤家族史、先天性巨大型色素痣、非典型痣、多发痣(> 50个)、易受慢性损伤和长期日光暴露的痣、消化道和生殖泌尿道的痣或色素沉着、外伤后迁延不愈的黑斑、老年性雀斑和金色或红色头发、蓝眼、浅肤色人种
4.中国人黑色素瘤特点:发病率低、中晚期患者多、肢端皮肤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比例高、起病常与慢性损伤和炎乖相关
病理分理(4)
1.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SSM):70 %
部位:多发生于间歇性接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如头颈部、躯干皮肤)
肉眼:外观不规则,颜色各异,以放射生长为主
镜下:肿瘤细胞分布于皮肤基底膜浅层,在鳞状上皮之间呈铅弹样或派杰样播散。
2.结节型黑色素瘤(NM):垂直生长期的黑色素瘤亚型,侵袭性强,预后差
常见人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60岁以上老人和男性更多见
部位:常见于接受日光照射的部位
肉眼: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偶成息肉样,可出血或形成溃疡
3.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LMM):4%~15%
特点:生长较慢,少见转移,老年人多见,预后较好
镜下:非典型黑色素瘤细胞治真皮表皮交界处呈线状或巢状增生,下延至毛囊壁和汗腺导管,伴有严重的日光性损伤和真皮内非典型性黑色素细胞浸润
4.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ALM):有色人中最常见
特点:侵袭性强,常由水平失长期迅速进入垂直生长期
好发部位:手掌、足掌、甲床(易忽略)
临表
1.起源于良性痣:痣或色素斑增大、隆起、边缘不规则、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
2.转移:淋巴道→远处(远部淋巴结、皮肤、皮下组织、肺、肝、脑、骨等)
3.非皮肤来源者:
①原发部位:眼睛睫状体、虹膜、脉络膜、鼻腔、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黏膜和脑膜
②表现:原发部位肿物,易血行播散,预后差
警惕因素:
①形状不规则,表面隆起;
②边缘呈锯齿状,边界不清;
③颜色改变;
④∮>6mm
⑤病变增大或出现溃病、瘙痒等病变
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需与先天性巨大型色素痣、皮肤和黏膜黑斑、单纯雀斑/雀斑样黑色素细胞痣、非典型痣、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病变鉴别
一、治疗原则
局限于区域淋巴结范围内的皮肤黑色素瘤(I~III期)——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转移性黑色素瘤——药物治疗为主,手术切除稳定的孤立病灶
二、手术治疗
1.局部扩大切除术
(1)切缘可根据解剖部位、黑色素瘤类型和美容需求调整
(2)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原位癌的外科切缘为0.5cm;
(3)肿瘤厚度≤1.0mm者外科切缘为1.0cm;
(4)肿瘤厚度:1.01~2.0mm者外科切缘为2.0cm;
(5)肿瘤厚度≥2.01mm者外科切缘为2.0cm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与治疗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1)原发肿瘤厚度<0.75mm者无需SLNB;
(2)肿瘤厚度>1mm者需行常规SLNB
(3)介于0.75~1mm之间,若存在原发灶溃疡、有丝分裂指数>1/mm2或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时需行SLNB
临床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三、内科治疗
1.局域性皮肤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1)II B期和III期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差)——干扰素辅助治疗/定期随访
(2)多个区域淋巴结受累/肿瘤侵犯淋巴结外膜——辅助放疗淋巴引流区,降低局部复发率
2.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1)免疫治疗:延长生存时间,首选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特点是单药有效率低,疗效持久。
(2)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
(3)细胞毒性化疗治疗——不延长生存时间
①单药化疗:达卡巴嗪、替莫唑胺、紫杉醇类或亚硝脲类;
②以达卡巴嗪、紫杉醇等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③化疗联合干扰素、IL-2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化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17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